1.重走美国66号公路,从芝加哥到洛杉矶,路上的事比公路更好看

2.美国人为什么不建高铁

3.豆油还能涨价吗?为什么会这样?

4.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油价下破100美元

重走美国66号公路,从芝加哥到洛杉矶,路上的事比公路更好看

美国芝加哥最新油价走势_美国芝加哥最新油价

之前在美国旅行期间,我们以自驾游的方式重走了被誉为“美国母亲公路”的66号公路,因为之前已经从加州向东走过一次,所以此行取了“反穿”方式,即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城到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圣塔莫尼卡海滩。相对于上一次,此行节奏非常缓慢,但收获也更多一些,尤其是沿途的人文风物方面探访更加细致,我发现这才是美国66号公路的正确打开方式。

当时,记得我们在密苏里州66号公路的巴黎斯普林斯路段,只做了唯一的一个探访活动:是去看一座建筑,它并非名胜古迹,也不是什么特别的重要建筑设施,确切地说,那只是一座有点 历史 的加油站。有人说,加油站有啥好看的?是的,这座加油站的特别之处是因为一个人,而这个人则是许许多多自驾游66号公路的游客都会去拜访的“小名人”。

加里·特纳(Gary Turner),是一个人名,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就是这座加油站的主人,可以说他就是66号公路密苏里州路段上的。老加里经营的老油站(Gay Parita)就坐落在66号公路旁,加油站甚至比他本人的年龄还要大很多。加里退休后一直住在这里。这里和普通农家院一样,房前种着花草树木,草木间随意摆放着几辆老爷车。

车前车后还点缀着几个穿工装的稻草人,重现了66号公路繁荣时的情景。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着门前66号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游客和路人。这个加油站建于1933年,如今油泵上还挂着当年15美分一加仑的油价牌子。油站小店现在仍然卖着零食饮料和纪念品。不过,据说,好心的加里经常会把冰箱里的饮料白送给那些来访的游客。

我们到达时发现帮他打理小店的女孩都准备下班了。加里十分热情,执意要请我们喝点什么。看到我们不住打量他的老 汽车 ,加里开始带我们参观他的院落。除了院子里的几辆车以外,车房里还有两辆老车,其中一辆似乎正在大修。

这是他的朋友的老车,准备修复。不过他只是周末过来干上几小时,所以进展并不快。院里一辆轿车下边露出一截稻草人的腿,他是谁?“死了,从我退休来到这里那天,他就死了。”加里一脸肃穆。

加里在一大堆杂物中翻出几本外国杂志,其中一本还是中文的。“看,这就是我。”他指着杂志里一张照片,同他合影的是几个中国游客。“快十年了。”他接着又不停地讲起这条路的兴衰。要不是急着找住处,真想多听听他的故事。看着我们上了车,加里还在不住地嘱咐,“那间店的生意太好,也许没房间了。继续向前不远处,还有一间 汽车 旅馆,也不错……”回头看一眼老人,竟觉得眼睛有点湿,难怪每个过往66号公路的游客都会提到加里·特纳。祝他长寿!

66号公路到了堪萨斯,仅仅穿越了很短的一段路。但《 汽车 总动员》中的龅牙拖车原型就在Galena小镇外驻足,这辆充满了喜感的老拖车随随便便地停放在公路边上,任何一个过路的客人都不可能错过它。

66号公路全程最狭窄的一段路也在这个州,柏油路面所剩无几, 汽车 过处沙尘骤起,以致我们觉得走错了路。不过路边的田野里开满了橙红色的花,当地的女孩特地送给我一把,说这些美丽的花朵会让旅途平安。从芝加哥出发,已经穿行了好几个州。天气也开始变热,66 号公路边出现一家冰激凌店的招牌,闪了一下左转灯,便直奔小店而去。可惜今天星期日,大门紧闭。门口一辆1966 年的老警车,车窗上标着售价,还有联系电话。在美国,别说是警车,就是坦克,只要你想,也能买到。

转眼驶过堪萨斯州的短短路程,来到俄克拉荷马州,进入一望无际的红土地。著名长篇和**《愤怒的葡萄》的背景就是俄州,讲述了30年代,美国中部的破产农民失去土地后,被迫背井离乡迁往西部求生,所有生产工具和家畜变换成一部破旧 汽车 ,老车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奔波在66号公路,向加州驶去……

过了俄克拉荷马城不远,就是壁画之乡——El里诺小城。城中壁画大多出自画家克里斯· 斯莫尔的手,而壁画主题则是66号公路上各种各样的老 汽车 。小城成立于1889年,靠近铁路车站,在石油和天然气产地边缘,并拥有风能技术。处在这个风沙肆虐的州,风能技术显然为小镇的生存与发展增加了重要的筹码。

风越来越大。又是一段沙石路, 汽车 所到之处,卷起一道道尘土,拽住车尾,就像一条**的长龙。路两边是荒芜的田野,衰草连天,远处是一道依稀的地平线。太阳此时高高地悬挂在空中,散发出的热量,令人感到窒息。

几个芝加哥艺术家,突发奇想,在德州这片无人眷顾的荒原上,头朝下倒立着10辆老款凯迪拉克轿车,任凭风雨侵蚀。谁也没想到,当年的荒诞如今竟成世人竞相一睹的另类风景。今天,卡迪拉克牧场的10 辆车被油漆成粉红色,还有个气球在风中狂舞,上面的字显示当天是一个男孩的生日。走近看,车身涂满了涂鸦,以名姓来历居多。不经意间两个中文字跃入眼睛:“来过”。让人怦然心动。人生本不必留下姓名,“来过”就好。也想涂抹点什么,但前面路口卖油漆的小店已然错过,错过也罢,看看别人的涂抹,也很快乐。

美国人为什么不建高铁

现在很多人都感到奇怪,为啥中国近年来都在积极建设高铁,而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似乎却没见有大规模建造高铁的新闻。难道美国人建造高铁的技术比较落后?显然并不是,因为美国早在1934年,美国先锋者和风号达到极速181km/h,从丹佛到芝加哥(1633公里)仅耗时13.5小时。1966年,纽约中央铁路M-479黑甲虫喷气式机车直线加速极速就达到了300km/h。可以肯定,美国在建造高铁方面的技术并不落后。

对此,高铁专家陈平教授告诉我们,美国并非没有高铁,而是里程数不大。2018年1月,美国佛罗里达州正式开通从迈阿密到兰德戴尔堡的光明号高铁;今年5月,兰德堡到西棕榈滩的延伸线开通。而到达奥兰多的延伸线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21年通车。线路总长390公里。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201公里/小时。陈教授认为,美国之所以不愿意建高铁,是各方利益相互扯皮所致。

应该说,专家的说法也有一定道理:一方面,美国是私有制国家,新建铁路需要征用大量私有土地,而征用的费用和难度是既耗时又耗力,完全不像中国通过行政拆迁的效率这么高,恐怕一条高铁建造下来,中国十几条高铁都建好了。另一方面,建造高铁要有投资,需要州、县和私营公司一起来联合投资,这又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不像咱中国建高铁好十几条项目一齐上,有钱没钱不害怕,因为后面有国有银行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项目。

不过,在我们看来,美国不建高铁为各方利益相互扯皮是一个因素,但是其他因素也是不能或缺的:第一,美国没有户籍制度,人口只有3亿人,各种社会比较分散,居民可以自由流动,住得比较分散,又不像中国要受春运影响。所以,美国人化大量力气去造高铁,就算建了也没有多少人去坐,到时候是得不偿失。

第二,美国的公路系统、航空系统非常发达,私人旅行大部分是自己开私家车,在高速公路上又不收费,一踩油门,就能到达美国任何地方,这比高铁更加实在。而且美国的航空业也十分发达,居民想长途旅游,也可以坐飞机出行。而对于美国来说,自己的航空工业这么发达,造飞机要比修高铁无论是时间还是成本,都缩短不少,而且也不侵占土地。这样美国的高铁数量就远没有咱中国多了。

豆油还能涨价吗?为什么会这样?

纸币贬值 ```````貌似是和谐出来的

涨是一定又一定的事情 一定还会疯涨的 现在是一天涨1块啊 够彪悍的说 积累点也行 不要太多就好 咯 长多了的话 国家就乐子大了的说 不过好像要到几十块才行呢 ```````

诶 咱们都学学原始人吧 他们都不吃油的说 活的也满好 ``````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国际市场食物油价格也呈现上涨趋势。豆油、菜籽等期货价格不断创出新高,批发和零售价格也紧随而上。不少食物油出口国在分享上涨带来的红利同时,也出现了本国市场价格高企所引发的通胀的隐忧。

1.国际期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连创新高,近期价格处历史高位。

今年以来,美国芝加哥期货(CBOT)豆类品期货、加拿大温尼伯商品期货(WCE)油菜籽期货、马来西亚衍生品(BMD)毛棕榈油期货等国际上有影响的食物油期货价格指数出现了大幅上涨趋势。

大豆是食物油的基础产品,也是最重要的期货品种。而菜籽油、棕榈油等在国际市场都是被看作为替代品。因此,这里以CBOT大豆市场为例来说明价格走势。从1月3日开市,到7月13日,开盘700.7,最高948.3,最低671.3,收盘948.1,上涨257.6(单位均为美分/蒲式耳),涨幅36.7%。其走势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月10日CBOT大豆指数的最低点671.3美分/蒲式耳(1蒲式耳大豆=27.100公斤)一直炒至2月22日的最高点813.5美分/蒲式耳,最大幅度为142.2美分/蒲式耳。主要炒作因素是美国职业农场主组织(Pro Farmer)在其间抛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新产季大豆的种植面积可能急剧减少860至940万英亩。第二阶段:从4月24日的最低点732.2美分/蒲式耳开始,一直爆炒至6月18日的最高882.4美分/蒲式耳,最高幅度达150.2美分/蒲式耳,而这一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天气。天气因素炒高了100多美分/蒲式耳。第三阶段:从6月22日的最低点817.4美分/蒲式耳一直炒作到7月13日的最高点948.3美分/蒲式耳,其最大波幅为130.9美分/蒲式耳。期货价格创下了三年来的新高。这主要是因为6月29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一份令所有市场人士大跌眼镜的报告,即:美国2007年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为6408.1万英亩,较三月份的数据大幅削减305.9万英亩,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测的6783.8万英亩的平均值(预测区间为6600—6900万英亩)。当天CBOT大豆各合约一度涨停开盘。

经过市场有地进行播种面积——天气状况——播种面积的三个阶段炒作,使得CBOT大豆上升近260美分/蒲式耳。值得注意的是,以前CBOT大豆是上涨——种植面积增——下跌——种植面积减少——再上涨的循环模式,而现在出现了新情况是上涨——种植面积减少——再上涨——再减少种植面积的恶性循环模式。

7月,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月度供需报告,预计全球2007-2008年度大豆产量达到2.221亿吨,低于6月预测的2.253亿吨,也低于2006年的2.361亿吨。事实上,除了巴西之外,全球其他几个大豆主产国的大豆产量均有程度不等的减少,其中美国大豆产量调低至7140万吨(6月预测7470万吨,2006年为8680万吨)。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测为4700万吨(2006-2007年度为4720万吨)。中国大豆产量预计为1560万吨,也低于2006-2007年度的1620万吨。不过巴西大豆产量预计达到6100万吨,和6月预估值持平,也高于2006-2007年度的5900万吨。

从需求面看,全球大豆用量略微调低到了2.342亿吨(6月预测为2.343亿吨,2006年为2.252亿吨)。全球大豆出口预计为7550万吨,和6月预测持平,2006年为7050万吨,其中阿根廷大豆出口预计提高到1020万吨(6月预测860万吨,2006年为800万吨),巴西预计为20万吨(6月预测20万吨,2006年为2460万吨)。美国预计为2780万吨(6月为2940万吨,2006年为20万吨)。这也将导致2008年9月底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降低到5187万吨(6月预测为5400万吨,2006年为6417万吨)。

总体看来,报告印证了市场近期对全球下一年度大豆供应吃紧的担忧,这也使得市场对于任何可能导致美国大豆单产降低或者南美大豆播种面积降低的因素都极为敏感。从最新的气象预报看,美国西部玉米种植带可能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而7月底和8月份正值美国大豆关键的结荚期和灌浆期,炎热干燥的天气将会导致大豆单产潜力受损。除了天气因素,美国大豆价格的上涨也是为了鼓励巴西农户增加播种面积。一般预计巴西新豆播种面积将会比2006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但是从雷亚尔汇率持续走强来看,这显然不利于巴西大豆种植收益提高,因为巴西大豆主要是用来出口,所以美元相对雷亚尔越是疲软,农户换回的收益就越少。现在雷亚尔汇率位于近7年来的高点,1雷亚尔可以兑换0.53美元,年底之前可能达到1美元兑换1.8雷亚尔。因此,在南美大豆播种季节开始前(也就是未来三到四个月里),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维持高位运行的几率很大,特别是如果美国中西部出现炎热干燥天气的情况下,以便能够鼓励南美农户尽可能增加大豆播种面积,弥补美国大豆产量下降带来的全球供应缺口。

加拿大WCE油菜籽期货、马来西亚BMD毛棕榈油期货等价格基本上与CBOT走势相同。自从2006年以来,马来西亚粗棕油期货价格飙升近80%,现货价格创下了8年来的新高。

2.三大因素支撑国际棕榈油价上涨

7月以来,国际棕榈油市场大幅上涨,24度棕榈油近月装运港船上交货(FOB)价格为每吨(下同)7.5美元,较前一周上涨22.5美元;33度棕榈油FOB价格为792.5美元,上涨22.5美元;44度棕榈油770美元,上涨10美元。

国际棕榈油市场上涨的主要支撑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CBOT大豆市场大幅上涨的带动。美国农业部大幅调低2007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数据,导致CBOT大豆市场大幅上涨,对BMD棕榈油起到支撑作用。第二、近期纽约商业(NYMEX)原油大幅上涨,使得棕榈油在生物燃料行业的需求前景改善,吸引投机资金做多。马来西亚到2008年时强制要求在传统燃料中掺混生物柴油,并且打算提供补贴,确保生物燃料项目获得成功,这也对BMD棕榈油市场形成支撑。第三、印尼调高棕榈油出口基价,增加了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竞争力。印尼将毛棕榈油的基准出口价格由此前的每吨(下同)622美元上调至676美元;24度棕榈油基准出口价格由676美元上调为746美元;33度棕榈油基准出口价格由此前的652美元上调至737美元。印尼上调棕榈油出口价格有利于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对BMD棕榈油市场有利。

3.全球油菜籽供应趋于紧张,整体价格趋势保持向上。

据德国《油世界》预计,2006/07年度全球10种主要油料作物的消费量预计将达3.96亿吨,高于3.92亿吨的同期产量。2007年全球油菜籽产量预计为5160万吨,高于上年的4720万吨。其中欧盟油菜籽产量预计达到1780万吨,上年为1610万吨;中国产量预计为1100万吨,低于上年的1270万吨。加拿大产量预计提高到980万吨,上年为850万吨;澳大利亚产量预计提高到140万吨,上年为51万吨。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全球油菜籽消费量增长明显,预计为5220万吨,上年为4910万吨。油菜籽加工量预计为4900万吨,上年为 4610万吨。从期末库存来看,预计今年为470万吨,上年为530万吨,库存对用量比预计为9.0%,上年为10.9%。可见,今年全球油菜籽供应趋于紧张,整体价格趋势持续向上。

造成供需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市场对生物柴油的炒作,从而预期菜油、豆油、棕榈油需求将可能大幅增加,供需基本面将偏紧。这一点在去年末的市场反应中较为明显,在德国,随着能源价格下挫、植物油价格相对坚挺及2006年8月开始实施的每升9美分的能源税造成生物柴油生产利润下降等,导致了生物柴油消费量下降,菜籽油和油菜籽价格出现了短暂的下跌。今年以来,由于豆油、菜油、棕油价格的大幅爆涨,如此高的成本已失去了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意义。但是,不断有新的预测调高生物柴油的生产能力,这无疑将给油菜籽供应带来逼迫的气氛,为其价格居高不下提供依据。

4.周边国家食物油价格上涨带来供应紧张,通货膨胀压力加剧。

棕油是印尼人的主要食用油,但由于作为烹调油和生物燃料的棕油价格飞涨,很多印尼人因为买不起,只能改煮无油之炊。已经迫使很多印尼穷人改吃水煮、而不是用油炒食物了。

作为世界最大棕油生产国之一,印尼会从油价上涨中获利,但是因为国内食用油价格也水涨船高地上涨了三分之一,造成千千万万的印尼普通百姓负担不起。另外食用油价格上涨,也让经济政策官员担心会对通货膨胀带来冲击。未加工食品包括食用油价格今年6月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0%,是构成消费物价指数的商品和服务篮子中,上涨幅度最大的一块。

印度是主要的植物油进口国,每年食用油需求的一半要靠进口来满足。由于今年油籽预计减产,这也使得印度对进口植物油的依赖性提高。印度食用油价格上涨,原因在于本地油籽产量降低,而且国际棕榈油价格创下数年新高,也带来明显的支持。

印度植物油价格近期持续走强,带来了国内通涨率指标的继续高企。到3月底,印度批发价格指数比一年前提高了6.39%,印度为了平抑通涨压力,已经将毛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从70%调低到了60%,把24度精炼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从80%调低到了67.5%。相比之下豆油进口关税仍然维持在45%。由于用于计算关税的基础价格依然维持在2006年7月份的水平上,这有助于降低这些食用油的进口成本,也有利于进口增长。

总体上说,国外食物油价格仍然处在上涨趋势之中,除了种植面积减少及天气因素以外,美元持续贬值、全球面临通胀威胁以及投资基金在期货市场兴风作浪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预计CBOT大豆市场很有可能达到1065美分/蒲式耳或1116美分/蒲式耳。

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油价下破100美元

与上半年的持续飙升不同,如今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下,市场对石油需求走弱的担忧愈演愈烈,石油价格出现了“崩盘”。

本周二WTI原油价下跌“破百”,盘中一度下跌10%至每桶.43美元,最终收跌8.2%至每桶99.50美元,这是自5月11日以来该油价首次跌破100美元。

布伦特原油价格同样表现低迷,周二下跌9.5%至每桶102.77美元,而就在不到一个月前,布油价格还超过每桶120美元。

原油价格为何出现暴跌

由于各国央行的紧缩货币政策和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叠加流动性紧缩的多重压力下,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场恐慌性抛售继续蔓延。

全球原油市场的现状是,虽然供给端尚未稳定,但是交易员已经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需求端,担忧经济衰退或将削减原油需求。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截至6月24日,四个星期内的平均汽油需求同比下降约2%。

另外,美汽协称,美国各地的平均汽油价格已回落至每加仑 4.80 美元。然而,汽油仍比一年前高出50%以上,导致司机开始削减开支。

能源研究机构表示,在需求走弱的同时,石油公司已逐渐通过增加产量来应对每桶100美元的油价,因此在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会看到更多原油进入市场,从而进一步压低价格。

更广泛地说,由于经济前景黯淡,一些原油交易商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一系列商品的表现。

此外,美元走强也是在最近几个交易日拖累油价下跌的另一个因素。

花旗:油价可能在年底前跌至65美元

华尔街对油价走势的观点也正处于“多空交战”之中。而花旗成为“首家看空油价的大行”。

花旗分析师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受经济衰退影响,油价在年底前可能跌至65美元/桶,到2023年底或降至45美元/桶,这意味着年底前油价将从当前的109.7美元/桶下跌40%。

就石油而言,只有在最严重的全球衰退中,全球需求才会转为负值。需求下降和供应的持续性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在大多数衰退中下降,在某些衰退情境下,油价将跌到“边际成本”。

总的来看,全球原油需求继续走软将导致原油库存增加和价格下跌。

多个大宗商品品种重挫

除了原油市场,随着经济衰退预期的增加,多个大宗商品品种重挫。

在需求前景悲观之际,全球工业用金属市场跌跌不休,铜铝铅锌镍等主要工业金属在今年二季度纷纷创下了至少十年以来的最大季度跌幅。

伦铜收跌逾4%,跌破8000美元关口报7670美元/吨,创最近19个月低点。被视为世界经济晴雨表的伦敦铜价自7月1日跌破8000美元,周二再次崩盘,触及2021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此外,铅锌镍等主要工业金属在今年二季度纷纷创下了至少十年以来的最大季度跌幅。伦铝、伦锌、伦铅和伦锡收纷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农产品价格也一路下降。芝加哥小麦期货在6月下跌18%,单月跌幅创2015年以来最大;玉米期货单月下跌18%,跌幅为十年最大;大豆跌幅达到13%。

此外咖啡、糖和可可的价格也有所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