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金价格突破历史新高是怎么回事?

2.胡惟德的人物生平

3.货币贬值和黄金储备量有什么关系?

4.实时金价和博时黄金怎么算

黄金价格突破历史新高是怎么回事?

国际金价1924盎司相当国内多少_国际金价1928

本周一(7月27日)盘初,黄金价格从1900美元/盎司附近一路走高,黄金价格突破历史新高,目前最高至1945美元/盎司附近,创百年以来新高。从今年3月20日以来,金价已经上涨约490美元,涨幅接近34%。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抨击美联储要求进一步降息,强化了全球央行进一步货币宽松的预期,美元指数一度创下近二年新低至93.8附近。本周四凌晨2点美联储将公布7月利率决议,2点30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召开新闻发布会,此外美国国会还会对一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激烈争论,全球疫情相关的进展也需重点留意。

扩展资料:

黄金白银持仓猛增地位直追美元

全球降息潮来临,黄金白银ETF持续增仓,投资看多情绪浓重,全球27家央行继续大肆购买黄金。值得一提的是,各国央行的买盘也增加了对金价涨势的进一步支撑。

纵观全球,众多因素对黄金形成重大利多,数十国央行对黄金大幅增持间接地说明了美元已经走在了逐渐的被抛弃的道路上,各国不约而同的开始用黄金来替代美元,黄金的牛市已然正式启动,操作上继续保持多头思路,黄金价格有望冲2000美元/盎司。

黄金价格突破历史新高后打开了上行的空间,上方已经没有任何的压力,只有整数关口的心理压力。本周四的利率决议可能是行情一个转折的关键,但是也未必会改变趋势上涨的走势,后市黄金还将继续上涨。

金价强势上涨不言顶,欧盘1928-30区域内继续进场多即可,上方目标先看1945的压力,突破后还将继续上涨,目前看向2000美元/盎司大关。

东方财富网-黄金价格突破历史新高 后市看涨至2000?

胡惟德的人物生平

1902年2月17日,大清驻俄使馆沉浸在悲痛之中——驻俄公使杨儒因与俄交涉交还东三省时,受俄权臣维特威逼羞辱,跌伤患病卧床一年而病逝。使馆一切事务落到了参赞胡惟德身上。

胡惟德干练持重,处理外交事务稳妥得当,深得清政府赏识。他先是成功主持对俄交还天津交涉。庚子事变后,英、日、俄曾在天津成立“天津都统衙门”,驻兵占领天津。胡惟德经与俄交涉,迅速促使天津交还事宜顺利解决。其次,则是庚子事变后的还款问题。俄国趁当时银贱金贵,要求以金价为赔款基准,意图扩大在华利益。胡惟德与俄方交涉,一再拒绝俄方讹诈要求。1902年7月,清政府任命胡惟德出任驻俄公使,成为独当一面的外交重臣。他继续交涉庚子还款问题,并依据《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促使俄方履约,从东北完全撤军。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土地上进行,直接损害中国权益,无力抗拒的清政府只能宣告中立。胡惟德奉命与俄方交涉中国中立事宜,并援引海牙和会章程和红十字会条款,筹组红十字会在战区救助中国民众。然而,日俄无视清政府要求,拒绝中方要求。

此后,胡惟德先后担任外务部右丞、驻日钦差大臣、海牙国际法院中国委员、外务部左侍郎兼税务大臣帮办等职。辛亥革命爆发后,胡惟德出任袁世凯内阁外务部副大臣署理外务部大臣,位居外交决策中枢地位。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2月12日,胡惟德以外务部大臣身份代表袁世凯,率领民政大臣赵秉钧、陆军大臣王士珍等,前往养心殿参加清王朝最后一次朝见皇帝仪式,接受清廷退位诏书,成为清廷退出历史舞台的见证人。3月,袁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唐绍仪为内阁总理的第一届北京政府成立。胡惟德因袁的关系,被任命为总统府外交顾问、税务处督办,并兼任外交次长,在外交总长陆征祥到任前,兼代外交总长。由于胡惟德观念保守,在外交部一切沿用前清旧习,自然不为5月到任的主张仿照西方模式彻底改革的外交总长陆征祥所容。1912年11月,他被外派为驻法国公使兼驻西班牙、葡萄牙全权公使。1914年起,专任驻法公使。

在胡惟德使法期间,欧洲一战爆发。受困于战时环境,胡惟德随时与外交部、驻英公使施肇基、驻德公使颜惠庆等互通信息,交换对形势看法,但难有作为。1917年8月,中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宣布对德奥宣战。中国参战目的只限于取消德奥在华的领事裁判权、没收敌产、废除条约等,不派军队而是提供民役。期间,先后有约15万华工赴法参战。胡惟德为首的驻法使馆,为维护华工利益做过一些努力。 一战胜利后,身在巴黎的驻法公使胡惟德极为忙碌,一方面为举办庆祝欧战胜利活动而忙碌,另一方面承担了中国参与巴黎和会的筹备工作。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派出了以外交总长陆征祥为首的代表团。但是,代表团在任命全权代表时,因人选和席次问题引发了内讧。一度传言胡惟德将出任全权代表,却未能成为事实。因全权委员名额有限,北京政府任命其为“欧会襄办委员”。胡惟德曾接洽安排陆征祥与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会面,还亲往伦敦活动。胡惟德更联合颜惠庆等人,说服北京政府同意组成由全体公使在内的委员会,讨论和会事宜。虽然权限所限,胡惟德还是尽力参与了和会中国代表团召开的75次会议,特别是极力调和代表团内部矛盾,为中国的和会外交作出了贡献。

由于和会完全操纵在英、法、美、意、日五大国手里,4月30日,中国争取山东回归的外交努力遭遇失败。代表团内部围绕着是否签字问题发生争执。在代表团秘密会议上,胡惟德主张签字,理由是“国际联合会不可自屏于会外”等。但中国代表团最终选择了拒签。 1920年9月,巴黎和会结束约一年后,胡惟德转任驻日公使。一战时,日本借机对德宣战,强行将德国的中国胶州湾租借地据为己有,又提出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要求。巴黎和会期间,更运用卑鄙手段,迫使其他列强同意,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日本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维护中国山东主权。悬而未决的山东问题犹如一枚炸弹,使处理中日关系如履薄冰。此后,“安福祸首引渡事件”、“福州事件”、“庙街事件”又火上添油,使中日关系更形紧张。在此种情形下,驻日公使一职如烫手山芋,总统徐世昌数度觅人接任,胡惟德在北京政府允诺“于外交各案,仍请中央负责,个人决难单独进行,并要求关于驻日使馆之公费,亦须按月拨发,以免无法筹措时发生困难”的任职条件后,同意履新。

胡惟德到任后,随时留意日本国内动向,不时向北京政府提供日方愿与中方交涉的消息,还出面与暹罗(今泰国)驻日公使洽谈中暹通使问题。恰在此时,美国主持召开“华盛顿会议”,胡惟德充当了“幕后英雄”的角色。

巴黎和会虽然解决了欧洲列强间的分赃问题,但远东地区特别是中国问题,各国之间尤其是美、日之间利益划分问题却没能解决。于是,在美国操纵下,1921年11月~1922年2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著名的“华盛顿会议”。北京政府派出了以施肇基为首席代表、顾维钧与王宠惠为全权代表、有130余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胡惟德虽未与会,但作为与当事国日本联系的官方代表,他及时将日本关于华盛顿会议的态度、政策电告政府,有助于形成北京政府的对日决策。而且,他还随时向政府就中日问题提供建议和咨询。中日最终就山东问题签署《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使拖延八年之久的山东问题得以解决。

1922年6月,北京政局变故,胡惟德被免职回国待命。1923年5月,北洋政府任命胡惟德为外交委员会副委员长。 上世纪20年代中期,南方的国民革命军展开北伐,北洋政府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谢幕前的一刻,军阀、政客拼命抓住机会,争相亮相,造成北洋政府内阁更替频繁,也为胡惟德这样的外交官登上权力顶峰提供了机会。 1926年3月,新上任的北洋政府国务总理贾德耀组阁,胡惟德再次担任外交总长,并兼任关税特别会议全权代表。就在贾德耀组阁之时,冯玉祥国民军与奉军作战打响。期间,两艘日本军舰护卫奉系军阀军舰进入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自卫还击,将日本军舰逐出大沽口。事后,日本认为国民军破坏了《辛丑条约》,与英、美等八国向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要求,并限令48小时内答复。列强的强权与蛮横,引发了北京学生、市民等在天安门举行声势浩大的国民大会,声讨列强的罪行。但是,段祺瑞执政府丧心病狂,血腥制造了“三一八”惨案。4月9日,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发动政变,驱逐段祺瑞。北京政府处在混乱之中,由外交总长胡惟德、财政总长贺德霖、教育总长胡仁源三人暂时维持,欧美人士称之为“三H政府”。20日,段祺瑞宣布下野,任命胡惟德兼署国务总理并摄行临时执政职权。这是胡惟德政治生涯的顶峰。但胡惟德以年事已高,只同意以代理身份维持局面。5月13日颜惠庆组阁,他辞去了一切职务。

1927年1月,胡氏复任顾维钧内阁内务总长,但到3月底便拒不到部办公,自行宣告辞职。1928年5月,胡惟德第四次连任海牙国际法院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为他外交职业生涯画上了句号。

货币贬值和黄金储备量有什么关系?

转一片文章,供你参考:

盘点2005年全球金融大事,最受瞩目的无疑是金价出现不同寻常的持续上涨。尽管受年终结账因素影响导致近期国际市场金价一度自每盎司540美元的高位出现急剧下挫,但许多市场人士依然对金价未来走势充满信心。这显然不是由于黄金在中国已渐渐成为一种新的投资工具,毕竟上海黄金市场交易所全年成交量仅为106亿元人民币,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投资者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当人们相信大宗商品交易价格对产业周期具有前瞻性,以及汇率对经济周期具有前瞻性的时候,黄金价格的前瞻性可能更加丰富。

以“比价关系”来解读本轮金价上涨的人不在少数。的确,与40年前相比,国际市场油价至今已上涨了30倍,最大涨幅超过35倍,而金价涨幅充其量不超过15倍。不仅如此,以“9"11”为起点,目前铜价上涨了3倍,镍价的上涨幅度更高,而金价的涨幅仅为80%。这可以用来说明黄金价格曾受到严重低估,也暗示了金价在未来仍具有可观的上涨空间。

不过,将黄金混同于一般大宗交易商品忽视了其货币的属性。作为世界货币以及储备工具,黄金的需求导向及其对金价的影响无疑要比上述“比价关系”重要得多,亦深刻得多。最大胆的联想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35年以后,黄金的货币功能特别是其国际储备地位开始重新受到重视。

黄金储备比例

黄金和白银成为世界货币是由国际贸易推动的。在此之前,各国的货币形态五花八门。如果说以白银为主的世界货币代表了十七世纪前以中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格局,那么,在西方工业革命、海上贸易发展以及战争赔款等因素作用下,到十九世纪,黄金逐步取代白银成为扩大的世界贸易体系普遍接受的世界货币。

如果黄金供应充足,准确地说是黄金供应量的增长能够与国际贸易量的增长保持一致,那么,各国为满足偿付外债、维持进口的需要而建立的货币储备就不会有外汇,而只有黄金。就此而言,金本位制的出现是黄金供应短缺引起的。当贸易增长持续快于黄金供给增长时,各国改变了以往专注于黄金储备的做法,开始储备由主要债权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以黄金为本币的货币即外汇。

在不发生外汇信用危机和贸易正常发展的前提下,一个国家的货币储备率(黄金与外汇储备合计对进口总值的比率)达到50%似乎是恰当的,而且其中的外汇储备比例(外汇储备占黄金与外汇储备合计的比例)可以占据较高的水平。然而,贸易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天灾人祸尤其是战争足以对贸易构成影响。与此同时,那些作为世界货币的外汇信用也是靠不住的,例如1931年出现的英镑大幅贬值,以及上个世纪后半叶频繁出现的美元贬值。于是,人们相信,为应对国际市场的不测风云,需要提高并保持较高的货币储备率。为避免外汇贬值对货币储备体系的冲击,在外汇市场不稳定的时期需要提高黄金储备比例(黄金储备占黄金与外汇储备合计的比例)。

历史曾经按照这一逻辑左右着世界的货币储备格局。据当代国际货币体系奠基人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提供的数据,一战前的1913年,全球货币储备占全球进口总值的比率为37%,其中黄金储备比例占94%。以一战后贸易快速增长和英镑汇率相对稳定为背景,到大萧条之前的1928年,全球货币储备比例升至45%,而其中的黄金储备比例则降至77%。大萧条后,随着以“英镑-黄金”为基础的金本位制度崩溃,黄金的地位再度巩固,以至于全球范围内黄金储备比例在1933年和1938年先后升至92%和94%。

二战结束后建立起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鼓励了各国纷纷提升其货币储备当中的外汇储备比例(主要是美元),并相应降低了黄金储备比例。到1949年,在全球范围内,黄金和外汇的储备比例分别为74%和26%,10年后分别为67%和33%。

谁改变了金本位制

颇为流行的观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意味着黄金丧失了其长期保持的储备地位,甚至出现黄金的非货币化趋势。这可能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新兴贸易大国忽视并不断削弱黄金储备地位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当尼克松政府在1971年关闭“黄金窗口”的时候,美国人所担心的是黄金储备的流失,而不是黄金储备的增长。到目前,美国的货币储备依然是以黄金标价的,全部黄金与外汇储备为12748.4吨黄金,其中黄金储备8133.5吨黄金,占全部货币储备的63.8%,与40多年前相比几乎是一样的。由于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这让人怀疑金本位在国际贸易以及相应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其实并没有改变,只是热衷于美元储备的国家将黄金储备的责任推卸给美国而已。

中国的货币储备率过低曾经令人担忧。这主要是指1990年以前的情况。1980年,国家外汇储备为-12.96亿美元,黄金储备为1280万盎司(按金衡制1吨黄金等于32151盎司换算为398.12吨)。在向市场出售了13万盎司黄金并导致黄金储备降至1267万盎司之后,1981年外汇储备提升到27.08亿美元。直到1989年,国家外汇储备升至55.5亿美元,按照当年黄金价格1盎司=381.44美元计算,1267万盎司黄金储备价值48.33亿美元,货币储备总计约103.84亿美元,与当年进口总值591.4亿美元相比,货币储备率不到17.56%(详见表1“中国的黄金与外汇储备概览(1978~2004)”)。

由于黄金储备数量长期不变,到2001年,尽管外汇储备增至2121.65亿美元,黄金与外汇储备合计2155.98亿美元,对当年进口总值而言的货币储备率提升到88.52%,但其中的黄金储备比例由1989年的46.55%大幅降至1.59%。值得一提的是,在2002年将国家黄金储备量由1267万盎司增加至1929万盎司之后,当年黄金储备占全部货币储备的比例仅升至2.2%。由于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过快,到2004年末国家黄金储备比例再降至1.28%,相信2005年末已不足1%。

不难看出,是中国改变了金本位制,确切地说是中国在过去27当中将官方黄金储备比例由93.67%降至1%以下,并导致外债偿付能力由主要依赖黄金变成主要依赖外汇或美元。由此而来的问题是,虽然中国的货币储备率到2005年末可能已接近150%,但由于黄金储备比例严重偏低,出于外汇市场波动的考虑,中国所承受的货币储备风险依然是不可低估的。

贸易全球化趋势中的货币储备风险

如今在各国货币之间形成的汇率与历史上各国金银铸币之间存在的成色差异是一个意思。例如,日本在实行金本位制之前奉行万延币制,一分判金币的含金量约0.75克,可兑换0.5美元。实行金本位制之后,新铸币1日元金币的含金量为1.5克,与1美元的含金量相当,形成1日元=1美元的汇率。不过,必须承认,改变纸币的价值要比改变金银铸币的成色容易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外汇储备比例过高或黄金储备比例过低的国家不得不承受更大的货币储备风险的原因。

促使一个国家改变其货币价值的力量来自不平衡的贸易以及相应的国际收支状况。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情愿看到本国货币升值,毕竟出口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防范货币储备风险方面,重点是防范主要贸易赤字国的货币贬值。如果该国货币恰好是主要储备工具的话,那么,对外汇储备比例较高的国家来说,货币储备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不应当怀疑贸易全球化有着缩小各国经济差异和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的初衷和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化国家在世界贸易当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地位则相应上升。中国在世界贸易排名中的地位快速提升无疑是这一观点最好的佐证。但是,贸易全球化必然冲击以往单一的世界货币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欧元的出现反映了世界贸易的多元结构对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需要。尽管由美元和欧元共同扮演世界货币的角色要比先是英镑后是美元独挑大梁的局面好得多,但从长计议,依然不能满足贸易全球化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际贸易至今没有从更本上摆脱金本位,即使是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国家,或者由此类国家结成的货币一体化组织,除非大幅度提升黄金储备比例,否则,其货币不大可能扮演好世界货币的角色。鉴于亚洲各国黄金储备比例水平普遍偏低,所谓的“亚元”能否受到欢迎令人高度怀疑。

如果说外汇储备多元化的目的旨在降低单一世界货币体系下的货币储备风险,同时,候补的世界货币有赖于其黄金储备比例的提升,那么,在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的目标之前,应对货币储备风险的最好办法,恐怕不是将目前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储备置换为所谓一揽子货币,而是提升黄金储备比例。有理由相信,在外汇储备当中增加那些没有充实黄金储备作后盾的非中心货币(指美元、欧元之外的货币),所承担的货币储备风险恐怕比较为单一的外汇储备更大。

任何一个国家都可能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而改变本国货币的汇率。在这种情况下,黄金的储备地位必将重新受到重视。道理很简单,当主要持续贸易逆差国都可能放任或主动接受本国货币贬值的时候,黄金即使贬值也是最缓慢的一个。进一步说,由于目前的主要贸易逆差国恰好是主要黄金储备国,其货币贬值的过程往往也是金价上涨的过程。为此,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黄金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可以成为价值最稳定的储备工具。如此说来,为什么不看好金价的前景呢?

实时金价和博时黄金怎么算

二者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分开计算

博时黄金ETF净值下跌3.12%请保持关注来源:金融界基金作者:机器君金融界基金03月11日讯博时黄金ETF基金03月10日下跌3.27%,现价4.065元,成交21926.05万元。

黄金最新走势分析:美联储如市场普遍预期加息25个基点,在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后,黄金短线价格拉高,收于每盎司1928美元,根据最新的点阵图显示美联储今年还将加息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