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金在化学式的写法

2.请问 都说合金属于混合物,有没有合金是纯净物?

3.第三章 3.2.2~3.3.1

4.铁的价电子排布式?

5.高一化学知识点整理

6.金属锰是含量仅次于铁的重金属,其在合金、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1)以下是一些同学绘制的基态锰原子

合金在化学式的写法

合金价电子数计算_合金化合价

提示网友:不要被无知的人误导

不是所有合金都是混合物;即使是混合物的合金,为了方便表述其组成,也可以写成化学式的形式

对于形成了单一相的金属互化物的合金,也就是,组成合金的金属元素相互化合形成金属互化物,是可以准确写出其化学式的(暂且忽略非整比的情况),此时代表的是其组成元素的最简比

但是对于形成多种相,或者只是简单固溶体或者机械混合物,通俗来说属于混合物的合金,尽管此时化学式不像金属互化物那样有意义,但是为了方便表述其组成,也可以写成化学式的形式

顺便介绍金属互化物:

当形成合金的元素其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和晶体类型相差较大时,易形成金属化合物(又称金属互化物)。金属化合物的晶体类型不同于它的分组金属,自成新相。金属化合物合金的结构类型丰富多样,有20000种以上,不胜枚举,有的结构可找到离子晶体或共价晶体的相关型,有的则是独特的结构类型,如NaTl晶胞是CsCl晶胞的8倍超构;MgCu2是所谓拉维斯相(Laves phase)的一个例子;CaCu5是层状结构的例子;Nb3Sn结构是重要的合金超导体,同型化合物Nb3Ge实用于高分辨核磁共振仪;MoAl12是具有复杂配位结构的例子

金属化合物的组成十分复杂,仍有许多规律属未知领域,已归纳出规律的有两类:其一是按相当于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的化合价组成,如:Mg2Sn和Mg2Pb,可按周期系“族价”,即Mg是二价元素,Sn、Pb是四价元素来理解。另一类是所谓的电子化合物(electron compounds)其组成决定于两种金属的电子数和原子数之比,但电子化合物组成元素的“电子数”的计数不同寻常,也有争论,被比较普遍接受的规律为:周期系Ⅷ族元素Fe、Co、Ni、Ru、Rh、Pd、Os、Ir和Pt的“电子数”为零,ⅠB族Cu、Ag、Au为1,ⅡB族Zn、Cd、Hg及ⅡA族Be、Mg为2,ⅢA族Al、In、Ga为3,ⅣA族Si、Ge、Sn、Pb为4,等等,而电子数与原子数之比有三种基本类型:3:2,21:13和7:4,由此可以理解如CuZn、Ag3Al、Cu9Al4、Cu3Sn等等金属化合物的组成。上述三类电子化合物各具有特定结构,分别成为β,γ和ε相。例如,Cu5Zn8术21:13型电子化合物,是一种很大的立方晶胞,含52个原子,被称为γ—黄铜型结构,许多化学式原子总数为13的倍数的电子化合物具有此结构,如Fe5Zn21、Cu31Sn8等等

请问 都说合金属于混合物,有没有合金是纯净物?

你问对人了,不然碰上楼上这些不懂装懂误人子弟的家伙就惨了

尽管很多合金是混合物,但是如果是属于金属互化物的合金就可以是纯净物(注意不一定,只是可以,因为有些合金实际上是金属互化物+简单的金属固溶体,因为某些金属互化物不稳定)

当形成合金的元素其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和晶体类型相差较大时,易形成金属化合物(又称金属互化物).金属化合物的晶体类型不同于它的分组金属,自成新相.金属化合物合金的结构类型丰富多样,有20000种以上,不胜枚举,有的结构可找到离子晶体或共价晶体的相关型,有的则是独特的结构类型,如NaTl晶胞是CsCl晶胞的8倍超构;MgCu2是所谓拉维斯相(Laves phase)的一个例子;CaCu5是层状结构的例子;Nb3Sn结构是重要的合金超导体,同型化合物Nb3Ge实用于高分辨核磁共振仪;MoAl12是具有复杂配位结构的例子

金属化合物的组成十分复杂,仍有许多规律属未知领域,已归纳出规律的有两类:其一是按相当于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的化合价组成,如:Mg2Sn和Mg2Pb,可按周期系“族价”,即Mg是二价元素,Sn、Pb是四价元素来理解.另一类是所谓的电子化合物(electron compounds)其组成决定于两种金属的电子数和原子数之比,但电子化合物组成元素的“电子数”的计数不同寻常,也有争论,被比较普遍接受的规律为:周期系Ⅷ族元素Fe、Co、Ni、Ru、Rh、Pd、Os、Ir和Pt的“电子数”为零,ⅠB族Cu、Ag、Au为1,ⅡB族Zn、Cd、Hg及ⅡA族Be、Mg为2,ⅢA族Al、In、Ga为3,ⅣA族Si、Ge、Sn、Pb为4,等等,而电子数与原子数之比有三种基本类型:3:2,21:13和7:4,由此可以理解如CuZn、Ag3Al、Cu9Al4、Cu3Sn等等金属化合物的组成.上述三类电子化合物各具有特定结构,分别成为β,γ和ε相.例如,Cu5Zn8术21:13型电子化合物,是一种很大的立方晶胞,含52个原子,被称为γ—黄铜型结构,许多化学式原子总数为13的倍数的电子化合物具有此结构,如Fe5Zn21、Cu31Sn8等等

第三章 3.2.2~3.3.1

1、定义: 所有原子都以共价键相互结合形成三维的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

①某些单质

如硼(B)、硅(Si)、锗(Ge)和锡(Sn)等

②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如碳化硅(SiC)、二氧化硅(SiO2)及氮化硅(Si3N4)等

③极少数金属氧化物,

如刚玉(ɑ-Al2O3)

3.共价晶体的物理性质:

①较高的熔点

共价晶体中,原子间以较强的共价键相结合,要使物质熔化就要克服共价键,需要很高的能量

②硬度很大

③一般不导电,但晶体硅、锗是半导体

④难溶于一般的溶剂

4.典型共价晶体的结构分析

金刚石

①在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周围紧邻的碳原子有 4 个

②每个碳原子都采取___sp3杂化____;

③所有的C—C键长相等,键角相等,键角为____109°28'_____.

④晶体中最小的碳环由 6 个碳组成,且 不在 __同一平面内;

⑤晶体中每个C参与了4条C—C键的形成,而在每条键中的贡献只有一半,

故C原子与C—C键数之比为:1 :( [上传失败...(image-20f3f5-1614754169436)] )= 1:2

⑥每个碳原子可形成  12 个六元环,每个C-C键可以形成  6 个六元环。

⑦在金刚石晶胞中占有的碳原子数___8____

8×1/8+6×1/2+4=8

⑧12g 金刚石含有_ NA 个C原子

含有_ 2NA 个C-C键

二氧化硅

① 在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 4 个氧原子结合;每个氧原子与 2个硅原子结合;在SiO2晶体中硅原子与氧原子个数之比是 1 :2

②在SiO2 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形成 4 个共价键;每个氧原子形成 2个共价键;

③ 在SiO2 晶体中,最小环为 12 元环。

④每个十二元环中平均含有硅原子 =6×1/12=1/2

每个十二元环中平均含有Si-O键=12×1/6=2

硅原子个数与Si-O 共价键个数之是 1:4

氧原子个数与Si-O 共价键个数之比是 1:2

⑤60g 二氧化硅含有 NA _个Si原子

含有 2NA _个O原子

含有 4NA _ 个Si-O键

5.判断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的方法

①依据组成晶体的粒子和粒子间的作用力判断

组成共价晶体的粒子是原子,粒子间的作用力是共价键;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粒子间的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

②依据晶体的熔点判断

共价晶体的熔沸点高,常在1000℃以上;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低,常在数百摄氏度以下。

③依据物质的状态判断

一般常温常压下,呈气态或液态的单质与化合物,在固态时属于分子晶体。

④依据物质的挥发性判断

一般易挥发的物质呈固态时都属于分子晶体。

6.分子晶体、共价晶体的熔、沸点比较

不同类型的晶体熔、沸点:共价晶体>分子晶体

同一类型的晶体熔、沸点:

分子晶体:

共价晶体:

①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取决于共价键的键长和键能。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②若没有告知键长或键能数据时,可比较原子半径的大小。一般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晶体的熔点就越高。

1、金属晶体

金属(除汞外)在常温下都是晶体,称其为金属晶体

金属晶体中,除了纯金属,还有大量的__合金_____。

大多数合金是以一种金属为主要组成,

如以铁为主要成分的碳钢、锰钢、不锈钢等,

以铜为主要成分的黄铜、青铜、白铜等。

在金属晶体中,原子之间以_____金属键___相互结合

2、金属键

描述金属键的理论:

电子气理论:把金属键描述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有,从而把所有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

能带理论:不作介绍

金属键的特征:

①自由电子不是专属于某个特定的金属阳离子,

而是在整块固态金属中自由移动。

②金属键既没有方向性,也没有饱和性。

③金属键的成键粒子是_____金属阳离子_____和____自由电子________。

金属晶体与共价晶体一样是一种“巨分子”

3.金属键的影响因素

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数越少,

金属键越弱,反之,金属键越强

金属键越强,金属的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5.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

延展性

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晶体中的各原子层就会发生相对滑动,但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而且弥漫在金属原子间的电子气可以起到类似轴承中滚珠之间润滑剂的作用,所以金属有良好的延展性。

导热性

自由电子在运动时与金属阳离子碰撞,引起两者能量的交换。当金属某部分受热时,那个区域里的自由电子能量增加,运动速度加快,通过碰撞,把能量传递给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频繁碰撞,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低的部分,从而使整块金属达到相同的温度。

金属光泽

由于金属内部原子以最紧密堆积状态排列,且存在自由电子,所以当光线照射到金属表面时,自由电子可以吸收所有频率的光并很快放出,使金属不透明且具有金属光泽。而金属在粉末状态时,晶格排列不规则,吸收可见光后反射不出去,所以金属粉末常呈暗灰色或黑色。

导电性

在金属晶体中,存在许多自由电子,这些电子移动是没有方向的,但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就会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使金属表现出导电性。

①金属晶体具有导电性,但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

②石墨具有导电性,属于非金属。

还有一大类能导电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炔),也不属于金属。

③金属导电的粒子是自由电子,导电过程是物理变化。

而电解质溶液导电的粒子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导电过程是化学变化

1.离子晶体

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晶体,叫做离子晶体

常见的离子晶体:强碱、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和过氧化物、大多数盐

离子晶体的性质: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难挥发难压缩,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导电。

2.离子键

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一般说来,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3.常见离子晶体的结构

NaCl晶胞

(1)每个晶胞含钠离子、氯离子的个数:

(2)配位数:一种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数目

每个Na+周围与之等距且距离最近的Cl-有 6 个。

它们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是 正八面体 。

(3)每个Na+周围与之等距且距离最近的Cl-有 6 个,Na+有 12 个。

每个Cl-周围与之等距且距离最近的Na+有 6 个,Cl-有__ 12 个。

CsCl晶胞

(1)每个晶胞含铯离子、氯离子的个数:

(2)配位数

每个Cs+周围与之等距且距离最近的Cl-有 8 个。

它们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是 正六面体

(3)每个Cs+周围与之等距且距离最近的Cl-有 8 个,Cs+有 6 个。

每个Cl-周围与之等距且距离最近的Cs+有 8 __个,Cl-有 6 个。

(3)CaF2型晶胞

①Ca2+的配位数:8

②F-的配位数:4

③一个CaF2晶胞中含:

4个Ca2+和8个F-

(4)ZnS型晶胞

①Zn2+的配位数:4

②S2-的配位数:4

③一个ZnS晶胞中含:

4个Zn2+和4个S2-

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物质的熔点与晶体类型的关系

1、若晶体类型不同:

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若晶体类型相同,则有:

⑴离子晶体:结构相似,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越高, 晶格能越大,离子键就越强,熔点就越高。

⑵原子晶体:结构相似,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点越高。

⑶分子晶体(不含氢键时):分子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就越强,熔点就越高。

⑷金属晶体: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越高,金属键就越强,熔点就越高。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铁的价电子排布式?

铁的价电子排布式:Ar3d6 4s2。

纯铁质地软,不过如果是铁与其他金属的合金或者是掺有杂质的铁,通常情况下熔点降低,硬度增大。晶体结构: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铁(Ferrum)是一种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26,铁单质化学式:Fe,英文名:iron。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55.845。纯铁是白色或者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熔点1538℃、沸点2750℃,能溶于强酸和中强酸,不溶于水。

铁在生活中分布较广,占地壳含量的4.75%,仅次于氧、硅、铝,位居地壳含量第四。纯铁是柔韧而延展性较好的银白色金属,用于制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铁芯,铁及其化合物还用于制磁铁、药物、墨水、颜料、磨料等,是工业上所说的“黑色金属”之一(另外两种是铬和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铁

高一化学知识点整理

高一化学知识点整理 篇1

 第一篇:《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 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 逐渐减弱

 三、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练习]

 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B )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C.铝与稀盐酸 D.H2与O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二、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电能

 (电力)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防腐。

 四、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 )

高一化学知识点整理 篇2

 1.钠的物理性质:

 (1)白: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2)轻:密度小,(Na)=0.97g/c3,比水的密度小;

 (3)低:熔点和沸点低,熔点97.81℃,沸点882.9℃;

 (4)小:硬度小,可以用小刀切割;

 (5)导: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2.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

 (2)钠与氧气的反应: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白色固体)

 钠在空气中加热或点燃:2Na+O2 Na2O2(淡**固体)

 3.钠的保存及用途

 (1)钠的保存:钠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起反应,因此,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里,由于(Na)>(煤油),钠沉在煤油下面,将钠与氧气和水隔绝。

 (2)钠的用途:

 ①钠钾合金(室温下呈液态),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②制备Na2O2。

 ③作为强还原剂制备某些稀有金属。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比较

 名 称氧化钠过氧化钠

 化学式Na2ONa2O2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固体

 与H2O反应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生成条件在常温时,钠与O2反应燃烧或加热时,钠与O2反应

 用途——呼吸面罩、潜水艇的供氧剂,漂白剂

金属锰是含量仅次于铁的重金属,其在合金、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1)以下是一些同学绘制的基态锰原子

(1)锰是25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5个电子,

A.违反洪特规则,故A错误;

B.违反泡利原理,故B错误;

C.违反洪特规则,故C错误;

D.符合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为不稳定的3d4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而Fe2+到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到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

故答案为:<;

(3)中心原子是锰原子,其价电子数是7,每个配体提供的电子数是2,则7×2+2n=34,得n=10;

CO与N2互为等电子体,所以含有一条σ键和两条π键,比值为1:2;

故答案为:10;1:2;

(4)NO3中N原子形成3个δ键,没有孤电子对,则应为平面三角形,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

(5)对羟基苯甲醛分子间存在氢键,而邻羟基苯甲醛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则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比邻羟基苯甲醛的高;邻羟基苯甲醛分子中氢键如图所示:,故答案为:对羟基苯甲醛分子间存在氢键;;

(6)由于金属锰晶体的三维空间堆积方式为体心立方堆积,故其其二维平面放置方式为非密置层,金属原子在二维平面里另一种放置方式的空隙为三角形;

由于金属锰晶体的三维空间堆积方式为体心立方堆积,每个晶胞中含有的原子数=8×

1
8
+1=2,则每个晶胞的质量m=55g/mol×
2
NA
=
110
NA
g,每个晶胞的体积V=(117×4×10-10)3cm3,则锰密度ρ=
m
V
=
110
NA
(117×4×10?10)3
=
110
(117×4×10?10)3NA
g?cm-3.

故答案为:非密置层;三角形;2;

110
(117×4×10?10)3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