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2.石油在国际战略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中东局势油价_中东国际油价下跌

  主要是为了打击俄罗斯经济,以惩罚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国际油价大跌,美国汽油0.73美元/L,而水1美元/L,油比水贱。美国大妈的幸福时刻似乎到来了。

从今年夏天开始,国际原油价格狂泻30%至4年来最低点。截至北京时间17日晚21时,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每桶78.4美元上下徘徊,较前日继续下跌。分析师们仍在喊: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甚至有专家预测,此轮下跌将探至50美元/桶。

当地时间11月1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4.21美元,跌破每桶75美元关口,为2010年9月以来最低。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7.92美元,也跌至四年来最低。

国际油价的“跌跌不休”传导至美国国内,美国成品油自2010年以来首次跌破每加仑(约3.8升)3美元。

经济学家们分析,本来这轮美国经济增长已经几乎走到了顶点,海外需求的放缓拖累了出口,可能会让经济转而向下;但突如其来的汽油大降价却可能是刺激国内消费的一个大利好。《纽约时报》预计,过去几周内汽油价格的陡降,会在马上开始的消费季给美国带来数十亿的额外零售收入。

分析称,对于那些中低收入的美国消费者来说,汽油价格的下降尤为重要。这部分人群还没有从过去几年的经济复苏中恢复元气。虽然近年来就业市场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工人在这几年获得的工资增长简直微乎其微。至于那些经济上最为拮据的群体,更是能从此次汽油降价中稍微松一口气,并将花费转移到其他日常生活或者服务开支上。

目前美国人每天花在汽油上的开支是10亿美元。汽油降价将让美国消费者们在今年11月和12月比去年同期总共省下84亿美元。按照一户典型的美国家庭每年购买1200加仑(约4542升)汽油计算,现在的汽油价格将让他们每年至少省下400美元。同时家用燃油的价格也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5%,这是另一笔会因为油价下调而带来的额外节省。

事实上,美国并不缺油。上周四美国能源部出具的当周库存报告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已经上升到了29年来的最高水平:每日900万桶。按照这个产量计算,美国已经快要追平日产量960万桶的沙特阿拉伯。

报道称,美国石油产量的攀升和新型能源科技的应用密不可分:页岩层中抽出了成百上千万吨的油气;几条关键输油管更新升级,重新布流了从美国中部平原向墨西哥湾的石油输送,这个变化让现在墨西哥湾附近冶炼厂们仓库里几乎塞满了原油库存。美国已经终结了从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进口原油的时代。

但火上浇油的是,面对此轮油价下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并未减产,利比亚石油产量的恢复加剧了供过于求;同时,虽然伊拉克局势依然动荡,但该国的石油出口已经创下了自伊拉克战争之后的最高纪录。

欧佩克成员国甚至趁机大打价格战,沙特阿拉伯日前就下调了向美国出口原油的官方售价,这一举动触动了争夺市场份额的敏感神经。但曾经“呼风唤雨”的OPEC正在丧失对原油的定价能力。约翰·科尔德福认为,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伊朗都把希望押在了中国和亚洲其他的原油大客户身上,但亚洲同样竞争激烈,今年9月,美国阿拉斯加北坡油田所产原油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往韩国。

一边是供应超预期增长,另一边却是需求却越发疲软。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国际能源署10月份发布的报告将2014年和2015年的全球原油需求日均增长预测值分别下调了25万桶和9万桶。此外,美联储10月底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美元新一轮走强,美元指数已于近期刷新5年高位,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受到打压。

而到了明年3月,美国石油产量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到950万桶/日甚至更高,随着届时寒冬逝去,全球石油消费市场亦会陷入萎靡,随之而来的是油价继续探底。上周五俄罗斯总统称,俄罗斯已经准备好面对油价“灾难性”下跌。

油价的底在哪儿?左右油价的因素是哪些?

据华夏能源网的分析,目前能够左右国际油价的因素不外乎五个:

1、欧佩克的产量

自6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其中具体来源有三:第一,OPEC增产约60万桶/天,其中主要来自于利比亚,其余国家大体增减相抵;第二,美国原油增产近30万桶/天;第三,三大能源机构持续下调需求预期,下调幅度约30万桶/天。而供应过剩造成的油价下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出口国,尤其是欧佩克。

因此,近段时间原油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消息层面均指向于欧佩克的产量动向。11月27日欧佩克会议将召开,但目前市场言论不一,最终是否会减产尚无定论。

而目前国际油价已经导致欧佩克大多成员国财政出现问题,因此,分析认为欧佩克最终限产保价可能性偏高。即使欧佩克不对3000万桶/天的产量配额进行下调,只需要求成员国严格遵守该配额同样也可达到减产效果。因为目前欧佩克整体产量约为3080万桶/天,超出配额近百万桶。

如果欧佩克11月会议上宣布限产,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长期压制原油的一座大山将移除,国际油价将会迅速反弹,有望重返90美元/桶上方。

2、美国页岩油的产量

从原油生产成本角度来看,非常规油气资产属高成本之列。其中美国页岩油开采的平均成本约为65美元/桶。但对于一些中小型页岩油公司而言,成本可高至75-80美元左右。因此,美原油价格跌破80美元/桶,将会令部分生产公司面临经济性考验,随之而来的则是减产问题。

3、欧美对伊朗的制裁

11月24日将迎来伊朗核谈的最后期限,双方将继续围绕核问题展开交锋,以决定双方是否相互作出让步。但近日表示“分歧依然很大,恐怕达不成目标”。此前,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实施四轮制裁,欧美也单方面对伊深化制裁,目前欧美允许伊朗日均出口不多于100万桶的石油。而谈判结果达成最终成果的可能性不大。

4、期货市场的动作

近五个月来,由于原油市场利空消息不断释放,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也随之不断升温,并出现了罕见的做空浪潮。以美原油期货为例,自7月份开始,交易商在美原油期货和期权中持有的净多头寸减少53%,其中多头头寸减少32%,而同期空头头寸暴增111%!虽然目前原油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仍未有得到实质改观,但有一现象需要警惕。

5、产油国的局势

俄乌军事冲突,ISIS中东暴力行径以及利比亚内部等地缘紧张局势依旧活跃于石油市场。俄乌双方关系陷入拉锯战,而且随着冬季来临,天然气供应问题将为俄罗斯增加谈判筹码,领土及能源贸易争端预计仍难以根除;近来,虽然中东紧张气氛有所缓和,但ISIS仍在间断性的挑动市场神经,其潜在的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利比亚内乱问题趋于长期化,内部分裂势力干扰下该国油田及港口频繁开与关,致使产量增长仍面临较大挑战。

油价大跌、领土纠纷、内乱等因素存在令上述地缘风险大范围升级的可能。一旦局势升级,原油期货价格将会迅速反应。不过,由于市场供应整体相对过剩,将弱化地缘局势紧张所造成的供应紧张的担忧,所以,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阴谋论流行:美国和沙特要把俄罗斯“弄死”

石油行业内发生的任何事情,很多都可以用阴谋论来解释。最近油价暴跌也不例外。

据凤凰财经的报道,最近《纽约时报》社论刊登了汤玛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讨论阴谋论的文章。这位前中东记者最近一篇专栏中发问:“这是我的幻想?还是一场全球石油战真的已经爆发?一方是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另一方是俄罗斯和伊朗。”接着他自问自答:“是的”,并认为美国和沙特阿拉伯正试图将主要依赖石油收入的对手伊朗和俄罗斯置于死地。与此同时,阴谋论这一观点在俄罗斯也很流行。

俄罗斯《真理报》的重要新闻就是:《希望沙特摧毁我们的经济》。

事实上,沙特是剩余产能最多的产油国,历来都是左右石油市场的力量。油价出现泡沫,沙特就增产遏制价格升势,价格下跌就减产支撑市场。今年夏天结束时油价开始暴跌,市场普遍预期沙特如往常一样减产。但事与愿违,沙特上月宣布将致力“维持市场份额”,不会减产支持油价。

虽然人们不禁会从政治角度去解读沙特的做法,但它这个战略也可以多个经济理由去解释。最明显的理由就是,对沙特来说,美国不再是一个极度尴尬的政治盟友了。以往,美国一直大量进口沙特原油,但现在出现“叶岩油革命”了,美国从沙特的大客户变成了主要竞争对手。

由于叶岩油的生产成本高于沙特采油成本,应对竞争的战略之一就是压低油价,迫使叶岩油生产商退出市场。目前,沙特一直不能使用这一战术,因为基于许多供应和政治因素,油价一直高于叶岩油生产成本。就在最近几个月,全球石油市场供应意外大增,但需求锐减。从6月份以来,油价已经下跌大约25%,上周更跌破每桶80美元。

如沙特现在减产支撑价格,美国就可以扩大叶岩油生产攻其要害,阿拉伯半岛势必落得原油收入减少的下场。沙特目前可以采用的战略,就只有迫使美国成为另一个原油供应国。若这个说法是对的,它的意义将非常重大。这意味着油价下跌不会是昙花一现的现象,而全球两大原油供应国之间将爆发频繁的价格战,成为全球石油市场的基本格局。

当然,也有人表示所谓的阴谋论之说有些牵强附会。

据网易财经的报道称,很多人自然相信金融与政治格局的关系深厚,但供求关系的变化才是所有外围因素的最终落脚点,经济复苏不力以及世界对原油能源的依赖度下滑才是其步步跌向80美元/桶的推手。

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由3.4%调低到3.3%,经济疲软之势依然明显;国际能源署(IEA)10月14日将今年石油需求日增长预期由70万桶调低到20万桶,为五年来最低。但需要看到的是,较低的能源价格带来的不会仅是负面影响,在经济复苏困难期,能源成本的降低对工业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技术发展,目前世界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远没有上世纪石油危机时那么重要,加之各国开采能力的提升和替代能源的飞速发展,以及美国长期投资开发的页岩石油开始进入产量高速增长期,导致今年美国日均原油产量同比上涨13%至9月份的880万桶,即将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因此OPEC对全球油价的垄断控制能力早已大打折扣。数据显示,目前非OPEC国家生产的原油占世界原油贸易的比重超过50%,而在1970年代只有不到30%。此外,不仅是OPEC与非OPEC国家难以协调行动,OPEC内部成员也经常意见相左。

众所周知,俄罗斯财政对石油收入十分依赖,俄罗斯向国际市场出售原油720万桶/天,构成俄罗斯财政收入的45%,其财政盈利线约为102美元/桶。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9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因此减少1.5%,油价下跌的伤害确有体现。但据85美元/桶的美国页岩石油成本来看,美国的页岩石油生产企业陷入亏损几乎是必然的,受到牵连的还有200万人的就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并不是政府愿意看到的。

油价八连跌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受国际油价持续大跌影响,发改委昨日再次宣布下调成品油价格。自今年7月22日起,国内油价实现罕见的“八连跌”。本次调价落实后,7月22日以来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格每升累计分别降低了1.11元和1.25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普遍回落至“6元时代”。

那么,“八连跌”能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1。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私家车油耗成本明显下降。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L为例,本次调价后私家车主每月将减少23元左右的用油成本。如果综合“八连跌”累计降幅计算,每月出行总油耗累计降低185元左右。

2。降低物价,刺激消费。低油价使出租车、航空、旅游等行业都深受其益,减少普通消费者的出行成本,间接刺激消费。

3。国家原油进口成本降低。纽约每桶油价创下2011年10月以来的收盘新低;伦敦布伦特每桶油价创下2010年9月以来新低。2013年10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据专家分析,国际原油年平均价格每下降10美元,中国就将节省200亿美元进口成本。

4。间接刺激经济增长。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际,油价下跌可以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进而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

石油在国际战略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半个多世纪以前,石油就被喻为“现代工业的血液”。随着社会的发展,石油本身的价值早已远远超出了一般的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领域,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石油在国际政治中的战略角色越来越突显。

石油首先扮演着国际政治的“晴雨表”,尤其在西亚、非洲发生的大大小小争端,几乎都与石油有关。当然,与石油相关的国际政治最敏感点还在中东。那里是全世界的主要石油基地之一,油价的涨落和国际政治斗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成为西方大国争夺的战略要地,那里的任何冲突都含有微妙的政治背景。

在中东地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为疆土斗争了几十年,它们已同石油及国际政治交织到一起。巴勒斯坦有众多的产油国支持,以色列则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中东政治、军事冲突加剧,西方大国立即纷纷抢购石油,油价会随即上扬。而当那里政治军事形势平稳,军事冲突平息,油价又会很快落下来。从20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到90年代的海湾战争,都可以看到石油的“身影”。

石油的价格,也是一些国家在进行外交活动时的得力“筹码”。在美国,早有人把用石油打外交牌的手段誉为“石油外交”。

石油,可以成为国家之间互相拉拢、控制、合作的“筹码”,在以前的欧洲经济互助委员会中,苏联依附着自己极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特意铺设了“友谊”输油管线,以低于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小兄弟”捷克斯洛伐克(现已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和当时的东德等国输送石油,而以正常的国际市场价格向西欧和日本等国出口石油。有时候,一个产油国出于国际政治目的,可以把石油高价进口、低价出售,当然也可以低价进口、高价出售。

石油当然也可以成为国际斗争的“武器”。这一点,位于世界主要产油区的阿拉伯国家运用得最为频繁、娴熟。

1973年10月初,埃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游击队与以色列打响了“中东战争”。在这次战争中,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团结一致,用石油作“武器”,把对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量逐月减少5%,并以减产、禁运、提价、国有化和增加本国股份等措施,对美国、以色列等国家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加之阿拉伯国家在道义上和财力上对埃及、叙利亚及巴勒斯坦的支持,有力地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西方发达国家国内石油消耗过分依赖中东的进口,所以,这些国家用石油“武器”起到了军事武器起不到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的这场以石油作“武器”的斗争,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西方社会动荡。在那段时期中,国际金融货币市场,通货膨胀,人心惶惶。石油“武器”引发的“石油危机”给西方经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从那以后,国际石油市场一有风吹草动,美国的经济学家就纷纷提出警告:如果美国国内石油需求量持续增加,生产量低,进口扩大,那么,类似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就有再度爆发的危险!

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之后,受到“制裁”的伊拉克也频频用石油作“武器”,忽而要求增加用于换食品的石油出口量,忽而又减少石油产量,以求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上扬,搅得国际石油市场动荡不勘,这当然也会涉及国际政治、经济。

由于石油已广泛而深入地渗入经济生活的各个环节,石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冲击着世界金融市场,对金融市场起着一种“调节剂”的作用。

1986年,国际油价暴跌,相同体积的石油价格甚至低于“可口可乐”饮料的价格,使一些产油国出现债务危机。墨西哥政府宣告自己已无力偿还债务。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石油出口国也纷纷表示难以偿还债务。油价下跌,对富甲天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影响也很大。这些国家纷纷动用大笔海外资产和存款。由于大量提走存款,西方国家部分银行因资金周转困难而无法维持,国际金融危机一触即发。

国际油价下跌,往往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以石油为支柱的英磅,由于油价下跌而汇率疲软,为了保住英磅,防止物价上涨,英国中央银行不得不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抛售美元,购进英磅,用以调高英磅利率。

反之,油价上涨,会迫使石油进口国增加美元支出,使本国经济下降,通货膨胀率增加。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石油价格的波动影响在产油国和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方面都会有日趋显著的表现。

同时,石油勘探开发,往往会为当地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推动力。我国新疆的克拉玛依大油田在发现之前几乎是一块人迹荒芜的不毛之地,经过几十年建设,那里已成为工作、生活着数十万人的石油城。天津大港油田、辽宁盘锦的辽河油田……一座座新兴的石油城的诞生、发展是石油成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社会变革、经济振兴、物质文明发展的有力例证。在中东地区,这种例子更是举不胜举。沙特阿拉伯在20世纪60年代初,还是个保守的游牧部落社会。石油的发现与开发,很快就使这个“骆驼加帐篷的社会”一跃成为一个“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社会”。科威特和文莱原来也是两个非常落后的国家,人民仅仅靠捞珍珠生活,开发了石油之后,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在美国,休斯敦以前仅仅是一个南部荒凉的小镇,随着该地区和邻近的墨西哥湾油气田的大规模开发,一跃成为一个拥有200多万人口的美国南方最大的工业城市,成为集石油工业、航天工业和计算机工业为一体的“世界油气之都”。

石油工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庞大系统工程,它的发展依赖于多学科的发展和运用。同时,随着它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着化工、新能源开发、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核能技术以及其他尖端技术的发展。

我国从1996年成为石油纯进口国以来,每年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国际油价的波动就会在我国立即有所反映。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国内燃油价格的每次波动都与国际油价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国际经济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国际油价的涨落肯定会对我国石油市场,甚至国民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一点,是值得我国关注的。

可以预见,石油在未来的社会中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国际经济、战略、外外、金融的“催化剂”以及“推进剂”的作用。石油的开发与利用,也将会更好地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