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俄提议人民币交易,印度为何不跟着美国的制裁节奏,有什么底气-

2.油价暴跌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3.油价下跌意味着什么

4.印度尼西亚海域有石油吗?

5.印度尼西亚 通货膨胀 急!!

印俄提议人民币交易,印度为何不跟着美国的制裁节奏,有什么底气-

印度油价有多少美元_印度油价飙升创新高

| 黑马奇说

编辑 |黑马奇说

受到 乌俄战争 的影响,整个世界被搅得一片混乱。

此时,西方各国对俄罗斯的各种制裁正在 如茶似火 地进行中。

政治、经济、 科技 ,此次制裁涵盖的范围太广太广。对于 俄罗斯 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随着美国人 制裁俄罗斯

德国对俄罗斯的依赖 不可谓不小 ,供暖、电力等方面均要 依靠俄罗斯 的能源。

一旦停止,将会造成德国 供应短缺、经济衰退 等问题。

所以,在制裁俄罗斯 石油、天然气 上面。德国人便没有和美国人 完全 站在一起。

对于制裁,德国人表示 短时间 无法中断和俄罗斯的交易。

你说,德国人的行为 拧巴 也就算了。

在这个时候,印度人也展现出了 不一样的态度 。经常和美国人 “一起玩” 的印度,一反常态的不和美国人 “玩儿” 了。

在面临如此困难的 战略抉择 的时候,印度人又为何如此反常呢?

受到西方各国的 制裁 ,俄罗斯正以极低的价格 出售石油

对此,部分印度官员表示。双方一旦 达成共识 ,我们不介意从俄罗斯这里进口这些 折扣商品

当这则消息刚出来的时候,不少 美国人 被气到了。

美国新闻秘书 普萨基 回应道,印度此举,虽不违背美国的制裁,但也请 印度方面 慎重考虑 历史 站位 问题。

面对普萨基的说辞,印度富豪 达尔·芬布 回应道,美国人实在是太傲慢了。

自乌俄战争加剧以来,印度便一反常态地 拒绝谴责、制裁 俄罗斯。

对此,美国方面曾多次要求印度方面和俄罗斯 保持一定距离。

但印度政府依旧 我行我素 ,不仅在联合国乌克兰决议上 弃权 ,还准备从俄罗斯方面购入 S-400防空导弹系统

对于印度,美国方面正在考虑 是否要制裁 他们。

面对可能到来的制裁,部分 印度官员 表示。

乌俄冲突不是印度造成的,印度不应该为这次冲突而 造成的对峙 ,付出本就不应该付出的代价。

随着油价的上升,印度政府正逐渐考虑 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

为避开西方各国的制裁,印度以及俄罗斯正在拟定 卢布、卢比 结算体系。

并且在此基础上,双方还打算使用 人民币 充当参照货币。

据报道,印俄双方已经达成了一单 300万桶原油 的交易。

交付时间定在 5月份,运费、保险 等问题均由俄罗斯方面负责。

同时,一些 印度官员 还表示。

俄罗斯的原油价格要比国际油价低上大约 五分之一 ,双方均有意向增加原油的交易量。

并且,一些印度媒体还表示。在 2022年 ,印度预计从俄罗斯方面购买原油 1500万桶

除此之外,印度方面还打算从 俄罗斯以及白俄罗斯 地区购买化肥等物品。

印度一连串的举动,无疑是加快了 去美元化 ,推动了人民币的发展。

但这也不禁让人发问,印度为 何要这样做呢?

如今的印度,正处于 工业发展 的关键时期。

随着自身的成长,印度对于 石油、天然气 等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而印度本身在石油以及天然气的开采上,并不能满足 自己的发展 所用。

而且在印度,有不少油田正在 面临着枯竭 的问题。

再加上,乌俄冲突的影响导致 国际油价不断上涨 。你说,这怎能让印度人不心急呢?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人说自己的石油低价出售。印度人当然很 高兴 了,这对于印度可以说解决了 燃眉之急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印度人对俄罗斯的 依赖性 有多大。在军事上,印度的进口量达到了 60%。

这是一种 什么概念

没了俄罗斯的供应,印度人的军队差不多就要 瘫痪了

不少印度军方人员曾说,如果没有俄罗斯供应的 武器以及零件 ,我们的军队将会 寸步难行。

所以,对于军中大量装备 俄罗斯武器的 印度人来说。

和俄罗斯人搞好关系,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另一方面, 印度和俄罗斯 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

印度外长苏杰生 曾这样评价两国关系,印度以及俄罗斯两国之间的关系是 最稳定的关系之一。

尼赫鲁时期,印苏两方便建立了 友好关系

虽然这有应对西方以及中国的关系,但是双方确实有过 一段合作

叶利钦时期,受到 俄罗斯外交政策 的影响。

印俄两国之间的热度有所下降,这让当时的印度感到自己 备受冷落

但随着 1997年 的到来,双方关系再次回暖。

当时,印度因为 核武器问题 而被西方各国制裁,俄罗斯并没有跟着制裁印度。

在这件事上,印度人认为 俄罗斯帮了大忙

在此之后,双方便建立起了 合作关系

在莫迪上台之后,双方依旧保持着 稳定的政治关系

所以,印度方面选择与俄罗斯合作也有这方面的 因素

利益 ,同样在印度的考虑范围内。面对自己越来越迫切的 能源需求 ,印度有意向和俄罗斯达成 长期合作

全球石油进口国中,印度已经排到 第三名

并且按照专家的预测,在 2040年印度 的能源消费量将达到全世界 的11%

所以, 扩大俄罗斯能源进口量 ,成了印度这两年主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极大地缓解了 印度的能源问题

不少印度企业,也从中获得了不少的利益, 拉动了本国的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印度和俄罗斯的合作可以 减轻印度政府的财政压力

在疫情爆发以前,印度便已经创下了 10年来 最低的财政增长率。

作为 亚洲第三大经济体 ,它的财政增长率只 有5%

在这场疫情的冲击下,印度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 停滞状态

不少印度人表示,政府要控制 财政支出 。这些东西,还是要老百姓来买单的。

在耕地面积上,印度仅次于美国排 在第二名 。但他们粮食的产量并不高,只有 我们产量的一半

再加上,他们的农民主要依靠 政府的补贴

这些问题,带给印度政府的 压力更大 。所以,这个时期的印度政府正在寻求 可行的解决方法。

巧了,这个 时机 他们并没有等多久。

乌俄战争爆发之后,俄罗斯开始低价向外出售 石油、化肥 等物资。

能够低价购买这些物资,能够为印度政府 节省很多开支

此次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印度人 提了一个醒

如今,整个 国际 社会 的局势 正在发生变动。

只有正确选择自己的位置,才能使印度的 地位、实力、经济 进一步上升。

而俄罗斯最为 核大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选择在俄罗斯身上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正巧,此时 乌俄冲突 给印度提供了一个机会。

在西方各国制裁俄罗斯的时候,印度 一反常态 地站在了俄罗斯这边。

不仅不谴责、制裁俄罗斯,还从俄罗斯 购买各种资源

虽然,印度的行为是出于 国家利益 。但是,印度的行为依然对俄罗斯提供了 不小的帮助。

印度人如此帮助俄罗斯人,它是有着 什么底气呢

实际上,印度人之所以敢在这个 敏感的时期 购买俄罗斯的石油。恰恰正是因为,西方各国正在 制裁俄罗斯

西方各国在制裁俄罗斯的同时,还 威胁了中国 。印度作为 南亚地区 的大国,有着很高的战略地位。

美国如果不想失去对 亚洲的控制 ,将印度拉拢到自己这一边才是正确的方式。

另一方面,有许多国家并不太想 制裁俄罗斯

对于依靠 俄罗斯能源 的西方国家来说,制裁会将自己 拖入深渊

此外,日本人曾公开表示不会 制裁俄罗斯 ,土耳其也表示愿意填补因为 西方企业退出 ,而产生的市场空缺。

除此之外,印度一直想要成为 有声有色的大国 。再加上,他们是一个有 独立主权 的国家。

诸多国际事务 上,印度人都会表示 自己的态度

冷战时期,印度一直游走于 美苏阵营 之间,更是致力发展 “不结盟”

那个时期,印度 游刃有余 地行走在两大阵营之间。

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对印度保持一个 相对友好 的关系。

也正是,受到一定的 历史 影响 。现如今的印度,似乎还是想要在西方与俄罗斯之间 左右逢源。

继续扮演之前的角色,从中间获取利益。

油价暴跌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如此便可能意味着一场经济危机。

当代石油资源储量靠前的国家里,大部分都曾在最近2亿年中被大范围海洋覆盖,油气则主要产自古代海洋形成的地层。

以沙特阿拉伯为例,在1.9亿年前的侏罗纪,它的国土还是位于热带附近的温暖浅海,并一直持续到后来的白垩纪。浮游动植物生生不息,海洋里的搏杀也日夜不停,无数有机质堆积到海底,孕育出一系列生油岩,最终形成丰富的石油。

石油与原油区别:

石油是工业名词,是相对矿产资源而言,通常所说的石油工业,是一种矿产资源工业。在石油勘探过程中,根据勘探程度和探明情况,计算并确定石油储量。石油储量是地质勘探成果,是一种待开发的原始矿产资源量。

原油是埋藏在岩石地层里被开采出来的石油,保持着其原有的物理化学形态,是石油工业的初级产品,实现了其使用价值,是油田开发的成果,原油产量是一种已经开发的矿产资源产量。

石油一词多用于说明油层渗透率、孔隙度及油藏品位。而原油一词多用于国家统计的原油产量统计数字、评价原油理化性质及用于说明采收率、采出程度及采油速度。

石油作为矿产资源是指含水、含气的油,而原油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其中的水、气已从油中分离出来,是一种合格的工业产品。

油价下跌意味着什么

分国家来看,以原油净进口(或出口)占该国GDP的百分比为指标,韩国、南非、印度、土耳其等国原油进口占GDP的百分比最高,将受益于更便宜的油价;沙特、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原油出口占GDP的比重最高,油价暴跌会对其造成伤害。

受油价暴跌影响的另一个主体是全球主要央行。因通胀走高而面临加息压力的央行将获得喘息之机,但面临通缩压力的央行,如日本央行,可能会因油价暴跌而再次落败。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之际,油价下跌将缓解家庭和企业的压力。过高的油价会降低家庭的收入和消费者的购买力。此外,它还将缓解原油进口国和经常账户赤字国家面临的压力。

通胀方面,油价下跌意味着通胀压力减小,意味着央行加息压力减小。

二。对美国意味着什么?

由于页岩油生产的出现,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已经大大降低,这将削弱油价下跌的预期经济结果。

然而,特朗普仍然喜欢油价下跌,在推特上形容油价暴跌相当于减税。特朗普频频为降低油价发声,敦促沙特进一步降低原油价格,甚至发动制裁,动用战略原油储备,试图控制原油市场。

另一方面,一些国际投行认为,50美元的油价对美国非常不利,油价再次下跌将考验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的盈利能力。

高盛集团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杰夫·柯里(Jeff Currie)警告称,美国页岩油田生产原油的“全部成本”(包括资本回报)约为每桶50美元。因此,50美元的油价将伤害美国的原油钻探商,影响美国页岩油的生产,并可能导致信贷市场出现问题。

柯里认为,对各方来说最好的价格是每桶65至70美元。“当油价处于这个水平时,它不会太高来伤害消费者,也将为这个行业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此外,分析认为,由于美国是重要的产油国,油价下跌会拖累其经济,从而降低其承受贸易冲突加剧的能力。

第三,对中国有什么好处?

海通证券姜超分析认为,就中国而言,油价下跌将导致通缩幽灵再现,宽松预期延长。

具体来看,由于油价大幅下跌,同时煤炭、钢铁价格也在同步下跌,这可能导致2019年PPI再次出现负增长,通缩魅影可能再现,这也支持宽松货币环境的继续延续。

但另一方面,姜超认为进口值下降会改善贸易担忧。

长期来看,虽然油价下跌或预示经济放缓,但对华外贸实际上是利大于弊。

如果油价保持在目前的50美元/桶,预计明年将为中国带来700亿美元的收入。

印度尼西亚海域有石油吗?

印度尼西亚,作为世界有名的旅游胜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但它不但有美丽的岛屿,还有富饶的资源,流淌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一、地理位置

印度尼西亚海域位于亚洲东南部,北跨赤道,东邻太平洋,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接壤,西濒印度洋,北接马来西亚,南邻澳大利亚,处于国际东西交通要道(图13-4)。

图13-4 印度尼西亚海域地理图

印度尼西亚幅员辽阔,东西距离长达5500千米,约占赤道长度的1/8,南北宽1600千米,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陆地面积为190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1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专属经济区),素称“千岛之国”。海岸线总长54716千米。

国土在地理上一般分为四大部分:(1)大巽他群岛(包括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和苏拉威西岛);(2)小巽群岛;(3)马鲁古群岛;(4)伊里安查亚省。

二、油气状况

印度尼西亚是当今东南亚主要产油国,世界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2007年以前大天然气生产国(图13-5),也是亚洲唯一的欧佩克成员。

图13-5 亚太地区天然气产量图

印度尼西亚约有60个沉积盆地,73%位于海上(其中的31%分布在深海区),27%分布在陆上。目前已勘探的36个含油气盆地主要位于西部地区,主要的含油气区有苏门答腊油气区、爪哇油气区、东加里曼丹油气区。印度尼西亚70%的天然气储量位于海域。

据美国《油气杂志》2007年终报道,截至2007年底,印度尼西亚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5.99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0.3%,居世界第25位;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26589.66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5%,居世界第13位。

石油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斯兰等岛和巴布亚。较大的油田有中苏门答腊的Minas、Duri和Bangko油田,苏门答腊东南海上的Cinta和Rama油田,重度为东加里曼丹的Bunyu、Handi和Bakapai油田,西爪哇海上的Arjuna和Arimbi油田等。印度尼西亚的原油品质范围很广,其中大部分原油的API重度为22~37°API。印度尼西亚两大原油出口品种——苏门答腊轻质油或米纳斯原油的API重度为35°API,而更重的Duri原油的API重度为22°API。

近几年印度尼西亚原油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一些老油田的自然减产和油气领域勘探和开采新增投资缺乏。印度尼西亚国内的原油产量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从2004年上半年起印度尼西亚已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国际油价的上升导致印度尼西亚的预算赤字增加。

2005年天然气产量为859.3亿立方米。印度尼西亚大部分天然气资源位于北苏门答腊省的Aceh和Arun天然气田、东加里曼丹陆上和海上气田、东爪哇Kangean海洋区块、巴布亚的一些区块。主要的经营商是印度尼西亚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RoyM.Huffington公司和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公司。

2007年印度尼西亚共获得18个新的油气发现,其中石油发现7个,天然气发现11个,海域有5个,陆上有13个。

三、发展历史

印度尼西亚的石油勘探起步很早,公元前8世纪就曾采用原始方式在苏门答腊开采原油。

1859年开始了石油调查。

1889年在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进行陆上油苗调查,并于1885年在苏门答腊北部钻出了第一口具有商业价值的油井。

1889年荷兰殖民者在印度尼西亚建立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并进行了普遍的石油勘探。

1907年成立皇家荷兰—壳牌集团,1933年在苏门答腊南部发现了油田,1936年在苏门答腊中部进行了大规模的石油勘探。1922年印度尼西亚发现了塔郎阿卡尔油田,1937年发现打拉根油田,1940年发现桑加油田,1944年发现米纳斯油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原油产量大幅度下降,从1940年的900万吨降到1945年的103万吨。

1963年印度尼西亚政府规定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归国家所有。1967年政府按照新的外国投资法与11个外国石油公司签订了勘探开发合同。后来发展到8个西方国家35家石油公司向印度尼西亚投资17亿美元。

1968年成立统一的印度尼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从此石油勘探活动由只限于陆上逐渐向海上发展,在此期间发现了90多个油气田。钻井井数由1968年的80口增加到1971年的636口,其中海上钻井144口,并于1970年发现阿卡塔海上大油田,1972年发现Arun气田。

1972年地震勘探发现了巴达克油气田。

1972年发现贝卡拜油田。

1974年发现乌当油田。

1979年发现克里斯纳油田。

1991年道达尔公司在东加里曼丹海上马哈坎区块发现大气藏。

西方石油公司在伊里安查亚海域Beran区块钻的Roadiba-1井在侏罗系地层获得工业油气流,测试日产气66.8万立方米,这标志着印度尼西亚在中生代储层的重大发现。

1993年3月,壳牌公司在东爪哇海发现天然气,发现井为Kaladi井,位于Muriah区块。该井在钻至井深1260米时,在中新统地层中遇到了良好的天然气显示。

1994年4月,尤尼科公司在东加里曼丹Mahakam地区海上的Serang油田东部获得油气发现。

印度尼西亚曾经为亚洲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2006年产量为693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0.9%。2007年产量为667亿立方米,比2006年下降3.8%,居世界第10位。

印度尼西亚为世界最大的LNG出口国,两个最大的LNG处理厂为Arun和Bontang,近年来产量也不断下降,为了弥补产量下降,印度尼西亚不断加强天然气勘探,努力增加天然气产量,满足长期LNG供应合同需求和国内需求,目前有几个在建的新项目,其中在西巴布亚岛的Tangguh LNG厂已初具规模。

据1994年5月在挪威召开的第14届世界石油大会报道,印度尼西亚的最终可采石油量为47.7亿吨,到1993年1月1日累计探明储量为39.3亿吨,探明程度为82%。最终可采天然气资源量为5.4万亿立方米,到1993年1月1日累计探明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探明程度为67%。在未探明的含油盆地中,70%的盆地位于水深超过200米的海域。

四、主要产区

库特盆地西部为加里曼丹地块,东部为望加锡深海槽,南是帕特诺斯特隆起,面积10万平方千米。目前该盆地有20多个油气田,其中海上油田10多个,气田4个。库特盆地的勘探早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开始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加里曼丹岛的东部沿海一线,陆续发现了几个油田。1970年起陆续发现一批油田。其中汉迪尔油田的可采储量为1.09亿吨原油和700多亿立方米,为印度尼西亚最大的近海油田。巴达克气田的天然气储量达1900亿立方米,是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气田。

巴达克(Badak)油气田位于加里曼丹岛东海岸,赤道以南35千米处,濒临加锡海峡。1972年地震勘探发现了此油气田。1976年探明天然气储量为1980亿立方米,凝析油储量1800万吨,1973年开始采油,1977年开始采气,1980年最高年气产量为60亿立方米,现有生产井155口。巴达克油田是目前库特盆地最大的油田,也是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气田。

阿塔克油田位于马哈坎三角洲东北部,距加里曼丹东海岸约19千米,水深约61米,发现于1970年9月,1972年11月投产,是印度尼西亚最大海上油田。

贝卡拜油田位于库特盆地马哈坎三角洲南缘,距海岸15千米。发现于1972年4月,1974年正式投产。原始可采储量2624万吨,是库特盆地内居第四位的油田。

西北爪哇盆地面积为22万平方千米,陆上从西边的西冷(Serant)向东延伸至井里汶(Cirebon),海上以阿朱纳次盆地为主体,该次盆地中心在雅加达东北约105千米处,海水深36米,有利于海上作业。目前有20多个油气田,除了4个在陆上外,其余均在海上,位于巽他和爪哇。海上有两个油田群,即阿朱纳油田群和阿里姆比油田群。

克里斯纳油田位于雅加达西北35英里的爪哇海上,1976年钻Krisna-1井,认为无商业价值。1979年底,钻Krisna-3井,展现出巨大的石油潜力。1980年11月在第一个平台上开始生产石油。

巽他盆地位于苏门答腊岛以东、爪哇岛以北的西爪哇海内,南北长,东西窄。1970年发现了森塔油田,1971年投产。至今巽他盆地已钻了600多口井(包括开发井),发现含油气的构造27个,其中具有商业价值的18个,已开发的油田15个,主要油田有塔贝玛、拉玛、克里斯纳、泽尔它等。巽他盆地水深20~60米,加上气候温和,有利于海上作业。

该油田位于海域,1974年发现,水深91米,含油面积42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2695万吨。

南海领域部分已进入中国传统领海边界内,目前只有西纳土纳盆地产油,该盆地中已发现乌当、特鲁布克和卡卡普油田,自70年代投入开发。近年发现的纳土纳气田,位于纳土纳岛东北225千米,水深145米,估计储量1.3万亿立方米,二氧化碳含量达71%。

印度尼西亚 通货膨胀 急!!

一、总量态势

1.经济增长明显回落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06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00亿元,增长3.5%,回落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7419亿元,增长11.3%,回落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1400亿元,增长10.5%,回落1.6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15.9%。分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2.7%,集体企业增长10.5%,股份制企业增长18.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3%;重工业增长17.3%,轻工业增长13.8%。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产品销售率97.7%,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9%,比1-5月份低0.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7.6%,农村上涨8.6%。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20.4%,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64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6.9%,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02个百分点;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

3.就业目标完成较好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40万,完成全年目标的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2万,完成全年目标的56%;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7万,完成全年目标的77%。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同比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

4.国家外汇储备增加

2008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80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3%。上半年增加2806亿美元,同比多增143亿美元。6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591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099%,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75%。

二、因素与结构

1.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城乡消费同步增长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02亿元,同比增长26.3%,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58436亿元,增长26.8%;农村9966亿元,增长23.2%。在城镇投资中,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9.5%、26.6%和26.2%,第一产业同比加2个百分点;中、西部投资分别增长22.4%、35.3%和28.6%,中西部增速明显快于东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43亿元,同比增长21.4%,比上年同期加快6.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9%。其中城镇34819亿元,增长22.1%,县及县以下16224亿元,增长20.0%;批发和零售业43068亿元,住宿和餐饮业7207亿元,分别增长21.3%和24.0%。

2.出口增速有所回落,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2342亿美元,同比增长25.7%,比上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666亿美元,增长21.9%,回落5.7个百分点;进口5676亿美元,增长30.6%,加快12.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990亿美元,同比减少132亿美元。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24亿美元,增长45.6%,比上年同期加3.4个百分点。

3.财政收入增长加快 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增速减缓

1-5月份,国家财政收入完成29064.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8%,增速同比加.2个百分点,增长最快的是关税和企业所得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比上年同期回落21.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最多的5个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同比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

4.货币供应量增幅回落 本外币存贷款反向变动

6月末,广义货币 (M2)余额44.31万亿元,同比增长17.37%,增幅比上年末高0.6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 (M1)余额15.48万亿元,同比增长14.19%,增幅比上年末和上月末分别低6.86和3.74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2.28%。上半年净回笼现金194亿元,同比多回笼2亿元。

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7.84%。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3.90万亿元,同比增长18.85%,比上月末低0.84个百分点。外汇各项存款余额1638亿美元,同比下降1.75%,上半年外汇各项存款增加30亿美元,同比少增23亿美元。

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0.51万亿元,同比增长15.1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62万亿元,同比增长14.12%,增幅比上年末和上月末分别低1.98和0.74个百分点;外汇贷款余额2753亿美元,同比增长48.63%。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4525亿元,同比少增899亿元。外汇贷款增加553亿美元,同比多增388亿美元。

5.银行间市场成交量扩大 利率略有所回升

6月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8.31万亿元,日均成交 4153亿元,同比增长55.9%,同比多成交1489亿元。

6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3.07%,比上月高0.2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68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3.08%,比上月高0.20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61个百分点。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1.95%,比上月末高0.4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05个百分点。

6.全球股市普遍下跌,A股跌幅全球之最

受全球经济下滑和油价持续高走的影响,全球股市普跌,美股创两年来新低。A股处于下跌中继当中,第二季度上证综指收于2746点,单季跌幅达20%。由于越南股市已反弹30%,因此上证股指自6000点以来跌幅是同期全球之最。

影响A股下跌趋势的基本面因素主要有对国内经济下滑的担心和CPI的持续上扬,并且与国际资本市场联动性越来越强。国内机构对A股仍是一片看淡,基金赎回压力大增,反过来又进一步对A股走势构成压力。

三,政策效应

1, 总体经济形势判断

今年可谓是多事之秋。继南方雪灾之后,四川又发生8级大地震;美国次贷危机一波三折,国际金融动荡加剧,全球通胀上升,增长趋缓。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经济运行基本稳定,上半年GDP增长10.4%,CPI上升7.9%,呈现出经济增长明显滑落,通货膨胀高位趋降的态势,与人们的预测大致相符。

经济增长回落,表明我国的经济运行进入了本轮增长周期的下行区间。不过,目前仍处在高位,回落的空间还有。人们对增长回落给予了过分的关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如果回落过大,很多矛盾和问题就可能无法掩盖和拖延;二是官员晋升的锦标赛以及政府的正当性和威信也可能受到影响;三是就业困难有可能增大,社会稳定会受到威胁。

其实,真正值得人们关注的是,经济运行风险的进一步积累。这从一些结构性因素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得出来。一是进口高速增长,出口增长大幅回落,虽然符合经济调整的需要和方向,但增加了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二是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操作方向不错,但一时难以到位,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依旧,甚至呈加剧之势。三是企业利润增长下滑,个人收入增长趋缓,而政府收入增长过快,再加上相对价格扭曲,既可能在通胀较高的情况下使增长进一步下滑,更不利于结构调整。

关于地震的影响需要具体分析。在经济上,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估计在上万亿元左右,有的甚至无法补救,但损失的是存量资产,而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引致和增加的是新的社会需求,拉动的是流量的增长。在社会生活方面,地震也是危险和机会并存,应对和把握得好,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整合,否则,也可能是又一次付出的学费。

2, 关注全球通胀和国际金融动荡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基本趋势是经济增长趋缓,通货膨胀加速。欧元区一季度经济增长达到0.8%,二季度会进一步萎缩,CPI已经达到3.7%,今年夏季有可能超过4%,是欧洲央行通货膨胀控制目标的2倍。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接近4%,晚些时候有可能达到5%。美国经济增长率一季度为0.6%,全年预计为1-1.6%,6月份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了1.1%,为2005年9月以来的最大升幅,也是26年来的第二大升幅,预计全年通货膨胀率将达到3.8%-4.2%。许多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而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南非和印度尼西亚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两位数,越南的通货膨胀率超过25%,形成了全球通货膨胀的态势。

很多人将通货膨胀的上升归之于石油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此议有一定道理。近四年来,国际油价每年以每桶10―20美元的幅度上涨,自去年7月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市场监督原油一篮子平均价翻了一番,从70美元涨至140美元,今年涨得更快,前6个月提高了近50美元,涨幅超过了40%。近三年,国际粮价上涨了181%,食品价格上涨了83%,3、4月份国际大米价格猛涨75%。然而,通货膨胀说到底是一个货币现象。全球通胀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国际货币政策环境过于宽松,特别是美国为了应对次贷危机而实行了过分宽松的货币政策,再加上日本央行长期实施的低利率政策。至于一些新兴经济国家,由于采取不同形式使本币与美元挂钩,因而当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美元走贬时,也就无法收紧自己的货币政策。实际上等于美联储输出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这是目前国际经济运行的实际,并不是什么人的阴谋。因为,现行的世界秩序是一种强权主导和盛行的格局,而各个国家又都是民族利益至上,其行为方式和政策选择都是为了最大化本国的利益。

与全球通胀密切相关,国际金融动荡的加剧也值得特别关注。最近,美国两大房贷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出现运营危机,一周之内两家公司的股价跌去了50%,半年内市值合计蒸发了460亿美元,受此拖累,纽约三大股指全线下挫,全球市场发生“金融海啸”。与此同时,美国印地麦克银行由于包括次贷在内的信贷资产出现大批坏账,造成亏损,发生流动性困难,出现挤兑,因而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银行倒闭案。于是,次贷危机远未结束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自去年9月次贷危机暴发,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有关的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倒闭,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次贷危机的冲击一浪接着一浪。去年底今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著名金融机构相继报亏和扩大损失计提,并向外寻求融资,市场流动性压力剧增,美联储在向市场流入资金的同时,与欧洲央行等联手干预。一些人预断,次贷已经见底。今年三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迫使美联储紧急注资,并大幅降息75个基点。到了4月份,历时几个月的金融市场动荡一度出现了某些缓和迹象,一些人又预测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这一次的冲击让人们重新认识次贷危机及其影响。由于房利美和房地美在美国住房金融体系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承担着美国12万亿美元普通住房的融资或者信用担保,其破产倒闭可能是灾难性的,与之相比,次贷危机已经引发的金融动荡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因此,美国政府不可能见死不救。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规模已达5065亿美元,仅次于日本(5787亿美元),并且是两房的最大债权人,损失已无法避免,即使美国政府通过发行更多的国债施以援助,也只是减少了一些损失而已。

3, 货币、汇率与短期资本流动

今年以来,面对通货膨胀上升之势,央行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曾四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5个百分点,回收流动性1.3万多亿元,并按季度加强了对贷款的控制。应当肯定,从紧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应当坚持,不能因通胀率的高位回落而改变。但是,具体操作还是可以讨论的。数量控制是刚性的,没有回旋的余地。中小企业资金紧缺,就是证明。不如适当放松数量控制而运用利率调节,这就会给那些能够承受得起的企业以选择的余地。

央行偏好于数量手段而摈弃价格手段的原因在于,在中美利差倒挂和升值压力未解的情况下,运用利率调节会刺激热钱流入。特别是最近,有人估算热钱流入的规模达到1.75万亿美元之巨,更增加了央行的顾虑。其实,热钱本身的概念就不清楚,不如改用短期资本流动,其数量也是一个难以准确估算的问题,上述估算就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合理之处。我们曾经指出,短期资本流入套汇套利的激励,主要来自于汇率升值预期,利差不是主要问题,因为短期资本不可能在银行呆那么长的时间,而实际利率为负和存贷款利差过大造成的相对价格扭曲和财富逆向转移才是主要问题。对此最好的证明是,在股市走低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的利润猛增,中信、浦发、民生、招商预增100%以上,其中,中信和浦发分别是150%和140%,全部上市银行上半年预增利润有望达到70%,全年达到50%,其中,利差收入占1/3以上。要知道,政策操作和市场调整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没有最好的政策,只有适当的政策。因此,政策调整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不能只求稳妥,不求进取,否则,只能处于被动挨打和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尴尬境地,其失误和风险可能更大。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了6.1%,从2005年7月21日以来,累计升值接近20%,但对欧元不升反贬。有人认为,升值已经到顶,升值速度过快,升值并不能抑制通货膨胀。其实,短期资本流入加速,升值压力依旧,说明升值并未到位。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治理通胀需要多种政策的配合作用,既不能把抑制通货膨胀的责任完全归之于货币政策,也不能把升值的目标定位于治理通货膨胀;汇率升值主要是调整内外相对价格关系和解决经济内外失衡。不仅如此,汇率升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既有互补的一面,也有互替的一面。汇率升值减少了相对价格扭曲和外部需求,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但在没有调整到位以前,升值预期和升值压力造成的短期资本流入,还会推动通货膨胀。CPI和PPI的不同走势、储蓄存款回流、一般市场价格与资产价格涨落互见以及本外币存贷款的反向运动,均与此有关。

人民币汇率升值必然会增加进口和抑制出口,今年以来出口增长趋缓、进口增长加快的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一部分出口企业出现困难,甚至关闭破产,纺织等一些出口行业和珠三角等出口导向型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受到明显影响。这正是汇率调整的目的以及调整的代价或者机会成本。须知,任何政策都不是免费的午餐。经过调整,汇率趋向合理,内外失衡缓解,国内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改善,失业的工人就会重新就业,经济也会恢复增长,虽然会有一个过程和时滞。应当指出,人民币汇率升值,一部分出口企业出现困难,正是进行调整的好时机。如果没有困难,生产多少出口多少,利润不断增加,日子很好过,谁还去调整?事实上,真正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逼出来的。陷入困境的企业都是技术水平低、加工程度浅、增加价值少的企业,这些企业也正是需要退出的企业。这些企业不退出、不转型和不升级,新的企业就进不来,只有低水平和低技术的企业退出去或者转型升级了,新的高水平和高技术的企业进入了,技术水平才能提高,产业发展才能提升,出口结构才能改善,中国才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这是汇率升值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货币政策独立性不足和操作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汇率政策就成为调整的主要手段。在最近的汇率政策操作中,央行改变了一升一贬的操作方式,开始了对美元、欧元和日元同时升值的操作。这是一个进步。实践证明,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样做并没有太大的风险,反而扩大了汇率政策的操作空间。至于汇率升值对出口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运用其他政策手段予以平衡和缓解。最近出台的提高纺织业出口退税的办法就是如此。

在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和国际金融动荡加剧的情况下,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造成了风险的积累,而资本流动的逆转则将是危机的来临。最近越南的情况就是证明。因此,央行不仅要治理通货膨胀,保持货币稳定,而且要关注资本流动,保持金融稳定。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有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经济增长虽有滑落,但依然保持了10.4%的增长速度,似乎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但是,资本流动的逆转也许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其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而中国目前的情势又是历史上不曾遇到过的。所以,对此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一方面在加强资本流动监管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汇率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对资本流动趋势和情况进行有预见的研究和事先的充分准备。这样,在事件来临时就能处于主动地位,进退有据,应对自如。

4, 把治理通胀和调整相对价格结合起来

在上个季度的经济分析报告中,我们明确地指出,中国进入了一个中度通货膨胀时期,这个时期并不是一、两年的短期的,而可能是中期的。即使下半年的消费价格走低,今年的通胀率也不可能降到6%以下,明年也不会更低,企图把消费价格控制在5%以下是不可能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流动性过剩,不得不调整人为压低资源要素价格,都是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即使别的因素存而不论,仅就粮食来看,问题也是很清楚的。尽管今年的夏粮取得了丰收,预计达2400亿斤,全年粮食产量10241万斤,但是,在国际粮价大涨和粮食危机显现的背景下,国内粮食价格表面上波澜不惊,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上升通道。据了解,现在山东、河北等地的小麦市场价格已经达到0.82元/斤以上,虽低于5月份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接近1元/斤),但远高于2008年国家规定三级白麦的最低收购价格(0.77元/斤),再加上农资价格上涨的压力,粮价上涨是不可避免的。否则,不仅现行收购价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再一次发生谷溅伤农的事情,也阻止不了粮食的走私出口。因此,与其采取价格控制和扭曲相对价格的办法,不惜代价地把通货膨胀率压至5%以下,还不如面对现实,在稳定通胀预期和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的同时,相机抉择,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校正相对价格关系的人为扭曲。

在面临通货膨胀上升的情况下,人们更关注价格总水平和通货膨胀,而忽视相对价格和比价关系。这一点不难从新闻媒体的舆论中得到证明,政府把治理通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就是其集中表现。不仅如此,为了治理通货膨胀,政府甚至采取了控制物价、扭曲相对价格的做法,如扩大实际利率负值,保持资源要素低价,进行不适当的价格补贴等等。其中一个重要依据是一个传统的错误观点,即认为通货膨胀会扭曲收入分配和造成财富转移。其实,通货膨胀上升是价格总水平上升,虽然对低收入阶层的损害较大,但扭曲收入分配和造成财富转移的是相对价格扭曲,而非价格总水平的变化。

如果说在通货膨胀率高的时候,相对价格的调整比较困难,那么,用扭曲相对价格来抑制通货膨胀,造成的问题可能更大。因此,把抑制通货膨胀和调整相对价格结合起来,也许更为恰当。6月20日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就是一例。如果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油品的消费和浪费还会增加,财政补贴和社会不公也会继续扩大,供应紧张的局面就会加剧,油价还要进一步上涨。而调升成品油价格,虽然有可能使今年的消费物价稍有上升,但会使以后的通货膨胀受到抑制。中国提高成品油价格,国际油价应声回调就是证明。因此,对于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来说,成品油提价是长期利好。目前,美国的汽油价格是4美元,日本是188日元,香港是16港元,而国内提价后是6元多。如能通过几次调价,与国际油价接轨和联动,进而放开油价,就可以彻底消除油价管制中发生的种种荒唐事件,降低经济运行风险,改善中国的能源安全。因此,有了这一次的经验,奥运会以后,应当继续做下去。油价如此,其他价格也是一样。

此次成品油提价虽然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与此同时采取的一些价格管制和补贴措施还值得讨论。发改委在把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电价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的同时,宣布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铁路客运、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出租车、液化气、天然气价格均不得提高,城乡居民用电、农业和生产化肥用电价格不作调整,对全国发电用煤价格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发电用煤出矿价不得超过提价当日的实际结算价格。此外还出台了一些价格补贴。从这些情况中不难看出,一是价格调整的政策目标全部集中于此次提价不能影响消费物价,这与其说是关注民生,不如说是为了政府的面子,结果是大大削弱了调价的效应。比如,如果说低保补贴标准较低,应当及时提高;既然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价格不得提高,为什么借此提高低保标准。再如,出租车租价不能提高,油价提高由政府补贴,究竟补贴了谁?能够经常打的的不会是低收入群体。二是进一步扭曲了相对价格关系,比如,与油品相比,天然气价格本来偏低,现在更低了。再如,煤电联动搞了多年,很难推动,这次政府干脆把它取消了。三是政府的价格管制大大加强,以至于深入到很多具体行业和具体产品中去,这才是更令人担忧的事情。可见,用加强价格管制和扭曲相对价格关系的办法来治理通货膨胀,其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

四,体制分析

1, 关于国企高管的激励和薪酬

在第1季度的报告中,我们讨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提出了先收租,后分利,收租和减税并行的建议,这里根据新的情况再做一点补充。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对企业高管的激励和薪酬问题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国资委和有关部门做出了一系列规定,并着手实施股权激励。开始时,境外高管的高薪和股权激励只是画饼充饥,名义上与国外高管一样,实际上拿的仍是国内工资。当年刘金宝案就涉及到这样的问题。然而,只要有了这类制度规定,企业及其高管都会通过自发的制度创新,千方百计地将其从名义规定变成实际的好处。于是,除了令人膛目的在职消费以外,国企高管的薪酬也如脱缰野马。资料显示,2002年中央国企主要负责人的实际平均薪酬与职工平均工资的差距是12倍,2003年扩大到13.5倍,前不久,人大常委郑功成在审议国有资产法案时说,央企高管年收入与职工收入差距高达数百万元,广东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2006年省情调查报告》指出,有的企业经营者自定薪酬,有的企业实行股权激励,高管年薪超过数千万元。中移动1997年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激励范围从最初总公司董事、高管扩大到分公司高管和其他雇员,历年来,这家公司经理人员共动用100.6714亿港元认购期权3.5395亿股,以行权时的市价计算,相关收益高达111.2196亿元。

针对这种情况,最近国资委发布了《关于规范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征求意见稿),为此设定上限封顶,规定激励对象的收益占本期股票期权授予时薪酬总水平,境内上市公司和境外H股公司不得超过40%,境外红筹公司不得超过50%,超过上述规定尚未行权的股票期权不再行使。与此同时,中纪委也发布《国有企业***员违反廉洁自律“七项要求”适用于〈中国***缓慢行走处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对国企老总违规自定薪酬要进行党纪处分。其实,股票期权封顶也与当年的奖金封顶一样是管不住的,党纪处分也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在相对价格扭曲,资源要素租金变成企业利润的情况下,对企业高管的任何激励安排都缺乏基础和依据。其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以内部董事为主制定的激励方案不可能合理。因此,与其在激励安排的具体办法和管制上做文章,不如在基本制度基础的改革上下功夫。

五,趋势预测

第三季度,全球通胀和金融动荡还会继续,国内政策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奥运会是最重要的事件,对当期的经济运行既有推动,也有影响。根据前面的分析,具体预测如下

季度

经济指标 2007年全年(实际) 2007年上半年(实际) 2008年上半年(实际) 2008年3季度(预测)

增长(%) 增长(%) 增长(%) 增长(%)

GDP 11.4 11.5 10.4 9.8

工业增加值 18.5 18.5 16.3 16.0

固定资产投资 24.8 25.9 26.3 25.0

消费品零售额 16.8 15.4 21.4 22.0

出口 25.7 27.6 21.9 20.5

进口 20.8 18.2 30.6 28.0

消费物价 4.8 3.2 7.9 7.5

注:1.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余指标按现价计算;

2.固定资产投资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工业增加值为国有企业和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的增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