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年后,还会有加油站半夜排队加油的情况吗?

2.对开车的朋友来说,每次油价涨跌对你有什么影响?

3.为啥越来越多车排队加95号汽油?是真的有劲还是交智商税 ?

十年后,还会有加油站半夜排队加油的情况吗?

油价飞涨排队加油_油价拼命涨

业内观点是,这种程度虽然不会改变国际原油市场供大于求的趋势,但是会造成对于四战之地局势的担忧,短期内可能还会撑起国际原油价格。

你可能觉得,穷人自有穷人福,和我等老实打工的平头百姓没有关系。然而,黑天鹅掉毛的时候,所有人多少都得打喷嚏。

按照我国十个工作日一调整的规则, 昨天半夜(18日24时)刚好是国内成品油价新一轮调价窗口。有不少机构预测要涨——果然是涨了,汽油上涨125元/吨,柴油上涨125元/吨。全国平均来看,92#汽油上涨0.10元/升、95#汽油上涨0.10元/升、0号柴油上涨0.11元/升。举例来说,加满一箱50升的92#汽油,要多花5元。

这是今年内油价第十一次上调。根据央视财经的统计,截止本轮,今年国内成品油调价总共是“十一涨五跌两搁浅”,汽油累计涨了每吨590元,柴油涨了每吨570元。

人民对油价一直是很敏感的。

每逢调价,不少车主都会抢在调价前去撒一把加个油。经常会看到地方新闻报道,加油站又连夜排队了,严重时甚至会引发交通拥堵。更有意思的是,这种连夜排队的底线,并不随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和很多技术细节也是无关的。

比如,地区GDP差异。

最显著的例子是2012年3月20日,汽柴油价每吨分别涨600元,最常用的93#汽油步入8元时代。涨价前的那一夜,各级城市的车主都在加油站排起长队。

再比如,和你能实际省多少也没有关系。

2013年3月,上海。93#汽油上调至7.99元/升。涨价前的那一夜,闻讯而来的私家车排起加油长队,晚上十点多,中石化香山新村加油站仍有20多辆车在排,一直排到附近的十字路口,还占了一条机动车道。一位车主表示,自己是特意从家中赶来的,加一次能省……十几块钱。

甚至有时候,和能不能省都没有关系。

去年9月,南京。92#汽油上调0.19元/升,按油箱50L来算,涨价前的那一夜,加满能省9.5元。是夜已过12点,建邺区中石化莲花加油站队伍仍有数百米长,直接堵在快车道上。92#汽油在白天已经卖完,当天加送的两车油根本不够,附近其他加油站也是无油可加,到了晚上只剩少量的95#汽油。一位车主表示,自己排了半个多小时,没想到没有92#,但第二天国庆,于是硬着头皮加了一箱95#。

去年,网络上流行过一个很知名的段子:

“十年前,2008年3月20日,国际原油每桶147美元,国内油价6.3元;十年后,2018年5月26日,国际原油每桶75.56美元,国内油价7.4元。

——可能是桶贵了。”

其实2018年,国内成品油调价情况是“十三涨十一跌一搁浅”。全年汽油价格累计每吨下调415元,柴油价格累计每吨下调400元。整体价格还是跌了的。再比对一下今年的价格,我都很想去买桶了。

但这不影响人民的整体观感:汽柴油品可能是我国不太讲定价逻辑的商品。

对开车的朋友来说,每次油价涨跌对你有什么影响?

作为一个司机而言,油价的涨跌对于生活的影响是有,但是油价变动并不会改变我们的需求,就算涨价了,我们依旧需要去加油,不可能就此放弃出行。如果涨价太严重的话,可能就真的要放弃开车,而是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了。

以摩托车为例的话,一般油箱大概是在3L到10L左右,加92#汽油的话,当前汽油的价格是一升6.28元,那么加满大概是需要18.84——62.8元。

而相对10月3日国内油价上涨之前,92#汽油是6.12元。那么在涨价前,同样是加满,就需要是18.36——61.2元。

对于摩托车车主来说,相差就是一块钱的差距,跟每天行驶的路程来说,这点钱真的没有什么影响。

如果以当前使用比较多的小汽车为例的话,油箱一般在35L到55L。在这次涨价前后,价格差大概是在8元左右。

涨价的影响,相对于摩托车来看,影响好像比较大。

但是实际上,我们每天都需要开车的话,这些价格差距,我们还是需要接受,不可能因为油价上涨下跌,就故意不加油或者快点去加油。

每次看到有关部门发布的油价涨跌的消息,我都觉得他们很无谓。因为涨价的次数多降价的次数少,涨价的幅度大,降价的幅度小……可能降价好几次,都比不上一次涨价……

这样的经历多了,让我对有关部门的存在意义都产生了怀疑了。当然,这也跟平时网络上的媒体报道跟网友评价不无关系。很多人存在的都是这样的思想,我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了影响。在这样的情绪下,自然就不会对他们有什么好评价。

相对于油价的涨跌,其实我更关心的是,不同的加油站里面,不同的油品。因为油价涨价降价,我们是无法控制的,受到了“国际形势”、“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但是,成品油的质量,却是有关部门可以严格把控,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加油。

我试过在不同的加油站加油,有没有加油站员工在加油的时候玩小把戏我不知道,但是加了不同加油站的油之后,开车的感觉会比较不一样,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者不同的加油站的油品明显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是92#汽油,但是加完油开车会感觉车子的力不一样。

长期使用一个油站的油,再换一个油站,又会发现他们不一样。

是否有一些加油站的油,是“加了料”的?甚至有一些油是以次充好的?我才是我更加关心的问题。不过似乎很少看到我们的质管部门,对于加油站的油品进行抽检。大概,是觉得这些油站的油就跟我们之前的“放心奶”一样,不需要质检了吧?

为啥越来越多车排队加95号汽油?是真的有劲还是交智商税 ?

近几天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由于国内油价经调整后重新回到“5元时代”,身边很多车主原先加92号汽油的,现在趁着油价便宜加点95号汽油来为发动机“改善生活”。他们报告心得时,有人说95号比92号更耐烧,也有反过来说的。

92号还是95号?对于惜车如己的车主来说,是一个多年悬在心头的纠结。但我所在的城市有个很明显现象,过去加92号油的车排队,95号的无人问津,现在却正好反过来,为爱车加95号汽油的越来越多,那是否添加越高标号的汽油对车辆越好?今天,我们就聊一下加92、还是95号汽油,来给新手们解惑。

95号和92号汽油的区别是什么?

这两种汽油最大的区别是正庚烷和异辛烷的成分含量不一样:92号汽油富含92%的异辛烷,8%的正庚烷;而95号汽油富含95%的异辛烷,5%的正庚烷。而异辛烷值的不同决定了燃油的抗爆震能力,所以92号汽油和95号汽油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抗爆震的能力。至于很多车主认为高标号汽油更干净、更清洁的说法完全是错误的。

可以看出,不同标号的汽油,只是抗爆能力不同罢了,与品质无关。那发动机为什么要加不同抗爆能力的汽油呢?为什么会产生爆震?简单来说,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燃烧室的混合气一般由火花塞点燃,但火花塞的火焰还没来得及引燃全部混合气,一部分远端的混合气就在压缩过程中自燃,两种燃烧产生的能量就会在燃烧室“打架”,这就是所谓“爆震”。

至于为何会提前自燃,那跟“热”有关,混合气由于温度过高导致自发爆燃。燃烧室的“热”,主要来自混合气压缩时释放的热,压缩程度越大,放热越多,温度越高。

讲到这我们需要引入一个“压缩比”的技术名称,压缩比是由发动机结构决定的,指的是气缸活塞在最低点时气缸的容积与气缸活塞到最高点时气缸容积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

一般,市面上常见的家用车压缩比都在8:1-13:1之间,理论上来说,压缩比越高,发动机的热效率越高,才可以压榨出更多的扭矩。但发动机压缩比并不能无止境的增高,压缩比越高就越容易产生爆震,而且对发动机的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

看到了这,相信大家也能理解汽油标号和压缩比之间的关系。那就是:越高压缩比就要用越高标号的汽油。低标号的汽油比高标号的汽油燃点更低,更容易被点燃,所以低压缩比发动机使用低标号汽油,高压缩比发动机要使用高标号汽油。

当然,随着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加什么标号的汽油也不单单由压缩比决定。比如马自达的创驰蓝天技术发动机压缩比高达13:1,但是依然推荐使用92号汽油。所以现在汽车选择汽油,就不能完全只看发动机压缩比了,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厂家的使用说明书或者看油箱盖上的推荐标号加油。

不按指定型号加油,有什么后果?

道理都明白,但不少车主实际选择汽油标号时还是宁愿“舍廉求贵”,本可以加92号偏挑95号汽油;同时也有些车主不认真看说明书,错把要加95号汽油的车加注了92号汽油。究竟不按指定型号加油,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加高标号的汽油会有什么后果呢?由于高标号汽油爆震较少,发动机可以变的更安静。但是,这样做也是有挺多弊端,因为汽车的发动机电脑程序是要根据设定使用的油品,针对性地设置压缩比、点火提前角等参数的,对抗爆性较差的汽油设置了进行微调节的适应性程序,但是对高标号汽油则没有相应的程序。所以一些压缩比低的发动机使用高标号汽油,会导致汽油压缩、燃烧不充分,导致行驶中加速无力,甚至会带来积碳。

如果你不小心把高标号汽油加成了低标号汽油时,别紧张。前面说过,两种标号的汽油区别在于抗爆性的不同,所以当你加了低油标汽油之后,会导致发动机出现震爆、动力下降等问题的出现。如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你可以考虑把加错的油抽出来,重新加注高标号汽油;也可以买一瓶提高抗爆性的燃油添加剂,等这箱低标号汽油用完再加回高标号的。

不过,以上所说的仅仅是理论上的结果,并且有一个前提是长时间使用才会有所说的弊端,偶尔误加是没问题的。

总的来说,高标号汽油与低标号汽油最大区别就在于辛烷值的不同,即抗爆性的不同。至于油耗和动力受影响的,都是针对那些厂家推荐高标号油却加低标号的,而对于那些厂家推荐加低标号油却加高标号油的,是没有多大影响的。所以加什么油,按照出厂推荐使用汽油即可,不必过分“爱惜”强行添加高标号燃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