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灸虽好,但是哪种情况之下不能做呢?

2.艾灸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3.潮汕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有哪些?

艾灸虽好,但是哪种情况之下不能做呢?

灸世家艾草油价格_灸世家艾灸产品

艾灸是中医常用的保健养生疗法,很多时候可以通过艾灸治病,还可以通过艾灸提高身体素质,这是一种非常良好的方式。但艾灸属于一种温补的疗法,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选择,否则不仅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反而会给身体带来影响。

艾灸历史悠久

艾灸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历史,自创立至今一直被人们用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艾灸通过药物热疗起作用,能够温中散寒、温通经络、恢复阳脉、行气活血,还能培元固阳等,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式。

这3种情况下,尽量不要灸

过度劳累或过度饥饿、刚刚吃饱饭的人,最好不要进行艾灸,体质虚弱者,最好也不要进行艾灸;皮肤有感染、溃疡等,不要进行艾灸。另外,孕妇和小儿囟门还没有闭合的人,也不宜进行艾灸;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或者一些重症患者,最好不要灸,另外,肺部不好的人,最好也不要进行艾灸。

如果外感风症还进行艾灸,往往就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因为风邪常常是侵袭面部以及头部,这种时候就需要在相应的位置进行艾灸,即便是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是进行艾灸的时候会损伤到局部的皮肤。头面部的皮肤较为薄弱,受伤后很难进行愈合,因此,对于这种疾病进行艾灸是得不偿失的。

艾灸的作用有哪些

用艾灸弄出烧伤伤疤,产生生理反应。虽说是烧伤伤疤,但根据其强度量、时间等的不同,会有多种效果,且判定其效果也是非常难的问题。而且人体有过敏带(意大利的头带氏发现),目前研究已经确定,刺激过敏带会带来更大的效果内脏活动也会变得顺畅,激素也会有所变化。 

艾灸可给予皮肤轻微的烧伤,从而使细胞分泌出的特殊蛋白体被血液所吸收而循环于全身,更加强烈地作用于有病的部位,加快各种疾病的恢复。

艾灸利用从艾草制取出的纤维给予皮肤轻微的烧伤。胃溃疡、心脏病、高血压、神经痛等疾病,多因疲劳和压力引发,这是阴阳平衡被破坏所致。根据最近的研究结果发现,艾灸对于这种因疲劳和压力所致的疾病非常有效。

艾灸虽然是很常见的一种养生方法,但也不可以盲目进行,否则对于身体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想要进行艾灸养生,可以先到医院向医生进行询问,由医生来安排养生以及治疗方案是最稳妥的。

艾灸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主要为近红外线,热力穿透性强,可以透达10mm以上,并被机体吸收,被毛细血管传输到更深远的部位;艾灸的红外线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增强免疫能力。

潮汕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有哪些?

潮汕传统节日

时年八节

潮汕地区有句话叫:“过日子,勿忘时年八节。 ”潮汕地区“岁时节日”的各种活动,世代沿袭相传,蔚然为俗。或纪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蕴义。潮汕人多于这些节日回家与亲友团聚,增进彼此大锣鼓 嵌瓷 工夫茶 烧瓷的情感和凝聚力。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为新岁之首,在潮汕地区,过年一般要热闹四、五天。春节当晚,大街小巷,家家产户贴春联,张灯结彩。吃团圆饭。春节一早,大人携小孩子带上一对或二对生柑(称“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互敬如意。春节的文娱活动有英歌舞、营大锣鼓、擎大标、布马舞、舞龙、狮、鲤鱼等。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俗称“灯节”,潮汕人叫“正月半”,历来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说。当天家家户户门楣上都要插上榕叶、竹枝,以保平安;庆元宵的节目主要有:营老爷、赏花灯、添灯、猜灯谜、抛钱掷弥勒佛等。

清明节

清明节在潮汕各地上坟扫墓的习俗十分盛行,扫墓俗“过纸”。旧时要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用红漆油出新石碑号,并在墓碑及墓堆上挂黄白两色纸条,举行祭礼。

端午节

潮汕人称端午节为“五月节”,潮汕赛龙舟分“真龙”和“龙”两种。在包粽方面则有“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潮汕人家,端午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施孤”、“鬼节”,也叫“盂兰胜会”。“施姑”当天,潮州人或以村为单位搭台“施孤”,或在自家门口摆上祭品、钱纸,祭毕烧钱纸、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祷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

中秋节

俗称“八月半”,主要节目有:1.芋头祭祖。潮汕有句俗谚:“河溪对嘴,芋食到畏。”;2.拜月娘,多数人家会在中秋前一个月精心制作工艺品用以拜月,拜月当晚必不可少的物品还有如八仙桌、“(八仙)宝仔”、大香、各类水果、馅饼等,拜月者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3.烧塔。这些节目的每一个元素几乎与潮汕人的抗元历史有关(传递信息)

冬节

冬节即是二十四节候中的冬至,时逢农事空隙,一年将尽,因此也称小过年。旧俗冬节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圆,以表示大团圆。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吃上“冬节丸”便长一岁)、上坟扫墓等(清明行“过春纸”,冬至行“过冬纸”)

除夕

潮汕人称之为“年夜”或“大年三十”。年夜节日活动是从祭祀祖先开始的,下午,一家老少理发沐浴换新衣,然后开始祭祖。祭品和仪式,祭过祖先,把大门、厅门、房门的旧对联都撕下来,贴上新春联。而后有“围炉”吃团年饭、给压岁钱(又叫“压腰”)。和守岁诸环节。

劳热

“劳热 ”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对土地的无比崇拜,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土地之神,古人称之为“社”,潮州人则将其称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庄也可以见到),“劳热”这一民俗活动在潮州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吊灯习俗

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吊灯习俗

出花园

“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成人礼习俗,15岁(虚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凡是有15岁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雄鸡、鸭、猪肉)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从此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工夫茶 烧瓷 花灯

传说记载:“出花园”中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于明嘉靖年间潮州府状元林大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