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色电力板块龙头股有哪些呢?

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主要产业有哪些

3.找一篇关于加油站同比销售下降的文章

4.长三角的制造业和珠三角的制造业有什么区别?

绿色电力板块龙头股有哪些呢?

今天温州石化油价_温州石化价格

绿色电力板块龙头股有哪些呢?

电力板块龙头股,拥有稳定的发电量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受益于国家能源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长,公司发电量持续增长,业绩表现优秀。下面小编带来绿色电力板块龙头股有哪些,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带来参考。

绿色电力龙头股有哪些

绿色电力龙头股名单如下:

一、国电电力。

最新价3.12元,总市值:556亿

2021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598.65亿元同比增长13.86%

市净率:1.40净利润:23.81亿元同比增长248.74%

每股净资产:2.56元毛利率:16.56%

二、国投电力。

最新价11.3元,总市值:787亿

2021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92.89亿元同比增长10.41%

市净率:2.00净利润:23.37亿元

每股净资产:6.02元毛利率:39.53%

三、上海电力。

最新价12.25元,总市值:319亿

2021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42.70亿元同比增长20.93%?

市净率:1.80

净利润:7.06亿元每股经营现金流:1.02元

每股净资产:6.43元毛利率:26.37%

火电股票龙头股排名

2021-12-2521:17:31来源:浏览:1次

火电概念股一览表:2021火电龙头股排名前十,火电人气龙头榜

油价大跌,煤油比价历史最高位,煤价下行压力提升火电盈利空间,高层重申煤电能源主体地位火电业绩有望大幅改善,对电力体系的定位转而调整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这一政策基调的调向释放出国家关注火电行业的积极信号。

双碳背景下,火电逐步转变为电量和电力调节型的功能性电源。加速传统火电行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清洁能源成为未来能源主体,是构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由之路。

不过凡事有个过程,在短期10-20年,火电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主要能源,那么未来最有替力的火力公司,是既有火力,同时又发展绿色清洁能源的公司,这些公司目前处于低估阶段

未来有很大的投资潜力。

那么火电概念龙头股票有哪些?2021火电龙头股排名前十名单是哪些呢?

下面整理了火电概念股一览表:2021火电龙头股排名前十(排名不分先后)

01、皖能电力(股票代码:000543)

皖能电力(股票代码:000543)是安徽省第一批规范化改制的上市公司,于1993年12月20日在深圳证券挂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安徽省人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司电力业务以燃煤火力发电为主,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发电集团,皖能集团把公司定位为整合电力资产的主要平台和发展电力业务的核心企业,并承诺将在未来几年内,通过合理方式将皖能集团持有的火电业务类资产逐步注入公司;公司2017年控股火电装机容量为708.58万千瓦,发电量267.45亿千瓦时(含核、风);19年2月,拟23亿元获注神皖能源24%股权,收购完成后为公司增加权益装机规模290.08万千瓦,占比公司原有权益装机规模为44%。

02、发电(股票代码:601991)

发电(股票代码:601991)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集团公司在役及在建资产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境外的缅甸、老挝、柬埔寨、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4421万千瓦,比组建时的2384.75万千瓦增加了5.05倍,资产总额达到7585亿元,员工总数逾10万人。

电力板块龙头股有哪些

电力板块龙头股有:

1、中国广核:

作为WANO指数的一项主要指标,能力因子是衡量机组电力产能和可靠性的主要指标,反映核电机组的运行表现和维修的质量。

2020年ROE为10.37%,净利95.62亿、同比增长1.02%,截至2021年08月15日市值为1287.71亿。

2、华银电力:

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火力发电业务,同时经营水电、风电、太阳能业务以及电力销售业务。公司装机规模在湖南省处于龙头地位,特别是火电机组装机规模在湖南处于领先位置,规模优势突出,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大的话语权。

3、国电南瑞:

公司主营电力供应、城市供水及工业气体生产,兼营中小水电综合开发等。公司是以“绿色能源”水电为主要电源的环保企业。

2020年ROE为15.06%,净利48.52亿、同比增长11.71%。

其他电力股票:

1、中闽能源:

中闽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及建设运营,其主产品有风电、光伏发电。

2、国电电力: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电力、热力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力、热力、化工等产品。

3、永泰能源:

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电力业务和煤炭业务。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或业务为电力、煤炭、石化贸易等。

4、川能动力:

四川省新能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以及新能源综合服务业务。公司的主要业务为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业务、新能源综合服务业务。

5、深圳能源:

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各种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生产、购销,以及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城市燃气供应和废水处理等。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电力、燃气、蒸汽、运输。

6、节能风电:

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风力发电的项目开发、建设及运营.是集风电项目开发、建设及运营为一体的专业化程度最高的风力发电公司之一.公司主要产品为所发电力。

7、三峡能源: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风能、太阳能的开发、投资和运营。主要产品有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发电。

电力十大龙头股

电力上市公司龙头股有:国电南瑞、华银电力、长江电力、至纯科技。(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扩展资料:

龙头股指的是在谋一时期在股票市场的炒作中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具有影响和号召力的股票,它的涨跌往往对其他同行业板块股票的涨跌起引导和示范作用。龙头股的赚钱效应最佳,是行业板块中涨速最快,涨幅最大的股票。

智能电网龙头股票有哪些

智能电网板块龙头股票有:

1、国电南瑞(600406):龙头股,2020年报显示,国电南瑞实现净利润48.52亿,同比增长11.71%,近四年复合增长为14.4%;每股收益1.0600元。公司源自国家电力主管部门的直属科研机构,是国内最早提供电力自动化产品与服务的厂商之一,长期从事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产品广泛应用于包括智能电网、发电及新能源、节能环保、工业控制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拥有一大批国内国际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首台首套产品,在相关行业理解、研究条件、研究成果、技术及产品等方面,与竞争对手相比有先发优势。

2、禾望电气(603063):龙头股,公司2020年实现净利润2.67亿,同比上年增长率为301.99%,近3年复合增长122.81%。禾望电气(603063):龙头股,公司2020年实现净利润2.67亿,14数据分析的网站28行业调研◎广告同比上年增长率为301.99%,近3年复合增长122.81%。为了支持智能电网稳定系统电压,公司提供系列化的静态无功发生器及新能源场站功率管理系统。中材节能(603126):龙头股,2020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35亿,同比增长9.46%,近五年复合增长为0.83%;毛利率19.19%。碳交易+智能电网+余热发电工程运营综合服务商。

3、闽东电力(000993):龙头股,2020年,公司实现净利润-8070万。

4、温州宏丰(300283):龙头股,2020年报显示,温州宏丰实现净利J润3493万,近5年复合增长9.54%。智能电网股票其他的还有:甘化科工、苏文电能、固德威、特变电工、天正电气等。

4、大连电瓷(002606)。公司前身大连电瓷厂为国家机电工业重点骨干企业,其绝缘子制造技术可追溯至1915年。公司主要从事高压输电线路用瓷、复合绝缘子,电站用瓷、复合绝缘子,以及电瓷金具等产品。

5、平高电气(600312)。公司是国内三大高压开关设备研发、制造基地之一,具有生产全系列、交直流开关,特别是交直流超高压、特高压开关。

6、保变电气(600550)。公司是我国大型高端变压器生产的核心企业之一,产品涵盖范围广,在高电压、大容量变压器制造领域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主要产业有哪些

珠三角制造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简单加工制造,现在制造业产业主要集聚在纺织、家电和电子产业;长三角制造业发展加速于20世纪90年代,产业结构高于珠三角,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长三角发展势头明显好于珠三角,其主要原因是长三角拥有高科技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外向化程度  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动因,主要在于对外开放策略和地区外向型经济方式的确立。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东南沿海制造业的外向化程度都比较高。但在发展过程中,长三角制造业脱胎于该地区的传统产业,制造业生产较之珠三角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因而,长三角制造业的外向化程度要低于珠三角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两地区制造业外贸依存度都不断攀升,但是珠三角的外贸依存度指数一直大大高于长三角。这种现象背后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长三角制造业生产所使用的中间产品较之珠三角来自于国内,中间产品进口数量相对较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二,长三角制造业生产的产品销售较之珠三角更少依赖外部市场,其生产比珠三角地区受到外部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  同时,反映地区外向化程度的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FDI)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珠三角也一直高于长三角;虽然,近年来两地区在这一指标上的差距有所缩小,但是仍然存在比较稳定的差别。这说明,珠三角制造业投资来源依靠FDI形式的外国资本流入,当外资流入减少甚至发生外商撤资时,本地的制造业生产较容易受到冲击。  专业化程度  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长三角地区以当地传统制造业为基础,承接国外产业转移,进行产业布局和体系构建。而珠三角地区则主要是以“空降”方式接受国外产业转移,较少和当地历史产业基础进行有效嫁接。因而,长三角较之珠三角制造业有比较明显的“多样性”,而珠三角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相对更高。地区专业化程度高也意味着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集中度比较高,而制造业整体具有较强的“单一性”(如过多集中于服装、玩具和轻工等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行业),因此,当遇到外部市场变化时,珠三角制造业相对于长三角,缺乏多样性产业的选择余地,受到的影响冲击会更大些。  企业主体性质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于全国水平,在微观层面表现为外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两大地区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又有明显不同之处。长三角主要是以企业内生成长与规划管理型的操作模式主导经济发展,如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90年代以后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江苏“开发区产业集聚”、浙江“块状经济”现象,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长三角制造业在中国和世界的重心地位。而珠三角则主要是外资企业主导的外源型发展模式,突出表现为利用其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形成“前店后厂”布局,通过90年代中后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形成轻型制造业基础。珠三角的制造业几乎已完全加入到跨国公司供应链,成为其生产体系的重要一环,并以OEM加工、融资租赁、海外上市等形式与跨国公司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潮流相配合,企业主体的外向化不断加深。  挑战相似  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导致这些困境的原因既有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有深层次的产业结构问题,但归结起来,直接因素有四个方面。  生产成本持续攀升  随着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带动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以及国家产业政策间接推升生产成本,东南沿海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开始超过其利润所能承受的范围。这些成本因素具体包括:  劳动力成本上升。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供求的“拐点”已经隐现,虽然整体上仍然供大于求,局部地区出现了供求失衡,企业用原来的低工资水平已难以招募到需要的员工。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社保强制提取、节日补偿、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不能随意辞退劳动效率低的职工,等等,都意味着企业的用工成本开始增加。  地价和土地使用税提高,用地成本上升。国家对建设用地供应加以严格控制,土地供应与土地需求差距加大,需求拉动土地价格上升的力量较强。取消协议出让土地,对工业和其他类型企业的用地实行招拍挂,寡头垄断供应而多家需求竞争,也使土地价格开始持续上升。东南沿海地区持续几十年开发,可利用土地空间已大为减少。  资金成本上升。尽管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转为相对宽松,但现行政策适用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仍旧融资困难,很多企业不得不从非正规渠道融资,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成本,特别是资产结构中负债率较高的企业,致使财务费用大幅度挤减了企业的正常利润。  原材料成本上升。我国品价格市场化尚未完全到位,原油与成品油价格倒挂,煤电价格倒挂,水价格偏低,一些矿产的定价也不完全反映供求关系。虽然有些品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有升有降,但企业用能源和原材料成本总体上比以前都有较大幅度提高。  运输费用上升。我国交通运输状况虽得到较大改善,但迄今铁路运力仍不足,高速公路网欠发达,油价总体趋向上升态势。国内物流企业过小过散,应用现代流通技术的企业少,流通效率低。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平均物流成本是10%,而中国平均物流成本则要高出一倍。  改善和维护环境的成本上升。据国家环保局的有关数据,我国的万元GDP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11倍,目前中国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已近极限。在国家相关环保政策的压力之下,有关企业运行的环境成本将会逐步提高。  外部需求下降  由东南沿海地区所代表的中国制造业大多属于世界生产贸易体系中的低端环节,而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则是整个贸易的领导者和操控者。中国的整体增长与其外部需求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所以,当美国和欧洲消费市场出现变化时,直接影响的就是中国的制造产业,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减速将导致其消费和进口需求的下降,从而直接冲击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东南沿海两大区域的进出口贸易占全国贸易总额的2/3,其制造业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外部市场的需求稳定性是两大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必需因素。如果外部市场需求放缓,外部经济增速下降,东南沿海地区的投资和净出口将急剧衰减,而外部经济变化导致的国内消费萎缩也将缩小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国内市场的总体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其制造业发展的双重市场打击。  国外竞争对手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始凸显  除了制造业成本上升和消费市场萎缩两展障碍之外,国外制造业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降低也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路障。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相比主要竞争对手国和地区,其优势已不复存在或十分微弱。正因为如此,2007年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外资企业开始外迁至东南亚、南亚等国。  人民币汇率升值  由于世界经济衰退,印度、东南亚国家和巴西等国家的本币汇率进入贬值通道。这些国家货币的大幅贬值和我国人民币稳定升值的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使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大打折扣,给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出口竞争造成了不利影响。  上述分析从表面上看,我国东南沿海制造业遭遇的困难在于外部需求冲击和外部对手竞争。但是,从更深层次看,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的结构性问题才是产生其困境的根本原因。所谓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过分依赖国外资本、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且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从而持续发展和抗冲击能力孱弱。因此,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必须进行战略调整和结构转型,目标就是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和低污染的现代新型制造产业。  实施特色转型升级战略  鉴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在制造业外向化、专业化、企业性质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在制定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划中,必须考虑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特点而实行有差别的战略选择,特别要明确产业定位,找准升级路径,增强区域间合作。  明确区域产业的战略定位  长三角地区产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发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不仅传统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以微电子、光纤通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比较突出。最近几年,适应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形势变化,长三角地区适时将新型制造业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上海提出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浙江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则要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  珠三角制造业主要由加工贸易导引,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为解决本地产业层次不高、结构偏“轻”、外向度偏大,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根植性不强等问题,珠三角地区大力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并提出“适度重型化”的工业化战略。这种调整收到明显成效,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石油化工、钢铁、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等重化工产业正在形成新的产业支柱,重工业比重已超过规模以上工业的一多半。  在此背景下,长三角地区产业定位可以明确确立为先进制造业和生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IT产业、装备制造、金融保险、创意设计、会展咨询、商贸流通和物流业。而珠三角地区则是以现有加工业为基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增强其区域根植性,实现传统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重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四箭齐发”,构筑新型而完备的产业体系。  找准产业升级的主要路径  珠三角地区产业的“外源性”较强,基础产业发展较之长三角不尽完备,区域创新源泉过分依赖国外。因此,珠三角产业升级路径主要是依托现有制造业基础,实行制造业链式升级(根据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逐步由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转变),并适当推进“腾笼换鸟”的升级模式(将不适合发展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以腾出空间发展新兴产业)。目前,珠三角的轻加工业仍占主导地位,而化工、钢铁等基础工业相对滞后,所以必须发展与之配套和支撑的上游工业部门,以增强工业部门的均衡性和经济发展后劲。  相对而言,长三角地区的产业更加依赖本地企业,整体产业体系比较完备,但区域内产业结构趋同化,尚未形成互补共赢的梯度发展优势。因此,长三角产业调整和转型要注重优化内部产业布局,构造出区域合理分工与适度竞争的发展格局。同时,提升研发和创新的能力,强化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战略意识,把科技强区提到地区发展的战略高度。此外,要进一步完善区域产业配套能力,打造现代制造业高地,重点发展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比如,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以大型电站设备、通讯设备、运输设备、工程设备、石化设备为主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群。  增强区域间的专业化合作  根据比较优势,实行区域专业化合作,是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应当以新型制造业和生产业发展为核心,提高区域专业化程度,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现代制造业区域分工体系。特别是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要将一般制造业转移到地区,而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城市中心聚集。中心城市要成为研发设计、营销、品牌、信息和金融等制造业服务中心,地区则重点放在生产制造上,形成中心与的合作互动,而城市间也要形成差异化的分工格局。  珠三角地区重点是内部一体化建设和粤港澳更紧密联系(CEPA)。要按照院批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优化空间布局,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以珠江口东岸、西岸为重点,推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要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优先发展高端服务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进一步落实CEPA相关协议框架的具体措施,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物流、高增值服务中心和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地位,支持珠三角地区的港澳企业延伸产业链,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转型,增强其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找一篇关于加油站同比销售下降的文章

赣粤高速公路作为纵贯江西南北的交通运输主动脉,是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两个经济最发达地区的黄金通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充分发挥了其“经济走廊”优势,实现高速公路与沿线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从宏观环境来看,高速公路物流运输业也遭受到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影响。赣粤高速公路上的六座服务区加油站占据我市成品油零售销量的24%,但今年以来我司高速公路加油站销量持续下降,形势十分严峻。针对当前的现状,如何应对销售危机,制定应对危机下的加油站营销策略,是分管零售领导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 剖析高速公路加油站销量同比下降的现状和因素

2009年1季度,赣粤高速公路上吉安段自北向南的峡江、吉安、遂川三对服务区销量20367吨,同比减少2767吨,下降11.96%。本人经过调研分析,影响销量下降有以下几个因素:

1、受宏观环境的不利影响,物流运输业不景气。司机运输的货源相对减少,据高速公路一大队遂川管理所桥隧所统计,现在高速车流量比去年同期减少15—20%,且他们行业也在组织竞赛活动,同时提供刷卡消费优惠免费提供报刊等活动。遂川经营部ME走访县境内几家大运输公司,现停运在家的车辆达20%,且司机心态变化较大对费改税后的期望值太高,同时也希望将以前油价高产生的单面力保费用一面赚点钱的运输方法改变到双面都赚钱的局面来,一厢情愿地不考虑全球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停运在家无费用的现状导致车辆改变过去多跑赚费用力保不亏本车停就亏本的现象,到现在不跑没费用且无风险,对运输价格的选择机率加大,同时将眼光瞄准油价,在增运费无望时力增降低成本,县境内出现部分客车由原来加满油出外然后回境内再加油现象改变到算好路程加油在外价格低加油站,加满油回境内的现象,如遂川---温州,遂川---厦门,遂川—东莞等部分,长途客班车,一些基础设施建筑用油受批零差太大的影响,个别信息较灵通的顾客,把眼光也盯住批发价,使少量顾客从零售转为直销。

峡江是个人口不到17万的农业县,工业经济相对比较薄弱。近年来县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大小汽运公司21家,是典型的马路经济市场。金融危机爆发后,零售总额急剧下降。今年3月上旬,峡江经营部日均销量110吨,同比下降18.51%,其中高速加油站同比下降28.83%。峡江经营部ME走访了峡江金丰汽运、昌荣汽运、水边汽运、隆鑫物流等数家运输公司,反馈的调查情况也是司机货源不够充足,同比减少了20%至35%,司机业主在停车场的时间相对较长,费用支出增大;费改税后运价下降,从原来的330元/吨左右下降到现在240元/吨左右,运价同比减少了30%左右;汽车运输业也要计算成本,费改税后许多司机业主心态变化较大,对市场的期望值较高,在外面跑亏本还不如停在家里,最起码车辆损耗减少了。因此现在相对停运的车辆大约有20%左右。

春运过后至今,吉安经营部两座高速站从原来平均销量85T/日左右降至目前的65T/日吨左右。从成品油销售结构来看,汽油的销量与原来基本保持不降,柴油的销量下降幅度较大。该经营部组织人员主要针对大型货车(柴油)车流量,进站加油率,车辆加满率进行了一次市场调查,根据统计出来的数据反映出当前的这几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目前经营的状况。

2、价格问题越来越敏感,周边市场价格差异较大。

随着费改税的实施,货主对运输价格市场化的下调,下调幅度10%左右,如遂川---广东,税收前3600—3700元/次,税改后3200—3300元/次,因此司机对油价变得越来越敏感,对价格高低的对比愈来愈精细。通过司机回访,周边省份柴油价格大致是:广东中石化4.75—4.81元/升,系统外4.2—4.3元/升,湖北中石化4.81—4.83元/升,系统外4.3元/升,浙江中石化4.81元/升,系统外4.3元/升,湖南中石化4.83元/升,系统外4.3元/升。吉安赣粤三对服务区价格司机反映属于价格中最高者,导致进站加油车辆由过去的加满到现在的1000元/次为加油多者,进服务区的车辆由过去的11比1下降到现在的15.5比1加油车辆明显减少,单站每天加1000元以上的不足35笔800元以上的平均每天不足80笔,大部分车辆加油一般300-600元左右,平均每天柴油提枪次数在280次左右。平均每10部车就有1部车停在服务区广场自己放油,加1000元/次为加油多者,同时,顾客均选择加一个油箱,而选择价低加油站加满全部油箱。

峡江、吉安县的客户也反映0#柴油的价格与周边省市的差异比较大。就拿周边省市中石化价格来说:广东——上海来回消费油品的价格差异530元左右,一个月四趟计算价格差异可达2000多元,这就是一种无形的运输利润。由于去年油源紧张,很多司机业主都加了备用油箱,在本地加油的机率降低了。2009年3月10日,峡江经营部派员来到樟树服务区进行市场调研。樟树服务区加油站0#柴油挂牌价4.85元/升,促销形式是加油金额500元优惠15元的购物券,实际折油价4.7元/升。上在樟树服务区现场向司机了解周边省份市场价格及营销措施。江浙沪中石化0#柴油价格4.76元/升,持卡积分,优惠券等促销价4.45元/升。广东中石化0#柴油价4.71元/升,持卡促销4.42元/升,连平.东莞等地办新卡不要钱,但必须充值2000元以上。湖北、安徽中石化0#柴油价格4.83元/升,促销优惠4.61元/升,系统外0#柴油价格4.20——4.30元/升。其主要的营销措施有:持卡消费、积分优惠、送日用品、送购物券、送餐券等,但很少现金返还。调研人员驱车来到武吉高速银湾服务区,发现高速公路上车流量较少,从下午15:10——16:09,南道车流量42辆,北道车流量34辆。在峡江服务区现场调研情况:下午13:30——14:30,赣粤高速西路段车流量276辆,进入峡江西服务区车辆85辆,在加油站加油车辆仅为21辆(其中500元车9辆,1000元车3辆,小车9辆)。下午13:31至14:29,赣粤高速东路段车流量234辆,进入峡江东服务区车辆93辆,在加油站加油车辆仅为18辆(其中500元车11辆,小车7辆)。主要是周边市场价格差异,营销措施的方式多样性,持卡促销、积分促销、优惠促销等,吸引客户走向,致使客户向低价区流动。

3、顾客消费心态越来越平稳,消费需求有所转变。顾客通过信息或自己的亲身感受,已经认知石油市场由买方转入卖方,不再盲目进站加油有油加就满足的消费行为,有选择性的考虑其它因素,排队加油的阴影不复存在。顾客选择的机率加大,伴随挑剔的难度加大,追求油品外的服务欲望增加,重新找回了顾客是上帝的感受,争当上帝的心态正常化,对加油站合理及不合理的要求偏高。加油站服务水平低销售技巧水平滞后,甚至停留在过去紧张“油老大”时期,对待顾客不能真心服务,即使提供服务也是停留在表面,而没有用心,缺乏真诚感,怠慢顾客现象严重,晚间此现象更加严重,销售水平低下,更加谈不上技巧,简单地重复“油老大”操作规程,没有将心融入到加油八步法,而是机器般的操作八步法,无形中与顾客的距离越来越远,顾客的流失越来越高。且现在江西部分加油站夜间不经营,服务环境较差,汽运业是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员工服务也不是很到位,经营意识比较薄弱。

4、员工队伍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销手段过于被动。部分员工思想僵化,激励机制不活,联量计酬不彻底不到位,收入平均主义化,也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造就部分加油站员工缺乏感受压力和分担压力思想动机,未履行应尽的义务,丧失中石化员工主人翁的思想境界高尚情操,随之丢失为企业多作贡献的品质,对工作丧失,成为缺乏情感的机械操作手,导致加油站服务水平低下。加油站对客户市场管理比较粗放,客户走访、客户动态、客户服务等方面工作不够到位,客户资料不够健全,有待改善。加油站营销措施比较简单,对待当前复杂的经营形式,只是被动式的经营,没有及时制定方式和取措施来博取客户的信任,促使同客户保持互惠双赢。

二、 高速公路加油站在销售危机形势下加快发展的对策

面对当前经营的严峻形势,结合调研分析,吉安石油分公司将取积极的营销策略,努力提升加油站管理服务水平,改善当前的经营滑坡现状,点对点、面对面的去参与市场竞争,主要对策如下:

1、提升全员服务水平和营销能力。以“江西石油服务年”“全员销售竞赛”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员工的油品营销技巧培训,提高员工的营销能力。在各经营部开展比服务、比销量活动,健全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促使员工从“坐商”向“行商”转变,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营造一种全员做客户、全员比销量、全员比服务、全员争第一的服务竞争氛围。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学透石油销售技巧,学活销售技巧,做到心身结合,从将油品销售出去中寻找成就感。利用现在工作难找的机缘,适当调整加油站人员结构,切实淘汰一批素质差,思想僵化,不适用新形势下石油销售窗口工作的员工,打造一支能说会道,懂业务,会销售的员工队伍,以应对竞争越来越恶劣的石油市场。借助劳动竞赛的东风,在经营部掀起比服务比销量活动,制订合理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切实营造我要销量我争第一的氛围。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学透石油销售技巧,学活销售技巧,做到心身结合,从将油品销售出去中寻找成就感。利用现在经济萧条、工作难找的时机,适当调整加油站人员结构,逐步淘汰一批素质差,思想僵化,不适应新形势下石油销售窗口工作的员工,打造一支能说会道,懂业务,会销售的员工队伍,以应对竞争越来越恶劣的石油市场。提高服务水平,是我们零售战线的生命线,卖产品就是卖服务的竞争时代已经来临,各加油站必须以服务抓手,切实体会提高服务水平就是提高销量的突破口,各站务必不惜一切代价提高服务水平,树立“服务”是我们经营中的生命线,谁违背谁丢饭碗,谁不为顾客服务好谁就跟钱过意不去,要认识到顾客是为我们发工资而进站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他服务好。

2、细分市场跟踪客户。各站根据自己的商业辐射区域,将正常销量时期的用油顾客进行细分,及时跟访。对自己辖区内离开的客户必须与之真诚沟通,肯定自己油价过高的问题及本站存在的一些影响顾客忠诚度的问题及时整改,用我们的难处和真诚及紧张时为满足这些顾客需求我们所做工作打动用户,使之能够在外加油时想到我们,同时情感影响他们也到我们加油站加点油。健全完善客户档案资料,对市场加以定位,对客户给予分类,积极做好客户走访工作,及时处理客户意见,取品牌价值,方便快捷等营销措施,做大“最好的员工在中国石化,最好的服务在中国石化,最好的油品在中国石化”服务理念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客户消费,维护中国石化在本辖区经营的主渠道环境。

3、灵活营销,开展有奖促销,做好非油与油品互动销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油站开展有奖促销能有效促进加油站与消费者情感交流。小恩小惠最能打动消费者,无论是积分奖励、有奖销售、或是发放手套、毛巾等赠品都是十分有效的促销手段。针对不同的客户群,需要运用不同的促销手段。促销是加油站与消费者进行交流、沟通、互动的好方法,是我们与社会加油站竞争的有效武器。消费者也在加油站的促销过程中寻找到一种心理满足,从而增强对加油站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我们要通过发展非油品业务,从单一的油品销售向油品非油品互动转变,以非油品促进油品经营,以油品经营带动非油品快速发展,打造出立足加油站、拓展非油品的市场模式,相得益彰,实现双赢的局面,把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零售网络打造成为功能完备、服务精良、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综合网络。

长三角的制造业和珠三角的制造业有什么区别?

珠三角制造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简单加工制造,现在制造业产业主要集聚在纺织、家电和电子产业;

长三角制造业发展加速于20世纪90年代,产业结构高于珠三角,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

长三角发展势头明显好于珠三角,其主要原因是长三角拥有高科技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

外向化程度 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动因,主要在于对外开放策略和地区外向型经济方式的确立。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东南沿海制造业的外向化程度都比较高。但在发展过程中,长三角制造业更多脱胎于该地区的传统产业,制造业生产较之珠三角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因而,长三角制造业的外向化程度要低于珠三角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两地区制造业外贸依存度都不断攀升,但是珠三角的外贸依存度指数一直大大高于长三角。这种现象背后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长三角制造业生产所使用的中间产品较之珠三角更多来自于国内,中间产品进口数量相对较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二,长三角制造业生产的产品销售较之珠三角更少依赖外部市场,其生产比珠三角地区受到外部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 同时,反映地区外向化程度的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FDI)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珠三角也一直高于长三角;虽然,近年来两地区在这一指标上的差距有所缩小,但是仍然存在比较稳定的差别。这说明,珠三角制造业投资来源更多依靠FDI形式的外国资本流入,当外资流入减少甚至发生外商撤资时,本地的制造业生产较容易受到冲击。 专业化程度 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长三角地区更多以当地传统制造业为基础,承接国外产业转移,进行产业布局和体系构建。而珠三角地区则主要是以“空降”方式接受国外产业转移,较少和当地历史产业基础进行有效嫁接。因而,长三角较之珠三角制造业有比较明显的“多样性”,而珠三角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相对更高。地区专业化程度高也意味着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集中度比较高,而制造业整体具有较强的“单一性”(如过多集中于服装、玩具和轻工等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行业),因此,当遇到外部市场变化时,珠三角制造业相对于长三角,缺乏多样性产业的选择余地,受到的影响冲击会更大些。 企业主体性质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于全国水平,在微观层面表现为外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两大地区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又有明显不同之处。长三角主要是以企业内生成长与规划管理型的操作模式主导经济发展,如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90年代以后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江苏“开发区产业集聚”、浙江“块状经济”现象,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长三角制造业在中国和世界的重心地位。而珠三角则主要是外资企业主导的外源型发展模式,突出表现为利用其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形成“前店后厂”布局,通过90年代中后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形成轻型制造业基础。珠三角的制造业几乎已完全加入到跨国公司供应链,成为其生产体系的重要一环,并以OEM加工、融资租赁、海外上市等形式与跨国公司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潮流相配合,企业主体的外向化不断加深。 挑战相似 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导致这些困境的原因既有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有深层次的产业结构问题,但归结起来,直接因素有四个方面。 生产成本持续攀升 随着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带动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以及国家产业政策间接推升生产成本,东南沿海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开始超过其利润所能承受的范围。这些成本因素具体包括: 劳动力成本上升。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供求的“拐点”已经隐现,虽然整体上仍然供大于求,局部地区出现了供求失衡,企业用原来的低工资水平已难以招募到需要的员工。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社保强制提取、节日补偿、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不能随意辞退劳动效率低的职工,等等,都意味着企业的用工成本开始增加。 地价和土地使用税提高,用地成本上升。国家对建设用地供应加以严格控制,土地供应与土地需求差距加大,需求拉动土地价格上升的力量较强。取消协议出让土地,对工业和其他类型企业的用地实行招拍挂,寡头垄断供应而多家需求竞争,也使土地价格开始持续上升。东南沿海地区持续几十年开发,可利用土地空间已大为减少。 资金成本上升。尽管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转为相对宽松,但现行政策更多适用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仍旧融资困难,很多企业不得不从非正规渠道融资,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成本,特别是资产结构中负债率较高的企业,致使财务费用大幅度挤减了企业的正常利润。 原材料成本上升。我国品价格市场化尚未完全到位,原油与成品油价格倒挂,煤电价格倒挂,水价格偏低,一些矿产的定价也不完全反映供求关系。虽然有些品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有升有降,但企业用能源和原材料成本总体上比以前都有较大幅度提高。 运输费用上升。我国交通运输状况虽得到较大改善,但迄今铁路运力仍不足,高速公路网欠发达,油价总体趋向上升态势。国内物流企业过小过散,应用现代流通技术的企业少,流通效率低。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平均物流成本是10%,而中国平均物流成本则要高出一倍。 改善和维护环境的成本上升。据国家环保局的有关数据,我国的万元GDP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11倍,目前中国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已近极限。在国家相关环保政策的压力之下,有关企业运行的环境成本将会逐步提高。 外部需求下降 由东南沿海地区所代表的中国制造业大多属于世界生产贸易体系中的低端环节,而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则是整个贸易的领导者和操控者。中国的整体增长与其外部需求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所以,当美国和欧洲消费市场出现变化时,直接影响的就是中国的制造产业,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减速将导致其消费和进口需求的下降,从而直接冲击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东南沿海两大区域的进出口贸易占全国贸易总额的2/3,其制造业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外部市场的需求稳定性是两大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必需因素。如果外部市场需求放缓,外部经济增速下降,东南沿海地区的投资和净出口将急剧衰减,而外部经济变化导致的国内消费萎缩也将缩小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国内市场的总体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其制造业发展的双重市场打击。 国外竞争对手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始凸显 除了制造业成本上升和消费市场萎缩两展障碍之外,国外制造业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降低也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路障。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相比主要竞争对手国和地区,其优势已不复存在或十分微弱。正因为如此,2007年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外资企业开始外迁至东南亚、南亚等国。 人民币汇率升值 由于世界经济衰退,印度、东南亚国家和巴西等国家的本币汇率进入贬值通道。这些国家货币的大幅贬值和我国人民币稳定升值的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使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大打折扣,给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出口竞争造成了不利影响。 上述分析从表面上看,我国东南沿海制造业遭遇的困难在于外部需求冲击和外部对手竞争。但是,从更深层次看,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的结构性问题才是产生其困境的根本原因。所谓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过分依赖国外资本、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且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从而持续发展和抗冲击能力孱弱。因此,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必须进行战略调整和结构转型,目标就是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和低污染的现代新型制造产业。 实施特色转型升级战略 鉴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在制造业外向化、专业化、企业性质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在制定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划中,必须考虑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特点而实行有差别的战略选择,特别要明确产业定位,找准升级路径,增强区域间合作。 明确区域产业的战略定位 长三角地区产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发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不仅传统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以微电子、光纤通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比较突出。最近几年,适应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形势变化,长三角地区适时将新型制造业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上海提出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浙江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则要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 珠三角制造业主要由加工贸易导引,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为解决本地产业层次不高、结构偏“轻”、外向度偏大,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根植性不强等问题,珠三角地区大力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并提出“适度重型化”的工业化战略。这种调整收到明显成效,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石油化工、钢铁、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等重化工产业正在形成新的产业支柱,重工业比重已超过规模以上工业的一多半。 在此背景下,长三角地区产业定位可以明确确立为先进制造业和生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IT产业、装备制造、金融保险、创意设计、会展咨询、商贸流通和物流业。而珠三角地区则是以现有加工业为基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增强其区域根植性,实现传统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重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四箭齐发”,构筑新型而完备的产业体系。 找准产业升级的主要路径 珠三角地区产业的“外源性”较强,基础产业发展较之长三角不尽完备,区域创新源泉过分依赖国外。因此,珠三角产业升级路径主要是依托现有制造业基础,实行制造业链式升级(根据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逐步由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转变),并适当推进“腾笼换鸟”的升级模式(将不适合发展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以腾出空间发展新兴产业)。目前,珠三角的轻加工业仍占主导地位,而化工、钢铁等基础工业相对滞后,所以必须发展与之配套和支撑的上游工业部门,以增强工业部门的均衡性和经济发展后劲。 相对而言,长三角地区的产业更加依赖本地企业,整体产业体系比较完备,但区域内产业结构趋同化,尚未形成互补共赢的梯度发展优势。因此,长三角产业调整和转型要注重优化内部产业布局,构造出区域合理分工与适度竞争的发展格局。同时,提升研发和创新的能力,强化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战略意识,把科技强区提到地区发展的战略高度。此外,要进一步完善区域产业配套能力,打造现代制造业高地,重点发展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比如,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以大型电站设备、通讯设备、运输设备、工程设备、石化设备为主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群。 增强区域间的专业化合作 根据比较优势,实行区域专业化合作,是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应当以新型制造业和生产业发展为核心,提高区域专业化程度,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现代制造业区域分工体系。特别是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要将一般制造业转移到地区,而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城市中心聚集。中心城市要成为研发设计、营销、品牌、信息和金融等制造业服务中心,地区则重点放在生产制造上,形成中心与的合作互动,而城市间也要形成差异化的分工格局。 珠三角地区重点是内部一体化建设和粤港澳更紧密联系(CEPA)。要按照院批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优化空间布局,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以珠江口东岸、西岸为重点,推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要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优先发展高端服务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进一步落实CEPA相关协议框架的具体措施,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物流、高增值服务中心和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地位,支持珠三角地区的港澳企业延伸产业链,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转型,增强其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