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原油期货首现负值!油价会迎来暴跌吗

2.国际油价运动轨迹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3.油价的起伏挺大的,为什么需要调控油价呢?

4.一文读懂OPEC对原油市场的影响

5.最近老在电视.报刊上看到”欧佩克”这个词.我想问一下什么叫”欧佩克”

欧佩克历史协议油价_欧佩克达成减产协议 油价大涨

法律分析:据油价网7月19日消息,周日欧佩克+设法就减产达成协议,从8月开始,石油市场每天将再增加40万桶原油供应,尽管阿联酋等一些坚持更高基准的成员国之间存在冲突。

该组织将在9月份将石油日产量再增加40万桶,此后将每月增加一次,直到产量水平完全恢复。如果增产计划按计划进行,将在2022年9月前恢复全面生产,不过该协议已正式延长至2022年12月。欧佩克+仍将继续举行月度会议,并将在12月审查市场状况,如果认为有必要,可能会调整产量水平。

欧佩克+的第19次欧佩克和非欧佩克部长级会议于周六宣布。会议于周日举行,尽管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就此前阿联酋设定的316.8万桶/天的基准上限进行了激烈辩论,但协议很快达成。当阿联酋坚持更高的基准380万桶/天时——这一基准是每个成员国建立产量配额的基础——沙特阿拉伯对产量水平更为谨慎的做法已经使欧佩克谈判陷入僵局。

但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上周达成了妥协,最终为达成欧佩克+协议铺平了道路。

最终结果是对5个成员国的产量调整基准进行了调整,包括阿联酋(350万桶/天)、伊拉克(480.3万桶/天)、科威特(295.9万桶/天)、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各1150万桶/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法》 第十一条 加入多边条约和协定,分别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国务院决定。

加入多边条约和协定的程序如下:

(一)加入属于本法第七条第二款所列范围的多边条约和重要协定,由外交部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同外交部审查后,提出建议,报请国务院审核;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加入的决定。加入书由外交部长签署,具体手续由外交部办理;

(二)加入不属于本法第七条第二款所列范围的多边条约、协定,由外交部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同外交部审查后,提出建议,报请国务院作出加入的决定。加入书由外交部长签署,具体手续由外交部办理。

国际原油期货首现负值!油价会迎来暴跌吗

1.欧佩克——捍卫产油国权益的战略联盟01欧 佩 克 是 石 油 输 出 国 组 织(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1eum Exporting Countries,英文简称“OPEC”)的简称,是亚非拉主要产油国为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资本控制,维护民族权益,于1960年9月在巴格达发起成立的国际专业性组织,拥有世界大部分石油资源,在世界石油市场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历史上两次石油危机和20世纪90年代末油价大幅波动,都是由该组织(或其成员国)引发的。

自1960年9月14日成立以来的40多年,OPEC在稳定国际石油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成员国存在着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兴趣各异,但OPEC成功地将成员国团结在一起,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步地实现着OPEC“合作、稳定”的发展宗旨。虽然近年来OPEC的地位有所下滑,但在目前及未来一二十年,它都仍是影响国际石油供应与油价稳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20世纪60—70年代是OPEC的发展巩固时期。许多大型国家石油公司的建立逐渐取代了西方大石油公司对石油生产的控制,使OPEC在国际石油定价中的作用日益增大。80年代和90年代,受到来自石油需求和供应两方面的压力,OPEC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尽管石油市场份额起伏不定,油价下跌,但OPEC仍努力稳定市场,保持其成员国的石油收入。1986年及以后的数年,OPEC出现的重大决定性的政策变化是放弃了固定价格,转而采用一种对其增加市场份额更为有利的方法,以重新建立它在世界石油市场中的地位。尽管竞争仍在不断加剧,但这种政策的转变使OPEC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石油供应量和市场份额都出现回升。

20世纪90年代,更加平衡发展的油价和OPEC对石油产量的管理,都为后来世界石油市场状况的改善作出了贡献。1997年11月,由于亚洲金融危机造成需求下降以及消费国的暖冬气候和库存水平高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开始下滑,一直持续到1999年3月,此间OPEC国家损失了大量的石油收入,被迫削减支出计划。与此同时,国际石油公司掀起了兼并、收购和削减成本的浪潮,从而也削减了他们的投资计划。油价下跌不仅损害了OPEC和国际石油公司的利益,同时也波及石油消费国。1998年,OPEC和非OPEC国家实施了两轮减产,但仍然没能恢复市场稳定。直到1999年3月,OPEC与非OPEC(包括墨西哥、挪威、阿曼和俄罗斯)协议分别减产之后,油价开始回升。这个协议对波动的石油市场的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使得OPEC的7种石油一揽子价格从1998年12月的9.69美元/桶上升到1999年底的24.8美元/桶,从而通过有效的供应管理达到市场的再平衡。为了控制过高的油价,同时也为了防止油价下滑,2000年OPEC 3次减产。这些行动再一次证明,OPEC有能力在困难时期为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全世界的经济利益,在稳定石油市场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OPEC占世界石油储量的比例OPEC的网址是:http://www.opec.org。

国际油价运动轨迹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不知为何,今年这头几个月总是过得不太平,先是新冠病毒席卷全球,紧随其后的就是美股多次熔断,再之后全球负利率蔓延,就在昨天,国际油价也出现负值。北京时间4月20日,即将到期的美国WTI?5月原油期货合约出现暴跌,跌幅超过300%,创下近月合约历史最低收盘水平和单日最大跌幅,收于每桶-37.63美元。这是石油期货自1983年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开始轻质原油期货交易以来,首次跌入负数交易。

为何石油期货价格会出现负值?

首先,需要声明的一点就是5月石油期货价格出现负值并不代表如今石油价格也是负值,仅代表石油运输储存成本大于石油价值。截止北京时间4月21日中午12时,WTI美国原油价格为21.34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为25.36美元/桶。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石油需求断崖式暴跌,加之沙特与俄罗斯之间“短暂但丑陋”的产油冲突,导致石油产能严重过剩。而由于前段时间各国纷纷大幅抄底石油与石油消费低迷的缘故,致使全球石油储存空间濒临极限。这眼看5月期货的交易截至日期(北京时间4月22日)就要到来,如果不赶紧处理掉手上这些“烫手的山芋”,意味着将要收到数万加仑的石油现货,对于交易员来说,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找到储存的空间或者储存价格高的离谱,交易员为了防止与数万加仑的实物石油“网恋奔现”,无奈只能选择亏本平仓。

尽管欧佩克等主要产油国已经达成了历史性协议,将削减970万桶的日产能,以试图结束沙特与俄罗斯之间的石油价格战并稳定油价,但是此项协议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影响油价,这也就意味着WIT原油期货价格暴跌的现象大概率会在10天内结算的布伦特原油6月份期货合约中重演,同时伴随着WTI原油跌至负值,美国所有品类的原油期货均跌入负值区间。

为何油价这么低,全球大部分油井还在产油?

即便是目前油价持续低迷,储存成本持续高涨,但全球各国的大部分油井还是在持续产油。因为油价走低只是暂时的,并且关停油井所带来的后果是无法预料的。据业内相关人士称,地层内的原油并不是安安稳稳躺在地壳中,它会随着地层的动态变化而持续流动。

目前油井产油可以使地层内的流体达到某种平衡,而一旦关闭油井,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很有可能导致再重新开启油井时产量降低,甚至直接无法重新开采出石油,再加之短时间内重新开井的花费要远远大于油井持续运作的成本等原因。所以对于众多“靠卖油吃饭”的国家来说,一旦油井产量出现问题,国家经济将会受到重挫,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油价低,产油国还是要继续产油。

国内油价会不会受影响?

今年来,我国共经历了7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呈现出“三跌四搁浅”的格局,截止目前因国际原油低于40美元/桶的地板价,发改委调价窗口已经连续2轮不做调整,虽然目前石油输出国在削减产量,但是距离达到供需平衡还有一段路要走。以现如今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的情况来看,预计短期内石油需求仍将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原油价格也将继续维持在20-30美元之间,成品油调价搁浅的情况将在上半年内持续。

但在另一方面,国内的成品油供给体系,与海外还存在较大差异,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本次期货暴跌出现负值,主要是海外原油存储能力造成的,对于国内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会造成暴跌。成品油价格继续下行是肯定,但下跌的幅度不足以称之为暴跌。同时暴涨暴跌对于成品油供给体系内的企业都是不良影响,平缓调整对于整个行业更为健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油价的起伏挺大的,为什么需要调控油价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价格从每桶约1美元上升到最高147美元,2008年11月又回归到60多美元和2009年初的约40美元。从供求关系和油价变化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油价运动轨迹,大致可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45年到1959年,国际石油工业恢复发展,中东石油出口地位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美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波斯湾取代美国墨西哥湾,成为世界石油的出口中心,世界原油定价体系改为以沙特阿拉伯轻油价格为基准。

第二个阶段:从1960年到197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初创,产油国团结维护油价。长期以来,俗称“七姊妹”的西方国际大石油公司低价攫取石油资源和垄断利润。1960年,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等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迫使西方石油公司把标价恢复到1960年前的水平。

第三个阶段:从1973年到1981年,产油国夺回石油主权,“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1971年8月至1973年6月,为弥补因美元贬值给产油国造成的损失,欧佩克与西方各石油公司谈判,先后达成两个日内瓦协议,夺回了油价决定权。1973年以后,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

第四个阶段:从1982年到1990年,供大于求引发油价暴跌,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建立协调机制。1982年以后,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1988年4月,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成员国初步形成协调机制。

第五个阶段:1991年至2002年,世界经济低迷,欧佩克重新主导石油市场。这个时期,世界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9·11”事件后的经济衰退,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为防止油价进一步下跌,欧佩克国家达成了从2002 年1月1日起进一步减产150万桶/日的一致意见。在这一时期,欧佩克的产量政策对国际石油市场发挥了主导作用。

第六个阶段:2003年至今,供求关系脆弱,市场进入“亚临界”状态。2003年以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加快,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处于脆弱“平衡”或面临失衡的“亚临界”状态。

回顾国际油价发展历史,石油价格大致可划分为15美元/桶以下的特低油价、15~20美元/桶的低油价、20~40美元/桶的常规油价、40~80美元/桶的高油价和80美元/桶以上的超高油价等五个区间。

一文读懂OPEC对原油市场的影响

此次美股暴跌,相信大家都听了很多经济学家分析,大体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油价暴跌造成例如bp、壳牌、道达尔等一系列石油公司股票下跌带动大盘;另一个是由于美国、韩国等一系列其他国家应对疫情不力,引发投资者对停工、感染等一系列影响经济因素担忧,进而导致恐慌抛售。

当然了,咱们是《车友报》,对于经济理论小编也不敢说专业,所以咱们这次不说油价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单说国际油价的历史和此次引发油价暴跌的欧佩克和俄罗斯之间的产量博弈。

自从1883年,戴姆勒和迈巴赫两人合作开发了第一台汽油发动机开始,原油这一资源在人类历史上就开始变得愈发重要。直到今天,它成为了当下最重要的大宗商品。而油价的定价历史,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跨国石油公司定价

第一个阶段是跨国石油公司定价,在20世纪初,当时世界上的石油主要消费国基本上都是英法美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而主要产油国大多位于当今欧佩克地区。一边是老牌帝国主义,一边是刚刚摆脱半殖民地的小国,那边说了算一目了然。

所以当时的油价基本上不存在市场的空间,油价多少,作为大国代表的跨国石油公司说了算。简单来说,这些公司跟产油国签合同给租金,合同说多少钱,油价就是多少,挖出来的原油运回国自己炼自己卖,公开现货交易不足总交易量的1%。

而这种情况的背后原因,说白了就是当时油少,原油产量没办法满足世界上所有国家需求。而这个时候,老牌大国就运用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打压产油国,确保原油优先供给自己,价格不太高。当时类似的跨国石油公司有七个,也被称为“七姊妹”。

OPEC定价阶段

时间到了70年代,这个时候发生了几件大事,先是石油产量终于上来了,1970年,美国原油产量达到当时峰值,美国甚至开始限制国内原油开采。国内不缺产量,就不用继续控制山高水远的产油国。再加上当时英国日渐颓势,从海湾地区逐步撤军。使得当时的产油国出现了一个权力真空,因此当时各国的内部势力纷纷抬头,开始争取更大的原油定价话语权。在此情况下,OPEC,也就是欧佩克在1960年应运而生。

最经典的表现有三个,一是当时各国纷纷把油田收归国有,1960年,当时的阿美石油公司总部从美国旧金山迁到沙特多哈。经过多年斗争,1972年,阿美公司逐步被沙特收归国有,1973年沙特政府参与阿美公司25%的股份,1974年上升至60%,1980年达到了100%。二是产油国开始要求提高原油出口税率,最后定在了55%。第三个,也是最终的胜利,是欧佩克在20世纪70年代中叶决定以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作为国际油价“参考价格”,标志产油国在原油定价上终于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从此之后,国际油价就形成了欧佩克产油国和跨国石油公司协商定价的机制。

交易所定价

按理来说,到了欧佩克定价阶段,产油国、需求国达成联盟,两边啥事都商量着来挺好,没有变化的必要了。但是谁都没想到,随着石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需求国越来越多,产油国也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两个结果,一方面,这些国家也想有自己的话语权,另一方面,石油交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原油上了油轮,短则几天,长则几周才能到达买家手里。是先付钱后发货还是先发货后付钱,付钱是按照发货日子价格给还是收货日子价格给,这些可能动辄涉及十几亿的资金。到了这一步,期货的主要动力已经形成了。

最近老在电视.报刊上看到”欧佩克”这个词.我想问一下什么叫”欧佩克”

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愚者,灰雾之上的神秘主宰,执掌好运的黄黑之王。没错我们说的就是---OPEC。前面这段话虽然有点中二,也是来自于我很喜欢的一部网文小说。但用来形容OPEC在原油市场中的地位确完全没有问题。

01OPEC的历史

OPEC又叫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于1960年的巴格达。其成立的初衷是摆脱西方石油垄断财团对第三世界产油国的经济剥削,当然后面屠龙勇士终变恶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1973年是OPEC的成名战。当时欧佩克拒绝运送石油到赎罪日战争支持以色列对抗埃及和叙利亚的西方国家,这使油价上升4倍。通过这次行动,OPEC成员国也明白了抱团取暖的道理,后面成员国之间即使爆发了两伊战争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事情,但OPEC整体的运行框架一直维持的比较好。

OPEC的成员国并非一成不变,虽然联合在一起能够更好的影响油价,但也会使得自身的石油生产策略受到限制。卡塔尔和厄瓜多尔就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退出了OPEC。目前OPEC共有13个成员国,控制了全球78%以上的石油储量、40%的产量和一半以上的贸易量。同时随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六国的加入,OPEC扩编成了OPEC+,其对原油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加。

02OPEC话事人——沙特

OPEC一般每半年会举行一次会议,对一些诸如减产等事宜进行决断。而这种决议需要每一个成员国同意,即本质上所有成员国的地位是一样的。不过蛇无头不行,OPEC作为一个组织,势必也有一个话事人,那就是沙特。沙特作为产油最大的国家,其产量占了OPEC的1/3。但是其能够左右OPEC的决定并不简单的因为其体量大,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OPEC控制油价的核心手段是通过调节自身的产量,油价低了就少生产一点,油价高了就多生产一点。要达到这种控制效果,就要求OPEC成员国不能满负荷的生产原油,而要时刻留有余力。这就等于钱放在地上不让人捡一样,国家都是逐利的,要让人放弃这个利益就必然意味着前面有更大的利益等着他。沙特作为OPEC最大的产油国,他有实力空余一部分产能不生产,同时他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也有政治上的诉求,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等很多东西需要通过控制油价来实现。因此利用一部分剩余产能,通过OPEC这个放大器影响石油市场,是沙特最有效的手段。

03内部的不安定因素——阿联酋

不过OPEC也并非铁板一块,作为第三大产油国阿联酋一直想要提升自己的话语权,从而与其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地位相适配。最近2、3年阿联酋时不时的会提出增加自身产量或者干脆以退出OPEC相要挟。

阿联酋与沙特的分歧主要在两点,一是也门战争上的分歧,二是产量控制上的分歧。2015年沙特联合阿联酋等10个国家一起对也门实施军事干预,但至今为止战事仍在进行。而且随着时间流逝,各国之间也产生了分歧。沙特阿拉伯继续支持哈迪政府,但阿联酋选择支持也门南方的分裂运动,即南方过渡委员会(STC),使其成为阿联酋在也门的主要地面代理人。

产量上的分歧主要在于阿联酋是最近几年OPEC中仅有的在不断扩充产能的国家。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希望到2025年将石油产能提高到每天500万桶,而阿联酋今年1月的产量为304.5万桶/日。目前OPEC对整体产量有着严格的控制,其控制基准是按照2017年10月的产量进行的,这没有体现最近5年阿联酋在增产上的努力。这种矛盾导致阿联酋对目前的OPEC限产计划很不满意。

2021年7月,阿联酋就曾经要挟退出OPEC,认为当时的减产配额不公平。在经过2个月的拉锯后,阿联酋的生产配额增加了40万桶/日。今年3月3日再次传出消息阿联酋将推出OPEC,导致油价短时间下跌3%以上。但随后阿联酋发表申明称此为不实消息。

但总的来说由于其自身剩余产能相对有限,OPEC仍是以沙特为主导的石油组织。

04我们需要关注的信息

每月的11-15号OPEC都会公布OPEC月报,其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前月的OPEC各成员国产量,以及OPEC对当年原油供应和需求的预期、对OECD国家库存的统计等,这些都是我们分析油价很重要的数据,需要我们密切关注。

OPEC主要通过调节产量来达到控制油价的目的。一般每隔半年OPEC会开一次会议,对未来一段时间的产量做出调整。最近一次会议是去年的12月4号,当时OPEC决定维持200万桶/日的减产计划至2023年底。下次会议的时间是今年的6月4日。

05总结

OPEC提供着全球最多的原油,而且由于其产量的变化较大,对油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我们研究原油必须关注的变量。

石油输出国组织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译称欧佩克。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些产油国家为抵制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保卫石油资源、维护民族利益而组成的国际专业性组织。1960年9月成立,其主要机构有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总部设在维也纳。至1988年共有13个成员国。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委内瑞拉等 5国为创始国。其他成员还有:卡塔尔、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加蓬、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尼日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些国家的石油产权、开采、提炼和经营长期被外国垄断资本所操纵。该组织旨在协调成员国的石油政策,采取集体行动,同国际石油垄断公司进行谈判,以维护自己的石油利益,在70年代,该组织为保护成员国的石油收益,多次迫使西方石油公司签订提高石油标价的协议,并单方面作出提高石油标价的决定,从而取得调节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支配权,一度使西方国家陷入石油危机,并为推动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改革起了积极作用。进入80年代后,由于世界石油市场需求量急剧下降,该组织先后采取“减产保价”和“减价保产”等措施,被迫不断降低石油价格和限制成员国的产量,使该组织逐渐丧失调节石油价格的支配权。这一发展趋势非短期所能扭转。

除了上述13国石油输出国组织外,还有地区性的国际石油组织。如1965年10月建立的拉丁美洲国家石油互助协会和1968年 1月成立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后者的成员国在1973年10月中东战争期间,以石油为武器,采取提价、减产、禁运、增股和国有化等措施,反对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对国际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该组织还于1976年设立国际发展基金,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和财政援助,有力地推动了南南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