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油储量世界第一的委内瑞拉,怎么国内那么穷?

2.关于拉丁美洲的问题

3.委内瑞拉的经济现状分析

4.打仗影响油价吗

石油储量世界第一的委内瑞拉,怎么国内那么穷?

拉美地区油价走势分析_拉美地区油价走势

在不少人的眼里,石油丰富的国家,无一例外都富得流油,比如中东的迪拜、卡塔尔、沙特等国家,人均GDP高达数万美元。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同样以石油丰富著称的委内瑞拉,近年来却是百业凋敝,民不聊生,仅2019年的通胀率就高达万倍之巨,经济危机持续加重。

委内瑞拉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大国,早在2011年时,探明的石油储量就高达2965亿桶,排名世界第一,比沙特还多300多亿桶。

(在街头寻找食物的委内瑞拉人)

根据美国的最新估算,委内瑞拉的重油储量已经超过5000亿桶,比国际认同的数量翻了一倍还多。仅一个奥里诺科石油带的储量,就和沙特的总储量持平。

按照沙特富裕的程度,委内瑞拉应该更富有,更土豪才对。但为什么如今的委内瑞拉,守着号称黑金的石油支柱产业,却穷得揭不开锅呢?而且他们不仅穷,连他们要用油,还需要向国外进口。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原油品质差,开难度高。

沙特、俄罗斯这些国家,石油埋得不深。随便架设个油井,很快就能挖出石油,变现卖钱。而且这些石油都属于杂质极少的轻质油,买家通过简单的处理就能出售。加工程序简单,油品质量还好,在国际上大受欢迎。

委内瑞拉却十分悲催。虽然储量世界第一,但这些深埋地底近万米的石油,却属于品质较差的高硫重油。这种原油以油砂形式蕴藏于较深的地底,不仅开难度极大,成本极高。而且还必须经过提炼和混合后才能出口。品质和轻油相比也要差许多,只能依靠低价策略,销往一些经济落后地区。

开困难和油质低劣导致的二次加工,严重影响了委内瑞拉石油的生产效率和成本。在世界轻质原油丰富的前提下,油气开企业当然不愿意开重油。特别是油价大跌的今天,谁也不愿意亏钱赚吆喝。

开难易度的高低,还决定着产能的大小。在日产量上面,沙特的最高日产量达到1000万桶。而石油储量最高的委内瑞拉,却只有200万通,连世界排名前十都进不了。

从开成本上看,沙特的开成本最低,仅为3美元/桶。委内瑞拉却高达23美元/桶,翻了七倍还多。对于国际原油价格20美元/桶的今天,难怪委内瑞拉情愿进口原油了。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

二、设施投入少,炼技术落后。

和沙特一样,委内瑞拉最初的石油开体系,也依赖于欧美的石油公司。他们将土地租给欧美的石油公司,自己收租金和分红。

这样一来,大量的石油利润,都被外国公司拿走,因此沙特和委内瑞拉都想夺回石油控制权。

沙特通过不断收购股权,用20年时间控制了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但并没有参与公司的运作和管理,石油的开和销售仍然由欧美人负责。于是阿美石油公司的技术和市场得以不断提升,成本越来越低,利润则越来越高。

委内瑞拉的做法却简单粗暴,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规定新的油田只能由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开。对外资石油公司不断提高税收和租金,甚至按利润的90%进行征缴。无利可图的外资,只能大量撤离。委内瑞拉也因此受到各国制裁。

于是委内瑞拉的石油开技术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与开成本高企对应的,是石油冶炼水平的低下。此消彼涨,这些中低端的石油品种,自然利润极低。所以虽然石油储量最多,但卖油的收入却完全不能和沙特相比。

(前总统查韦斯)

三、推行高,没有财政积累。

上世纪90年代,国际油价高歌猛进。

伊拉克战争打响后,原油价格更是飙升到每桶140美元以上。那时的委内瑞拉,得益于高油价,也曾赚得盆满钵满,成为拉美富有的国家。

不过当时的委内瑞拉,并没有拿这些钱来提高石油开水平,更新先进设备,建立多元化的工业体系和产业,更没有做财政积累。

当时的总统查韦斯,为了拉选票,在全国推行高。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房、免费汽油、免费工资一应俱全。那时的委内瑞拉人,几乎成了全世界人民羡慕的对象。

这种迎合民众的模式,在油价达到100美元以上时,还能维持它的欣欣向荣。但是当油价跌到50美元以下,甚至跌到今天的20美元时,委瑞内拉国内就只能穷到破产,一片哀嚎了。

当然,委内瑞拉的贫穷和美国的制裁也有很大关系。由于地处拉美,却处处和美国对抗,因此委内瑞拉的石油出口饱受美国制裁。除了古巴,南美各国都不敢与它交易。而销往其它洲的话,高昂的运输成本,更得不偿失。

关于拉丁美洲的问题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对外贸易在许多拉美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都超过了一半以上,因此对外贸易的表现成为拉美经济的晴雨表。从对外贸易来看,由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刺激了对拉美产品的需求增加和贸易比价的改善,拉美型产品和基础产品的出口出现了较好的局面。2004年国际油价持续攀升,使得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拉美石油出口国的出口收入大幅度增加,为此墨西哥还决定增加原油生产。世界经济增长的恢复刺激了对拉美其他型产品的需求,拉美的矿产品出口也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拉美自身经济增长的加快,也刺激了拉美进口需求的增长。从拉美经济的增长规律来看,通常情况下拉美经济增长的加快,必然会拉动进口的大幅度增长,因此从整体上讲2004年拉美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是近几年来最快的。

与此相反的是,进入拉美的外国直接投资并不令人乐观。2003年拉美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到近年来的最低水平(为365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19%),而2004年仍不会有太大的增长。这主要是,以国有企业改制引发的私有化高潮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随拉美私有化的基本结束而减少;拉美经济在经历数年的衰退后开始出现复苏的势头,这一趋势能否持续,对此外国投资者仍在继续观察。此外,经历了前几年的经济动荡,拉美国家正在进行新的经济结构调整,外国投资者还在等待,以便选择最佳的投资机会进入拉美,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将取决于正在进行之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

尽管如此,外国直接投资对拉美各国经济的影响程度还是有所不同的,这是因为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少数拉美国家。拉美6个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流入拉美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88%,其中巴西占35%,墨西哥占23%,阿根廷占12%,智利占8%,委内瑞拉占6%,哥伦比亚占4%。从1996~2002年的投资国来看,美国是拉美的主要投资者,其投资份额在拉美同期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占32%,西班牙居后占19%,荷兰占8%,法国占4.5%,英国占3%。跨国公司在拉美外国直接投资者中居主导地位。从2000~2002年的具体情况来看,在拉美最大的500家企业的销售额中,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占39%;在制造业最大的100家企业的销售额中,跨国公司占55%;在服务业中最重要的100家企业的销售额中,跨国公司占38%;在拉美最大的200家企业的出口额中,跨国公司占42%;在拉美最大的100家银行的资产中,跨国公司占37%。从跨国公司分布的行业来看,拉美的服务业是跨国公司首选的投资领域,跨国公司占该领域的58%,其次是制造业,跨国公司占其中的28%,在农业部门中跨国公司占15%。从生产领域看,他们投资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出口或面向拉美国内市场的产品,如墨西哥和巴西的汽车组装、哥斯达黎加的小型电脑生产等。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在拉美经济中实际上起着呼风唤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操控着拉美经济的命运。

中拉贸易的迅速增长成为拉美经济的新亮点

你所谓的拉美是只整个南美洲,所以每个国家是不一样的。

一类是海地,某种程度上也包括某些中美洲国家;苏里南独立至今还不到20年,政治权力结构和政治体制还有待进一步确立,因此实际上也可归为这一类。这些国家处在传统社会向初级现代化社会转换进程中,尚未建立有效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因此,暴力和一时难以被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另一类是巴西、秘鲁和委内瑞拉等其他拉美国家。这些国家尽管时势艰难,但它们早已完成由传统社会向初级现代化社会的转变,80年代在政治体制上又发生了军人向文人交权和代议制民主的回归等变化,暴力和能够被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它们已建立起特定的经济体制和政治权力结构,尽管政局多变,也只是稳定中的纷乱。由此看来,前一类国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新旧社会转型时期建立起最起码的现代经济和政治体制;而后一类国家面临的则是如何在从旧经济发展模式向新经济发展模式转换进程中发展和完善现代化的政治体制问题。也可以说,这些国家当前要解决政治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如何步调一致的问题。上述两类国家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其局势纷乱在内涵和层次上是不同的。

实际上,第1类3个国家已大体顺利地渡过了经济发展模式转换带来的社会震荡,政治权力结构稳固,执政党和反对党大体都能按照现代政党的“竞赛规则”行事。政治“军事化”的倾向已克服,政局较为稳定。第2. 3类国家正处在意义深远而势头迅猛的变革时期,因此政局多变,社会动荡也是情理中的现象。调整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就是调整生产关系和原有的分配结构。它不仅严重影响中下层社会集团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而且触及进口替代模式下保护的工业集团、工会特权阶层及官僚集团和政客们的直接利益。中下层军官因待遇问题经常同发生龃龉,军队对政局发展仍会造成消极影响,如发动兵变等。但过去那种右派军人动辄以军事来推翻合法或以镇压行动来对付中产阶级和广大民众的做法已渐次衰歇。因此,在这些国家中,稳定的因素仍会超过不稳定的因素,迟早会从凌乱走向稳定,从无序走向有序,一个新的经济和政治格局会逐步建立起来。在第4类国家中,当前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经济改革。如海地,虽然是拉美历史上最早宣布独立和最早废除奴隶制的国家,但在1804年独立、1934年美国占领军撤走和1986年2月杜瓦利埃家族统治被推翻后,一直处于经济停滞和政治混乱之中,除了殖民主义者的祸患,海地的经济和政治权力始终为本国寡头集团、高级军官和教会上层集团所垄断,中产阶级和有组织劳工集团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十分有限,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在海地时隐时现,建立现代社会的基本框架,还未真正起步。美国学者布莱克指出:“传统政治体系决不会以立宪方式为最初的改革作好准备,领导的变更意味着传统政治寡头的失势,因而不可能没有暴力而实现……从传统领导向现代领导的转变通常是一种疾风骤雨式的过程。迄今为止,拉美通行的收入分配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先增长后分配”,即以牺牲公平来保持经济增长。大部分拉美国家实际上长期推行这一模式。60年代,巴西***公开宣称他们选择这一模式。西方发展经济学的主导人物刘易斯和库兹涅茨是这一收入分配模式理论的开山鼻祖。按照这一理论,发展中国家首要的任务是启动和加速经济增长,提高资本积累率,收入先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以形成高储蓄率和资本积累,从而使经济增长成为可能,然后通过“滴流”效应,自然而然地会提高穷人的收入。也就是说,收入分配不均等和两极分化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而经济增长的结果最终将导致均等的收入分配。但是,拉美国家的实际情况证明这一理论完全是虚幻的设。在拉美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不仅没有均等化,而是越来越恶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实践证明,经济增长的结果并不会自动地导致公正分配。如果不从战略高度重视公正分配和取特殊政策,其结果必然是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公正。

另一种是超越增长来维持公正的分配模式,有人称之为“先再分配后增长”的激进主义收入分配模式。为了缓解社会冲突和保持政治稳定,这一模式把改善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作为决策者的首要目标,不适当地强调解决贫困和收入分配问题。它不是依靠持续的经济增长,而是依靠扩大公共部门和增加财政开支的办法来达到自己的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让国家充当“慈善家”的角色。这显然是行不通的。智利阿连德(11-13年)是这一分配模式的典型例子。为了改善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推行不切实际的经济政策,盲目地扩大公共部门,社会财富超前分配,国内需求急剧扩大,结果造成财政赤字从1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上升到13年的24.7%,通货膨胀率从每年35%上升到600%,最后导致经济崩溃。阿根廷的庇隆(1946-1949年)和秘鲁的加西亚(1985-1988年)也都是用这种分配模式的。

鉴于以往的失败经历,进入90年代以来,拉美经委会提出了“公正的生产发展”的新思想,强调生产改造与社会公平相结合,使收入分配状况随着经济增长的进程而得到改善,至少不发生恶化。1991年6月,它还提出了生产改造、公平分配和保护环境三位一体的发展方案。这说明拉美经委会的发展战略日臻完备。当然,公正的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的解决,决非短时期内就能奏效的。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不单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调整,更涉及到一些拉美国家政治权力和政治体制的调整与改革问题。

1. 财政政策

1. 加强财政纪律; 2. 把支出的重点转向经济回报高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基本医疗保健、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 3. 改革税收,降低边际税率和扩大税基;

2. 货币政策

1. 利率自由化; 2. 用具有竞争性的汇率制度;

3. 贸易和资金政策

1. 贸易自由化; 2.资本准入、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进入自由化;

4. 宏观产业政策

1. 私有化; 2. 放松管制,消除市场准入和退出的障碍; 3. 保护产权

://.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18342你可以详细看一下

委内瑞拉的经济现状分析

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的经济政策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70年代末,委内瑞拉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在拉美国家也是名列前茅的。60年代中期,委内瑞拉先于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拉美3个经济大国,实现了人均GDP超1000美元。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一个不小的成就,标志着该国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与其他拉美国家所不同的是,委内瑞拉主要凭借开其丰富的石油来拉动GDP总量和人均GDP的增长。因此,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和所遇到的情况同其他拉美国家有所不同。这里我们着重分析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的经济情况及其所取的对策。

一 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的经济情况

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前后的经济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奠定基础阶段(1945~1957年)、消费品进口替代阶段(1958~13年)和资本品替代进口的高速增长阶段(14~70年代末)。委内瑞拉的人均GDP是在消费品替代进口阶段达到1000美元的,我们对这一时期其经济情况进行简单的考察。

1.工业。1958年开始,委内瑞拉在“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将大量资金投到了制造业领域,推动了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前后的几年中,制造业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一直维持在7%以上,但是整个制造业发展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上,并主要以食品、烟酒、纺织、服装制造、造纸、橡胶及化学制品等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为主。而钢铁、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则基本没有。此外,由于委内瑞拉拥有丰富的石油,国家推行石油化战略,大力发展石油工业,因此,如果将石油工业也列入工业的考察范围,则其整个工业发展的水平会有很大的变化。在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其制造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为12%,而石油工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则在20%以上,远远高于制造业。[1]

2.农业。在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委内瑞拉农业发展的情况并不能令人满意。尽管在这一时期农业产值年增长率为5.6%,但是占GDP的比重仅为6.4%,远低于拉美其他国家。[2]在委内瑞拉的农业产品结构中,经济作物占了很大的比重,而食物类农产品的比重相对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粮食需求靠进口维系。

3.外贸。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外贸出口额约为40亿美元,并且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然而,委内瑞拉经济严重依赖石油的状况在外贸方面也有具体的体现,单单石油产品的出口额就占了外贸出口总额的93%,其余主要是铁矿石、铝土等矿产品的出口。[3]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委内瑞拉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旧很低,仍然只是一个初级产品出口国。

4.第三产业。这里所指的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商业和服务业等部门。在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前后的几年里,第三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通讯、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其中,通讯与交通运输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由1957年的4%增长到10年的10%,而同期服务业产值所占的比重则由22.5%提高到了30%。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的经济状况与人均1000美元本身所标志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相符合,同其他多数拉美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 时所反映的工业化水平相比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石油在拉动委内瑞拉GDP和人均GDP增长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委内瑞拉拥有丰富的石油,从1926年起石油就替代了传统的农产品,成为了委内瑞拉最主要的出口产品。到了60年代,委内瑞拉出口严重石油化,石油为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从而使得GDP总量急剧膨胀。这种情况反映在人均GDP水平上,就表现为先于其他工业化国家而超过1000美元。因此,可以说委内瑞拉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经济发展水平实际上与人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 委内瑞拉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所存在的问题

委内瑞拉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并不是经济发展出现了实质性的飞跃的结果,而仅仅是石油财富的一种经济统计的表现。因此,委内瑞拉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也因为这一矛盾的存在而隐藏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分依赖石油。委内瑞拉的石油是其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委内瑞拉之所以能够较早的成为拉美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国家,与丰富的石油是分不开的。自从石油成为委内瑞拉的主要出口产品后,委内瑞拉经济就被打上了石油的烙印,整个经济生活都是以石油为轴心而运转。首先是委内瑞拉工业发展对石油美元的依赖。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受资金紧缺的制约,在制定工业发展时相对比较慎重,力图寻求一种集约化的发展模式,以达到节省资金的目的,而委内瑞拉却不存在这方面的后顾之忧。从工业化伊始,委内瑞拉就保持了极高的投资率,1960~1967年间投资率保持在了15.7%~17.7%之间,而这部分投资大多投向了低水平的工业部门,并没有有效的推动整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使得工业发展严重依赖资金投入,忽略了竞争能力和效率的提高,结果反而成为了国民经济的负担。其次是委内瑞拉的农业基础在石油资金的大量涌入下进一步削弱,对农产品的需求大量依赖进口,导致农业不断萎缩。第三,经济受到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制约。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走高时,委内瑞拉获得大量的石油收入,从而得以推行庞大的发展;而当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下跌时,经济就可能受资金紧张的瓶颈制约,导致发展搁浅,甚至使经济发展陷入危机,暴露出经济的脆弱性。

2.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经济增长有速度但却无效益或效益不高。工业化伊始,委内瑞拉就凭借丰富的石油财富,对经济发展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整个替代消费品进口阶段,委内瑞拉的总投资率在13%~24%之间。[4]较高的投资率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单单工业产值(不包括石油工业)就增长了3倍以上,GDP总量也增长了1倍多。委内瑞拉通过高投资换取高增长,但这种增长与发展的概念却相去甚远,委内瑞拉的工业结构在替代进口消费品阶段结束时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委内瑞拉通过源源不断地投入大量资金将石油财富由资金转变成了固定资产。但由于其所投入的领域大都是技术层次较低的行业,这些资本投入并没有使财富质量发生实质变化,GDP增长的动因主要还是源自于石油财富的巨量增加。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只是对迅速增加的石油财富一种转移。

3.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农业发展滞后。在替代进口战略的指导下,委内瑞拉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石油工业和一般工业化方面,尽管对农业发展也取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措施,但委内瑞拉的农业发展却明显滞后于整个经济发展,农业基础异常薄弱。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农业总产值占GDP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3%左右,明显低于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3个拉美经济大国。[5]在这个阶段,委内瑞拉的土地关系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土地仍然大量集中在地主手中。这迫使众多无地农民涌入城市,引起农业人口流失,造成大片耕地荒芜。另外,虽然委内瑞拉对很多农牧产品作出了最低收购价格的限制规定,但与工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仍然日益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发展的速度。因此,委内瑞拉不得不通过大量进口农产品来满足国内需求。

4.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问题突出。委内瑞拉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其收入分配也伴随着GDP总量的剧增日趋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据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10年占委内瑞拉人口总数20%的富人拥有国民收入的65%,而占人口总数40%的穷人仅拥有国民收入的8%;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4倍以上。人均GDP水平的提高和国民财富的增加,没有使委内瑞拉国内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人均GDP的增加也只是富人们财富不断扩大的一种表现。广大的农村劳动人口和城市边缘人口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所应表现出来的实际水平有很大的差距。贫富差距的拉大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大量贫困人口的出现限制了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导致市场狭小,不利于替代进口工业化的深入;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加上农村土地的过度集中,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1957年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为39.3%,而到13年时这一比重降为20.1%,大量的农村就业人口涌入城市,加快了委内瑞拉的城市化进程,但这种非自然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重了的负担,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严格来讲,委内瑞拉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只是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人均GDP1000美元也只是委内瑞拉石油财富增加的表现,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委内瑞拉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利用丰富的石油推动经济发展,使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均GDP的增长相符合,是委内瑞拉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 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的政策调整

委内瑞拉人均GDP较早的达到了1000美元,但国民经济结构和工业发展水平却大大落后于拉美主要地区大国。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委内瑞拉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

(一)对石油业取的政策和措施。

1.彻底的实现石油业的国有化。尽管委内瑞拉石油丰富,但开和生产一直都控制在以美国为首的外国资本手中,大量的石油财富被外国资本攫取,严重地妨害了委内瑞拉经济的独立发展。石油财富的急剧膨胀更是加强了委内瑞拉加速石油国有化进程的信念。10年从外国石油公司手中夺回石油标价权,11年颁布了《石油保护法》,规定对外国石油公司的资金、财产和生产进行监督,限制石油的出口额,将新油田的勘探权归属于委内瑞拉石油公司。13年起委内瑞拉又陆续收回了外国公司控制的石油供应站。16年1月委内瑞拉通过立法(15年8月《石油国有化法》)和支付赔偿金的方式,把外国公司控制了半个多世纪的石油业完全收归国有,实现了石油业的全面国有化。[6]

2.改革石油业的管理体制,加强对石油业的控制。石油国有化以后,委内瑞拉开始改造石油业的管理体制,加强了对石油业的管理。国有委内瑞拉石油总公司负责接管外国石油公司的工作,并在16年将石油化工协会划归能源和矿业部,18年又将其改建成委内瑞拉石油总公司的一个分公司石油化工公司,从而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石油生产和石油化工工业的领导和管理。

3.实行石油低产、稳产和合理高价出售的政策。10年以后,世界主要产油国的石油产量不断增长,国际市场上石油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况。同时,作为一种不可再生,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是有限的,如果无限制的开只会导致石油的枯竭,而且国际市场的形势决定了这种做法得不偿失。因此,委内瑞拉作出了石油低产、稳产的决定,从11年开始委内瑞拉逐年降低石油产量。16年石油国有化后,更是明确规定石油日产量不得超过220万桶。石油产量的下降,必然导致石油收入的减少,为了维持正常的石油收入,委内瑞拉坚持石油的合理高价出售,并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内部统一石油价格。

4.扩大石油贸易自主权,实行出口地区多元化。在石油国有化以前,委内瑞拉的石油出口合同为外国公司所控制。石油国有化之后,委内瑞拉取了种种限制,甚至逐步取消了这些合同,从而限制了外国石油公司的活动,扩大了本国的石油贸易自主权。长期以来,委内瑞拉石油出口的主要对象国是美国,逐渐形成了依赖美国市场的局面。石油国有化之后,委内瑞拉开始积极寻找新的出口对象,并减少对美国的石油出口量。14年以后,对中、南美洲和比勒比地区的石油出口明显增加,而对美国的石油出口则由14年占委内瑞拉石油出口总量的37.5%下降到18年的34.4%。[7]

(二)对其他矿业取的政策和措施。

除石油外,委内瑞拉在很多其他矿产方面同样具有相当的优势,这些同样是委内瑞拉宝贵的财富。这其中最主要的包括铁矿、铝土、黄金、金刚石和煤等。如同石油开一样,委内瑞拉的很多铁矿也被外国公司所控制。15年1月委内瑞拉宣布把铁矿收归国有,从而使铁矿开摆脱了外国资本的控制。委内瑞拉的铁矿石主要以出口为主,很少用于本国的钢铁生产。70年代后期委内瑞拉逐渐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减少铁矿石的出口,同时扩建和兴建较大型的钢铁厂,以推动国内钢铁工业的发展。在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的同时,委内瑞拉也利用丰富的铝土大力发展炼铝工业,于70年代后期先后兴建了委内瑞拉炼铝厂和阿尔卡萨炼铝厂。钢铁工业和炼铝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委内瑞拉的工业体系。

(三)发展工业的政策和措施。

为了改变委内瑞拉工业发展水平与国民财富巨量增加所反映出的巨大反差,加快工业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委内瑞拉取了许多新的工业发展政策。

1.努力推动替代进口发展战略的升级。14年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委内瑞拉的石油收入迅速增加,的财政收入也有了很大的增长,这为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证。14年以后委内瑞拉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进入了替代中间产品和资本货进口阶段,委内瑞拉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建筑材料和电力等部门,希望通过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的发展建立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

2.有重点地扶植和发展国内大型企业,鼓励工业资本的集中。配合替代进口战略,委内瑞拉利用财政收入的增加及所举借的大量外债,建立了大批的国有企业。同时,还积极扶植国内大型私人企业的发展,鼓励其资本的集中,希望通过实力雄厚、竞争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来带动委内瑞拉的工业化进程。

3.注意发展私人中小企业和内地工业,促进工业布局的合理化。为了鼓励私人企业的发展,委内瑞拉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同时,还成立了工业发展基金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会、城市发展基金会等金融机构,向私人企业提供优惠。另外,还通过调整产品价格向私人企业提供间接和廉价地皮。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私人企业的发展。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替代进口战略的实施必然要求对本国经济取保护主义的政策,从而为本国经济的发展赢得时间。10年以后,随着替代进口的深入,对产业保护重点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转移到了石油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及建材等部门。

(四)对农业发展取的政策和措施。

农业发展尤其是农牧业产品的生产,一直是委内瑞拉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土地非常丰富的委内瑞拉仍然有一半的粮食需要进口,这说明其工业化的农业基础并不牢固。因此,委内瑞拉在积极推动工业化的同时,也取了一些农业改革措施:继续坚持土地改革,积极建立合理的资本主义土地经营制度代替大庄园制,实现耕者有其田;努力消除大庄园制对委内瑞拉农业发展的阻碍;鼓励农民开垦公有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价格补贴政策。13年委内瑞拉对玉米、高粱、生猪等很多主要农牧产品规定最低限度的收购价格,16年又对这些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为了保持一些农产品的价格,还每年对其进行大量的补贴。委内瑞拉还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完善农田基本建设,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积极推动农业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同时培养了大批农业技术人才,通过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的生产率。

(五)对外资取的政策和措施。

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由于有巨额石油财富作保障,委内瑞拉对外资取了限制性利用的态度。针对外资的构成和外资的管理,委内瑞拉取了一些新的政策和措施:首先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美国一直是委内瑞拉的主要投资国,1968年其投资额占外国投资总额的71.4%。[8]为了改变这种局面,70年代起委内瑞拉加强了同西欧、日本及其他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其次是为了加强对外资的管理,委内瑞拉对外国直接投资取了比较严厉的限制措施。14年成立了外资管理局,负责管理外资和引导投资方向,规定外资企业汇出利润不得超过投资总额的20%。对石油、矿、电力、保险、国内运输和广告宣传等部门的外资企业先后实行了国有化,并禁止外商对其他很多部门的投资。委内瑞拉将外国直接投资限制在了其重点发展的工业生产领域,希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带动国内工业的发展。

由于委内瑞拉对外资所取的种种限制,使得外国直接投资趋于减少。为了弥补外国投资减少造成的资金短缺,同时又保持经济的独立性,10年以后委内瑞拉开始通过大量吸收与举借外债的方式来达到利用外国资金发展经济的效果。

四 小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委内瑞拉人均GDP较早的达到了1000美元,但是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所应表现出的实际水平,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根源在于委内瑞拉丰富的石油,对于石油的过分依赖也使得委内瑞拉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因此,委内瑞拉取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尽管有力的推动了国内经济发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的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从而差异也就没有很好的消除,不少问题依然存在,有些甚至日益恶化。

打仗影响油价吗

打仗影响油价。

如果战争是发生在能源消耗大国,那么油价就有可能下跌但更大的可能是上涨。如果战争发生在重要的运油路线上,或主要产油区,那么油价一定会暴涨。

油价,指国际或国内成品油的价格。

2020年3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015元和5元。11月5日24时起,国内汽油累计跌幅为1940元/吨,柴油跌幅1870元/吨。

2021年6月2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25元和215元。7月26日24时起,国内汽油每吨降低100元,柴油每吨降低95元。9月18日24时,中国上调汽柴油限价,每吨汽油上调90元、柴油上调85元,折合每升92号、95号汽油上涨0.07元。10月9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45元和330元。10月22日24时起,国内汽油每吨上调300元,柴油每吨上调290元。自2021年11月19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95元和90元。

2022年1月7日,92、95号汽油预计上调240元/吨。1月17日,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45元和330元。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每升上调0.27元;95号汽油每升上调0.29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28元。2月17日,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10元和200元。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95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上涨0.16元、0.17元和0.17元。

石油价格猛涨应该说只是一种市场恐慌,但是结构性供应危机谈不上。虽然利比亚的局势一直扑朔迷离。但是从世界的整个石油供应结构来说,利比亚占的份额并不大。最主要的问题是石油价格本身就处在一个通胀的轨道中。里面更大的原因还是投机在作怪。”

能源从此时供应来看更加全球化,过去几次石油危机往往围绕波斯湾发生。而今天拉美、西非和东欧都成为新的能源来源地。2009年时,俄罗斯已经超越沙特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生产国。而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产量在全球原油产量的份额也从上世纪70年代的51%下降到今天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