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我们国家都在讲市场经济,公平竞争,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垄断企业呢?

2.油价暴跌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3.国际油价都负数了,两桶油一季度还亏损360亿,怎么看?

4.为什么中国的油价一直那么贵啊

5.为什么油价追涨不追跌?

6.宁高宁:独树一帜的央企一把手,不是胜似的改革家

现在我们国家都在讲市场经济,公平竞争,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垄断企业呢?

油价调整原因_央企油价下调原因

中国的垄断企业分两类,一类是国企央企实质性的垄断,其原因是政策的错误!

第二类是民企的垄断,在于法律的漏洞和对政策落实的消极。

先说国企央企实质性的垄断,其实的原来目的,是自己拆分自己的国有企业,让他们竞争压低价格图利老百姓。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必担心这些重要的行业被外资所控制,因为这些行业一旦落入外资手里,因为这些行业一旦被外资所控制,就会滋生出极大的外来威胁。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与背道而驰,形成了两个坏的现象。

第一,拆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形成了各企业之间的联合垄断的潜规则。

第二、使得央企之间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力量(央企的领导和管理央企国资委领导同属于厅级干部),这股力量足矣抵制中央的政策。

第三、国营企业内部工作效率低下、人员配置臃肿、运作成本高(高三公费用、高办公设施费用)

其中第二点我要重点说一下,最近物价猛涨,做了善民之举,对于数家民营企业进行了约谈,几家民营企业也暂缓了涨价,但是就在这之后,中石油中石化就以莫须有的理由上调了油价!这种顶风作案的勇气和底气,使得旁人不得不惊讶他们背后的这股政治力量。而这种力量最终也会滋生出天价酒和天价酒店的

其实我认为,从理论上来说,国企本来就是国有性质,国有性质就是全民所有,股东就是全体老百姓,管理央企的人,事实上是给老百姓这些股东打工的,是要给股东分红的!所以,他们如果有利润,肯定要完完全全上缴国家,然后由国家来支配这笔钱考虑以何种方式来受惠于老百姓;如果国企因为收费不足问题做亏,也由国家来补贴。所以,国营企业的运作应该定义为以最求高效率,且无利润或者上缴全部利润的运作模式,而不是自己就内部消化了。

再说民企垄断,3Q大战虽然已经过去,但是我们已经领教了腾讯的无法无天,嚣张跋扈!其实我们还是有法律来制裁他,那就是《反垄断法》,但是我们这个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太不完善,所以才有马化腾的无法无天。

油价暴跌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你指的是今年年初这个油价暴跌吧?!

这个事情意味着什么?从国家大局来说有三大利好:

首先 国际油价下跌,利好于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原油的依存度非常高,无论是工业生产、交通运营还是家庭消费等方面,每天的油料消耗量都是惊人的。据美银美林估计,油价每下降10%,中国GDP增速将提高约0.15个百分点。所以,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经济恢复有利。

再者,因全球经济不景气,国际油价出现大跌,可以带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这样可对冲一下国内目前居高不下的物价,如果国际油价下跌,势必会拉低我国原油进口和转化成本,导致成品油价格下降,进而传导至各行业消费的方方面面,大幅拉低整体经济运行成本,

最后,国际油价下跌,促进国内消费增长。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原来我们的92汽油价格曾达到过8元/升,现在价格只是五块多,相比较下降了20-30%。当然,进口油价下跌,会使很多行业的生产成本降低,相关商品价格也会下降,这样有利于刺激国民消费。

当然,国际油价下跌虽然可以拉低国内经济运行成本和消费成本,但是短期对我国能源结构改革还是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国际油价大跌,很多国人都会增加汽车出行次数,除了会增加道路堵塞,而且国内成品油质量不佳,大家都增加汽车出行次数,环境会受到严重影响。

另一方面,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的快速应用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新能源车产业链,正是因为节能减排的大力实施,新能源车保有量稳中有升,这才推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而油价下跌势必会提高人们购买燃油车的兴趣和需求。新能源车的前景不容乐观。

所以呢,综上所述,油价暴跌有好有坏,总体来说利大于弊,经济恢复正常后,油价也会慢慢上升?

国际油价都负数了,两桶油一季度还亏损360亿,怎么看?

亏损有两个方面原因,

第一是肺炎,大家用油减少,导致储存油周期更长,成本增高,销量下滑。

第二是,会计口径的问题, 这个是主要因素,例如中石油存了2亿桶油,原理是45一桶,现在是11一桶,核算资产时候,这个就是亏损,资产贬值了嘛。所以亏损很正常。

一季度,“两桶油”合计亏损超过350亿元。为何在政策“保护”、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三次未作调整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巨亏?

亏损有多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

其一,一季度石油公司加工的原油是油价暴跌前进口的高价原油。为了保证生产稳定,石油公司必须事先消耗一定时期加工量的原油库存。从原油购到加工成产品销售的周期约为2-3个月。

3月初,沙特和俄罗斯就减产协议谈判失败,国际油价暴跌。3月7日收盘,WTI原油价格跌至41.2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45.27美元/桶,此后一段时间维持在40美元/桶。

3月17日,到了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期,按照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近10个工作日的价格变化做出调整。

换句话说,这时石油公司卖出的成品油价格挂钩的是4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为此,石油公司损失了约30美元/桶。

其二,在疫情影响下,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的销售量大幅下滑,不仅影响了营业收入,且延长了高价油的库存周期,这进一步影响了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

一季度,中国石油(601857.SH/0857.HK)亏损162.3亿元,中国石化(600028.SH/0386HK)亏损191.45亿元。两家公司的炼油、销售板块均现巨亏。

其中,中国石化炼油板块经营亏损257.94亿元;营销及分销板块经营亏损15.36亿元;化工板块亏损15.68亿元。

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亏损额为87.0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利润117.72亿元。

“两桶油”业务板块略有不同,受油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中国石油以上游勘探开发为主,由于国内油气生产成本较高,当原油价格处于低位时,其上游业绩会受到较大冲击,中下游会有盈利;油价高时,上游则受益较大。

作为全球最大炼油商,中国石化则以炼油和成品油销售为主,90%的原油依靠进口。油价低时,其原料成本降低,中下游会因此受益;油价高时,业绩受损较大。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两种极端情况会令石油央企出现政策性亏损。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徘徊在20美元/桶附近,甚至一度出现“负油价”,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三次未作下调。

不调价的依据来自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当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调控下限时,成品油价格不调整,金额以风险准备金的形式上缴国库。

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的“天花板价”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同样导致“两桶油”出现政策性亏损。

2008年7月,国际原油价格创下 历史 最高点147美元/桶。WTI和伦特原油全年平均价格分别为100.06美元/桶和.26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上涨了38.66%和34.37%。

彼时为了稳定物价,成品油价格并未同步进行大幅上调,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倒挂,石油公司出现政策性亏损。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曾表示,成品油价调整设定上下限,主要是考虑中国既是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油价过高、过低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2008年,在国际油价均价在100美元上下,国内成品油价格6.3元/升左右。中国和三家石油央企为此“补贴”1652亿元。

国际油价在2008年登顶 历史 峰值,中国石油利润却同比下降22%;中国石化炼油业务亏损615亿元,利润同比下降47.34%。

因此,石油央企的盈亏并未和国际油价的涨跌完全同步。只有当国际油价运行在40美元/桶-130美元/桶之间时,石油央企的盈亏和市场表现较为一致,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或者高于130美元/桶时,政策端的影响便会显现。

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油企也投资了海外的企业,并且大部分的海外投资的石油也在国际市场销售,建议你可以看看这个

s://.ixigua/i6820317340387770893/

油价和两桶油的业绩长期以来是很的人所诟病的,特别是有车一族和炒股的,两桶油作为央企背负了很多的任务,维持稳定、税收、战略储备、能源安全等,我国定了一个地板价,每桶原油跌到40美元时国内油价不再调整指在保护石化油服、石油开踩等国内相关产业链公司,当然作为央企它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前几年出现的各种油老虎让国人对它们的印象差到了极点,潜意识里认为两桶油里还有很多老虎、苍蝇,造成了信任感缺失。

国际油价跌到了负数并不是现在去拉油别人倒给你钱,负油价的产生是资本的博弈,是美国资本挖韭菜根的一件事,利用油轮稀缺,储存已满,时差,规则等,对参与石油期货资本的收割,两桶油的成本对油价变化是不敏感的,因为石油不能长期大量无损化的储存,所以都有库存,中国的石油储备在60天左右,所以原油的价格变化要持续60天以上才能体现出成本的变化,如果油价在20美元左右持续到年底,两桶油的业绩就不会亏,石油、烟草、银行、电力、是国家支柱性产业,他们税高点、利润多点,其实是国家的须要,关乎国家大事我们不应该抱怨,而是多一点支持!

最近有人在问,为什么国际油价都那么低了,最新公布的季报显示中国的两桶油一季度还亏了360亿元,差不多以每天4亿元的速度在“烧钱”?其实答案很简单,两桶油作为我们国家的超大型国企,其经营范围除了炼油、卖油之外,还有其他业务,这中间包括石油开、石油钻井,石油工程建设等,可以说包圆了整个石油行业的上、下游;而这些业务很多都是重资本,高技术密集、高劳动密集的产业,这些产业需要相对合理的油价作为支撑,才能获得利润。我们可以对比下美国的页岩油企业,他们目前的油成本和两桶油差不多,都是40-50美元/桶。自从油价跌到40美元以下之后,美国页岩油企业是亏得厉害,很多都陷入破产的境地。

 那么两桶油为什么亏损那么多呢?老易特意找了下他们各自发布的一季度季报,其实里面说得很清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上或者证券软件上去查询。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易花3分钟时间简单帮大家梳理下两桶油亏在了哪里――

 先说中石油的季报,季报显示中石油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总共亏了 133.49 亿元,,归属母公司利润净亏损162.30亿元,亏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一季度由于疫情严重,部分产能转为喷绒布等防疫物资生产,导致炼油和化工板块经营亏损87,02亿元,其中炼油业务亏损62.92亿元,化工业务亏损24.1亿元。

 2,受到成本品价格下跌和市场需求下降影响,成品油销售亏损165.93亿元

 3,销售进口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亏损39.33亿元。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最主要的亏损集中在油气营收减少和成品油销售额下降,光这两块就亏损超过300亿元。(当然也有盈利的业务板块,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为全部列出)

 我们再来看中石化亏在了哪里――

为什么中国的油价一直那么贵啊

油价再一次上涨。3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3月2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600元,全国平均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44元和0.51元。此次调价之后,油价进入了8元时代。

00价格上涨总是会引起消费者的不快,更让人不满的是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油价上涨时的解释“虽然这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幅度比较高,但是国家也是控制了成品油的调整幅度,并且也是延后了调价的日期,如果按国际油价(上涨)10%这种情况的话,那么成品油价每吨涨幅应该达到700块钱。”这句话的意思是,此次调整油价,消费者不仅不应该抱怨,甚至还应该感谢发改委给我们省下的100块钱。

00是的,在目前“4%+22个工作日”的机制下,此次油价调整确实来得迟了,同时每吨成品油确实也少调了100元。但是,这个结果恰恰说明目前的成品油调价机制存在问题如国际油价变动已经符合调价机制,为何国家发改委不能在第一时间调整价格,而是要让石油企业承担损失?既然国家发改委不能在正确的时间上调油价,是不是意味着它也会在很多时间控制油价下跌?换句话说,国家发改委作为油价主管部门,有没有依法行政?

00当然,目前的“4%+22个工作日”机制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就像很多专家早已经指出的,单从数学模型来看,设原油价格从100美元涨到104美元,涨幅4%,我们是上调价格,但如果从104美元跌到100美元,跌幅却不足4%,不具备下调条件,再从100美元涨到104美元,涨幅又达4%,再度涨价。在目前的定价机制下,必然会造成涨多跌少的现象。而2009年新调价机制实施后的油价调整,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发改委一共17次调整油价,其中上调次数12次,累计上调汽油价格达4680元/吨,柴油价格达4450元/吨。

00但是,油价的不合理并不仅仅体现在“涨多跌少”,而是油价相对于其效用来说实在偏高了。有媒体统计了3月22日的美国油价,发现当中国的93号汽油都已经迈入8元时代时,美国成品油的价格折算成人民币也就是6.42元至6.83元每升。这意味着中国的油价已经高于美国!

00不过,对于中国油价高于美国油价的现象,有专家认为这种对比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的油价中税收所占的比重较高。在2009年,国内甚至引发了一场“裸油价”风波。中石化的一位专家指出,“(2009年)7月6日中国90号汽油的最高零售价为7543.67元/吨,其中包含了增值税1096.09元/吨、消费税1388元/吨、城建等税收248.409元/吨,税占比为36.22%。最终,不含税的国内汽油价格为3.47元/升,比美国低13.03%。”虽然现在已经是2012年,但是税收所占比例并未减少,仍然在36%左右,而美国油价中的税金只占15.7%。换句话说,中国油价之所以高,并不是裸油价格高,而是中国油价中所含的税太多,从而推高了油价。

00尽管“裸油价”的概念提出之后遭受了不少媒体的质疑,但是这种说法倒是解释了国内成品油油价为何会高于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解释了为何国际原油价格统一,但是各国油价为何不一的现象。事实上,不少国家的油价中最为重要的成分就是税收欧洲油价之所以贵,是因为税金占油价的三分之二左右,日本的税金比例是51.44%。美国油价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其税金所占比例低。

00不过,即便把税金加上,中国的油价还是显得过于昂贵了或者说,中国的税实在是太贵了。因为中国车主在上路之后不仅要支付不菲的油价,同时还要应付数量不菲的过路费。而在欧洲和美国,车主使用高速公路时一般都不需要另行付费因为该费用已经摊入油价之中。我们以沪杭线为例,上海和杭州相距170公里,大约需要缴纳110元的过路费,以百公里10升的标准共需要耗油17升,油价成本为140元,再加上过路费则通行费用为250元。如果把这些费用都摊入到汽油中,则每升油高达14.8元!

00当然,并不是每次出行都要经过收费公路,对于上班族而言,高速公路并不是经常的选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躲避每升高达14.8元的油价成本。事实上,由于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通过陆路运输而来,这意味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已经为目前的高油价而买单了。

00如果以上的推论成立,那么,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油价太贵,而是税费太重。当美国只需要通过油价15%的税金就解决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营运费用,我国占油价36%的税金也无法解决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来源问题。从这个意义而言,解决中国高油价问题并不仅仅是要完善成品油价格的调整机制,更是要降低税费缩小的规模。

00如果我们只把目光盯住成品油的价格调整机制而无视油价中税费的分量,从而忽视税费的性价比,那么这样的改革注定是不成功的对于一个税收占三分之一的行业来说,只有调整税收的比重和流向,才能真正减负于民。换句话说,在中国只有把油费和过路费联合在一起考虑,才能真正地测量出油价的高低而这,是以前绝大多数讨论者所忽视的

为什么油价追涨不追跌?

中国特色,制定规矩,不执行规矩,央企石油,石化多赚点中产阶级的油费,老百姓应该是没钱买车的,我国的油,应该人均有一份的,谁开发就属于谁啊,央企赚了我们子孙后代的钱,政策出尔反尔,属于大病之象。

宁高宁:独树一帜的央企一把手,不是胜似的改革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经营惨淡,统计显示2/3以上的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国企,反倒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和政治隐患。

国企改革,对当时的来说,是“最为难啃的骨头”。 1998年3月,69岁的正式当选院总理,甫一上任就面临国企改革的考验,他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庄严宣誓:无论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他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了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的目标,朱总理要求国企本身进行改革,在关停并转的浪潮中,国企数量大幅减少。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人员效率,被扔到市场上竞争的国企才能保持活力,裁员成为了立竿见影的减负方式,由此也带来成了90年代末期汹涌的下岗潮。

1999年,中央第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政企分开——取消国有企业行政级别,将管理人员的任免改为聘任制和招聘制成为改革的新良方。

就在这一年,41岁的宁高宁受聘成为华润集团的董事会。作为一家有着83年 历史 的红色央企,华润总部位于全球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市场之一的香港,可以说所有央企中站在市场化最前沿的公司。而宁高宁已经在华润整整奋斗了12年。

1958年的山东滨州,宁高宁出生在一户普通的医生家庭,排行老二的他,上面有个哥哥,下面有个弟弟。若干年后,宁氏三兄弟各自事业有成,已经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宁氏三杰”而在70年代,年轻的宁高宁并不会知晓后来的发展轨迹。

(备注:应读者反馈,宁高宁出生的地方是山东省惠民地区高青县宁家,后因地区行政划分变为滨州市,而高青县划归淄博市)

一切都是按部就班,17岁高中毕业的宁高宁,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下乡成为一名“知青”。一年后,十年结束,中国整个 社会 开始步入正轨。这年底,宁高宁成为了一名炮兵连的新兵。

17年,刚刚复出的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做出于当年恢复高考的决定。17年冬和1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 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

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到部队,素来喜欢读书的宁高宁毫不犹疑报名参加高考。那时的宁高宁很想成为作家,于是他就报了山东大学中文系。结果中文系名额爆满,他被调剂到经济系。

那时的经济系并非什么热门专业,而这次鬼使神差的变动却改变宁高宁之后的人生轨迹。中国或许少了一位作家,却造就了一位杰出的企业家。

1983年,获得经济学学位的宁高宁通过研究生公派选拔,飞往美国匹兹堡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他也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学习如何进行现代企业管理的佼佼者。

4年后,宁高宁学成归国后加入华润集团。当时的华润,正顺应外贸体制改革的形势,逐渐从综合性贸易公司转型为以实业为核心的多元化控股企业集团。

宁高宁从一名基层员工做起,12年时间,他对企业管理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思路也一点点被打磨出来。

1999年,国企改革正如火如荼,执掌华润的宁高宁大胆地提出了“再造华润”的构想。借助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大好时机,宁高宁率领华润在市场上掀起了并购潮,在地产、啤酒、零售、纺织、电力、制药、建材多个领域发力。

目前,华润零售、啤酒、燃气、地产、制药和医疗等经营规模在全国位居前列。华润电力、华润水泥业务的经营业绩、经营效率在行业中表现突出。华润置地是中国内地实力雄厚的综合地产开发商之一。雪花、怡宝、华润万家、万象城、999、双鹤、东阿阿胶、江中等是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

这些都离不开宁高宁对于华润富有想象力的战略改革。

2004年,完成再造华润的使命后,宁高宁接到了北上的调令,赴任中粮集团,担任“一把手”。

中粮集团成立于1949年,经过70年的发展,从单一的粮油进出口公司,逐渐成为集农产品贸易、物流、加工和粮油食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为全球接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提供粮油食品。

与身处市场经济前沿的华润相比,地处北京的中粮集团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都与华润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宁高宁作为空降兵,掌控好中粮这头大象被认为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正因为对空降兵的作用有着清醒的认识,来到中粮后,宁高宁并未像在执掌华润时那样马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是积极调研。

做管理,做一把手,其实并没有商业故事里那样的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反而是非常繁琐、非常枯燥,需要一次次根据不同的情况拿出解决方案,并要统一上下的认识。

中粮改革开始了,但这一次宁高宁并没有对业务先下手,重点反而是人。宁高宁重点关注中粮经理人领导力的培养和企业组织文化,从根本上打通央企管理干部权力和责任的匹配度,以契约化、透明化、规则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来选择干部锻炼队伍。

组织队伍的观念一致了,战略的推进就更顺利了。在宁高宁的主持下,中粮实施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战略。2005年开始,中粮集团开启了整合大时代,先后重组了新疆屯河、中土畜、中谷,收购深宝恒,控股丰原生化,接盘五谷道场,入股蒙牛。

经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宁高宁在另一个陌生的战场,以同样的手段,掀起了“摩根式”的旋风。

自2004年从华润空降,到2016年调任中化集团,十余年间,宁高宁治下的中粮集团的总资产从676亿元增长到近4600亿元,营收则从441亿元增至4054亿元。宁高宁又一次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2016年1月5日,宁高宁再次“空降”的消息又一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这一次,他成为了有着“第四桶油”之称的中化集团的“一把手”。

中化集团成立于1950年,创办中化集团的前身的中国进出口公司,专门负责对苏联等 社会 主义国家的贸易。

在宁高宁赴任的前一年,中化集团早已发展成为了行业巨擘。2015年,该公司实现营收3851亿元,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位列第105位。但和其他能源公司一样,中化集团同样不得不面对低油价带来的冲击。再加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也开始减速换挡,中化集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

相比中粮集团,中化集团仅在业务架构上就复杂得多。有分析人士认为,全世界恐怕找不出一家与中化业务模式一样的公司,把石油、、地产、金融等业务放在了一个篮子里。

不过,和执掌中粮集团相似的是,这一次,宁高宁同样是位“空降兵”。因此,改造中化集团,最先要改造的还是人的思想。

2016年5月,这位中化新掌门主持召开了他入主以来的首次正式战略研讨会。这场研讨会整整历时三天,基本上每天都持续到晚上十一点以后,最终达成共识,要将中化打造成为一家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为主业,涵盖农业、地产、金融的创新型多元化企业。

事实上,除了把中化集团管好,宁高宁还肩负着另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中国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的合并重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外界难以区分这两家央企。中国化工集团是在原化工部所属企业基础上组建的,是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中国化工集团在世界500强列161位,员工14.5万名,8.7万名员工位于中国境外,也是个庞然大物。

事实上,这两家世界500强公司不仅名字相似,它们的很多业务也存在同质化严重的现象。

自宁高宁担任中化集团董事长后,外界关于两化合并的传闻屡次传出,但直到2018年年中合并重组趋势渐明。这年6月,原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宣布退休,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兼任中国化工董事长和党委书记。

2021年,在经历了两年多的传闻后,两化合并终于落锤。2021年,中国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合并重组的新央企——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中化”)正式成立,新公司总资产和营收均超过万亿元,员工人数达到22万人,跃居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化工企业。

63岁的宁高宁在临近退休年龄时再次披挂上阵,被任命为中国中化的掌舵人。

尽管媒体将他喻为“红色摩根”,但这位央企大佬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却有着格外清醒的认识。在很多场合,他都说过自己只是职业经理人,是国有企业的“放牛娃”。

与许多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相比,宁高宁也许少了几分江湖,但是执掌过4家央企,均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他早已无需证明自己。

他的成功,是中国国企改革中的闪光部分;他的经验,值得被所有的企业家学习。

莫愁前路无指引,谁人不识宁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