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和县在哪儿?

2.阜阳太和是哪里

3.太和县在那里

4.安徽太和县好不好?

5.亳州太和哪个时候

太和县在哪儿?

亳州市场薄荷油价格表_亳州薄荷油收购中心电话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位于阜阳、亳州两市之间,两积1822平方公里,人口150.3万。

太和历史悠久。属古《禹贡》豫之域。春秋时为鹿上,战国时为新郪。自秦始为县,其后县治几移,县名几易,先后为新阳、细阳、颖阳、万寿、泰和等。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县治移至今地,改"泰"为"太",取《易·乾·象辞》"保合太和,利乃贞"之义。这里人杰地灵,贤才辈出,东汉清沼使范滂,声播海内,名列八顾,清乾隆年间白莲教首刘之协,道光年间两广总督徐广缙等人,如群星璀璨,名留青史。名胜古迹,遍布境内,倪邱孤堆,七处故城遗址,元代建造的文庙建筑群,都记载着太和古老的文明。

太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业种植呈粮、经、饲三元结构,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红芋等为主,经济作物以芝麻、油菜、棉花、烟叶、薄荷、中药材等见长,尤其是薄荷,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薄荷油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三分之一以上,油质特佳,素有"亚洲薄荷在中国,中国薄荷在太和"的美誉。中药材主要品种有桔梗、板兰根、白术、白芍、党参、牡丹、药菊等,均以产量高、质量好而闻名中外,其中桔梗更是远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成为全国桔梗生产加工三大集散地之一。太和又是椿城樱乡,太和椿芽、樱桃清时即为贡品,在国外也久负盛名。地下蕴藏的石油、煤炭、高碘矿泉水等矿产非常丰富,经地矿部、卫生部鉴定,均具有较高的开价值。

太和工业城乡并举,门类齐全。医药、化工、纺织、食品、塑料、建材、机械、造纸、香料、木材加工等是全县工业中的支柱行业。以加工、出口薄荷油、木线条、撕膜绳、中药材、筛网、人畜毛发等产品的一批乡镇企业正在蓬勃发展。

太和商贸活跃,市场繁荣。尼龙绳、木装饰条、薄荷油、中药材、红芋三粉、毛发、筛网等众多的专业市场日益壮大,辐射全国。医药商业与新兴的医药工业相互促进,形成了发展势头强劲的医药经济,成为带动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

太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京九铁路、漯阜铁路穿境而过,境内建有7个车站;105国道、308省道和界蚌高速公路在县内纵横交织,颍河黄金大道经过太和40多公里,县城距阜阳4C级机场和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仅37公里,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六纵六横"的道路框架使城区面积扩展到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15万。供电、通信网络覆盖全县,设施先进完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有力的保障。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太和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先后被评为全国"一五"、"二五"和"三五"普法先进县,并获得"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等多项殊荣。

"沧桑何处问真情,一日重新订万年"。在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大地上,勤劳、智慧的太和人民正在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凭着对家乡最真挚的感情,在新的世纪里,抒写太和更加绚丽的画卷。

行政区划

太和县辖26个镇、5个乡:城关镇、旧县镇、税镇镇、皮条孙镇、原墙镇、倪邱镇、李兴镇、大新镇、肖口镇、关集镇、三塔镇、双浮镇、蔡庙镇、三堂镇、苗老集镇、赵庙镇、官集镇、坟台镇、洪山镇、清浅镇、五星镇、高庙镇、桑营镇、大庙集镇、阮桥镇、双庙镇、乡、赵集乡、郭庙乡、马集乡、二郎乡。

阜阳太和是哪里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位于阜阳、亳州两市之间,两积1822平方公里,人口150.3万。

太和历史悠久。属古《禹贡》豫之域。春秋时为鹿上,战国时为新郪。自秦始为县,其后县治几移,县名几易,先后为新阳、细阳、颖阳、万寿、泰和等。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县治移至今地,改"泰"为"太",取《易·乾·象辞》"保合太和,利乃贞"之义。这里人杰地灵,贤才辈出,东汉清沼使范滂,声播海内,名列八顾,清乾隆年间白莲教首刘之协,道光年间两广总督徐广缙等人,如群星璀璨,名留青史。名胜古迹,遍布境内,倪邱孤堆,七处故城遗址,元代建造的文庙建筑群,都记载着太和古老的文明。

太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业种植呈粮、经、饲三元结构,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红芋等为主,经济作物以芝麻、油菜、棉花、烟叶、薄荷、中药材等见长,尤其是薄荷,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薄荷油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三分之一以上,油质特佳,素有"亚洲薄荷在中国,中国薄荷在太和"的美誉。中药材主要品种有桔梗、板兰根、白术、白芍、党参、牡丹、药菊等,均以产量高、质量好而闻名中外,其中桔梗更是远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成为全国桔梗生产加工三大集散地之一。太和又是椿城樱乡,太和椿芽、樱桃清时即为贡品,在国外也久负盛名。地下蕴藏的石油、煤炭、高碘矿泉水等矿产非常丰富,经地矿部、卫生部鉴定,均具有较高的开价值。

太和工业城乡并举,门类齐全。医药、化工、纺织、食品、塑料、建材、机械、造纸、香料、木材加工等是全县工业中的支柱行业。以加工、出口薄荷油、木线条、撕膜绳、中药材、筛网、人畜毛发等产品的一批乡镇企业正在蓬勃发展。

太和商贸活跃,市场繁荣。尼龙绳、木装饰条、薄荷油、中药材、红芋三粉、毛发、筛网等众多的专业市场日益壮大,辐射全国。医药商业与新兴的医药工业相互促进,形成了发展势头强劲的医药经济,成为带动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

太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京九铁路、漯阜铁路穿境而过,境内建有7个车站;105国道、308省道和界蚌高速公路在县内纵横交织,颍河黄金大道经过太和40多公里,县城距阜阳4C级机场和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仅37公里,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六纵六横"的道路框架使城区面积扩展到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15万。供电、通信网络覆盖全县,设施先进完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有力的保障。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太和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先后被评为全国"一五"、"二五"和"三五"普法先进县,并获得"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等多项殊荣。

"沧桑何处问真情,一日重新订万年"。在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大地上,勤劳、智慧的太和人民正在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凭着对家乡最真挚的感情,在新的世纪里,抒写太和更加绚丽的画卷。

行政区划

太和县辖26个镇、5个乡:城关镇、旧县镇、税镇镇、皮条孙镇、原墙镇、倪邱镇、李兴镇、大新镇、肖口镇、关集镇、三塔镇、双浮镇、蔡庙镇、三堂镇、苗老集镇、赵庙镇、官集镇、坟台镇、洪山镇、清浅镇、五星镇、高庙镇、桑营镇、大庙集镇、阮桥镇、双庙镇、乡、赵集乡、郭庙乡、马集乡、二郎乡。

太和县在那里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位于阜阳、亳州两市之间,两积1822平方公里,人口150.3万。

太和历史悠久。属古《禹贡》豫之域。春秋时为鹿上,战国时为新郪。自秦始为县,其后县治几移,县名几易,先后为新阳、细阳、颖阳、万寿、泰和等。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县治移至今地,改"泰"为"太",取《易·乾·象辞》"保合太和,利乃贞"之义。这里人杰地灵,贤才辈出,东汉清沼使范滂,声播海内,名列八顾,清乾隆年间白莲教首刘之协,道光年间两广总督徐广缙等人,如群星璀璨,名留青史。名胜古迹,遍布境内,倪邱孤堆,七处故城遗址,元代建造的文庙建筑群,都记载着太和古老的文明。

太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业种植呈粮、经、饲三元结构,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红芋等为主,经济作物以芝麻、油菜、棉花、烟叶、薄荷、中药材等见长,尤其是薄荷,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薄荷油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三分之一以上,油质特佳,素有"亚洲薄荷在中国,中国薄荷在太和"的美誉。中药材主要品种有桔梗、板兰根、白术、白芍、党参、牡丹、药菊等,均以产量高、质量好而闻名中外,其中桔梗更是远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成为全国桔梗生产加工三大集散地之一。太和又是椿城樱乡,太和椿芽、樱桃清时即为贡品,在国外也久负盛名。地下蕴藏的石油、煤炭、高碘矿泉水等矿产非常丰富,经地矿部、卫生部鉴定,均具有较高的开价值。

太和工业城乡并举,门类齐全。医药、化工、纺织、食品、塑料、建材、机械、造纸、香料、木材加工等是全县工业中的支柱行业。以加工、出口薄荷油、木线条、撕膜绳、中药材、筛网、人畜毛发等产品的一批乡镇企业正在蓬勃发展。

太和商贸活跃,市场繁荣。尼龙绳、木装饰条、薄荷油、中药材、红芋三粉、毛发、筛网等众多的专业市场日益壮大,辐射全国。医药商业与新兴的医药工业相互促进,形成了发展势头强劲的医药经济,成为带动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

太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京九铁路、漯阜铁路穿境而过,境内建有7个车站;105国道、308省道和界蚌高速公路在县内纵横交织,颍河黄金大道经过太和40多公里,县城距阜阳4C级机场和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仅37公里,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六纵六横"的道路框架使城区面积扩展到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15万。供电、通信网络覆盖全县,设施先进完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有力的保障。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太和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先后被评为全国"一五"、"二五"和"三五"普法先进县,并获得"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等多项殊荣。

"沧桑何处问真情,一日重新订万年"。在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大地上,勤劳、智慧的太和人民正在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凭着对家乡最真挚的感情,在新的世纪里,抒写太和更加绚丽的画卷。

行政区划

太和县辖26个镇、5个乡:城关镇、旧县镇、税镇镇、皮条孙镇、原墙镇、倪邱镇、李兴镇、大新镇、肖口镇、关集镇、三塔镇、双浮镇、蔡庙镇、三堂镇、苗老集镇、赵庙镇、官集镇、坟台镇、洪山镇、清浅镇、五星镇、高庙镇、桑营镇、大庙集镇、阮桥镇、双庙镇、乡、赵集乡、郭庙乡、马集乡、二郎乡。

安徽太和县好不好?

太和县概述

[编辑本段]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位于阜阳、亳州两市之间,面积1822平方公里,人口162.7万。

太和历史悠久。属古《禹贡》豫之域。春秋时为鹿上,战国时为新郪。自秦始为县,其后县治几移,县名几易,先后为新阳、细阳、颖阳、万寿、泰和等。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县治移至今地,改"泰"为"太",取《易·乾·象辞》"保合太和,利乃贞"之义。这里人杰地灵,贤才辈出,东汉清沼使范滂,声播海内,名列八顾,清乾隆年间白莲教首刘之协,道光年间两广总督徐广缙等人,如群星璀璨,名留青史。名胜古迹,遍布境内,倪邱孤堆,七处故城遗址,元代建造的文庙建筑群,都记载着太和古老的文明。

"沧桑何处问真情,一日重新订万年"。在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大地上,勤劳、智慧的太和人民正在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凭着对家乡最真挚的感情,在新的世纪里,抒写太和更加绚丽的画卷。

社会事业

[编辑本段]

太和县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素有“椿樱之乡”之美誉。而今,科技、文化、体育、教育、卫生事业引人瞩目,多次荣获“田径之乡”、“ “书画之乡”等光荣称号。全市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 万多人,现有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 所,小学 所,教学设施、师资水平和学生素质等在省内外享有声誉,每年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5000多名。其中省重点中学——太和中学、太和一中为清华、北大等国家级重点院校培养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

基础设施

[编辑本段]

太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京九铁路、漯阜铁路穿境而过,境内建有7个车站;105国道、308省道和南洛高速公路在县内纵横交织,颍河黄金大道经过太和40多公里,县城距阜阳4C级机场和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仅37公里,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六纵六横"的道路框架使城区面积扩展到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15万。供电、通信网络覆盖全县,设施先进完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有力的保障。

服务设施

[编辑本段]

太和县社会安定,政策稳定,法制日益健全,可为客商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生产资料、信息、技术和劳务市场逐步完善。银行和保险机构健全,服务网点遍布城乡。市内有三星级的镜湖宾馆等中高档宾馆10多家。

经济发展

[编辑本段]

太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业种植呈粮、经、饲三元结构,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高梁、红芋等为主,经济作物以芝麻、油菜、棉花、烟叶、薄荷、中药材等见长,尤其是薄荷,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薄荷油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三分之一以上,油质特佳,素有"亚洲薄荷在中国,中国薄荷在太和"的美誉。中药材主要品种有桔梗、板兰根、白术、白芍、党参、牡丹、药菊等,均以产量高、质量好而闻名中外,其中桔梗更是远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成为全国桔梗生产加工三大集散地之一。太和又是椿城樱乡,太和椿芽、樱桃清时即为贡品,在国外也久负盛名。地下蕴藏的石油、煤炭、高碘矿泉水等矿产非常丰富,经地矿部、卫生部鉴定,均具有较高的开价值。

太和工业城乡并举,门类齐全。医药、化工、纺织、食品、塑料、建材、机械、造纸、香料、木材加工等是全县工业中的支柱行业。以加工、出口薄荷油、木线条、撕膜绳、中药材、筛网、人畜毛发等产品的一批乡镇企业正在蓬勃发展。

太和商贸活跃,市场繁荣。尼龙绳、木装饰条、薄荷油、中药材、红芋三粉、毛发、筛网等众多的专业市场日益壮大,辐射全国。医药商业与新兴的医药工业相互促进,形成了发展势头强劲的医药经济,成为带动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太和古为豫州之域。春秋属宋,为鹿上。宋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39年),宋与齐楚为鹿上之盟。战国属魏,苏秦说魏襄王“南有新妻”,即指本地。后归楚,楚考烈王十年(公元前753年),由陈迁都巨阳。

秦统一后,置新阳县,属颍川郡。

汉置细阳、乐昌、新妻宋,并属汝南郡。高祖二年(公元205年),益封汝阴侯夏侯婴细阳千户。高后二年(公元前182年),封赵王张敖子寿为乐昌侯。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封外戚王武为乐昌侯。东汉光武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封陈彭子陈遵为细阳侯。建武十七年(41年),以军功封郭亮为新妻侯。章帝建初四年(79年),徒封殷后宋公于新妻。

三国时属魏,废宋公国为宋县,景初二年(238年),隶属谯郡。

晋废细阳。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将宋县改属汝阴郡。宋、齐属西汝阴郡。北魏太和间(477~499年),废宋县。梁置陈留县。

隋改陈留为颍阳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废颍阳,并入汝阴(今阜阳),境内置百尺镇(今原墙)。

宋开宝六年(3年)于汝阴县百尺镇置万寿县,属颍州。宣和元年(1119年),更各泰和县,移县治于沙河北岸(今旧县镇)。绍兴末陷于金。金亡,复归宋。

元至元二年(1265年),省泰和入颍州。大德八处(1304年),复置县,改“泰”为“太”,县治迁于今地,属颍州,后属汝宁府。

明属凤阳府颍州。

清雍正二年,改属毫州。十三年,复改属颍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颍州府,属安徽省。

民国3年,属淮泗道,后改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64年,开始,县境北部属鹿毫太县,东北部属阜北县。1948年全境解放。成立太和县。1949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1951年属安徽省阜阳专区。1959年1月与界首合为首太县。同年4月恢复太和县。

区 划

[编辑本段]

民国初年实行区保制,全县分区(顺号取积名)、保。

民国27年(1938年),实行区、乡、保、甲制,全县设3个区。34乡(镇)。478堡。

民国34年(1945年),调整区划,并34乡(镇)为30乡(镇),计有:细阳镇、赵寺乡、望高乡、关集乡、三塔乡、竹园湖乡、龙李乡、光芦乡、龙台乡、胡集乡、黑虎乡、齐桥乡、大黄乡、高庙乡、旧县乡、陈李乡、砖桥乡、亮集乡、税铺镇、界首镇。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改用区、乡、行政村制,设10区。139乡。10区是:城关、茨谷、李兴、税黄、板黄、赵庙、洪山、光武、大新、原墙。

1950年3月增设双浮乡,5月增设关集区,8月31日由阜阳划入宫集区及长春区的赵李、王营、草李、长春4乡。

1952年7月撤税黄区,增设税镇、大黄、长春、三塔、清浅、倪邱、旧县等区,至此全县设19区。

1953年8月,将光武、芦村、大黄、亮集等区、乡划入界首县。

1956年,全县并为9区1镇(城关镇)。64乡。1957年3月撤区并乡,将全县64乡并为45乡。1958年元月,被撤区全部恢复。

1958年9月,改全县9区1镇45乡为11个人民公社。1960年12月增设洪山公社。全县设李兴、原墙、大新、倪邱、双浮、关集、宫集、坟台、赵庙、旧县、城关、洪山12个公社。

1961年8月,缩小农村人民公社规模,将全县12个公社改为12区,成立71个公社。

1969年3月撤区并社,全县成立20个公社。至此全县设33个公社。计为:关集、城郊、大新、肖口、旧县、双浮、清浅、赵庙、倪邱、洪山、原墙、三塔、宫集、三堂、苗集、阮桥、税镇、李兴、蔡庙、宋集、赵庙、坟台、水上、高庙、许寨、桑营、城关、马集、双庙、郭庙、长春、、大庙。

19年8月,撤人民公社恢复区制,全县设13区(镇)。同年12月增设宫集区、蔡庙区。

1983年5月,改人民公社为乡人民,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

1985年,全县为15区(镇)。75乡,5个乡级镇。

太和名酒

[编辑本段]

镜湖秘酿、太和殿等。

主要景点

[编辑本段]

太和公园,位于人民中路,公园风景秀丽,有亭台楼阁和设施。

太和文庙,与公园相邻,文庙正门悬挂“太和元气”四个大字的牌匾,门前的广场就是文庙广场,有高大的牌坊。院内有庙宇设施。

太和温泉度村,位于太和县城北郊,是休闲的好地方,吸引着众我省内外游客。

樱桃园,位于镜湖西路,每至樱花盛开和樱桃成熟季节,前来观光的络绎不绝。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点 和好与坏 在阜阳地区这点上 太和应该算是一个满不错的城市了, 因为投资放比较多 而且又是书香城市 理论上说不错

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354465.html?wtp=tt

亳州太和哪个时候

太和概况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位于阜阳、亳州两市之间,两积1822平方公里,人口150.3万。

太和历史悠久。属古《禹贡》豫之域。春秋时为鹿上,战国时为新郪。自秦始为县,其后县治几移,县名几易,先后为新阳、细阳、颖阳、万寿、泰和等。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县治移至今地,改"泰"为"太",取《易·乾·象辞》"保合太和,利乃贞"之义。这里人杰地灵,贤才辈出,东汉清沼使范滂,声播海内,名列八顾,清乾隆年间白莲教首刘之协,道光年间两广总督徐广缙等人,如群星璀璨,名留青史。名胜古迹,遍布境内,倪邱孤堆,七处故城遗址,元代建造的文庙建筑群,都记载着太和古老的文明。

太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业种植呈粮、经、饲三元结构,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高梁、红芋等为主,经济作物以芝麻、油菜、棉花、烟叶、薄荷、中药材等见长,尤其是薄荷,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薄荷油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三分之一以上,油质特佳,素有"亚洲薄荷在中国,中国薄荷在太和"的美誉。中药材主要品种有桔梗、板兰根、白术、白芍、党参、牡丹、药菊等,均以产量高、质量好而闻名中外,其中桔梗更是远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成为全国桔梗生产加工三大集散地之一。太和又是椿城樱乡,太和椿芽、樱桃清时即为贡品,在国外也久负盛名。地下蕴藏的石油、煤炭、高碘矿泉水等矿产非常丰富,经地矿部、卫生部鉴定,均具有较高的开价值。

太和工业城乡并举,门类齐全。医药、化工、纺织、食品、塑料、建材、机械、造纸、香料、木材加工等是全县工业中的支柱行业。以加工、出口薄荷油、木线条、撕膜绳、中药材、筛网、人畜毛发等产品的一批乡镇企业正在蓬勃发展。

太和商贸活跃,市场繁荣。尼龙绳、木装饰条、薄荷油、中药材、红芋三粉、毛发、筛网等众多的专业市场日益壮大,辐射全国。医药商业与新兴的医药工业相互促进,形成了发展势头强劲的医药经济,成为带动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

太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京九铁路、漯阜铁路穿境而过,境内建有7个车站;105国道、308省道和界蚌高速公路在县内纵横交织,颍河黄金大道经过太和40多公里,县城距阜阳4C级机场和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仅37公里,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六纵六横"的道路框架使城区面积扩展到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15万。供电、通信网络覆盖全县,设施先进完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有力的保障。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太和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先后被评为全国"一五"、"二五"和"三五"普法先进县,并获得"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等多项殊荣。

"沧桑何处问真情,一日重新订万年"。在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大地上,勤劳、智慧的太和人民正在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凭着对家乡最真挚的感情,在新的世纪里,抒写太和更加绚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