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矿产勘查发展趋势

2.密立根油滴思考题如何判断油滴盒内两平行极板是否水平?如果不水平对实验有何影响

3.1、科尔—--麦克基公司前期的成功原因是什么?

 世界矿产勘查发展趋势

原油价格下跌的思考题_原油价格下降意味着什么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形势下,研究制定中国矿产勘查可持续发展战略,离不开世界的大系统。需要从世界整体形势变化趋势和未来世界矿产勘查的走向来考虑。

一、世界矿产勘查事业在困境中前进

矿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世界经济的发展将继续促进矿产的勘查和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主要国家为医治战争创伤而对矿产需求的增加,普遍加强了地质矿产工作,并建立了矿产种类齐全的开发体系。按1983年不变价计算,1950年世界原矿产产品产值为1179亿美元,1980年达到12071亿美元,1991年为15260亿美元,1991年为1950年的12.9倍。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绝大多数都作为矿产进行了开利用,产量比较大的有七八种,矿业产值最大的10种,矿产依次为原油、天然气、煤、铁矿石、金、铜、锌、锰、镍、金刚石。矿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产业。1991年世界原矿产品产值15260美元,占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1%。由于矿产勘查开发的重大成就,不仅为战后半个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矿产,而且为21世纪前期经济的持续发展作了一定的储备。据有关资料,至1994年底,世界矿产静态储量对生产保证程度,金刚石为21年、银为29年、金为31年、石油为45年、铜为64年、天然气为66年、钨为86年、镍为125年、煤为228年、铁矿石为242年、铝土矿为250年、锰为462年、钾盐为611年。

世界矿业由于矿产储备丰富和矿业生产能力达到相当规模,在战后曾有30多年的兴旺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萧条与衰退,发展速度明显减慢。主要表现在:①矿业投资减少,1981~1992年全球非燃料矿产项目投资总费用由687.6亿美元下降为558.4亿美元,下降18.8%。②世界矿产原矿产品产量显著下降,以1993年与1980年相比,40多种主要矿产中有一半以上产量下降,增产的矿种增加幅度也很小。③世界矿业原矿产值增长率显著下降,1950~1980年年增长率为8.1%,而且1981~1992年仅为0.65%。由于保证程度较高和矿业生产能力较大,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形势,投资者对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减少了投入,给勘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0世纪80年代后,尽管世界矿业不景气,但许多国家从长远利益考虑,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和矿产品国际贸易,仍然对矿产勘查比较重视,新发现了一大批矿产地。资料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发现世界级大矿82处,探明了大量矿产,40多种主要矿产中有30多种矿产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石油储量增长速度比70年代高了一倍,金、银、金刚石等矿产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自1993年以来世界经济的复苏使世界矿业投资有所回升,给矿产勘查开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整个世界矿产勘查呈现出在逆境中前进的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国际地矿工作结构在进行重大调整

世界地矿工作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地矿工作结构主要包括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和基础地质工作,而当时环境地质工作在整个地矿工作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小。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地矿工作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基础地质工作在稳定中有所发展,矿产地质勘查比重与规模急剧下降,环境地质规模和比重在迅速上升。

1.近几十年来,基础地质工作有了稳定的发展

美国机构中从事地质调查的地质人员在地质人员总数中保持18%左右,地质调查经费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4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6亿美元;英国地调所稳定在2000万~2700万英镑之间;法国则保持10亿法朗(1.5亿美元)左右。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区域地质调查和填图工作也逐步现代化,实现了观测手段现代化,观测成果提供的现代化和地质观测思维与观念的现代化。地质观念的现代化,不仅对于解决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地质填图技术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正确识别复杂地质体,提高填图质量,了解地质规律。

2.与基础地质工作相比,矿产勘查工作在整个地矿工作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地质调查所均面临机构调整、预算和人员裁减的局面。国际地质学组织和国家地质调查所正自觉不自觉地由以往的“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机构转变。如,欧洲各国由20世纪70年代矿产勘查人员在地质人员总数中占最大比例,下降到90年代初的22.9%,而原占很小比例的环境地质人员(主要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已上升到35.6%。美国油气探人员从1982年的75.4万人下降为35万人;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中1万名会员已有55%离开了石油公司。尽管因矿业不景气对勘查工作带来了影响,但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的当代,各国因都要发展经济而不得不继续开展相应规模的矿产勘查工作,加上全球分布的不平衡性,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的情况下,发展世界矿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也不能忽视矿产勘查工作。

3.环境地质工作日益占据重要的位置,已成为当代地质工作发展的一种趋势

随着生产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规模的急剧扩大和自然作用的日积月累,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可爱的家园——地球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臭氧层被破坏、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和人类灾害的频繁发生,这一切导致人类生活质量的下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种情况已越来越引起各国和国际组织的重视。从12年斯德哥尔摩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到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的《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从“4·22”地球日到“6·5”世界环境日,从“全球变化”到“21世纪议程”,环境问题已上升到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环境地质工作在世界地矿工作结构调整过程中日益得到重视、加强。在经济发达国家,环境地质拨款、成果数量和发展前景甚至已经开始超过矿业地质工作。这已成为当代地质工作发展的一种趋势。主要表现在,第一,从事环境地质工作人员的比重上升,欧洲各国环境地质人员占总数的37.6%,而经济地质人员比例为22.7%,在美国地调所9000名雇员中一半以上为与环境地质有关人员。第二,环境地质投资比重增加。美国地调所1990年总预算拨款中,从事环境地质工作的占60.2%。日本、加拿大、法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也加强了环境地质工作。第三,环境地质问题已成为国际组织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发表数量剧增。据有关资料统计,1885~1989年间年均发表论文432篇,1980~1987年间平均9275篇,1988~1991年间年均发表1.5万篇。国际地学界除积极参加“全球变化研究”(IGBP)、“国际减灾10年”(IDNDR)和“21世纪议程”等重大研究项目外,自1980年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IGC)以来的历届国际地质大会,包括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都对环境地质研究表示了特别的关注,指出环境地质将代表未来地学的发展方向,将主宰和支撑未来地学的发展。

三、矿产勘查全球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影响、制约着整个世界的每一角落。它既给世界各领域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伴随着严峻的挑战。世界矿业也不例外,出现了矿业全球化趋势。

1.矿业全球化趋势形成原因

由于矿产在地域上分布的不均衡,决定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矿产完全自给自足,都各有优势和劣势。所以,发展国际合作勘查开发矿产就成为客观的需要。

全球矿产潜力巨大,就发现的矿床和探明的储量增多而言,使扩大国际合作勘查开发矿产,实现各国间矿产优势互补成为可能。

近年来,有40多个国家,其中包括中国、东欧国家和独联体等制定了矿业法规或修改了原来的矿业法规,以适应外国投资参与矿产勘查开发的需要,为矿业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大型矿业公司、跨国公司在矿产勘查的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不少大型矿业公司均在国际股市上交易其股票,或者本身是跨国公司,许多大型矿业项目又是以合资形式进行,矿业权的转让频繁发生,从而造成了西方国家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投资结构,促进了矿业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2.矿产勘查全球化趋势

矿业全球化趋势的突出表现是矿产勘查的全球化。到目前为止,世界矿业全球化的投资结构已经形成。据《澳大利亚矿业杂志》提供的资料,1996年西方矿业界对固体矿产(不含石油、天然气)勘查的总投资为35.2亿美元。这些投资,主要来源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在这些投资中,已有60%的投资额进入了发展中国家。其中,拉丁美洲占全球勘查总投资的27.3%,为9.6亿美元;澳洲占18.9%,核6.65亿美元;北美加拿大占13.1%,核4.6亿美元;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占11.89%,核4.14亿美元;非洲占11.9%,核4.18亿美元等等。资料显示,从1991年到1995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在海外发展中国家的勘查投资额从3.34亿美元猛增到10.52亿美元,5年中增加了2.2倍。尽管1992年前后是西方经济萧条期,1993年为矿产品价格最低年份,但勘查投资在这5年中却持续增长。1995~1996年澳大利亚在勘查投资中用于海外的资金比上年增长了12%,而在本国的投资额仅增加了2%。由此可见,在这个全球化过程中,不仅发达国家的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而且在发达国家之间,早已相互穿插投资。1998年以来,虽然受亚洲经济危机影响,矿产品价格普遍下跌,勘查投资明显减少,但矿业全球化的投资结构已成了定局,并稳定发展,形成矿业全球化趋势。

四、国际地质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国际地质工作结构的大调整,地质科学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当今,地球科学正进入一个建立新的知识体系的重要转折时期,其学科结构已由原先传统基础学科为主的结构,向以环境并重的一些新兴应用学科转移。长期以来,地学由于主要以矿产和能源的寻找和开发为己任,研究重点在固态层圈上。生物圈的演化是作为矿产形成和其他地质过程的条件加以研究的。在建立新一代的地球系统科学知识体系时,单纯对固体地球本身的研究不能得到完全解决,必须通过对其他层圈的研究,并在有关学科的配合下寻求突破口和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地学除研究固态层圈以外,还要研究生物圈、气圈和水圈的演变过程和历史,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这就使地学研究进入到地球系统科学的更高的层次,代表了地学科学发展的方向。

新的地质科学知识体系具体表现为4个方向:一是服务面大幅度拓宽;二是研究面向广度与深度扩展;三是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四是学科体系向综合与分支两端同时发展。

地质科学的服务领域现在已拓宽到解决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的广阔领域,而过去偏重于解决矿产及与其相关的领域。当代地质科学服务领域既要继续解决矿产有关问题,又要为减轻与防治地质灾害,找寻洁净淡水,更有效为合理利用矿产,为工农业生产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国土整治提供优质服务。

在板块构造学说革命性的推动之下,地质科学取得飞跃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地质科学思维的全球化;另一方面,也由此而形成了一系列跨学科的重大研究领域,使地质科学的研究领域以地球整体为对象,进一步朝广度与深度扩展,如岩石圈、国际地质对比、全球变化研究、大陆动力学和全球动力学的研究等。

板块学说借助海洋探测技术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力量得以形成。之后,高新技术在地球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如高精度大地测量技术、卫星和空间探测技术、激光技术、多普勒雷达技术、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大陆超深科学钻探技术、计算机技术、高精度地质测试方法手段。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地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地质科学研究已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线,在面对全球开展跨学科重大领域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大综合大科学,在扩大服务领域过程中突破了狭义地质工作的观念,形成“大地质”观念。同时,又有一系列新兴科学应运而生。如,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地质、医学地质及军用地质等学科。

总之,地质科学在近200年的历史中,不仅推动了现代科学的进步,而且强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地质科学将朝着建立一个新的地球系统科学知识体系前进,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复习思考题

1.怎样认识实施矿产勘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2.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把握矿产勘查发展趋势?

密立根油滴思考题如何判断油滴盒内两平行极板是否水平?如果不水平对实验有何影响

在密立根油滴实验中,关键在于确保两个平行极板的水平度。如果不水平,油滴会受到非垂直的电场作用,导致其受力方向偏离,运动轨迹不再是直线,从而导致实际测量的距离超过理论值,从而引入额外的测量误差。因此,确保极板水平对于实验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液体燃烧的类型包括闪络、沸腾和飞溅,其中闪络是一种危险的现象。当易燃或可燃液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并在火源作用下,会发生瞬间的燃烧。例如,原油沸腾溢油,由于粘度高且含有水(乳化水和水垫),闪点的存在标志着这一过程的临界点。

在处理这类实验时,如米利根的油滴实验,细节的精确性不容忽视。他早期的实验结果与后来发现的电子电荷值存在偏差,部分原因是使用了不准确的空气粘度系数。如果仔细分析米利根的数据,我们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后续实验者的修正,测量值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最终稳定在一个大于初始值的数值。这清楚地显示了精确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科尔—--麦克基公司前期的成功原因是什么?

科尔从政后,公司从菲利浦公司聘请的迪安.麦克基成了公司的灵魂人物。麦克基原来是菲利浦公司的主任地质学家,在他的领导下,公司第一次有了重现,即发现了阿肯色州的麦格洛里亚油田,投产后的利润提供了继续扩大再生产的急需资金。1946年公司改称科尔—--麦克基石油工业公司, 麦克基升任公司总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能源的需求惊人地增加,一年的消耗相当于战前全世界的年消耗量。公司顺应了这种趋势,在开发能源方面创下了很多个第一,其中他在路易斯安那州海域离岸18公里处创建了世界第一座海上商业性油田,标志着全美海上钻探业的兴起。随着冷战的生机,对生产的原料----铀的需求大增。科尔—--麦克基公司买下亚历桑那州纳瓦胡矿厂,成为最早投身铀业的石油公司。同时,公司还进入粉碎机生产领域,后来生产出全国最大的铀矿石粉碎机。此外,他还进军林业、化工业。

在向全能源公司目标迈进之时公司始终重视其基本产业石油业务的发展。他先后收购了深岩石油公司、科托石油及润滑液公司和三角形炼油厂等一系列拥有相当实力的产销公司。为了处理国内和海外钻探业务,公司还成立了环球钻探有限公司。不过,公司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能源工业中屹立不倒,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石油产品的革新。公司于1959年研制的旋转式钻头钻出了全国最深的垂直式油井;第二年他又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深海钻探系统;第三年在俄克拉何马州建造了新的科研中心,使更高水准的技术突破从那里起步。

不久,石油工业出现重大变故,石油输出组织将原油价格提高了许多倍,美国公众被迫接受能源价格暴涨的现实。这给能源公司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尽管石油产品利润增高,又鼓励勘探石油,科尔—--麦克基公司却不断滑向其他领域,不再是海上勘探石油的棋手。公司的关键性部门及石油勘探、开企业逐渐不景气。当时不少公司竞相提高科学家的薪水以吸引人才,而科尔—--麦克基公司付给科技人员的薪水缺乏吸引力,这导致了人才外流。摩根.斯坦利公司估计科尔—--麦克基公司每生产一桶石油的成本达13美元,而他的竞争者只需花7.35美元。

除此之外,公司在核污染方面的问题被频繁曝光。特别是14年家喻户晓的“卡伦.锡尔克伍德案”,更暴露公司在进行核能生产时的疏忽草率,公司的信誉受到严重的损害。锡尔克伍德当时28岁,是公司锡马龙核能厂的实验技师,是石油、化工及原子能工人联合会的积极分子。此人受到了核放射污染的侵害,而公司对造成侵害的一系列事故不做任何解释,锡尔克伍德在去会见原子能委员会负责人和《纽约时报》记者的途中被车撞死。她的惨死引起公众的怀疑,认为是科尔—--麦克基公司的人耍的花招。联邦调查了此时,但没有公开结果。公司的劳保与安全状态也受到调查:锡马龙核能厂因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的报告而关闭,俄克拉何马的高尔工厂也受到核能委员会的调查。最让公司头痛的是,他的一座六氟化铀发生器因过载运转而爆炸,散发出剧毒的辐射性氟化酸雾致使一人死亡,110人被送进医院治疗。频繁的事故激怒了公众,他们大声疾呼严惩事故责任者。尖锐的矛盾,使公司的领导阶层头昏脑胀,疲于应付。

思考题:

1、科尔—--麦克基公司前期的成功原因是什么?

2、科尔—--麦克基公司后期倒退的原因是什么?

3、在处理锡尔克伍德的上,公司的表现有哪些不当之处,为什么?

提问者:lijiankou1 - 秀才 二级

答复 共 2 条

1、科尔—--麦克基公司前期的成功原因是什么?

科尔-麦克基公司前期的成功在于三个方面:

1、顺应天时

科尔-麦克基公司诞生与20世纪的大萧条时期,在这个时期经济非常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造就了很多的机会。企业只要在这个时期抓住了机遇,就可以一鸣惊人。如果在市场稳定时期,在成熟的市场运作规律之下,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在某些领域里,企业很难有一鸣惊人的发展,都必须稳步地前进。而科尔-麦克基公司正是在这样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诞生并且发展,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能源的需求急速增加,一年的消耗量相当于战前全球的年消耗量。科尔-麦克基公司顺应了这个趋势,开发了很多的油田,包括著名的商业性海上油田。并且进军多个领域发展,让科尔-麦克基公司成为当时的商业巨头。

2、科尔的大胆作风

越是在社会经济萧条,本钱不足的情况下,越是需要有过人的胆识去发展自己。科尔在资金完全不足的情况下,敢于去和菲利普这样的大人物打交道,并且开口借2万的资金,这种胆量,不是一般人有的。而正是这2万元的启动资金,让科尔-麦克基公司能顺利诞生,并且赚取第一桶金。而现在很多国内的创业者都缺乏这种过人的胆识,只会循规蹈矩地发展自己的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没有寻求突破的能力无异于慢性自杀。其他的大机构资金雄厚,占领了更多的市场,而小公司就只有帮大公司开拓市场的份了。

3、不断发现机会

在科尔-麦克基公司的不断发展中,麦克基发现了阿肯色州的麦格洛里亚油田,投产后的利润提供了继续扩大再生产的急需资金。这些资金让科尔-麦克基公司能够在其他的领域进行发展,从而积累更多的资本。资金雄厚的科尔-麦克基公司还不断进行石油产品的开发和革新。在1959年,科尔-麦克基公司研制了旋转式钻头,钻出了全国最深的垂直式油井,第二年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海底钻探系统;然后在俄克拉荷马州建造了新的科研中心,高水准的技术突破便开始起步。

科尔—--麦克基公司后期倒退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科尔-麦克基公司一度光彩耀人,不仅在老本行石油工业界出人头地,还订下了雄心勃勃的"全能能源公司"规划,涉足于煤炭、木材及崭露头角的核能工业。

但是,就像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样,一家企业的实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硬要超越这个限度去追求"大而全"的目标,企业必然会陷于泥潭。

科尔"借鸡生蛋"

詹姆斯·安德森和罗伯特·科尔的钻探公司是在1929年大萧条时期的俄克拉荷马城诞生的。它最初的财富是两台蒸汽钻塔和三只炼油炉,它是数百家小型石油公司中的一个,在这个繁忙的城市里疲于奔命。

据说安德森有一只"石油鼻",善于花更少的钱挖到更多的石油;科尔则是个敛财能手。科尔还是无名小辈的时候曾去见菲利浦石油公司的总裁弗兰克·菲利浦,想承揽一份钻井工程。经过死缠赖磨,科尔终于让菲利浦点了头。科尔要走了,却回过身来说:"顺便提一句,菲利浦先生,有一个细节我几乎给忘了。""是什么?""我需要2万美元才能开挖油井。"菲利浦大感惊讶,咒骂了一通说:"你一直在争取这项合同,敢情连施工的老本都得来借!"科尔只好一个劲地哼哼哈哈,最后菲利浦叫进了秘书说:"给这个家伙2万美元,好让他借鸡生蛋。"

科尔就是凭借这种出奇大胆的作风,使自己的公司在宏观经济极不景气、竞争白热化的时期里得以生存下来并有所发展。

1937年迪安·麦克基的到任把公司领上了一条新路。麦克基原是菲利浦公司的主任地质学家。在他的领导下,公司第一次有了重现,即发现了阿肯色州的麦格诺里亚油田,投产后的利润提供了继续扩大再生产的急需资金。公司在俄克拉荷马城西北面发现了油田,引发了"西埃德蒙顿热潮",美国矿产局将其称之为该年度最了不起的原油发现。

科尔于1945年离开了公司总裁的位置,圆了自己多年的从政梦。那年他当选俄克拉荷马州州长,后来官运亨通,成为参议员。作风稳健、经营石油产业功夫老到的麦克基,成了公司的灵魂人物。

向"全能能源公司"迈进

1946年公司改称科尔-麦克基石油工业公司,麦克基升任公司总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对能源的需求惊人地增加,一年消耗的油料相当于战前全世界的年消耗量。公司顺应了这种趋势,在开发能源方面创下了很多个"第一",其中它在路易斯安 那州海域离岸18公里处建了世界第一座海上商业性油井,标志着全美海上钻探业的兴起。

随着冷战的升级,对生产的原料--铀矿的需长大增。科尔-麦克基公司买下了亚历桑那州纳瓦胡矿厂,成为最早投身铀业的石油公司。铀矿石需要用碾磨机将其粉碎,因此公司进入了这种粉碎机生产领域。此外,它还进军林业、化工业。

在向"全能能源公司"目标迈进之时,科尔-麦克基公司始终重视其基本产业石油业务的发展。它先后收购了深岩石油有限公司、卡托石油及润滑液公司和三角形炼油厂等一系列拥有相当实力的产销企业。为了处理国内及海外钻探业务,麦卡基还组建了环球钻探有限公司。

不过,公司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能源工业界中屹立不倒,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石油产品的革新。1959年公司研制的旋转式钻头钻出了全国最深的垂直式油井;第二年它又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海底钻探系统;第三年在俄克拉荷马城建造了新的科研中心,使更高水准的技术突破从那里起步。

它与美国钾碱及化工公司的合并标志着公司在化工领域站稳了脚跟。科尔-麦克基公司一跃成为美国化工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作为核燃料的主要生产厂家,科尔-麦克基公司从事核能生产8大步骤中的6道工序,包括勘探、矿、粉碎、将铀氧化物转化为六氰化铀、六氟化物重新固结成团、化合出燃料分子等。

不久,石油工业出现重大变故,石油输出国组织将原油价格调高许多倍,美国公众被迫接受汽油、能源价格暴涨的现实。这给了能源公司很好的机遇。科尔-麦克基公司却不断滑向了其它领域,不再是海上勘探石油的旗手。

此时迪安·麦克基策动公司进行了结构改革,力图增强公司在更趋复杂多变的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公司还组建了两家分公司:科尔-麦克基煤炭公司和核能公司。

科尔-麦克基公司的战略失误(二)

"锡尔克伍德案"

科尔-麦克基公司于五六十年代在核能、化工等领域着实风光了一番,却忽略环境保护与职员的人身安全,这一矛盾到70年代突然尖锐起来,把公司折腾得灰头土脸。

70年代时,环境保护主义者的队伍迅速扩大。国家的某些环保规定花费了公司的不少时间与金钱。公司早就被指责为不注意劳动保护及环境保护,14年的家喻户晓的"卡伦·锡尔克伍德案"更暴露出公司在进行核能生产时的疏忽草率,公司的信誉受到严重损害。

锡尔克伍德是公司锡马龙核能厂的实验技师。此人受到了核放射污染的侵害,而公司对造成侵害的一系列事故不作任何解释。锡尔克伍德在去见原子能委员会负责人和《纽约时报》记者的途中被车撞死。她的惨死引起了公众的怀疑,认为是科尔一麦克基公司的人耍的花招。

联邦调查了此事,但是没有公开结果。公司的劳保与安全状况也受到调查,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的报告称在锡马龙厂有20一2l公斤的放射性元素钵没有经过防护就暴露在工人们面前。公司不得不关闭了锡马龙厂。

核能管理委员会查出公司另一个核燃料加工厂,俄克拉荷马的高尔工厂有15处劳保与安全方面的漏洞。最让公司头痛的是它的一座六氟化铀发生器因过载运转而爆炸,散发出剧毒的辐射性氟化酸雾,使一人死亡,110人被送进医院治疗。

公众被激怒了,大声疾呼严惩事故责任者。一系列取证调查之后,核管理委员会指责科尔-麦克基公司在接受调查时谎报情况 。

《商业周刊》曾经报道,科尔-麦克基公司的铀矿开、粉碎、加工所产生的效益只占公司总产值的2%,而事故频繁的五年里造成的损失竞达7200万美元。在这种情形下,公司的***仍天真地认为其铀矿将会在90年代为公司挣大钱。

除了核污染问题外,公司关键性的部门即石油勘探、开企业也不景气。科尔-麦克基公司付给科技人员的薪水缺乏吸引力,导致了人才外流。市场研究机构估计,五年间该公司石油储备跌落21%,天然气减少10%。

摩根·斯坦利公司估计科尔-麦克基公司每产一桶石油成本达13美元,而它的竞争者只需花7.35美元。石油企业是公司的牛奶和面包,现在眼看着连这些也将丧失,公司岂不是得从小康跌到困顿中去了?

许多分析家认为科尔-麦克基公司的根本问题是过度的多样化,企图成为"全能能源公司" 的目标也过于辉煌,使本来精明过人的公司***头晕目眩,把公司塑造成一个四不像,成为零零散散的能源企业的联合体。

麦克法森的变革

公司1981年收入尚有2.11亿,两年后跌到1.18亿 。在这个关头,弗兰克·麦克法森换下了迪安·麦克基出任科尔-麦克基公司董事长。

麦克法森取了一系列变革措施,包括裁撤某些能源企业,集中公司的财力和人力,搞重点突破。他先是卖掉了钾碱矿,又卖掉铀加工厂,使公司着力于振兴油气勘探企业,在化工和煤炭上也作了些投资。

麦克法森任期内公司仍未免摆脱环境问题的困扰,它被指控在全国七个地方造成了间接的污染。这些指控的调查旷日持久,让公司"出了不少血"。公司最终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增强了环保的责任心,开始注重未来发展中的环保规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