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金,美元和原油价格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2.原油价格与黄金价格有什么关系?

3.简要回答分别在1974--1975年、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2个阶段分别制约美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4.一座两次死去活来的汽车厂(三)

5.国际油价突破120美元大关全球市场将经历“痛苦期”

6. 国际石油市场安全

黄金,美元和原油价格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1980年国际原油价格_1980年国际原油价

美元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柱石,美元和黄金同为最重要的储备资产,美元的坚挺和稳定就消弱了黄金作为储备资产和保值功能的地位。美国GDP仍占世界GDP的1/4强,对外贸易总额世界第一,世界经济深受影响,而黄金价格显然与世界经济好坏成反比例关系。世界黄金市场通常都以美元标价,这样美元贬值势必导致金价上涨。

美元与石油: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净进口国,石油价格上涨无疑会给美国的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并导致美元实际汇率的波动。从历史情况来看,历次石油危机都造成了美国经济的衰退,并且是导致美元实际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油价的上涨会全面提高生产资料成本和生活成本,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水平的上升,而通货膨胀又会提高名义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国内信贷需求水平的上升,进而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美国。

2、国外资本的流入将导致美元汇率的上升。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货币政策又常常会加强美元的升值过程,联储往往在石油价格上升的初期采 取提高利率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这样利率水平的升高会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流入从而导致美元名义汇率的上升。    

3、油价的上涨使得石油输出国的贸易出现盈余,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增加,产生所谓的石油美元,这些石油美元出于逐利的需要会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大量购买美元资产,进而导致美元名义汇率的上升。    

4、油价的持续上升会导致世界经济的衰退,使得石油进口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不确定性,因而这些国家纷纷提高他们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比率来维持汇率的稳定,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对美元的需求,导致美元名义汇率的上升。

百度百科-黄金

百度百科- ? 美元

百度百科-原油价格

原油价格与黄金价格有什么关系?

影响股市、汇市、油价和黄金价格的因素众多。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

一、股市与原油价格

如果股市下跌,一般认为是经济形势不好的征兆,经济形势不好就意味着原油需求量下降。买入原油的人少了,供大于求,油价自然就会下跌。反之,如果股市上涨,油价也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股市与油价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二、股市与大宗商品期货

股市常常受投机因素影响,这就造成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股市下跌时,投资人会把资金抽出来投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比如原油市场、黄金市场等,这种情况下,油价和金价反而会上涨。

三、美元汇率与油价和金价

货币是商品价值的衡量。商品的价值提高,则货币相对贬值,商品的价值减少,则货币相对升值。美元作为一种全球性货币,它的汇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商品贸易的价值。目前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主要以美元定价为主,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65%左右水平,美元汇率走势对商品交易市场、期货市场及各国经济利益再分配格局等均具有重要影响。受美元汇率波动影响比较大的有黄金、原油、金属等大宗商品。

(一)美元汇率与黄金价格

黄金是一种货币储备,虽然美元实际上担当着黄金在以前的职能,黄金还是对货币政策有一定影响的,是对付通货膨胀的一种手段,它对美元是一种替代作用,黄金的在市场上的主要职能是储备货币和避险工具。

美元强弱是影响金价高低的重要因素。这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美元是世界公认的硬通货,美元和黄金都是国际储备资产,美元坚挺就削弱了黄金作为储备资产和保值功能的地位。

其次,美国GDP约占世界GDP的1/4强,对外贸易总额世界第一,世界经济深受其影响;而黄金价格显然与世界经济好坏成反向关系。

第三,世界黄金市场一般都以美元标价,美元贬值一方面势必导致金价上涨,另一方面,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对于其他货币的持有者来说就显得便宜了,这将会刺激对于黄金的需求。

所以,美元走势与金价应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二)美元汇率与原油价格

原油与美元的关系同黄金与美元汇率的关系有所不同。黄金的价格受美元汇率的影响。原油的价格和美元价格更体现出一种互动的关系。原油价格上涨,世界经济都会受到影响,包括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原油消费国。原油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通涨压力会给美元带来贬值压力,而美元贬值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也随之上调。当然,反过来,油价下降,对经济是个好的信号,人们对美国经济有信心又会推高美元汇率,导致油价进一步下调。据专家估算,原油价格和美元汇率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7。也就是说,高油价往往和弱势美元同时出现。所以,美元走势与原油价应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三)金价与原油价格

黄金是通胀之下的保值品,而石油价格上涨意味着通胀会随之而来,经济的发展不确定性增加。这时候黄金保值避险的作用就会受到人们的青睐。黄金与原油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原油价格的上升预示着黄金价格也要上升,原油价格下跌预示着黄金价格也要下跌。从中长期来看黄金与原油波动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大小幅度有所区别,一般来说,黄金价格与原油价格正相关。

简要回答分别在1974--1975年、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2个阶段分别制约美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首先美国遇到了两次能源危机。

1974-1975年经济危机主要是美国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偏袒以色列。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提高原油价格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1979-1982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再加上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国际石油产量受到影响而下降,国际原油价格暴涨。

其次,美国的经济需要调整。

美国需要发展新的经济产业,而此时美国经济结构是青黄不接。

上世纪七十年代,传统产业钢铁、汽车、建筑都已饱和需要创新拉动,而电子计算机、软件产业还不成熟所以美国的经济结构需要转型。

一座两次死去活来的汽车厂(三)

1980年通用汽车公司出现了60年以来的首次财务年度亏损,亏损了7.63亿美元,引起美国业内外的震惊。

通用汽车亏损的主要原因:

1、通货膨胀。1965?年美国直接参加越南战争,约翰逊政府开始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赤字扩大,带来了通货膨胀。同时,约翰逊取消了肯尼迪时代的工资和价格管制,汽车原材料和工人工资飞涨,而汽车价格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增长幅度远低于成本,于是汽车制造商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同时,由于通胀的关系,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价格低廉使用成本偏低的紧凑型轿车越来越受到美国消费者的青睐。

从1970年到1980年,美国的CPI增长112.3%,PPI增长133.4%,汽车零部件的PPI增长了111.8%,通用汽车员工工资增加了165.2%,造成通用汽车每销售一辆汽车的成本增加了149.7%。而与此同时,美国汽车的价格指数只增加了62.8%,这是由于政府在汽车价格上的管制以及美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

2、石油危机冲击。二战之后的25年,正是美国汽车工业的黄金年代,原油价格低至3美元/桶,汽车制造商根本不需要考虑燃油量的问题,消费者也不担心燃油费支出。六十年代在美国极其盛行并受到人们追捧的美国肌肉车型,美国人称其为“MuscleCar”。这种车的特点是“具有硬朗的线条、强大的动力、极高的油耗,普通的躯壳下却通常蕴藏着一台狂躁的大排量发动机”,V8是标志性配备。它们的代表是雪佛兰科迈罗(Camaro)、道奇挑战者(Dodge?Challenger?)以及福特野马(Mustang)?。整个60年代,美国的汽车尺寸依然在以疯狂的速度继续长大,1971年上市的雪佛兰impala车长达到5662mm,轴距3086mm,宽2019mm。这款车的市区油耗也达到了惊人的35L/100km,高速油耗也有18L/100km。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油输出国组织开启石油禁运之后,美国全年的汽车销量由之前的1475万辆暴跌至1154万辆。这场战争引起的石油危机持续了三年多,而美国车市却整整低迷了十年。从1970年到1980年,原油价格增长了19倍。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全球汽车的需求结构。人们的选择热点开始由大型车转向了节省燃油的小型车,而缺少小型车生产技术的美国汽车厂家逐渐地失去了往日的竞争优势。

3、进口汽车冲击。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低排量、低价位、省油、高性价比的日系车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1977年,日本汽车的出口量首次超过了本土市场销量。1980年日本出口美国汽车达到192万辆,占了美国进口汽车的八成,日本汽车占美国汽车市场的份额高达20%(1980年进口汽车占美国汽车市场的27%)。

美国国内要求限制日本汽车进口的呼声越来越高。最终,日美双方达成协议:1981年日本对美国出口汽车数量为168万辆,1982年限制为193万辆。美国三大巨头至此才扭转了亏损的局面,获得喘息机会。以通用为例,1983年赢利37亿美元,年赢利47亿美元。

4、投资增加。为了实现产能向紧凑型和微型轿车的转变,1977-1980年,通用全球投资214亿美元用于工厂和设备的改造来满足小型车的生产以及燃油经济性的改变。光是1977年就花费36亿美元用于改造厂房和设备,1978年达到了46亿美元,1979年54亿美元,1980年则是78亿美元。车型的变化造成了存货的增加,同时大量的资本支出增加了折旧,公司的利润大幅萎缩。

5、通用汽车发展战略失误。

20年代,艾尔弗雷德·斯隆提出了“集中政策控制下的分散经营”的组织机构模式,后来被称为事业部制。他把通用汽车公司按产品划分为21个事业部,分属4个副总经理领导。有关全公司的大政方针,如财务控制、重要***员的任免、长期计划、重要研究项目的决定等,由公司总部掌握,其他具体业务则由各事业部负责。斯隆认为:这种管理体制贯彻了“政策决定与行政管理分开”这一基本原则,因而能使集权和分权得到较好的平衡。通用汽车公司经过斯隆的改革和整顿以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

艾尔弗雷德·斯隆

斯隆认为,应该对通用汽车的各类车型及其价位进行分析,明确各类车的细分市场边界,避免内部竞争。公司应该在各个价格区间推出车型,构成产品线,最低价格可以低至市场最低价格,但是最高价格的车型必须要满足能够大规模生产的条件,公司不能以较小的产量进入高价位市场;其次,不同档次的产品之间应该保证足够大的价格差,从而使产品线中的车型能够保持较高的数量,维持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价格差又不应太大,否则会在产品线中留下价格空白,被竞争对手钻空子。生产这些不同牌号汽车的单位各自都有管理人员和生产线,各个单位的经理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这就是说别克和奥兹莫比尔共用一些部件,但同时在规格和价格上又有相似的产品。这样,一些购买别克车的顾客可能会对奥兹莫比尔产生兴趣,反之也一样。斯隆这样作的目的是既保留竞争的好处,又享用大规模的生产节约的成果。

当时通用汽车设定六个价格区间,在每一个区间上都只生产一种车。这六个价格区间分别是:450-600美元、600-900美元、900-1200美元、1200-1700美元、1700-2500美元和2500-3500美元。这就意味着通用需要将原来的10个车型压缩成6个,并且各个产品线之间应当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用汽车公司的产品系列从雪佛兰开始,随后是奥兹莫比、奥克兰、别克,最后是卡迪拉克(后来又有些调整;庞蒂亚克于1925年填补了雪佛兰和奥兹莫比之间的空档,奥克兰后来停产)。斯隆设想的情景是:一对刚刚步入生活的年轻夫妇,先买一辆雪佛兰,几年后折价卖旧换回一辆庞蒂亚克车,随着收入的增加,不断换成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更高档次的汽车。在这条道路的终点是气派非凡的凯迪拉克:它是胜利的象征,是成功的勋章,凯迪拉克也是人生的顶点,站在这个顶点上,会让所有人来瞻仰,来崇拜。

经济学家德鲁克说,斯隆本人几乎把大半的时间用于人事问题。在斯隆的记事本上,有某一年份143个人事决策的备忘录,没有其他任何事情在他的时间表里占到这么大的份量。斯隆虽然在高管会议上积极参与策略讨论,却总把主导权交给专家们,但是一谈到人事的问题,主导的一定是他本人。通用汽车的高管会议多半时间也是花在人事问题的讨论上,而不是公司政策的研究。

经济学家德鲁克

斯隆认为世上没有最好的用人裁判或伯乐,“世上只有能作好人事决策的人,和不能作好人事决策的人;前者是长时间换来的,后者则是事发后再来慢慢后悔。我们在这方面犯的错误确实较少,不是因为我们会判断人的好坏,而是因为我们慎重其事。”但是通用的最高领导似乎并不理想。

通用汽车在杜兰特时期盲目扩张,决策的随意性很大,公司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这种情况,斯隆执政后完善了公司的财务控制体系,制定了严格的拨款程序以及谨慎的投资政策。此外,还建立了一套统一的财务会计标准,用来评价各个分支的盈利率和运营状况,斯隆管理四法则第二条就是“搞好财务监督和经营自主直接得平衡”。

2009年,中国会计报发表过一篇文章:《通用汽车:“铁算盘”输给了市场》。文章说:在通用汽车的历史上,两位备受争议的CEO均出身会计,分别是第四任CEO弗雷德里克·唐纳和第八任CEO罗杰·史密斯。

唐纳从1958年开始担任CEO。唐纳的会计出身,在他担任CEO期间,财务人员掌管了通用的实权,财务控制成了核心话题,而产品本身和工程人员则处在从属的地位。唐纳信奉“造汽车很重要,但赚钱更重要”,以此发动了通用的管理大变革。“既然都是车,为什么不互相交换零件呢?”,这当然为通用省了一些钱,但却让通用不同级别的汽车慢慢失去了原有的独特性。各事业部经理开始追求短期利润,每一个部门都违反原来的产品政策。他们试图为所有顾客提供所有产品:中低档车雪佛兰和庞蒂亚克也推出高档车,高档车别克和凯迪拉克也生产中低档车。通用的车不仅外形相似,价格也差不多了。管理大师斯隆苦心打造的品牌方阵被完全颠覆,通用又回到了1921年之前那个“混乱产品线”时代,每个品牌的独特性和价位区分不再保持和强调,各品牌之间“兄弟相煎”的局面再度重现。

托马斯·墨菲在1974-1980年间担任董事长。墨菲在任期间,通用汽车1978年的全球轿车和卡车销量创下了955万辆的历史记录。墨菲的名言是:“通用汽车不是在经营制造汽车的业务,而是经营制造钱的业务。”

托马斯·墨菲(Thomas?Murphy)

特劳特咨询公司总裁杰克·特劳特认为,“产品同一化”使通用汽车收获一些盈利,但却损害了艾尔弗雷德·斯隆费尽心思经营的品牌差异性。此后,通用汽车已从多品牌战略转向类似品牌战略。专注于数字和成本控制的财务人员逐渐掌控了公司的实权,经常与追求汽车性能的工程师与技术人员发生冲突,公司内部开始出现内耗,一些质量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恰巧这个时候,美国开始关注汽车的安全性,并组织“反对汽车工业缺乏车辆安全保障运动”,矛头指向通用汽车。因为实施单一财务控制导向,没有考虑学习与提升客户和流程等多方面。通用汽车公司管理模式慢症状开始浮出水面,比如汽车质量投诉、有毒工作环境、品牌识别混乱、笨重的动力总成、与零部件供应商的紧张关系及汽车价格等问题。

玛丽安?凯勒的《如梦初醒:通用汽车的崛起、衰败和复兴奋斗史》引用了通用汽车一位退休经理人的话:”20世纪60年代之前,公司的运营更有条理,汽车分部的总经理都是全才型经理人,负责(但非全权负责)所售汽车的设计、造型、管理、制造和营销。”自1958年唐纳受命成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以来,“财务人”就开始侵占指挥线。从那时起,通用汽车的统治权日益落到统计取向的管理者手中。在公司高层,“财务人”与“汽车人”轮流坐主位。“财务人”是首批登上美国公司舞台的“专家”或“职业”管理者,“汽车人”是通用汽车的另外一类非通才型“职业”管理者。

凯勒举了一对例子:关于“品质指数”。这个指标是通用汽车1960年左右引进的,主要用来比较不同工厂的业绩。最初的计分系统很简单:100分指每100辆车中有0辆有缺陷,95分指每100辆车中有5辆有缺陷。依此类推:“合格线”设为60分。通用汽车很快发现,有些工厂很难达到60分。因此,1968年,通用汽车重新定义计分系统,把最高分(指零次品)设为“145”分,这样合格线就变成了“100”分。100分比60分好看,而且大部分工厂都能达到,这都是面子作祟。修订版的计分系统一直使用了20年,期间发生过多次调整,例如多少漆点和尘斑算作缺陷等。凯勒下结论说:“那些年,焦点从未改变。目标一直是改进分数,而不是改进汽车。只是为了数字好看而任意设置标准,这样的标准没有任何价值。”

曾经任通用汽车执行副总裁的约翰·德洛雷德在回忆录里面写道:1959年,雪佛兰推出科维尔,但是使用中暴露出稳定性差的问题。工程师提出改进方案,主要是加装稳定杆,改一辆车成本只有15美元。但是财务人员认为10万辆车就是150万美元,成本太高了,拒绝提供改造资金。邦奇·克努森当上雪佛兰部总经理,再次提出改进科维尔问题,财务部门还是不松口。邦奇不得不以辞职相威胁,财务部门才同意拨款。但是为时已晚,科维尔的安全问题受到维权律师拉尔夫的猛烈抨击,通用汽车派人盯梢拉尔夫,结果被拉尔夫揭发,闹成了大丑闻,连国会都开始调查,通用汽车董事长詹姆斯·洛奇不得不出面公开道歉。

德洛雷德说:要见通用公司老总并不容易,有的记者报道说:罗杰的身材瘦小,然而,他所拥有的权力却令人敬畏。罗杰的办公室在通用总部的第14层楼,公司最高领导层都在第14层。若要去见罗杰,你必须通过两道防弹玻璃门,第一道有武装警卫把守,第二道由一位名叫希尔达的可爱英国**保护着。假如有个陌生面孔试图通过她时,她就会变得像卫兵一样凶。

而财务部在13层,恰好在董事长办公室的下面。而财务部门有一条内部通道,可以直接通往董事长办公室。

德洛雷德说:财务部门的权力越来越大。70年代规定,公司高管的助理必须是财务人员,这些人对财务部门负责。原来高管助理的绰号是“扛矛枪”(中文译本原文如此,不知道什么意思,大概是保镖的意思吧);“勤务兵”,现在是“拎包的”(手里提着公文包)。

在官途上,高管助理潜力很大,比如两任通用汽车总裁墨菲、罗杰斯都曾经拎过包。

《财富》的一篇文章中说:“这一时期涌现出的,是一群以政治家的面孔出现的首席执行官,他们的公共政策宣言比他们作为企业建设者的业绩更为显著。《时代》周刊说,通用电气的琼斯、杜邦的夏皮罗、大通银行的戴维?洛克菲勒和通用汽车的墨菲,“在首都几乎变得像海军乐团一样出名”。他们在企业圆桌会议上游说政府官员,他们和各国首脑们一起用餐,他们为美国企业界摆出令人尊敬的高贵面孔,然后他们一起退休回家。

“1981?年初,这四个人几乎同时辞职,这标志着二战时期的首席执行官迅速退出历史舞台。他们的时代宣告结束,而他们所谙熟的世界——绅士资本主义的世界,也将土崩瓦解。”

6、政策危机。美国政府在1975年制定了燃油经济性法规,要求各家汽车制造商在规定年限内提高公司平均燃油经济性(CAFE),并设立了标准。燃油经济性政策迫使美国的汽车制造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燃油经济性汽车的研发。通用汽车在1973年就开展大量的研发项目,研究燃油经济性,其中包括针对材料轻量化、空气动力学、减小机械阻力的研究。

1965年修订的《空气清洁法》首次加入《机动车空气污染控制法案》,改修正案设定了第一个联邦车辆排放标准。即从1968年款车型开始,排放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以及曲轴箱碳氢化合物,相比1963年分别下降72%、56%和100%。来自排放和燃油经济性的双重压力,造成美国汽车企业的新一轮的危机。

虽然通用汽车通过其不断的创新来应对排放标准的提升,但是大量研发经费的投入使得公司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萎缩。这些研发投入所创造的收益非常有限,但是达不到排放标准所面临的处罚又非常巨大。

1981年,罗杰·史密斯(Roger?Smith)出任通用汽车的董事长兼CEO。面对70年代以来不断衰落的通用汽车,以及1980年出现的巨额亏损,史密斯决定对通用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贯穿了整个80年代,并一直持续到90年代史密斯离任以后。但是这些改革措施效果并不显著,通用也没有因此走出困境。

史密斯是通用历史上争议最大的CEO,《华尔街日报》称其为“80年代的管理庸才”。艾伯特·李在《叫我罗杰》里曾经这样批评史密斯:“罗杰忽视了美国人热爱汽车的心理,把汽车设计丢得一干二净,而这恰恰是通用的销售力所在。”

罗杰·史密斯(Roger?Smith)

在商业报刊和工业观察家眼中,对罗杰这个人的看法很不一致。他曾被称为“幻想家”、“时代的革新家”,并被赞誉为热衷于为美国节省劳动力的人。有一家报纸第一年把罗杰列入美国最差10位管理人员,第二年又把他列入美国最佳10位管理人员,第三年又把他列入最差10位管理人员。记者们甚至称罗杰为:“犯大错误的人”和悲剧人物。

但也有人对罗杰的评价相当好。专栏女作家安·兰德斯说:“罗杰是个彬彬有礼、不摆架子、带点孩子气的人。他总是使人们无拘无束,从不倚势凌人。”她又说:“有些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罗杰不这样,他直率明朗。我想买一辆特殊型号、特殊颜色的凯迪拉克轿车,可跑遍了芝加哥也没买到。我请罗杰帮忙,他放下手里的工作,记下细节,给全国各地打电话,就在当天给我找到了我想买的车。”

另一位与罗杰有30多年交情的朋友说:“我从没听说过罗杰提高嗓门对任何人说过一句无情的话。”

罗杰的另一位朋友说:“他是我见过的最忠诚的丈夫和慈爱的父亲,你们应当看看他跟4个孩子是怎样和谐相处的。我知道这似乎平淡无奇,但我必须对你说,这真是令人感动的家庭情景。”

史密斯在任期间,关闭了一些工厂,也做了一些变革,比如“土星计划”,意图推出一款能与日本车竞争的“土星”汽车。但土星项目主要着眼于长远,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它未能解决通用汽车近期的经营困难,后来就不了了之。

通用汽车1968年将旗下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等5个汽车品牌的工厂,整合成一家独立运营机构GMAD(General?Motors?Assembly?Division)。当时,直接向总裁汇报的GMAD成为矛盾之源。当一辆雪佛兰品牌的新车发生质量问题,雪佛兰分部指责GMAD生产质量太差,而GMAD则反过来指责平台设计部门的设计方案太不合理。

年,根据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建议,史密斯拆分了GMAD,将分散的各汽车业务部门重组为两大集团:雪佛兰、庞帝亚克和加拿大工厂组成小型车集团。而别克、奥兹莫比和凯迪拉克则整合在一起,二者分别拥有对产品质量、性能和盈利负责的独立权利。

史密斯所做的变革本预示着通用的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精简机构。但改组引发了大规模混乱,由于数十年来的机构关系被打乱,20万名工人被重新分配了工作:人们不知道自己去哪儿,向谁汇报。除了暂时的混乱,更可怕的後果在于,史密斯将不同品牌整合为两大集团,生产制造却不能按照品牌清晰完整地划分开来。

罗杰还搞过自动化工厂。《财富》杂志1983年8月22日刊的文章报道了通用汽车一个新组装厂:“位于密歇根奥赖恩镇的新装配厂造价6亿美元,通用汽车组装公司在这里装配年款的C型前轮驱动大型轿车。在装配厂里,随处可见机械臂、计算机终端和自动焊接设备,还有两条价值150万美元的大型Pbogate系统,对组装的车体外壳进行排列和焊接。通过地下的电线操控的无人驾驶叉车,可直接从卸货口运送汽车部件。”

罗杰看不起日本汽车,他曾嘲笑说:“日本人在汽车方面发明了什么?我能想起来的只是那个小小的盛硬币的小盒。”但是他不能不面对现实。

罗杰做过一个调查:通用汽车公司制造的S型汽车每辆成本为5731美元,而日本五十铃制造的同级别汽车成本只有2857美元。差距如此巨大,根本无法弥补。

罗杰毅然停止了S型项目。

为了解决眼下无米之炊的困难,罗杰采取“曲线救国”方式,决定每年向铃木公司购买8万辆超小型汽车,换牌以后通过雪佛兰渠道销售。为此,通用汽车收购了铃木5%的股份。1982年,通用汽车又购买五十铃34%的股份,五十铃每年向通用提供20万辆小型汽车。以后,通用又和大宇签订了类似的协议。

尽管有了这些合同和协议,仍然满足不了通用汽车销售的需要(罗杰认为每年至少需要100万辆小型和超小型汽车)。由于有日本对美出口汽车限额,通用汽车也难以从日本人手中购买更多的汽车。

罗杰想到和丰田联营的办法。

丰田章一郎对通用传来的信息迅速作出了反应,特别派遣他的弟弟、丰田销售部门负责人丰田达郎上门拜会,并邀请通用派考察团到丰田市参观访问。

罗杰让掌管国际业务的杰克·史密斯和比尔·莱森领队前往日本。杰克是彼士顿大学管理学硕士,毕业后就在通用效力(但他与罗杰不是“一家人”)。

名古屋人向来节俭惯了,招待客人的午餐只是一个便当。人高马大的美国佬饭量自然大大,一个便当哪里吃得饱?比尔认为受了怠慢,提了包就想回美国,杰克一把拉住了他。

杰克觉得应该先把话讲清楚,他打电话给中间人,叙述了通用考察团的遭遇。

消息立即反馈到丰田章一郎和丰田英二的办公室,他们大吃一惊,连声说:“这完全是误会!”

两人紧急商议后,决走由丰田英二发出正式请帖,在古堡大饭店宴请通用考察团全体人员。丰田英二为手下办事人员的怠慢道歉,宴会上宾主把酒言欢,一天的云彩都散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际油价突破120美元大关全球市场将经历“痛苦期”

才消停2个月,国际油价又悄无声息地突破了120美元大关。历史上,高油价时期往往意味着经济衰退、资本市场面临“痛苦期”。在美股经历了短暂的空头回补后,更多机构开始认为新一轮下跌即将开始。

与此相伴的还有投资环境的“范式转换”。自1980年以来,低通胀、央行独立、全球化浪潮、低波动率、更长周期和更高的GDP驱动的“现代周期”带来了投资界的“黄金年代”。展望未来,高盛近期在研报中表示,“现代周期”已成往昔,“后现代周期”(ThePostmodernCycle)正在开启——通胀风险将大于通缩,且伴随着经济区域化,劳动力、商品价格上升。在此期间,由于较高的利率将导致估值对收益的贡献减小,股市的总体回报率将下降。

高油价暂时无解

继布伦特原油价格在3月一度飙升至139美元附近后,油价因中国疫情、全球衰退预期等因素而回撤。两个月过后,油价在6月突破了120美元大关。截至上周收盘,布伦特原油报121.08美元/桶,WTI原油报120.26美元/桶。随着上海复工复产、美国夏季出行高峰到来以及原油供给失衡,各国很可能要为高油价、高通胀继续头疼。

上周,OPEC+增产的事实也不能缓解这一矛盾。当时OPEC+已经同意在7月和8月增产64.8万桶/天,而预期为63.2万桶/天。看似增产大于预期,其实不然,而且市场早前对增产的预期更强。

早前有传言称,一些OPEC+国家正在考虑暂停俄罗斯加入OPEC+,这将允许它们增加自己的产量。然而,上周五的会议并没有提到这一点,实际石油产量增加不大,增产的原因是OPEC+决定将9月的预期产量增加分摊到8月。事实上,OPEC+自去年以来很少真正完成增产目标,产能不足是主要原因,高盛预计未来许多国家将继续落后于其增产配额,并重申今年下半年布伦特原油价格125美元/桶的预测。

“相比后续原油产量的下行风险,此次OPEC+的增量是很小的,我们预计,相较于俄乌冲突之前的预测,OPEC+产量在2022年下半年将净下降50万桶/天。我们曾预计伊朗石油产量将在下半年平均增加50万桶/天,但现在看来,这在明年之前都不太可能实现。此外,利比亚和委内瑞拉的产量远低于预期,合计产量比我们6月22日的预测低了60万桶/天。”高盛原油分析师库瓦林(DamienCourvalin)表示。

全球油价飙升,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主要产油国伊朗不急于达成伊核协议。有观点认为,若伊核谈判各方能尽快达成协议,将能缓解目前能源市场极度动荡的态势。若伊朗石油重返市场,油价或能下跌至少10%。

俄乌冲突无疑加剧了油价的上行压力。除了美国,欧洲也异常痛苦。当地时间5月30日晚,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欧盟已就对俄实施石油禁运达成共识,“将立即覆盖三分之二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

欧盟高度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在2021年,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占欧盟总需求的比例超过40%,原油及其产品占比27%,煤炭占比46%。俄乌冲突发生以来,欧盟加强了对俄制裁,导致其能源供应中断的风险增加。欧盟计划到今年冬天可以降低700亿立方米的俄天然气进口。

此外,当地时间5月30日晚,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欧盟已就对俄实施石油禁运达成共识,“将立即覆盖三分之二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

欧盟高度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在2021年,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占欧盟总需求的比例超过40%,原油及其产品占比27%,煤炭占比46%。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加强了对俄制裁,导致其能源供应中断的风险增加。欧盟计划到今年冬天可以降低700亿立方米的俄天然气进口。这也加剧了原油短期的上行动能。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佩里(JoePerry)告诉记者:“如果油价要突破目前的水平,下一个阻力位是122.75美元,在此之上,价格可以达到3月8日的高点129.42美元。”

机构预测原油或上冲至130美元

加拿大皇家银行(RBC)全球大宗商品策略主管HelimaCroft表示,目前阿联酋经充分利用了自身闲置的产能,该国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一直达到生产配额水平。即使是一些之前增产的国家,可能现在也面临近期出口限制,比如OPEC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

现在倒是沙特7月和8月有望增产至1100万桶/日(较该国5月产量增产约50万桶/日),OPEC+增加供应协议落实任务最终将落到沙特肩上。Croft表示,目前美国政府官员担心,俄罗斯可能通过今年夏季削减出口,在今年底以前有序推升油价,以此对欧洲给予尽可能大的经济打击。

不过,能源咨询公司FACTSGlobalEnergy主席Fesharaki却认为,指望欧佩克释放数百万桶石油来满足能源市场买家的需求是不现实的。如果欧佩克每天增加150万桶原油供应,那么一到两个月后需求增加时,就不会有任何额外的产能。除非伊朗的供应(可能会立即将油价拉低10至15美元/桶)因伊核协议而恢复,否则俄油的大量减产将使油价维持在100美元/桶以上。

全球市场将经历“痛苦期”

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能源价格在经济衰退前平均上涨了17.5%。高油价经常被认为是经济衰退的原因。更准确地说,高油价或石油冲击应该被描述为经济衰退的催化剂,而非唯一原因。

关于是否以及何时会出现衰退,人们众说纷纭。近期,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Dimon)表示,这种情况确实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如果美联储继续加息的话。在戴蒙看来,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出现持续6到9个月的“温和”衰退,但他表示,也有可能会比这严重得多。

尽管早前有观点认为,美联储可能在今年9月讨论暂停加息,但就目前的通胀态势和油价走势,这一观点并不成熟,货币紧缩周期无疑将伴随着经济需求的下降和股市市值收缩。

第一财经此前报道,自2021年底达到超120万亿美元的峰值至今(5月22日),全球股市总市值已蒸发20万亿美元,自疫情暴发以来总市值增幅中的三分之二蒸发殆尽。由于市场出现技术性超卖,因而交易员普遍认为,一场“空头回补”的反弹正在酝酿。过去两周,纳斯达克100指数反弹了10%以上。

但经历了短暂的反弹,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大幅上升,这也与投资者对通胀的担忧相匹配,投资者情绪转差。

“两周前,我们由看跌转为中性,自那以后,标普指数和NDX100指数上涨了10%以上。但我们现在再次转向看空。美国国债利率正威胁到此前的高点(上周已经接近3%),我们认为,美联储货币紧缩的举措才刚刚开始影响劳动力市场和消费者支出的弹性。随着夏季的临近,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面临越来越多的阻力,金融资产的潜在复苏将取决于全球经济能否避免衰退。此外,中国经济复苏的时机和美联储未来暂停加息的前景将是风险资产复苏的潜在催化剂。但在我们看来,现在对这两件事进行定价还为时过早。”渣打全球首席策略师罗伯逊告诉记者。

该机构目前预计,风险资产将再次下跌,标普500指数将跌至3600点,较当前水平低近12%,美元指数将重新测试5月高点。

乍一看,目前很难不把美国劳动力市场形容为坚如磐石。过去3个月平均每月新增就业岗位超过40万个,过去6个月平均每月新增就业岗位超过50万个。目前失业率为3.6%,接近疫情前3.5%的低点。但美元去年的强势对标普500成分股公司未来的收入发出了强烈的警告信号。罗伯逊表示,科技股占标普500指数市值的近30%,如果算上非必需消费品领域的一些知名科技公司,权重接近35%。虽然纳斯达克100指数已从2021年11月的高点下跌了近25%,但该行业日益增长的盈利能力挑战将导致失业。

罗伯逊提及,2000年美国科技股的下跌导致失业率大幅上升大约存在9个月的滞后期,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达到顶峰,失业率从一年前的3.8%上升到4.3%,而且最终在两年内升至高达6%。失业率增长最初是缓慢的,但最终,随着经济放缓在整个行业蔓延,失业劳动力就将超过可用的工作岗位。目前,美国消费者也已经面临着来自抵押贷款利率飙升以及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强大挑战。

无独有偶,摩根士丹利也认为,根据公允价值框架,标普500在当前成长环境下的定价仍然是错误的,公允价值显示的点位应该在3700~3800点之间,而且仍可能向下超调。

未来,随着投资者越来越注重稳定的复合回报,高质量、可持续股息的公司将变得更有价值。同时,派息较低但资产负债表强劲的公司也将会在高盛所说的“后现代周期”中“更有吸引力”。这也不难解释,为何像Peloton这种疫情受益公司的股价已较最高点跌去了90%。未来,无法创造真实价值、动不动就拿2030年现金流贴现来估值的公司,很可能被市场无情抛弃。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国际石油市场安全

一、国际石油市场基本特点

由于世界石油资源的储藏、生产和消费在地理上的极不平衡,产油国和消费国大多是分离的。石油资源和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或比较落后的少数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石油消费水平较低,而且是主要的石油输出国;而石油资源相对匮乏的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却因石油消费水平高,石油炼制能力强而成为世界显赫的石油进口国;其他广大无石油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大多为很次要的石油进口国。石油作为战略物质以及它的供求在地理上的巨大差异,致使世界石油市场在19世纪跨国石油公司兴起时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此后,随着国际石油格局的变化,国际石油市场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表现在:

1)高度的垄断性。同其他行业相比,石油业形成垄断最早,垄断程度最高,企业规模最大,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从1875年起一直是一种垄断价格。现代石油工业处于自由竞争时期非常短,只有大约15年的时间,即1859~1875年。到19世纪70年代中叶,洛克菲勒集团就已经完成了对美国和世界石油工业的独家垄断,并在1882年组成了世界的第一个石油托拉斯,此后虽然有诺贝尔兄弟、皇家荷兰/壳牌公司集团等与其竞争,并根据美国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将洛克菲勒垄断集团改组为“新泽西标准石油控股公司”,以及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宣判“新泽西标准石油控股公司”解散,分成了38家公司,但是后来这些石油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石油市场又变成由七家石油公司统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垄断集团,俗称石油“七姊妹”,这七大石油公司统治世界石油市场长达45年之久。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欧佩克为主的发展中石油产油国收回石油主权后,形成了一种由欧佩克为主体的石油卡特尔。到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世界石油生产、贸易结构的变化,又形成了一种以欧佩克为主的世界主要产油国与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经过斗争、妥协后形成的垄断价格。

2)极强的政治、军事色彩。进入21世纪以来,石油成为关系一国胜败存亡、关系到一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物质。二战以后,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质的性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逐渐成为世界上主要的一次能源,在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生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国际石油价格的起伏,势必成为各国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各国政府的能源政策、外交政策的制订往往与石油利益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无一不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过巨大的冲击。事实上从20世纪以来,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已同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小布什总统自入白宫伊始,就着手制订新的能源政策,决定对内有计划地开采阿拉斯加等地的石油,对外积极插手里海能源的争夺,推进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并把非洲石油视为“美国的国家战略目标”,迅速瞄准几内亚湾、安哥拉、尼日利亚和加蓬等产油国。这些新的能源战略与政策的出台,显然与布什政府明显的石油财团背景有关,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反映了其为保持美国21世纪初期“一超独霸”的战略目标所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2001年的日消费量已达2000万桶。据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20年,它目前石油需求的55%依赖进口的百分比,将再增加1/3。之后还将继续增加,而美国本土的石油产量将下降12%。美国这次撇开联合国,悍然发动的倒萨战争,虽然主要是根据去年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恐怖主义、大规模武器扩散和‘无赖’国家”列为其核心利益的主要威胁而采取的行动,但显然也体现了其能源战略的指向,并隐藏着其要索取世界能源主导地位、保持其世界霸权地位的居心,即通过控制伊拉克而控制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64.5%的海湾地区,并通过控制伊拉克,而取得对欧佩克确定油价和份额分配的发言权,从而将国际能源署和欧佩克的控制权都攥在手里。

当然,任何一个市场都还要受到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约束,供求与竞争机制在国际石油市场仍在发生着作用,价格会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国际石油市场。

二、国际油气贸易趋势

1.国际石油贸易方向

石油贸易近年来一直保持活跃,贸易量稳定增长,年均增长率达3%。从图2-2,图2-3可以看出,1995年世界石油贸易的主要供应地是中东、非洲、东欧和中南美洲地区,其中中东地区的出口占世界石油出口的25%,北非占4%,其他国家占71%,但是到2020年,中东将是世界上石油贸易的最大供应区域,届时其石油贸易将占世界石油贸易的59%,北非保持不变,而世界其他地区的石油贸易将下降到37%,也就是说,到2020年左右,中东将成为世界石油的最主要供应区,中东也将在世界地缘政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必将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最为热点的地区之一。北美地区、亚太地区和西欧地区是世界上进口石油最多的地区(图2-4),一般来说,北美地区的石油主要从中南美洲、中东和非洲进口;亚太地区的石油主要从中东地区和非洲进口;西欧地区的石油主要从中东、非洲的欧佩克国家进口。

图2-2 1995年中东石油出口同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对比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0)

图2-3 2020年中东石油出口同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对比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0)

图2-4 世界各地区原油进口所占比例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0)

2.国际石油贸易价格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剧烈动荡,从1973年石油禁运开始,到1979年欧佩克两次大幅度提升石油价格,导致70年代两次油价暴涨,1980年最高时接近40美元/桶。随后,由于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的大幅增加,欧佩克成员国和挪威、英国等下调油价,使得80年代的石油价格一直处于下跌过程中。1990年的海湾战争,曾一度使油价涨至30美元/桶。1997年,由于欧佩克成员国和世界石油产量的不断增长,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油价持续下滑,1998年油价跌至谷底。1999年由于欧佩克成员国达成减产保价协议,加上亚洲经济开始复苏,带动油价恢复性上涨。2000年在全球经济全面转强的刺激及大规模国际投机基金对原油期货价格的报复性炒作下,油价暴涨。2001年“9·11”事件加重了美国经济的衰退并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引起以航空煤油为主的石油需求的下降,并导致石油价格下跌,2001年11月中旬一度跌至16美元/桶。2002年2月份欧佩克和非欧佩克联手减产的效果开始显现,3月份以后国际油价开始重新回到欧佩克的价格带范围内(22~28美元/桶)。随着美伊局势日益紧张,9~10月份油价开始突破价格带的上限。美国WTI油价一度突破30美元/桶,布伦特油价也几度超过29美元/桶。截止到2002年10月底,2002年以来的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已达24.65美元/桶,超过了2001年24.46美元/桶的年均水平(单卫国,2002)。就2002全年看,由于中东局势紧张,特别是美伊战争的阴影,以及频繁的恐怖事件,导致原油价格走高,每桶产生了5美元左右的“溢价”(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2003)。今后俄、美能源合作的加强将增加俄罗斯在世界石油市场对沙特阿拉伯的竞争力,并进而制约欧佩克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力。不过,在近期内,沙特阿拉伯在石油市场的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因为它的富余石油仍然高达250万桶/日,而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和出口均已达到最大限度(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2003)。

国际油价的长期变化趋势主要受世界石油供需关系的影响。预计2010年前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油价亦基本平衡。但由于受成本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也有可能会出现小幅度上扬。排除欧佩克国家的集体干预行动,据美国能源部预测,2010年西得克萨斯中质油的价格可能为28美元左右/桶,2010年后,由于世界石油产量高峰年已过,常规石油产量开始下滑。如果节能技术没有大的提高,替代能源没有突破性进展,国际油价将会加快攀升。

3.国外天然气价格与定价机制

国外天然气价格一般分为三类(胡奥林,2002),即根据天然气的产、供、销环节分为井口价、城市门站价和终端用户价。井口价是天然气生产商在天然气交割点交付给管输公司的价格,对于海上气田所生产的天然气,则是到达岸边的价格。欧洲等国家进口天然气的边境价可视为井口价。城市门站价是天然气管输公司将所购天然气输往某一城市天然气门站再出售给城市配送气公司的价格。终端用户价是终端用户从管输公司购买天然气所支付的价格,包括天然气本身的商品价和输至用户的全部服务费。由于中间环节不同及服务要求的差异,不同的用户,其天然气消费价格不同。

国外天然气价格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与国际油价联动,即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必然引起天然气价格波动;第二,与国家的资源丰度相关,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其天然气价格较低。第三,受经济发达程度和社会需求的影响。西欧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目前,西欧是世界天然气平均消费价格最高的地区,此外,周边国家的天然气资源量和进口天然气输送距离的差异也会造成价格差异。

国外天然气的定价机制与天然气市场的体制密切相关,可以分为垄断性和竞争性两种。表2-1列出了不同市场体制下的天然气定价方式。垄断性定价是由于管输公司垄断了天然气的运输与销售,其定价原则是成本加利润。世界范围内以垄断性定价为主,在欧洲,垄断仍然占统治地位。竞争性定价分为管道与管道的竞争和气与气的竞争。管道与管道竞争就是允许两个以上的管道公司向同一个区域市场输送天然气,利用自己的管道争夺用户;气与气竞争是第三方(如工业大用户、发电厂和地方配送公司)有权或可以利用管输公司的输气及其相关服务,付费输送自己的天然气。第三方的进入打破了输气公司垄断购气、输气和配气的捆绑式服务,因此出现了天然气供方的竞争。天然气竞争性定价只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英国实行,也有许多国家在不断采取措施,放开市场,引入竞争。

表2-1 不同市场结构下天然气定价方式

(据胡奥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