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上换人民币最多的是哪个国家的钱?

2.哪个国家的钱最可能贬值

3.什么情况会导致世界经济崩溃?

4.世界上,货币最值钱的和最不值钱的5个国家是哪些国家?

5.世界五大矿产资源国是哪几个丫?

世界上换人民币最多的是哪个国家的钱?

津巴布韦的油价多少_津巴布韦货物价格

第一是马耳他镑,1镑可以换到人民币21左右,是兑换人民币按1比1计算最多的的货币,比英镑还厉害。

第二是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虽然只能4.86左右的人民币,但是新加坡发行了10000面值,所以新加坡元成了单张纸币兑换人民币最多的货币1张10000新加坡元可以换到人民币48600左右,在新加坡兑人民币最多时期可以换到人民币50500左右。

世界上哪国钱最值钱呢?想必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美元,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美元在世界排行榜都进不了前五。那么,是英镑吗?是欧元吗?其实都不是。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知识,顺便看看人民币世界排名第几?

NO.1 科威特第纳尔

货币代码:KWD

1 KWD = 3.2942 美元

1 KWD = 21.9229 人民币

大家都没想到吧,世界上最值钱的货币是科威特国家货币第纳尔,相信很多人都没听过。科威特石油、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全球排名第四。

科威特是一个极为富裕的小型国家,第纳尔货币汇率在全球排名是最高,之所以如此强劲,主要是该国对全球市场的巨量石油出口贸易造成的。不过即便如此,很多人依然想不到全球最值钱的货币居然来自科威特!

NO.2 巴林第纳尔

货币代码:BHD

1 BHD = 2.6525美元

1 BHD = 17.1881人民币

巴林是波斯湾西岸的一个岛国,石油资源丰富,银行、旅游业也非常发达。

巴林是阿拉伯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同时也是中东地区最自由的经济体系,在2011年公布的经济自由指数中,巴林排名世界第十二名。2001年,巴林第纳尔正式与美元挂钩。

NO.3 阿曼里亚尔

货币代码:OMR

1 OMR = 2.5974美元

1 OMR = 16.8413人民币

阿曼全称阿曼苏丹国,是阿拉伯半岛上一个十分古老的国家。毫无例外,阿曼也是一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并且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大量开采石油,阿曼的石油储量局全球第25位。

正因如此,阿曼的经济水平十分发达;1986年之后,阿曼里亚尔开始与美元挂钩,也逐渐成为“全球最值钱的货币”之一。可能是感觉自己国家的国币购买力太强了,阿曼政府只发行了二分之一面值和四分之一面值的里亚尔钞票。

NO.4 约旦第纳尔

货币代码:JOD

1 JOD =1.4124美元

1 JOD = 9.1581人民币

约旦全国缺水,同时缺乏石油之类的自然矿产品,因此关税是政府主要的财源。约旦每年进口金额约为出口金额的3倍,约旦原使用巴勒斯坦镑,与英镑等值。

1950年7月1日,约旦开始发行自己的货币第纳尔,起初约旦第纳尔与英镑等值,1971年改与美元挂钩,而在1975年取消与美元挂钩。

NO.5 英镑

货币代码:GBP

1 GBP =1.3931美元

1 GBP = 9.0271人民币

由于欧洲的经济地位,英镑之前经常被误认为是“全球最值钱”的货币;事实上,英镑虽然比美元率胜一筹,但是在本次榜单上也只能屈居第五。

英镑主要由英格兰银行发行,是英国的国家货币,也是八大主流货币中最贵的。除英国以外,部分英国海外领地同样使用英镑作为货币单位。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工业化的国家,英镑曾经是国际货币结算业务中使用最广泛的货币,后来由于历史原因,英国的金融业尤为发达,由此英镑在国际货币结算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NO.6 欧元

货币代码:EUR

1 EUR =1.1928美元

1 EUR = 7.734人民币

欧元是欧盟经济组织中19个国家的法定货币,1999年1月1日欧盟开始实统一货币政策,2002年7月欧元开始正式流通,被广泛用于外汇市场,目前已经是23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货币,28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货币的汇率与欧元挂钩,目前共有3.3亿人使用欧元。作为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其占全球总储蓄的22.2%。欧元由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和欧盟各国中央银行共同管理。

NO.7 瑞士法郎

货币代码:CHF

1 CHF =1.0883美元

1 CHF = 7.0562人民币

瑞士不仅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也是最稳定的国家之一。自19世纪以来便未卷入战争,其金融业和机械制造业尤其发达。瑞士军刀、江诗丹顿、劳力士等均闻名于世。瑞士银行系统则因保密性而闻,而瑞士法郎则是TOP 10 唯一具有垂直视图的钞票。

在欧洲,瑞郎使用非常广泛,2015年01月15日起瑞士法郎与欧元脱钩。目前,已经发行了1000, 200, 100, 50,20和10瑞士法郎纸币。

NO.8 美元

货币代码:USD

1 USD =6.4839人民币

美元是美国的官方货币,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第一军事强国。因此,美元是世界第一大储备货币,占世界储蓄的62.3%。同时,也是最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之一,全球大概80%以上的交易都用美元结算,堪称世界货币。

不过,近年来,美元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了。特别是这次疫情,美国大放水,导致全球通货膨胀,物价飙升,再加上美国一而再再而三制裁其他国家,很多国家开始去美元化。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俄罗斯,俄罗斯抛售了大批美债、运回了大量黄金,甚至表示,如果美国继续扩大制裁,俄罗斯可能会在能源贸易中抛弃美元结算,到那时美元霸权必将遭遇沉重打击。

NO.9 加元

货币代码:CAD

1 CAD =5.2629 人民币

加元最大面额为100加元,最小面额为1分,加拿大身处北美,是全球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出口国。得益于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高度已开发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已开发的国家。以国际汇率来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

其货币币值一定程度上和油价呈正相关,同时,加元也是八大主流货币之一。

NO.10 澳元AUD

货币代码:AUD

1 AUD =4.8928人民币

澳元最大面额为100澳元,最小面额为5分。澳洲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农产品和矿产资源重要的出口国。

受益于澳洲的出口贸易,澳元成为外汇交易中常见的货币,属于八大主流货币之一,目前是外汇市场上交易量世界第五大的流通货币,居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之后,占交易总额的6%,2010年澳元正式取代瑞士法郎的国际地位,成为全球第五大流通货币。

哪个国家的钱最可能贬值

土耳其里拉

对于中国人来说,钱数太大,总有不便之处,而土耳其里拉面值之大,恐怕要让我们瞠目结舌了。土耳其纸币目前最小的面值是1000里拉,最大的是5000万里拉!为什么用这么大的数字?一位土耳其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面值大了,你就会感觉很有钱。”

面值大并不一定就表示有钱。去年年初,1美元约兑换69万里拉。今年2月22日,土耳其政府宣布放弃对里拉的汇率控制之后,目前已贬值到110万里拉兑换1美元,而且还有可能继续贬值。

在此情况下,人们怨声载道。到银行用美元兑换土币,许多人得用行李箱装钱。土政府面临压力,考虑多种对策。土耳其中央银行想出了一个新招,将土币改版,即将面额100万土耳其里拉的钱币划掉“1”后面的6个“0”,使1土耳其里拉相当于1美元。如此计划得以实施,土币的面额均须改版,因为目前土币的面额分别为1000、2500、5000、1万、2.5万、5万、100万一直到5000万。

有专家分析,土政府采用此招,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土政府的目的,是试图抑止土币继续贬值,增强人们对土币的信心。但效果如何,现在难以预料。因为土币贬值的表面诱因是土政府放弃汇率控制,实质原因还是经济不景气。此外,官场腐败、经济和金融业结构性弊端等也是造成土耳其货币贬值的重要原因。

土耳其政府除计划改版货币外,也在谋求外界支持,最主要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西方七国集团(G7)的支持。眼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G7集团对土耳其政策处于两难境地。土是北约成员国,货币贬值影响国家稳定,势必给美国为首的其他北约成员国带来麻烦。因此,美等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确想帮土一把;另一方面,美等西方国家本仍想压土继续改革金融体制,但又怕引起大的社会动荡。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一副总经理斯坦利·费舍尔先生(StanleyFischer)日前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也只是原则性地说:“土耳其理应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

参考资料: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什么情况会导致世界经济崩溃?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

自1997年冬季亚洲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无数的文章和报道在多数情况下未能在全球背景下把握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因而也就没能强调以下事实,即此次亚洲金融危机只是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一环。为了理解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规模和深刻原因,仅仅回顾和研究近几年的事件是不够的。现在全球危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年前,牵涉到整个战后的金融和经济史。

在我们的研究中,金融危机的产生可以回溯到不迟于60年代中期,当时西方经济政策中的某些根本性转变开始渐露端倪,首先是在英国,后来又传至美国。世界金融危机的第一个公认的症状是导致1967年英镑危机和1968年美元危机的通货不稳定,它还最终在1971年8月彻底瓦解了布雷顿森林金本位制。这个病理过程在70年不断深化,导致了80年代的第三世界债务危机和世界金融市场上巨大的投机泡沫的出现。自90年代初以来,随着金融泡沫在全球侵略性的扩张以及所谓的“衍生市场”的兴起,全球金融体系的沉疴进入“晚期”,此时的金融体系已是注定要毁灭的。

战后历史的若干个阶段

将二战后时期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和一个中间阶段对我们的分析工作是很有用的。第一个时期是战后重建和发展时期(1945~1963)。从1964年至1966年是一个过渡阶段,其间在西方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经济社会政策转变。从1967年至今是第三阶段,这是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不断劣化并最终导致今日严峻危机的30年。

1、战后重建和繁荣发展的时期(1945~1963)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对健康的、实物性的经济增长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这包括:战后欧洲(特别是欧共体的西德、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的经济重建和复兴;美、苏两国强劲的工业和技术进步;许多所谓“第三世界”国家,如中国、印度和部分南美国家,有了真正的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两大经济集团都以人均实物产出的增长为目标,而达至这个目标的途径也都是对工业、农业和基础设施等资本密集型项目进行大规模投资。

这段时期,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和其他相关安排的保证下,货币相对稳定。这些安排包括:相对固定的货币平价,金本位支持下的美元所扮演的中心角色以及相对严格的货币银行管制。贸易协议准许政府通过合理的关税、补贴、价格支持、支持性信贷和税收政策等多种手段保护和扶持本国生产者,在食品和关键工业部门尤其如此。一般而言,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政府不鼓励投机,而是鼓励在基础设施、工业和农业领域进行公私投资。它们的政策强调高技术资本品的生产和人口科学素质的提高。金融利润主要产生于实物的制造和贸易。结果就是整个金融体系有真实的实物经济作强大后盾。

然而,-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去世使美国带着种种问题进入了战后世界。罗斯福的战后政策是消除英、荷、法的殖民体系,与苏联、中国及其他国家一起开创一个世界范围的工业发展时期。1945年4月罗斯福的突然去世之后,继任者杜鲁门的经济政策没能利用美国在战争期间建立起来的高水平的工业去帮助战后世界的发展,反而带来了1948~1949年的经济衰退,这是战后一系列经济衰退中的第一次。1954年,艾森豪威尔试图以信贷扩张的手段带动新一轮的经济复苏。在短期繁荣之后,这项政策从1957年起引发了另一次严重的金融衰退。

当时还是一名工业咨询人员的林顿。拉鲁什对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特别注意到1957年的衰退作为战后经济“转折点”的重大意义并得出结论说,除非改变当时流行的经济政策取向,否则西方经济就会向一系列国际货币危机发展。他预言这种危机将在60年代末爆发。

拉鲁什评论说,艾森豪威尔的信贷扩张已导致了不健康的消费信贷“泡沫”——特别在汽车销售方面——而没有刺激对作为工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之基础的资本品的投资。在美国工业发展处于阶段性停滞的条件下,凯恩斯学派用大规模信贷扩张刺激经济的方法加剧了浪费性的消费品和服务的增长,以及行政和销售人员的不必要的增加,从而加速了对短期利润的追求。这增加了经济中每单位实物产出的整体成本,而以工业技术进步为前提的生产率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信贷的扩张伴随着美国经济实质效率的下降。在西欧各国工业制造能力迅速扩大的同时,美联储的政策导致了美元对西欧货币的快速贬值。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1957~1959年经济衰退的根本性政策错误,西方政府将以一种极其错误的方式处理即将到来的货币危机,并引起灾难性的后果。事实证明他的预言完全正确。

然而,在危机间歇期内美国经济在肯尼迪政府(1961~1963年)领导下曾有一次相当正确的政策转向。肯尼迪实施的税收政策鼓励工业企业投资于新技术,从而提高了生产率。这与肯尼迪的载人空间计划(最终将人类送上了月球)和高科技军事计划是紧密联系的。这些计划都是通过政府投资来推动技术发展和扩大、改进科学和工程人员教育。这些政策与阿登那、戴高乐时代西欧持续的、资本密集型工业和技术发展一道,保证了大多数西方国家相对较快的现代化和技术创新。

2、过渡阶段(1964~1966)

不幸的是,肯尼迪于1963年11月22日被杀。在继任者林登。约翰逊和英国工党首相哈罗德。威尔逊的领导下,以前的资本密集型工业发展政策被抛弃了。鼓励投资于生产性部门和新技术的各项政策被一步步废除。新的政策取向是创造消费品和非生产性服务的巨大膨胀,从而在中短期内取得较高的倾向回报率。尽管肯尼迪政策的某些正面因素持续到1967年,他的遇刺标志了一个具有决定性经济后果的政治转折点。理解这次政策转变的根本性内涵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美国。直至60年代初期,人们仍理所当然地认为,美国繁荣、财富和力量的源泉在于其工业、农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传统的“美国体制”总是倾向于让国家鼓励对科学和技术进步进行长期生产性投资,支持大规模基本建设,扶持新兴工业部门并以“保护主义”政策培植国内生产。即使进入60年代之后,美国人仍普遍认为如果准许所谓“市场力量”遵循货币收益最大化原则,不受政府干涉和调节地统治整个经济过程,那么任何工业经济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为了保持一个现代化的,以科学和技术进步为基础的工业经济,政府必须起积极的作用:它必须经常介入以保持长期投资的生产性导向,控制投机和浪费,限制“市场力量”的以长远公共利益为代价的短期利润取向。相似的国

民经济原则在其他西方国家的工业发展中也被采用,成为这些国家战后重建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之下,使于约翰逊政府并为其后历届美国政府所继承的经济政策转向,其实质是对于传统的工业经济的“美国体制”的彻底抛弃。这个根本性的政策转向反映在开始流行于60年代中期的“消费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等概念上,这种驱使从英美逐渐传播到其他西方工业国家。

许多人认为既然美国有全球最大最有力的经济,又是军事超级大国,那么它一定应该对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每一个错误负主要责任。不过,尽管“金融癌症”的传播与美国近30年的经济金融政策息息相关,但上述说法至少忽略了以下两个重要因素。

首先,传统的美国工业体制本身就是近30年“金融癌症”的最大受害者。同在美国海外广泛流传的神话相反,比之于60脑袋,现在美国经济的生产基础要弱得多,美国大部分人口的物质生活水准和教育文化水准也要低得多。1997年,已有超过100万个美国家庭宣布破产。所谓“信息社会”带来的经济繁荣的表象将我们的注意力从以下事实引开了,即美国经济事实上已不能在实物层次上满足自身的需要,它必须依赖于工业设备和消费品的大量净进口。美国1997年的实物贸易逆差大于1980亿美元。

其次,对于更广泛历史背景的详细研究毫无疑问地证明:最终导致“金融癌症”的那些政策并不起源于美国。这些政策要古老的多。它们起源于英帝国,后来被那些英裔美国金融寡头通过所谓“亲英的东海岸权势集团”进口到——或更准确地说,几乎是像殖民地一样强加于——美国的。这些英裔美国金融寡头总是与传统的“美国体制”作对,而且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英国王权及英国情报部门有联系。一部美国史就是亲英的、寡头的倾向与传统的共和倾向斗争的历史。在本世纪初,代表传统“美国体制”的麦金利总统被暗杀,亲英的西奥多。罗斯福上台,这意味着英裔美国寡头集团事实上已经接管了美国。然而,“美国体制”集团的影响一直保持到50年代,甚至更久。原因之一就是英裔美国权势集团出于军事和其它因素的考虑,认为仍有必要保持一个强大的工业基础。可是,在著名的英国贵族伯兰特。罗素所主张的战略教条的影响下,这种情况开始改变了。

罗素认为科学和技术的无限进步造成了对于人类生存的威胁,其表现形式就是核武器。只要主权国家能自由地发展其科学研究和工业能力,他们总能造出核武器。因此,罗素及其追随者认为能使世界保持安全的途径是:①消除国家主权以有利于建立一个“世界政府”的专制权力;②停止工业化的扩散,限制获取工业技术;③消除科学和技术进步本身,至少将其置于严格控制之下。

罗素政策的第一个突破是1958~1959年美苏在赫鲁晓夫和艾森豪威尔领导下所达成的协议。尽管这些协议对西方经济政策的深刻影响只是在几十年后才充分显露出来,它们当时就已极大地推动了放弃广泛的科学和工业发展政策,而开始采取所谓“后工业社会政策”。

至60年代中期,局势已很明朗,英裔美国权势集团已完全接受了罗素的政策并开始转向“后工业社会”。从那时起,寡头集团已或多或少地控制了美国经济、金融和外交政策达30年之久。

世界金融体系30年的癌症(1967~1997)

过渡阶段结束于1967年,当时一系列爆炸性的金融危机正如林顿。拉鲁什所预言的那样开始。后来的历史表明60年代末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危机决非暂时或周期性现象。从战后初期卓有成效的“美国体制”政策所作的根本性转向,为世界经济种下了致病的癌变基因。

在这30年历史进程中,金融体系的疾病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各国政府和组织不得不面对和应付的危机为标志。历史表明,在每一个关键转折点上,所采取的决策总是使问题更为恶化,并为下阶段更严重的危机准备了条件。这些决策的共同重点在于:对由不数据增长的债务“泡沫”和投机性金融资产引起的问题,它们总是试图通过牺牲越来越多的实质经济来“喂饱”泡沫的方式加以解决,与此同时它们还成功地为这些泡沫的增长清除各种壁垒。

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政府和主要组织的这种非理性、自我毁灭式的行为,构成了过去30年经济史最重要的特征。很明显,世界金融体系的问题及其之所以被容忍了这么久的原因在于一些植根于国家政府和组织的思维习惯深处的错误。

在本文余下的部分中,我们将把注意力集中到世界经济的“金融癌症”发展的几个关键点上。我们将特别关注在不同的阶段各国政府所采取的行动及其影响。

转折点一:1967~1971年货币危机和经济政策的新马尔萨斯主义转向

我已描述了1964~1966年的根本性政策转变是如何与越战引起的通货膨胀及其它因素一起,为始于1967年英镑危机的一系列货币危机准备好条件的。不幸的是,对1967~1971年货币危机的反应没能使经济政策转回到健康的工业发展上来,而后者本来是能够稳定美元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在助理财政部长保罗。沃克尔、乔治。舒尔茨、米尔顿。弗里德曼及其他人的建议之下,先是约翰逊在1968年3月,后来是尼克松在1971年都发出了让金融体系与真实经济“脱钩”的信号。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决定停止以黄金支持美元的地位。这给战后布雷顿体系下的货币稳定划上了句号。它为洪水般的金融和商品投机打开了闸门,为通向“浮动汇率制”铺平了道路,削弱了良性的长期计划,增加了国际性长期投资与贸易的风险。

与金本位和固定货币平价的废除相伴,美国的政策使美元加速流向“离岸市场”,在那里没有对利息的限制,事实上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相当大的一部分外流美元涌入了英联邦国家,这是以伦敦为中心的所谓“欧洲美元”市场的开始。

到1979年,已有超过1/3的美元在海外流通。这些钱成了离岸欧洲美元银行根据“凯恩斯乘数”进行信贷创造的基础。由于美国国内银行的潜力仍被美联储的政策所限制,不断增长的欧洲美元信贷开始通过加拿大等离岸中心市场流入美国银行体系。以这样那样的方式,“欧洲美元信贷泡沫”的增长成为美国和其他国家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美国金融政策越来越成为海外美元市场的“囚徒”。

转折点之二:1973~1975年的石油冲击

西方的政策不仅没有设法使“美元泡沫”,包括以伦敦为基地的欧洲美元市场受到控制,反而以不断增加的流入量使这个泡沫越鼓越大。在70年代中期石油冲击的帮助下,泡沫以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代价迅速膨胀了起来。毫无疑问,油价的大幅上涨是英美权势集团掌握的大银行和石油公司以人为的方式策划和哄炒起来的。油价陡涨四倍制造了新泡沫,即第三世界债务泡沫,同时也是英美银行和石油卡特尔对世界工业经济的掠夺。

这些虚假的债务没有被冻结或一笔勾销。达到高利贷水平的“浮动利率”和不断发出新贷款用于还旧贷款(即所谓的“滚动还债”)还使这些债务泡沫迅速扩大。这种政策同IMF 从80年代开始强制推行的管制政策一起,将大多数发展中经济推进破产的深渊,而且极大地限制了工业国家高技术资本品的出口。

70年代后半期,金融癌症已到了性命攸关的地步。林顿。拉鲁什和他的合作者提出了一项可行的替代政策方案,并在各国政府和组织中广泛传播。拉鲁什关于成立“国际发展银行”的建议目的在于重建新的金本位制,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这个建议于1976年被提交联合国大会。

稍后,法德两国对卡特政策的破坏性经济政策和“浮动汇率”政策的抵制在1978年达到高峰,在这一年它们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EMS )和欧洲货币基金(EMF )。后来,拉鲁什又呼吁把EMS 和EMF 建设在为以最初的“国际发展银行”所体现的原则为基础的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核心部分之一。当然,他希望能将美国等国尽可能早地纳入这个新体系中。不幸的是,这些创议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其中包括对几位主要欧洲工业家和政治家的暗杀,这些人都热心于第三世界的工业的发展。到80年代初,欧洲的亲工业潮流已被严惩削弱了。后果之一是如今的欧洲金融聪明和共同货币计划同一种货币学派的、反发展的政策联系到了一起,而后者同1976~1978年的亲工业倾向是截然相反的。

转折点三:1979年的“利率冲击”

不可避免地,华尔街泡沫、欧洲美元泡沫和第三世界债务泡沫的进一步增长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新当选的英国撒切尔政府和不久后保罗。沃克尔领导下的美联储不公没有着手解决潜在的真正问题,反而推行了极端的货币主义“休克疗法”,将利率提高到美国内战以来最高的水平。这种政策加上沃克尔和卡特政府强制施行的信贷控制等手段,给了美国经济的工农业基础以沉重一击,仅仅几年之内,数十万的农场主和中型工业企业被毁掉。在许多工业部门,美国经济的实物产出在3年内下降了30%至40%.直至今日,美国工业和农业仍未从1979~1981年的“休克疗法”中恢复过来。

这种毁灭性的高利率政策的后果当然不局限于英美两国。欧洲美元贷款的利率从1978年初的7%上升至1980年初的20%.世界贸易也经受了自1958年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但更主要的是,利率上升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可怕的打击:他们用欧洲美元贷款支付他们的石油进口,而欧洲美元的利率通过伦敦银行间拆借利率已翻了一番。一夜之间,这些国家不得不支付两倍于他们借钱时所预计的债务利息。

这次“休克疗法”的反对工业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性质,在1970年末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CFR )的一系列研究报告中得到充分体现。成立于一战后的外交关系委员会是英国事务研究所的旁系衍生物,是英裔美国权势集团最重要的政策机构。在以“80年代计划”为名出版的一系列书籍中,外交关系委员会公开地主张推行一种在一定程度上使世界经济在控制下解体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摧毁有利于第三世界工业发展的力量。通过对民族国家经济实施决定性的打击,一条通向“全球化”的道路将被开辟出来,而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将在“全球化”中被取消。

转折点四:1982~1983年的拉美债务危机

利率的急剧提高和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冲击”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陷入了无法忍受的境地,并直接导致了拉美的债务危机。从1978到1982年的四年间,拉美国家(包括墨西哥)的官方债务从1565亿美元增至3228亿美元。与此同时,超过780亿美元的流动资本离开了拉丁美洲。而所有这些都没有大量流入的投资作为补偿。

对这种掠夺行为的最强烈的抵抗来自墨西哥总统洛佩兹。波蒂略。1982年5月,波蒂略与拉鲁什商讨了拯救墨西哥经济的措施。过后不久,拉鲁什起草了一份拉美国家经济政策。这项名为“洛雷斯行动”的方案核心在于:拉美国家应建立起“债务者卡特尔”和一个共同市场,目的是争取公平地重组债务并开创一个大陆范围的以实物经济原则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局面。

1982年8月初,当“洛雷斯行动”计划公布的时候,墨西哥事实上已停止了支付外债。资本在恐慌中纷纷逃往国外,整个金融体系开始解体。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波蒂略开始实施拉鲁什方案中的关键部分。为了恢复对经济的控制,实行了严格的货币管制,宣布暂时性的外债停付以及银行系统的国有化。除了这些紧急措施以外,波蒂略还努力寻求其他拉美国家,特别是阿根廷和巴西的支持,力图建立起一个面对外国债权人的统一政策。

不幸的是,由于一些拉美国家的动摇和胆怯,由于外部的强大压力,全面实施“洛雷斯行动”计划的历史机遇被错过了。拉美国家政府一个接一个地接受了债权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条件。

美国国务卿乔治。舒尔茨在波蒂略向联合国发表演讲前夜,就在一次讲话中强调了把IMF 变为强迫第三世界还债的“世界警察”的建议。这个政策体现在IMF的“管制政策”(Conditionalites )和“结构调整方案”中。债务国将被强迫进行货币贬值;消除对生产部门及食品等基本商品的国家补贴;对公共开支进行大幅度削减。不论怎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结构调整方案”的结果都是大多数人民生活水准的下降,搁置对经济的生产性基础的投资,通过贬值大量增加债务负担。

就其所称的解决债务问题的目的而言,IMF 的政策遭到了可悲的失败。另一方面,这个政策的确带来对于陷入“债务陷阱”的第三世界的巨大掠夺。到9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每年都向工业化国家,尤其是英美金融机构,提供数百亿美元的净资本流入。根究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基金(UNICEF,现更名为国际儿童基金)的统计,自穷国流入富国资本从1983年的每年60亿美元增长至1990年末的每年300亿美元。考虑到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的暴跌,这种资本流出的实物经济成本至少是上述数字的两倍。而整个80年代从发展中国家流入美国的资本就高达4000亿美元以上。

尽管有这样大的资本外流,第三世界国家的债务仍然持续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的数字,1980年全世界109个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约为4300亿美元,包括一年期以上的公私债务。从1980年至1986年,付息3200亿美元,还本3320亿美元。因此,这期间发展中国家为4300亿美元的债务支付了6520亿美元。然而1986年这些国家的债务总额竟高达8820亿美元!这巨大的新增债务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用于新投资的;债务泡沫的增长几乎完全是由于高利率和发新贷还旧债的“滚动还债”(Roll-Over )方式。至1994年,109个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已高达16,000亿美元。

在墨西哥,波蒂略的民族经济政策很快就被逆转了。由IMF 和债权银行推行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布雷迪计划”,结果只是延缓了危机,而真正的问题却更严重了。这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

以上为转载,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世界上,货币最值钱的和最不值钱的5个国家是哪些国家?

一、世界上货币最值钱的国家

1、摩纳哥

摩纳哥位于欧洲西南边,三面被法国包围,南边面临地中海,国土面积2.02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二小国家。摩纳哥国土面积太小了,没法发展农业、工业,也没有矿产资源,但他根据低税收,吸引世界各国的公司来摩纳哥投资、设定子公司,甚至将总部设置在摩纳哥。摩纳哥不对本国人收税,有不少富商挑选移民摩纳哥来节税。摩纳哥还实行各项政策优惠,大力推广房地产、银行、保险、广告、咨询、旅游等服务业,这带动了摩纳哥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摩纳哥人收益。

2、列支敦士登

列支敦士登是欧洲中间的内陆迷你国家,位于瑞士和奥地利之间,国土面积只有160平方千米。列支敦士登是个弱国,但是它的工业很发达,主要有金属加工、机械、仪表制造、瓷器、化工、药业、电子、纺织和食品工业。列支敦士登生产的真空镀膜商品、用以造船工业和建筑业的射钉枪、钻孔机及其假牙商品,享有国际声誉。工业是列支敦士登的支柱产业,该国95%以上的工业品用以出口,这给列支敦士登每年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让其变成高收入国家。

3、卢森堡

卢森堡位于欧洲西北部,被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包围,是个内陆国。卢森堡的国土面积只有2586.3平方千米,人口为63.4万,也是个弱国。卢森堡生态资源匮乏,市场窄小,经济对外依赖感大,可是卢森堡大力推广钢铁产业、金融业和卫星通信业,让它们变成了自己的支柱产业。卢森堡的卫星通信业很发达,着名的欧洲卫星公司,总部就设在卢森堡。根据工业、金融业和通信业,卢森堡人能获得大量的收入。2021年,卢森堡平均GDP为12.32万美金,位居世界第三。

4、爱尔兰

爱尔兰是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和英国相临,国土面积只有7万公顷,人口有498万。爱尔兰的天然气、泥煤、铜、铅、石墨、锌等矿产资源丰富,爱尔兰是欧洲最大的铅锌生产国。爱尔兰的国内经济,本来以农业为主,造成爱尔兰经济落后,被人称为“欧洲乡村”。之后,爱尔兰开始大力推广软件和生物技术等高科技产业,让爱尔兰变成了着名的“欧洲软件之都”。

5、瑞士

瑞士是个中欧国家,和德国、法国、意大利接壤,国内土地以高原和山地为主,被称作“欧洲房脊”。瑞士的工业和服务业很发达,其中工业是瑞士社会经济的主体。机械制造、化工、药业、高端时钟、食品工业、纺织业是瑞士的主要支柱产业。瑞士是世界上最大的时钟生产国之一,有众多着名的钟表品牌,被称作“时钟帝国”。瑞士的人均GDP达到9.37万美金,位居全球第五。

二、世界上货币最不值钱的国家

1、马拉维

马拉维是非洲的一个内陆国家,国土面积为11.84万平方公里,人口有1760万。马拉维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严重依靠外国的支援。马拉维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的农作物是香烟、咖啡、茶、棉絮和甘庶。香烟是马拉维最主要的农作物,吸收了全国70%的劳动力,并且马拉维60%的外汇收入,来自香烟出口收益。马拉维的人均GDP为431.58美金。

2、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是非洲南边国家,国土面积为79.93万公顷,人口为3040万。莫桑比克地区江河诸多,最大的是赞比西河和鲁伏马河,南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有不少平原,并且国内大部分地区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充足,特别适合栽种和发展农业。同时,莫桑比克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超过了320亿吨,钛600多万吨,钽矿储量居全球首位,约750万吨,天然气储量5.5万亿立方米。莫桑比克还有着丰富的铁、铜、金、钽、钛等矿产资源。

3、索马里

索马里是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上的一个国家,有着非洲最长的海域,国土面积63.76万公顷,人口为1544万。索马里靠近海洋,渔业资源多,其他的自然条件就比较差了。矿产资源少,国内旱灾少雨、土地贫瘠,不适合发展农业,索马里人生存环境恶劣。索马里国内战争持续,造成本来脆弱的社会、诊疗、教育体系全面崩溃,导致了社会的极端循环,国内各种传染病席卷,百姓失业率持续上升,粮食等物资紧缺,现代生活十分艰难。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做了强盗,打劫过往船只,又让世界深受其害。索马里平均GDP只有346.68美金。

4、南苏丹

南苏丹是东非的一个内陆国,国土面积61.97万公顷,人口约为1300万。19世纪,英国和埃及共管苏丹的时候,将苏丹分成南北2个实体分而治之,这给苏丹的内战和分裂埋下了隐患。1955年,苏丹单独以后,南北就爆发了第一次内战。1983年,南北爆发了第二次内战。

5、布隆迪

布隆迪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国土面积为2.78万公顷,人口为1190万。布隆迪国内大部分是高原和山地,海拔高度1600米,有“山国”之称。布隆迪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国内87%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域,国家70%的收入,来自农业。高原、山地这种地形,都不适合发展农业,因此布隆迪虽然是个农业国,但农业很落后,产出不高,百姓收入不高。布隆迪国内,能用上电的人,不足10%,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人均GDP只有265.18美金。

世界五大矿产资源国是哪几个丫?

世界五大矿产资源国是:世界前三位的矿业大国是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它们也是世界的矿产资源大国。第四位是澳大利亚,第五位是巴西。

美国是世界上占第一位的矿业大国。1997 年的原矿总产值1473亿美元,其中石油、天然气和煤(即能源矿产)的产值为1068 亿美元,非燃料矿产405 亿美元。即在矿业产值中,能源矿产占72%。

苏联曾是世界头号矿业大国。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自1991年以来矿业产值锐减。俄罗斯1995 年原矿总产值为1150 亿美元,稍逊于美国。据称,俄罗斯矿业产值中约80%为燃料矿产。

近年来,俄罗斯原油和煤稍有减产,但天然气产量回升。1998 年俄罗斯原矿总产值估计为1000 亿美元左右。

扩展资料:

矿产资源的特性:主要有耗竭性、隐蔽性、分布不均衡性和可变化性四种。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高度重视。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文件中,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实行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建立健全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地质勘查、矿产开发、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安全生产、境外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煤炭工业发展等方面,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管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矿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