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2.卢布涨回来了!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失败了吗?

3.国际油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4.欧洲天然气期货实时行情走势

5.为什么油价已经下跌了,燃油税却涨了?

6.欧元为世界带来了什么?

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意大利石油丰富的国家_意大利油价3欧元

供求关系,原油库存,汇率因素,经济发展状况,突发事件与气候状况。

习惯上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称为原油。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是烷烃、环烷烃、 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扩展资料:

原油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分别占83~87%和 11~14%;还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 磷、砷、钾、钠、钙、镁、镍、铁、钒等元素。比重0.78~0.97,分子量280~300,凝固点-50~24℃。

原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接近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

原油分类

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

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原油

卢布涨回来了!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失败了吗?

专业知识很重要,但常识更重要!

比如说汇率。只有当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时,汇率才是真实的,否则所谓的汇率,不过是哈哈哈!

再比如说,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是各种货币可以自由进出。不能换汇、不能自由跨境流通,所谓的金融中心,也不过是哈哈哈。

卢布涨回来,是俄罗斯控制了国内外汇外流,停止了俄罗斯公民兑换美元、欧元等,强烈措施的结果。现在说西方经济制裁失败,为时过早。

卢布汇率是涨回来了,但卢布也已经从一种“自由兑换”的货币,变成了“强制兑换”的货币了!也就是说, 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没有反应到卢布的汇率上面,但却反应在了卢布的“管制”上面,这难道不是制裁的一种后果吗? 所以,也就不能说,西方的经济制裁失效了。

“强制”做的事情,必然是一方赚便宜,另一方吃亏。由于没人愿意吃亏,所以这种总有一方吃亏的“兑换”就不可能自然发生了,那么就需要通过“强制”来发生了。 西方的经济制裁,将一个可以自由兑换的卢布,变成一个必须“强迫”兑换的货币,这难道 不是 制裁的效果吗?

强迫之下,就总有一方吃亏了,而且是一直吃亏下去。那么交易中吃亏的一方,就一定会想尽办法避免吃亏,也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吃亏的交易发生了。对于卢布,这就是兑换规模会显著变小,这难道不是俄罗斯政府的长期负面影响吗?

别忘记了,俄罗斯虽然是世界上相当重要的能源和粮食供应国,但在其他方面,俄罗斯全都需要依赖外国商品才能把日子过下去。比如,许多药品就必须要进口,许多消费级电子产品都需要进口。这些东西哪怕是从“友善”的国家进口,也是需要外汇来购买的。但卢布的兑换因为在管制状态下,规模缩小了许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俄罗斯手中的外汇减少了。但俄罗斯为了维持 社会 稳定,进口的东西却不能少,那么从哪里找来外汇付钱呢?总不能让外国公司做“义务劳动”吧! 国际贸易,就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而且这个“钱”,还要是买卖双方都认可的“钱”,所以付卢布什么的,就不用来开玩笑了。

从目前的状况看:是的。

从战前的1美元对70到80这区间,战争进行了一月零几天,卢布又回来了,起初制裁时,卢布飞速下探,从最低跌到175卢布,几经搏弈,卢布还是卢布,美元还是那个美元。看似打了平手,其实这次美元输得特惨。

美元可谓是对卢布恨之入骨,带上北约集合三十来个国家,左一个制裁,又一个制裁,最终还把俄踢出swift,无以复加的操作,来彻底整垮卢布。

不想妙计频出。一会卢布与黄金挂勾,一会又与俄输出的天然气(对俄不友好国家)用卢布支付。两大奇招一下来,卢布如火箭般往上涨。

有人调侃,当初北约多疯如今多狼狈。最初俄输欧天然气350′到400欧元之间,现今却升到1400欧元每立方米。

据俄媒报道,俄输欧不止天然气,还有煤炭、粮食,还有稀有矿藏。

你有美元,人家手里有硬通货。美元不能代替天然气、石油、粮油,在饥饿面前,粮食才是唯一救命的东西。′世事无常,曾几何时,美元叫谁跌,谁就跌。一个标准普耳,人家评估一下,随口一张,一个本来发展非常不错的国家,比如九七、九八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总之美元叫谁涨,谁就涨,叫谁跌,谁就跌,美元就如此呼风唤

雨。

石油美元的历害大家有目共睹,为了美元的世界,美国大兵兵锋所指,道琼斯指数不降反升,如九一年的海湾战争,你觉得奇怪吗?

但今天卢布造了反,按此发展下去,卢布上涨不会封顶。

就让美元去哭吧,风水轮流转。

虽然最近一段时间卢布逐步上涨了,但并不代表着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就完全失败了。

这段时间卢布汇率迅速上涨。

自从俄罗斯跟乌克兰发生冲突之后,欧美很多国家都纷纷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结果导致卢布的汇率迅速下跌,最高峰的时候,一度下跌超过40%,这让很多人觉得俄罗斯经济就要完蛋了。

但是在卢布迅速下跌之后,俄罗斯推出了很多措施,一方面是加息,另一方面是减少外币兑换,再一个是最狠的,就是将卢布跟黄金挂钩,5000卢布可以兑换一克黄金。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之后,卢布对于美元的汇率迅速上升,特别是宣布卢布跟黄金挂钩之后,卢布出现了多日上涨,目前卢布对美元的汇率甚至上涨到了战前的水平,这让很多人纷纷表示太不可思议。

卢布对美元的汇率迅速上升,可以减少外资的流出,这对于缓解俄罗斯国内经济下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卢布汇率上升并不代表着欧美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就完全失败。

经济制裁分为很多种,包括金融制裁,贸易制裁,冻结资产等等。

而汇率并不是直接的制裁手段,更多的是经济制裁的一种结果,因为在欧美宣布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之后,很多人都觉得俄罗斯经济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卢布失去信心,结果才导致卢布汇率下降。

只不过在俄罗斯宣布卢布跟黄金挂钩之后,这意味着不管俄罗斯经济出现什么情况,大家手中的5000卢布都可以直接兑换1克黄金,这对于稳定汇率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除了汇率之外,目前俄罗斯其他方面的影响仍然非常大,这种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通过SWIFT系统进行结算,包括俄罗斯大量的能源出口以前都是通过Swift来结算,但是在俄罗斯被踢出Swift系统之后,俄罗斯很多银行将不能正常使用美元或者欧元以及其他货币进行结算,结果导致俄罗斯的外贸出口进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虽然俄罗斯有自己的结算系统,另外也可以通过人民币结算系统来实现部分贸易的正常进行,但最终也完全没法取代Swift的作用。

欧美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之一,就是禁止境内的机构以及企业向俄罗斯出口,同时禁止从俄罗斯进口,另外在俄罗斯有相关业务的企业也必须停止。

在欧美做出这个制裁之后,俄罗斯的很多产品出口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目前除了能源出口还算正常之外,其实其他产品出口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这对于俄罗斯本国的一些企业影响是非常大的。

另外俄罗斯本身主要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并不是很发达,有很多商品都从全球各国进口,在欧美一些国家禁止向俄罗斯出口之后,他们生活生产所使用的一些原材料以及产品就可能没法正常进口,比如一些核心的芯片零部件没法正常进口,不能使用欧美的一些软件等等,这对当地企业影响同样非常大。

比如谷歌就宣布禁止俄罗斯手机厂家使用安卓系统,结果导致俄罗斯手机厂家生产出的手机没系统可以搭载,这种影响只有他们知道。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俄罗斯境内有很多外资企业,这些外资企业当中就包含大量的欧美企业,这些欧美企业在俄罗斯境内开展生产零售等各种业务。

但自从欧美宣布对俄罗斯制裁之后,很多欧美企业都宣布停止在俄罗斯境内的业务,如此一来对俄罗斯的经济、就业、财政收入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欧美对俄罗斯的一项重要制裁之一,就是宣布将俄罗斯在海外的一些资产冻结,包括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俄罗斯央行在其他国家的一些资产,甚至俄罗斯一些富豪在海外的资产都被冻结。

比如切尔西的老板阿布的资产就被英国冻结了,网上还一度流传俄罗斯一些富豪在意大利的豪宅以及游轮被没收了。

由此可见,欧美通过一系列经济制裁措施之后,对俄罗斯的影响其实是非常大的,如果这种制裁措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对俄罗斯的影响会更大。

当然面对欧美的制裁,俄罗斯也做出了反制裁措施,而俄罗斯最大的筹码就是能源,所以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看到俄罗斯在能源出口上大做文章,宣布对不友好国家出口的天然气将使用卢布结算,结果导致很多国家的天然气价格都迅速飙涨,尤其是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上涨非常明显,通胀压力进一步扩大。

最终在制裁与反制裁的较量之中,其实欧洲和俄罗斯都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反而让美国的一些能源企业捡到了便宜。

从2022年3月14日开始,俄罗斯卢布开始大步的进行反弹,经过近20天的发展,现在一美元,大约只能兑换81卢布。对比在俄乌冲突之前的2月24日,那时候一美元大约兑换75卢布,那么现在可以说在目前第一阶段的金融制裁与反制裁中,卢布确实涨回来了。但是现在如果去下一个结论,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已经失败,这可能还为时太早。

1.目前的卢布汇率上涨,其实还不是在一个纯市场环境下的上涨。在之前,俄罗斯是一个半外汇自由浮动的国家,那么那时候卢布对美元的汇率属于半市场环境下的公开汇率。但是现在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并没有完全恢复,整体证券市场,外汇市场是有着临时的管制措施的,所以此时的卢布汇率其实是一个完全管制下的汇率,并不一定代表真实的市场汇率。有可能在俄罗斯的市场上,卢布汇率并不是这个价格。

2.俄乌冲突现在还没有平息,已经进入到一个胶着化的状态,所以后续的变数仍然非常之大。美国和欧盟有可能针对俄罗斯还要开启新的一轮更大范围的经济制裁。虽然俄罗斯的自给自足非常强,但是只要俄罗斯仍然与世界其他国家产生着国际贸易的往来,不可避免的就要遭遇到经济制裁的相关措施影响。所以现在只能说第1轮的对抗,以俄罗斯卢布的汇率上涨为结束,俄罗斯挺住了。

3.俄罗斯在此次经济制裁和金融制裁中,采取的最重要的反制裁一个组合拳,那就是宣布欧洲不友好国家必须以卢布来结算天然气,同时俄罗斯央行宣布一克黄金兑换5000卢布。也就是俄罗斯拿出天然气作为一个反制裁工具,同时逼迫那些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欧洲国家,变相的以黄金、美元、欧元等等来去兑换卢布。黄金的国际市场价格俄罗斯不能掌控,但是通过这个组合措施,可以让卢布的汇率变相上调,当然其中的产生的损失差价自然就是这些欧洲不友好国家来买单了。

不过我们现在盘点一下俄罗斯的传统出口项目,确实除了天然气以及石油之外,还仍然有着令其他国家担忧和恐惧的反制裁措施,例如全球高 科技 产业必不可少的钯金原材料,有可能就会成为未来反制裁的新的工具。同样俄乌冲突的及早结束,也有可能对于俄罗斯卢布的汇率稳定形成强有力的影响因素。

我觉得虽然说俄罗斯的卢布又涨到了开战之前的水平。但不能因此就说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完全失败了。况且俄罗斯自己也不敢这么认为。毕竟西方的毁灭性的制裁对俄罗斯整体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而且还波及到其他许多原本跟俄罗斯有贸易关系的国家。

当然,也不能说俄罗斯对于西方国家的制裁一点反击的手段也没有。毕竟俄罗斯是一个世界级的大国,拥有极为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天然气石油,粮食,还有丰富的矿产品等等。这些东西是硬通货,各地都是需要的。

况且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西方,还有东方和南方。有许多金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跟俄罗斯依然是非常友好的。只要有这些俄罗斯的友好伙伴国家大力的支持他。就能够抵御西方国家战时的制裁。

蜡烛来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卢布大战风险外溢!俄采取果断措施抑制金融风险,卢布强烈升值。

因为俄罗斯卢布经过这将近一个月的强烈反弹,俄罗斯卢布失地基本上全部收复本轮经济制裁以后的跌幅!

我们必须要正视:为什么美俄发生经济大战,西方经济却沉重遭殃呢?一个原因就是,俄乌战争爆发是一个典型的全球性危机,而且它不仅仅是地缘政治方面的,更主要它是能源危机。

就从目前来看的话,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飙升,西方经济继续受到打击。

所以说,在这场俄乌冲突当中,各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对于其未来的经济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缺乏足够的智慧,那可能带来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

总体来看,蜡烛认为俄罗斯在金融领域单挑整个西方国家,虽然还没有取得完胜,但是他已经成功地巩固住自己的防线,然后给西方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危机。而美国有可能成为现在盘面看最大的获利方。

西方国家在这场博弈当中是损失惨重,因为他们的这种盲目跟风的政策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他们成为美国镰刀下的新韭菜,这是他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造成的。

俄罗斯金融反击正在取得越来越大的成果,希望俄罗斯能够巩固胜利果实趁胜追击,成功击中美元霸权的死穴,这才是未来最好的结果!

应该来说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的影响因为的一个妙招有所缓解,卢布也由前期的大跌到涨回来了,这个妙招就是 卢布支付令+卢布锚定黄金。

俄罗斯总统公开宣布:我们计划在向“不友好国家”出售天然气时转而使用俄罗斯卢布。,4月3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又宣布,对俄罗斯天然气的卢布支付模式将在未来扩展到对其他商品种类。下一步肯定是原油,电力,农产品。

而白俄罗斯,匈牙利等国不反对卢布支付,德国意大利同意到俄工业银行换卢布支付来变通,世界与俄友好国家也将开始卢布交易。的这招稳住了卢布的下跌,并通过与黄金锚定建立卢布升值预期。

另外卢布支付令让卢布成为市场硬通货,既提高了俄罗斯友好国对俄出口的积极性,又让欧美对俄友好国家的长臂管辖不敢轻易出手,也保住了俄基本的进出口贸易和国内供应缺口。所以西方想能过打跨卢布打跨俄罗斯的阴谋实际上已经破灭。

谁会想到俄罗斯的卢布竟然会这么厉害啊。

卢布一直在升值。这几天到了82左右,即1美元:82卢布,俄罗斯的目标值是小于79。

俄乌战事明面上是俄罗斯在修理不听话的乌克兰,实际上是对着整个西方国家去的,特别是美国和北约。美国是俄乌冲突的挑唆者,其他的都是打手。

俄乌战事引来西方对俄罗斯的疯狂制裁,是前所未有的制裁。俄罗斯面对西方的制裁出台了多项反制措施,居然卢布竟成了最狠的一招!

俄罗斯拿自己卢布当工具与天然气、石油、粮食、化肥等绑定,那些被列入不友好国家想进口上述产品就必须使用卢布结算,卢布直接挑战美元、欧元的地位。

自3月23日开始,卢布一路杀来,把欧洲各国搞得鸡犬不宁,西方 社会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而卢布一路升值,俄罗斯国内物价稳定。

西方国家从经济、金融、文化等多个方向封死了俄罗斯,但俄罗斯是一个资源型大国,世界需要俄罗斯的资源,这个是没法改变的事实,总统也正是因此而非常淡定,所以拿出卢布作为结算工具来对付西方国家。

不管那些靠进口俄罗斯资源过日子的国家怎么来看待这件事情,毕竟 社会 需要运行老百姓要过日子的,早晚要跑到俄罗斯的门上来的,俄罗斯现在是稳坐钓渔船。

俄罗斯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被制裁,对制裁有了一些免疫力,何况还有一大帮好朋友帮衬着,大不了俄罗斯的经济停滞几年,过几年紧吧的日子。而西方国家就不同了,他们从来都是制裁别人,自己从中享受的,谁会想到制裁俄罗斯竟俄罗斯反制裁了。西方因为俄罗斯而使其经济、 社会 遭到了惨重的打击,且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更难的日子还等着西方国家去享受呢。

俄罗斯革西方国家的命,卢布革了美元与欧元的命,西方将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买单,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最终会彻底的失败。

国际油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在谈到国际油价上涨主要是因为供需不平衡导致。

美国极寒天气导致美国石油产出受限,加剧了投资者对石油市场供应不足的担忧。美国能源信息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受极寒天气影响,截至2021年2月19日的一周,美国原油产量环比大幅下降110万桶/日至970万桶/日。

不仅如此,2月份,在OPEC减产协议框架下,仅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计划小幅增产,增幅共计7.5万桶/日,但同时沙特执行了约100万桶/日的额外自愿减产,导致OPEC整体产量明显下降。主要产油国产量下降等因素有望推动石油需求恢复,石油市场呈现供不应求局面,库存加速下滑,国际油价强势上扬。

石油价格持续上涨使世界经济增长蒙上阴影:

一、油价持续攀升对美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已日渐明显

1、石油对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不少经济分析人士预计,如果今年世界原油价格保持在每桶40美元左右的高位,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降低0.5个百分点。

2、油价过高还导致物价上升较快,使得美国短期利率上升的压力明显加大。美国经济近两三年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走向强劲复苏,美联储能够长期将利率保持在几十年来的最低水平,物价处于低水平是一个重要原因。

3、油价过高还导致美国国内石油制成品价格连创新高。预计今年夏季美国的汽油平均价格可能将达每加仑1.94美元。这将使美国消费者无形中多支出数百亿美元,进而减少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开支。

4、油价持续走高也加剧了美国的贸易不平衡,成为推动美国贸易逆差上升的因素之一。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认为,石油和天然气期货价格的大幅上涨,会对美国经济长期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二、油价上涨危及欧洲经济复苏

对于正处在经济复苏起步时期的欧元区来说,油价上涨来得真不是时候。由于欧元区12国所需的石油70%以上依赖进口,油价高低对其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近年来,虽然油价呈上升趋势,但由于石油在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而欧元对美元汇价过去较长一段时期不断走高,使欧元区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油价上升带来的冲击。可是,最近油价上涨过于迅猛,而欧元对美元汇价也开始回落,欧元区企业压力明显增加。

油价走高直接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进而造成利润下降。如果油价居高不下,将使消费者把钱包捂得更紧。这意味着欧元区的消费需求将很难有起色。油价走高还给欧元区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通胀上扬,还可能使欧元区希望欧洲央行调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的愿望再次落空。

三、油价高企对亚洲经济的影响更大

目前,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区。过去十几年里,亚洲的日均原油需求量增长了约50%,约占同期全球总需求增长量的80%。据总部设在美国夏威夷的法克兹咨询公司上月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去年亚洲的日均原油需求量达2160万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升至创记录的64%。有专家认为,只要油价维持在每桶30美元的水平上,亚洲经济就会受到损害。IEA也指出,如果油价在一年内每桶上涨10美元,亚洲经济增长率就将下降0.8个百分点。

具体地说,高油价对亚洲经济的负面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1、油价上涨会增加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石油进口开支,导致贸易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给亚洲国家和地区保持经常项目平衡、偿还外债、投资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

2、油价上涨也可能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放慢,消费需求下降,进而减少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这对以扩大出口为重要动力的亚洲经济来说,无疑会增加阻碍发展的因素。

欧洲天然气期货实时行情走势

欧洲天然气期货涨22%,刷新历史新高。本周,欧洲基准天然气价格继续上涨,周二飙升至新的纪录高位,相当于每桶230美元的油价,原因是对冬季到来前供应的担忧推动能源商品上涨。此前,欧洲天然气、碳和电价多次刷新纪录高位,本周,欧洲基准天然气价格继续上涨,周二飙升至新的纪录高位,相当于每桶230美元的油价,原因是对冬季到来前供应的担忧推动能源商品上涨。由于欧洲和亚洲的天然气和煤炭价格上涨以及法国的核能发电到期,荷兰TTF天然气价格(欧洲的基准天然气价格)周二首次飙升至每兆瓦时100欧元以上。

一、欧洲各国如何应对天然气短缺?

天然气价格飙升,英国消费者和能源公司收到巨大冲击,在欧洲其他国家,消费者也面临着电费煤气费账单的急剧上升。

1、欧盟:不断飙升的能源开支给无数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同时也给布鲁塞尔带来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欧盟***一直忙于推动其全面的应对气候变化计划,致力于到2030年将碳排放量减少55%。它涵盖范围很广,但批评人士说,计划中包括一些建议,有可能导致能源价格进一步大幅上涨。欧盟正在就成员国在欧盟规则范围内可以单独采取的缓解措施制定指导意见。但是,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欧盟会采取任何重大的、集中的干预行动

2、西班牙:西班牙的能源价格与天然气批发市场密切相关,因此最近消费者每兆瓦时电价屡创新高。2021年下半年,西班牙的天然气批发价在欧洲各国中也最高。2021年9月,西班牙社会党总理佩德罗·桑切斯领导的联合政府公布了一系列措施,旨在遏制上涨的能源费用。其中包括减税和临时削减能源公司赚取的超额利润。后一种举措招致了能源业界的批评,尽管政府已经澄清可再生能源供应商将获豁免。政府表示,其目标是到2021年年底将电费降低20%以上。

3、意大利:意大利尤其容易受到天然气价格上涨的影响,40%的能源来自天然气,其中大约一半来自俄罗斯。因此,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下降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都让意大利受到沉重打击。意大利政府已经花费了约12亿欧元来控制家庭能源价格的上涨,并承诺在未来几个月内再提供30亿欧元帮助。总理马里奥·德拉吉说,在未来3个月,一些原来的所谓系统成本费用将从天然气和电费中扣除。它们本来是增加的税收,用以帮助向可再生能源的过渡。

为什么油价已经下跌了,燃油税却涨了?

近期关于燃油附加费上涨的传闻再次“不幸”被证实,而且上涨幅度、时间均超出此前所有预期。昨日,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正式对外发布消息,国内燃油附加费收费标准9月1日起再度上调,800公里以下航线由30元调整为60元,800公里以上航线由60元调整为100元,这比上次调整附加费后规定的执行期限(10月10日)提早了40天。

资料;

对于油价的飞涨,很多人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来理解,认为是石油供不应求。但是有关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石油是供大于求。2004年第一季度,原油每天供大于求约30万桶;第二季度全世界原油日产量为8190万桶,平均日需求8040万桶,日供大于求150万桶。2005年年中,“世界石油日供应量约8400万桶,日消费量约8300万桶”(梅新育《中国没有定价权》《世界知识》2005.15),日供大于求量也达100万桶。所以,造成油价上涨的原因不是石油供不应求,而是其它因素所致。实际上,造成21世纪以来石油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对石油的投机炒作,上个世纪90年代石油价格的下跌,21世纪以来美元的大幅贬值。

近八、九年,我国以及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住房价格飞涨,其最重要原因是房产商和把房屋作为期货投资的“投资者”们的投机炒作。大量没有居住需求,但要投机歉钱的“投资者”将投机资金投入房地产,使投机资金与购房居住的购房资金之和大于正常情况下购买居住房所需资金量,人为地造成需求旺盛,使房价大升。同样,近几年石油价格飞涨的主要原因也是对石油期货的投机。所不同的是,对石油投机的力度比对房地产投资力度更大。2004年8月18日的《经济日报》,刊载了题为《国际原油市场风高浪急》的文章,该文章写道:“投资者想从油价的涨跌中大赚一把的投机行为,也对油价的飙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几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对游资严加防范和约束,相当多的对冲基金开始进入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进行期货的倒买倒卖,谋取高额利润。石油期货交易量目前是现货交易量的好几倍。据估计,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只占到交易总量的三成,其余都是套利的人。长期跟踪国际原油市场的亚太博宇公司研究员陈光远说:‘在几年前,美国基金在石油行业中所占比重大约在7%到8%,这个数据是5年前的。据最新的数据,美国的一些对冲基金在国际石油价格中的比重已经上升到1/4。’”据该文可知,两年前,投机的“投资资金”已远超过因为“真正的需求”而购买石油的资金,两部分资金之和,造成在石油流通领域内资金大大多于购买这些石油所需的资金量,即造成该领域的“通货膨胀”,原油物价上升。如前所述,2005年世界石油平均日供销量为8000多万桶,“但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日交易量达2亿桶,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日交易量更接近4亿桶;按金额计算,当油价为50美元/桶时,世界石油日消费金额约40多亿美元,而国际石油市场日交易金额则高达数百亿美元。”

2005年世界石油平均日供销量为8000多万桶,“但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日交易量达2亿桶,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日交易量更接近4亿桶”。这意味着原油一天内要被投机商们倒手几次。价格上涨期间,房屋倒手每倒手一次,一般房价就上涨一次。同样,价格上涨期间,原油倒手一次,一般石油价格也就上涨一次;倒手几次石油价格就上涨几次(只有少数时侯的倒手是获利回吐,价格下跌)。“按金额计算,当油价为50美元/桶时,世界石油日消费金额约40多亿美元,而国际石油市场日交易金额则高达数百亿美元。”当一种产品的购买,每天只需40亿美元时,却涌入了上百亿美元资金,那么这种产品的价格上涨将成为常态。所以,石油价格是以炒家们投机炒作的“石油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皮肯斯之流石油炒家对油价的影响力超过了海湾国家的石油部长们。”(《中国没有定价权》)

另外,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物价一直在上涨,年平均有百分之几的物价上涨率,而石油价格则一直趋于下降。如2006年7月6日的《参考消息》转载的法新社资料看,纽约市场交易石油价格1990年10月为40.40美元,而1994年3月则为14.08美元,1998年12月更降为10.72美元。直至2003年3月,涨到37.78美元,仍未恢复到1990年10月价格水平。再考虑到90年代美国的物价上涨,国际石油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十余年中,它的实际价格下跌状况,比它在交易市场上交易价格下跌的状况更严重。所以21世纪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在较大程度上是油价下跌约10年后,大量炒家逢低纳入后的恢复性反弹。

还有,原油是以美元计价。而从汇率关系看,最近几年,美元对欧元贬值40%多,对日元也有约20%的贬值。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不变,实际意味着石油价格在欧洲、日本能用较以前更少货币来买油,例如,在欧洲,仅,美元对欧元贬值40%多就意味石油价在欧洲下降了许多。而在进出口关系上就意味着,石油输出口国要从欧洲进口同样多的某种商品,必须要用比几年前多得多的石油去换。因此,为弥补美元贬值带来的影响,石油价格肯定要上升来“纠偏”。所以,美元贬值也是石油涨价的重要原因。我们据美元对欧元、日元贬值(或者说欧元、日元对美元升值)的情况知道,对欧盟国家和日本来讲,因为他们的货币相对于美元升值,所以这段时间的石油涨价,对于他们的影响要小于对美国的影响。或者说,欧盟用欧元折算的石油涨价倍数远小于用美元计算的石油涨价倍数。

欧日的情况也使我们想到,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关系使石油涨价对我国有何影响。具体说,如我国人民币也象欧日货币一样对美元升值,石油涨价对我国有何影响。

现时人民币基本是与美元挂钩(2006年对原来只有约3%的升值),所以石油涨价对我国的影响很大,用人民币计算的涨价倍数与美元计算的涨价倍数相同(我们以有最新年石油进口数量资料的2006年为例来讨论,而2006年时约3%的人民币升值忽略不计)。

如2006年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60美元的话,则相对2003年每桶涨了33美元,即涨了约1.2倍。2006年我国进口原油1.45亿吨,为计算方便,将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也定为1.45亿吨。每桶涨33美元,意味着每吨原油涨约247美元左右。这样,2006年进口原油要支付650多亿美元,约合5330亿元人民币(还是按1美元兑换8.2元人民币计算)。相对2003年要多支付约358亿美元,人民币计算要多花费2800多亿元。

如果我国在2006年前将人民币相对原来升值一倍,1美元兑换4.1元人民币,则2006年进口原油仍要支付650多亿美元,相对2003年仍要多支付约358亿美元。但因为人民币比2003年升值一倍,则以人民币计算仅支付2665亿元,比2003年只多花费约100亿元,而不是现时汇率要多支付的2800亿元。因此,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一倍,理论上,每升汽油、柴油价格将比现在降一半。当然,考虑到我国原油不是全进口,以及提炼原油为汽油或柴油等因素,可能降不到一半,但肯定会比现在便宜许多。因此,人民币的汇率变化也将影响在我国的石油产品销售价格。

我记得,20多年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确定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2.4元人民币(有段时间甚至为1美元兑换1.9元多人民币),其后我国将人民币一路贬值到1美元兑换8.2元多。这使我国进口石油、铁矿石等所支付的人民币数量大增。或者换句话说,换回同样多石油、铁矿石等进口货物,所支付的、用人民币计价的衣帽等出口货物就需大增。反之,如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我国只需出口较少货物,就会换回同样多石油、铁矿石等进口货物。

据许多国际机构估算,不按汇率计算,按购买力计算,现时的1美元也只值2元多人民币(这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确定的汇率大致相同)。而我国现时将其定为1美元值7.5元多人民币。当然,我国这样确定汇率是使出口商品以美元计价更便宜,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以增大出口。但这样的结果也有许多弊端:使进口原料和其它产品按人民币计算很昂贵(因为我国企业和人民购买进口产品要用人民币兑换美元或用人民币购买);并因为我国出口产品以美元计价价格太便宜,国际上频频对我实施反倾销,要我们交反倾销税,造成额外经济损失;我出口产品以美元、欧元等计价价格太便宜,客观上使许多国家的劳动密集性行业的工人就业困难(这也是我国设在西班牙的鞋子仓库和商店被袭击、烧毁的重要原因);我国对西方国家出口大增,对美欧是大顺差,造成我国对西方市场较大依赖,美欧(尤其是美国)也看到这点,它们就要求我国在外交上付出代价,在外交上配合它们(例如在朝核、朝鲜导弹、伊朗等问题上),而我们则经常只能配合他们。对此,我们常把这种被迫屈从称之为“韬光养晦”。

当然人民币升值也有坏处。例如,人民币升值将使出口商品以美元计价变得昂贵,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将不那么大。另外,人民币升值将使我国的庞大外汇储备贬值(用人民币计算)。而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使我国的庞大美元外汇储备大幅贬值,这是我国对人民币升值问题难以定夺的重要原因。而这就是我国以前将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贬值的错误政策,带来的难以解决的后遗症。

欧元为世界带来了什么?

经济增长有望逐渐平稳改善

从经济增长情况来看,目前最新的数据是去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长率。 根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欧元区去年第四季度GDP较上季下滑0.2%,较上年同期上升 0.6%;欧元区第一季度GDP预估较上季增长0.1%-0.4%,第二季预估较上季增长 0.4%-0.7%。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虽然在去年年底走到了经济衰退的边缘,但有望在美国经济V型复苏的带动下,于今年第一季度脱离这个“衰退边缘”, 走上稳步反弹的道路。

就行业来看,欧元区年初以来的数据表明,服务业的反弹强度要大于制造业。在服务业中,增幅最快的是金融服务业和商业活动,贸易、运输、通信和其他服务行业也呈现出不同幅度的增长。制造业虽然也已经有所改善,但改善的速度是缓慢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和需求的增长,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速放慢的趋势已经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强劲回升的开始。如果有这种过于乐观的预期,那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与德法两国的大选有关。出于政治的需要,美国经济的好转可以被用来解释欧元区经济的快速复苏。而实际的情况是,目前还没有显示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清晰信号,或者说这类信号尚不充足。

如果能够保持这种稳步的慢速回升的态势,欧元区在2002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可以达到2%。其实,无论欧盟还是欧洲央行,从其政策措施来看, 也没有追求高增长率的打算,而是希望在进行结构改革、实现内外部基本均衡的情况下,达到 1.5 -2%这种中性经济增长目标。对于以稳定为第一目标、 有一系列结构问题需要改革的欧盟和欧元区国家而言,这种不够激进的增长反而可能是更加有益的。

通胀形势尚不严峻

根据欧盟统计局数字,整个欧元区1月价格普遍上涨,通货膨胀率为2.7%。价格上涨是因为有一些特殊的暂时性因素在起作用,如个别国家税收增加以及原货币向欧元转化的影响等。现在上述因素正在消失或被消化,使得欧元区2 月通货膨胀率相应下降至2.4%,但仍然高于欧盟规定的2%上限。根据法国和德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占欧元区经济比重一半的法德两国2月通货膨胀率分别从1月的2.4%、 2.3%降至2.3%、1.8%。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伊辛近日表示,欧元区12 国通货膨胀率可能在4月到6月期间降至远低于2%的水平。ECB也在3月月报中重申, 欧元区通胀将在未来数月中跌落央行自设的2%上限,原因在于:

第一,影响欧元区通胀的重要因素石油价格保持稳定或下降。第二,欧元区内的工资水平保持稳定。第三,欧元汇率不会出现大幅度的下跌。欧元汇率在近期出现了上扬的走势,这对于减轻欧元区的通货膨胀压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一旦欧元汇率再次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将会给欧元区输入通胀压力。

以上三个因素的变动将促使我们不断地调整对欧元区物价水平的判断。但从目前来看,欧元区的通胀压力还没有构成威胁。3月的CPI数据将倍受关注,如果该数据继续下降,将形成欧元区通胀率的确会回归2%以下的预期。

欧洲央行近期利率决策方向预测

M3货币供应量是在CPI之外欧元区货币政策的另一个支柱。虽然M3 供应量的年增长率仍然明显高于4.5%的参考值,但预计不会对物价稳定构成任何威胁。 因为 M3的增长主要是由9·11事件后出现的资产组合转移造成的, 因为经济和金融方面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较长期的资产进一步流向M3所包含的低风险、易变现的金融工具。然而,还是有必要密切关注M3的增长情况。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到3 月份还不放缓,就有必要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给物价稳定带来的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尤其是在伴随着欧元区经济强劲反弹的情况下。

综上所述,无论从M3货币供应量还是CPI来看,3月份的数据都将十分关键,因此,预计在4月份这些数据出炉前,欧洲央行将维持利率不变, 在此之后马上升息的可能性目前看来也不大。预计升息行动将会最早发生在今年第四季度,但如果劳资谈判恶化、油价大幅上扬或欧元汇率大幅下跌,那么欧洲央行将再次被置于两难的境地:如何调整利率政策才能不阻碍欧元区经济的回升。

自1999年初问世以来,欧洲单一货币欧元对美元汇率一直处于弱势,其间最大跌幅曾高达25%左右,大大出乎市场的预料。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钞进入流通,欧元汇率曾短暂回升,以后又出现低迷,从而使国际上对欧元走强的预期又一次落空。人们不禁要问:欧元疲软的症结何在?欧元的前景如何?

美国经济强势地位,对欧元汇率形成较大压力

2001年,随着新经济泡沫的破灭,美国经济开始下滑。尤其是“9·11”恐怖事件袭击后,美国消费者信心与企业信心受到沉重打击,本已开始下滑的经济走入了衰退轨道,2001年第三季度GDP的增长率为-1.1%,大大低于原来预期的负增长-0.4%的水平。但自2001年第四季度起,在政府财政刺激下,美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2001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反弹至1.7%,全年GDP实际增长1.2%,远远高于市场预期,表明美国经济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市场普遍预计2002年美国经济的复苏势头将逐步增强。

反观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却不尽乐观。2001年,欧元区经济继美国经济进入衰退之后出现下滑。全年四个季度的GDP增长率分别为2.4%、1.6%、1.4%和0.6%(欧元区的有关宏观经济指标,包括GDP、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均来自欧盟统计局。GDP季度增长率为换算为年率的、经过季节调整后的对上一季度的增长率。美国的有关数据也是如此),如果以未换算为年率的季环比表示,则第四季度为-0.2%,这是自1996年以来的第一次。其中,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德国于第三季度就出现负增长。同时,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2001年以来,欧元区整体失业率一直徘徊在8%以上,年底达8.4%。消费物价指数除12月外也始终高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2%的趋同标准,2002年1月和2月分别高达2.7%和2.4%。2001年欧元区实际GDP增长1.5%,低于2000年2.5%的水平。欧盟统计局预测,2002年第一、二季度GDP增长率分别为0.2%—0.5%和0.4%—0.7%;悲观人士甚至认为2002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将进一步下滑。上述状况表明,欧元区经济的近期态势远不如美国乐观,这就抑制了欧元的走强。欧元对美元的弱势还有其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从政治上看,当前世界上美国单极发展的趋势尚难以动摇,美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自前苏联解体后相对提升,是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信心较强。从经济层面上看,尽管目前欧元区与美国经济同处衰退的低谷,但无论是从占世界经济的份额、金融体系的规模还是政策效益上看,美国经济目前仍占上风。首先,欧元区人口总数尽管与美国相当,但由于经济规模仍小于美国,加上区内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和经济政策的不同,其竞争力仍不如美国。其次,欧元仅仅问世三年,尽管有坚挺的德国马克作后盾,但其可信度和实力尚处于积累过程之中,美元多年来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短期内尚难动摇。再次,市场普遍认为,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几年内仍将强于世界其他地区。最后,与美国相比,欧元区经济结构改革任务繁重,尤其是劳动力市场僵硬,政府严格保护劳动力,致使整个经济缺乏美国经济的活力。

政治和经济的统一程度对欧元坚挺有着重大影响

单一货币欧元的引入和欧洲中央银行正式开始运作统一了欧元区内的货币及货币政策,其正常运行要求区内各成员国在政治利益、政治决策和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密切合作,协调一致。

但到目前为止,欧元区各国在政治利益与政治决策方面仍远未达到经济趋同的程度,实施统一的财政政策也尚待时日。此外,内部经济状况的差异也制约了欧元区的经济的增长。如,法国更多地依赖内需,经济受外部影响较小;德国经济严重依赖出口,易受外部影响,居民消费习惯保守,加上国家统一所付出的高昂代价,导致原来这位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已成为尾灯。一些欧盟小国如爱尔兰、荷兰和希腊等国虽然经济增长状况较好,但由于规模较小难以拉动欧元区的经济增长。

欧盟东扩使欧元区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

欧盟在2000年12月的尼斯会议上已经确定了东扩的时间表,规定在2002年底以前将结束与一些申请国的谈判,在今后5—10年内欧盟要扩大到至少27个成员国。由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大多正处于转轨之中,经济实力较弱,给欧元区经济发展和欧元走势带来了相当大的不确定因素。在东欧许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达不到欧盟标准的情况下,过快的东扩将削弱欧盟的基础,不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反而更有可能导致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放慢。

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面临困难

欧洲中央银行以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其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并一再声称汇率稳定不是其货币政策目标,汇率水平应由市场力量决定。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与美联储和美国政府推行强势美元的政策大相径庭,这也被许多人视作是欧元启动三年来一直处于弱势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自欧元启动以来,欧元区12国的通货膨胀情况一直不太理想,使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面临两难选择。自2000年以来,欧元区内消费物价指数一直保持在2.4%以上,进入2001年以后,更是于第二季度上升至3%以上,远远高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2%的临界水平。在这一背景下,尽管面临着经济减速和美联储多次降息压力,以稳定物价为己任的欧洲中央银行仍担心以降息刺激经济增长会导致通货膨胀进一步上升,因而在降息问题上犹豫不决。

但2001年5月以来,欧元区通货膨胀率逐月下降,到12月份已从5月的3.4%下降至2.0%,且随着美国经济和欧洲经济均进入下滑周期,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欧洲中央银行已于2001年5月11日、8月23日、9月18日和11月9日四次下调利率,下调幅度共达1.25个百分点,目前的迹象表明,随着欧洲中央银行政策协调水平的日趋成熟与稳健,其货币政策操作将日益灵活,这将有利于欧元汇率回归实际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对欧元的不干预政策不同,最近欧元区各国要员纷纷对欧元前景表示乐观,宣称欧元相对于美元明显低估,并对欧元未来逐步走强充满信心。

股票市场走势与金融机构资产多元化行为的转变有利于欧元走强

欧元近年的疲软还与下面两大因素有着直接关系。

首先,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全球股票市场飞涨,尤其是所谓的新经济企业的股票价格,上涨幅度更大。由于新经济企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也由于美国股票市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英国除外),股票价格的飞涨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远较其他国家为大。一方面,美国股票价格上升促进了消费与投资,投资增加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从而间接导致了美元的坚挺;另一方面,美国股市的兴旺吸引了大量欧洲资金,导致欧元疲软。

其次,欧元作为统一货币启动后,欧元区内金融机构持有的其他欧元区国家的资产也被定义为国内资产,这意味着欧元区金融机构持有的海外资产规模大大减少。为实现资产的多元化,这些金融机构转向大量出售欧元以便持有包括美元在内的外币资产。此外欧元区某些国家鼓励养老基金增持海外资产,也削弱了欧元地位。

然而从长期看,上述因素对欧元汇率的影响将逐渐淡化。2001年以来,随着美国经济的减速,美国股票价格,尤其是新经济企业股票价格大幅下降,美国股票市场对欧元汇率的打压作用已开始减弱。与此同时,随着欧元区金融机构资产多元化目标的实现,欧洲对美元资产的需求将日渐缩小,对欧元资产的供给与需求也逐渐稳定,这将有助于抬升欧元汇率。据统计,截至2001年8月底,尽管欧元区资本外流总额仍然较高,但欧元区已连续三个月出现资本净流入局面,主要原因是海外投资人增加了对欧元区的证券投资。

地下经济和东欧国家的大量换汇需要也可能推动欧元汇率小幅上升

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许多与德国接壤的东欧国家,如波兰、匈牙利、前南斯拉夫等,都将德国马克视为硬通货,纷纷将本国货币转换为德国马克,波斯尼亚甚至从1997年8月开始将德国马克作为官方货币之一。

另外,根据欧洲有关反洗钱的法律,在2002年以前,官方对未经登记的大额现金不予转换为其他币种,持有黑钱的欧洲地下经济参与主体不得不在官方规定的欧元转换日期前在银行体系之外逐步转换其持有的欧元区各国货币。但在2002年1月1日以前,由于欧元并未实际流通,这部分黑钱也不能转换为欧元。因此,东欧国家和欧洲地下经济持有的大量欧元区各国货币急需转换为欧元,这种需求有可能推动欧元汇率小幅上升。

欧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增强中长期有利于欧元升值

当前,欧元区的经济总体规模仅次于美国,其实力不容小视。欧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货币,近两年中,国际金融市场上由欧元区外居民发行的交易工具中,约有25%是以欧元定价的。由欧元区外居民发行的国际债券中,30%左右以欧元定价。作为储备货币,欧元在各国官方储备中所占比重已上升13%,尽管低于美元66%的比重,但远高于日元5%的比重。欧元三年来的疲软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其运行时间较短,其信誉尚未建立所致。但从中长期看,随着欧元区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逐步到位,欧元币值及其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地位将日益增强。

欧元引入后三年来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既有欧元区本身政治与经济趋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与近十年来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不无关系。随着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转变、美国新经济企业股票价格的下跌和欧元区金融机构资产多元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欧元在中长期内也许会逐步回升。事实也的确如此。2002年4月以来,由于市场对美国经济强劲复苏持怀疑态度,加上美国企业盈利大幅度下降,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信心,欧元兑美元汇率出现反弹,从2001年底的0.896回升至2002年5月17日的0.9200。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仍不容乐观,欧元区各国经济结构改革困难重重,欧元汇率仍将面临下行压力。总的来看,欧元汇率走强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可能会经历较大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