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国和日本谁的核电比重最高

2.关于利比亚的问题

3.隔夜外盘:欧美股市集体收跌道指跌近2% 油价大跌逾4%

4.法国恐怖袭击对原油市场有何影响

5.石油暴跌,对汽车行业有哪些影响?

法国和日本谁的核电比重最高

法国油价上涨居民抗议_法国油价下跌了多少

法国比日本的核电比重高,是全球最高的国家法国核电占总发电量85% 每年少进口石油8800万吨法国电力公司的报告显示,2003年核电已占法国总发电量的85%,充足的电力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还可向欧洲邻国出口。上世纪70年代,西方石油危机造成油价猛涨。1976年,法国政府作出了大规模发展核电的决定。通过发展核电,法国的能源自主率从1973年的22.7%提高到了今天的50%。法国因此每年减少石油进口8800万吨,节约240亿欧元。法国现有54台核电机组,政府目前正考虑更换这些机组中的核反应堆,并考虑以第三代反应堆——欧洲压水反应堆替代现有反应堆。法国发展核电受到法国环保人士的质疑。他们认为,一旦政府决定更换这种新型核反应堆,便意味着未来几十年法国电力生产仍要以核电为主。而欧盟规定2010年可再生能源(风能、水电以及太阳能)要占欧盟总能源消耗的12%,过高的核电比例容易偏离这一目标。但法国政府人士认为,到2025年法国1/3的核反应堆的使用时间将超过40年,继续延长这些反应堆的使用寿命已不太可能,而可再生能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不能担当电力生产的“主角”,因此更换核反应堆已很迫切。核电未来仍是法国能源生产的主角。(新华社 杨骏) 查看原帖>>

关于利比亚的问题

更多经济金融智慧问题,请搜索“未来银行家”

地缘政治

利比亚位于地中海南岸,与埃及、突尼斯等国相邻,大部分国土是沙漠。1912年,它成为意大利殖民地。此后,法国曾控制利比亚南部地区长达数年。1951年,利比亚获得独立,成为一个王国。18年后,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夺取政权,建立了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从地缘政治上来说,利比亚对法国的意义十分重要,其与欧洲隔海相望,周围又是四个讲法语的国家。很多法国的政治家都将利比亚视为一个对本国而言的特殊国家,法国当局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法国政府因为石油利益,只能先同在利比亚首都黎波里的卡扎菲政府断交,后又承认了利比亚反对派,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这就可以理解为何法国高调宣称要参与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因为法国在利比亚主要的石油设施,都集中于利另外一大城市班加西中(武装控制范围内)。

经济因素

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亚经营的法国公司已经从2008年的18家增至32家,主要投资于能源领域。据美国网站报道,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央视评论认为,对法国而言,如果利比亚政府稳住了局势和统治地位,前者将付出沉重的政治和经济代价。反之,如果帮助武装上台,法国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欧盟之疾

去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让欧盟成员国遭受重大经济打击。好不容易通过半年多时间的调整,慢慢步入恢复阶段之时。国际油价,特别是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一路狂飙,使得大部分使用北非石油的欧洲国家,面临着输入型通胀的风险。这在我《中纤财评:石油/棉花 美国操控下的资本大挪移》中以有所介绍。

美国从经济角度上考虑,战略目的非常明确,搅乱北非局势之后对欧洲输入通胀,然后打压欧元提振美元。以德法为首的欧盟自然不甘示弱,在对付美国“软刀子”的同时,一方面欧洲银行积极构筑金融防火墙,另一方面也在利比亚局势上借着美国战略“顺水推舟”,干脆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持利比亚反对派上台,届时法国在利比亚将大幅提升能源方面的利益。

本来日本大地震,暂时打压了国际油价,对欧盟真还算是利好。没想到华尔街分析师们,没隔几天竟然视日本大地震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不顾,调转笔头一致对准利比亚局势,强行拉涨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加上美国为应对日本盟友的大地震“殚精竭虑”,无暇顾及卡扎菲同志,致使利比亚政府军大有重新掌控局面的趋势,为此利比亚战局又一次陷入了僵局之中。看起来欧盟又被美国摆了一道。作为欧盟两巨头之一,德国肯定是不会率先出兵干预(二战战败国),因此法国没办法了只能被逼出头和利比亚现政府撕破脸皮。

美国——“软实力”终极体现

美国之疾

日本9级大地震之后,最急的莫过于美国。为什么?当然他不是为日本着急,而已由于美元指数横盘过久,好不容易找到在76一线做底反弹的机会,一次超级大地震导致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从而又一巴掌把美元打了下去。急得美国昨天强组西方七国集团(G7)召开紧急磋商,联合干预日本汇市。有趣的是英国财政部和法国央行昨日先后承认干预了日元,德国也央行证实在干预市场,而欧洲央行却拒绝置评,这很值得玩味一下。

而在利比亚问题上,美国政府则含糊其辞。这和美国外交一向跑在最前面的强硬对外政策相左。为什么?很简单,利比亚无论是政府军胜,还是反对派赢了,对美国都无利可图。只有让利比亚局势、北非局势继续乱下去,才会对美国有利。别看美国军舰20日对利比亚发射了100多枚“战斧”,人家主要是先“清库存”,然后拉动一下国内制造业的内需而已,就业岗位就是这么被创造出来的。

他美国人就从未指望利比亚局势能立马搞定。因为美国的石油利益在中东、在沙特、巴林这些国家(沙特、巴林最近发生示威活动,美国马上力挺沙特出兵镇压,沙特政府“剿匪”那是相当的给力),而不在北非。且利比亚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3%主要供应欧洲,且近几年产量都在回落。

因此,目前美国在利比亚没有明确的利益目标存在,相反利比亚不过是美国人的一步楔子,对付欧盟的楔子。所以,看似以欧美为主流的国际社会,都支持军事上打击利比亚的行动。而背后的实质和西方集团不同利益诉求,必将让后期利比亚局势更加复杂化。

隔夜外盘:欧美股市集体收跌道指跌近2% 油价大跌逾4%

1、美股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截至收盘,道指跌509.72点,跌幅1.84%,报27147.70点。纳指跌14.48点,跌幅0.13%,报10778.80点。标普500指数跌38.41点,跌幅1.16%,报3281.06点。

航空股、白银股跌幅居前,达美航空、勒莫国航跌逾9%,泛美白银跌逾5%。 科技 股尾盘上涨助纳指跌幅收窄。AMD、高斯电子涨逾4%,苹果、奈飞涨超3%,特斯拉、沃尔玛、甲骨文均涨超1%。

2、欧股

欧洲股市主要指数大幅收跌。德国DAX30指数跌4.37%,报12542.44点;英国富时100指数跌3.38%,报5804.29点;法国CAC40指数跌3.74%,报4792.04点;意大利富时指数跌3.75%,报18793.35点。

3、黄金

COMEX 12月黄金期货收跌51.50美元,跌幅2.6%,报1910.60美元/盎司,创7月份以来收盘新低。

4、石油

由于利比亚预计将逐渐恢复原油出口以及欧洲等地疫情反弹令石油需求前景承压,国际油价21日大幅下跌。WTI 10月原油期货收跌1.80美元,跌幅4.38%,报39.31美元/桶。布伦特11月原油期货收跌1.71美元,跌幅3.96%,报41.44美元/桶。

法国恐怖袭击对原油市场有何影响

有分析师表示,此次恐怖袭击不会明显改变全球市场大方向,短期内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面临新的下行压力,但考虑到地缘政治关系紧张,油价中期来说或将反弹。

路透报道指出,巴黎恐怖袭击引发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的担忧,可以预计到,今天全球股市会普遍出现短期抛售。

报道还表示,一位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波斯湾地区产油国代表也认为,油价中期可能因为地缘政治关系更加紧张而得到上行支持,当国际社会增加措施打击原油走私和恐怖组织“”控制的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石油设施时,更会如此。

该代表预计,短期内,油价可能持续面临下行压力。全球市场如何反应取决于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限制措施多严格、持续多久。

能源业顾问公司Energy Aspects的首席原油分析师Amrita Sen表示,当前原油市场仍然偏空,此次事件的发生或使需求进一步受拖累,油价有可能再次下跌;但若市场从另一方面考虑,恐怖袭击会导致中东紧张局势升级,那么在短期内抛售之后,中期油价可能迎来反弹。

石油暴跌,对汽车行业有哪些影响?

低油价对消费者的利好是暂时,伤害却是长期的。

成品油价格终于进入了「5元时代」,上一次国际油价滑落到30美元以下还是在2016年,美国大力发展的页岩气有了巨大实质性进展,沙特为了打击美国页岩气立即增加产能,将油价控制在60美元左右,而这一价格被认为是页岩气开发成本价。

2020年,时隔四年,全球经济增速减缓,这回是沙特、俄罗斯两大产油国希望达成协议共同减产以便维持石油价格,但显然面对来势汹汹的低迷经济,俄罗斯拒绝了这一提议,于是沙特再次动用石油武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石油价格战。

正常来说,石油暴跌让我们用更低的价格享受成品油,是所有老百姓乐此不疲见到的景象。可,石油暴跌的背后,却对你我、汽车行业造成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到底是哪些影响呢?

经济危机下,石油常年维持低位

如果担心石油暴跌只是昙花一现,倒大可以放心,以沙特和俄罗斯目前不断紧张的局势,两国在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因此在沙特、俄罗斯谈判崩盘之后,两国相继提高产量。石油供需开始由全球平衡转向抢占市场份额。

对此,沙特以25美元/桶的价格向欧洲、亚洲那些使用俄罗斯原油的国家提供低廉优质的原油。俄罗斯不甘示弱,日前表态,俄罗斯能够承受石油价格在6到10年内维持在25美元至30美元的水平,同时可以承受极限价位15美元/桶。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减速,沙特和俄罗斯国内纷纷陷入危机。沙特等欧佩克国家经济滞涨,经济社会矛盾增多,而俄罗斯经济“发展不佳”,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说俄罗斯今年预算将会出现赤字,加上疫情影响,经济减速已经严重影响了航空运输、旅游业、小企业在内的经济部门,包括汽车在内的大宗商品的购买正在减少。

两个国家都希望通过抢占石油份额获得更多收入,取得更高的政治地位。即便不以沙特、俄罗斯两国争斗为依据,按照往年经济低迷时石油价格走势,石油也终将在短时间内维持低位。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人们对于因疫情导致的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周期的担忧加大,而一旦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原油的需求量首先会锐减,而这也会导致石油价格出现一波连续下跌。对比2008年经济危机,全球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超过一年,接近两年,也就是说这个短时间至少也会超过一年。

如此低廉的石油价格,却对消费者并非利好,对汽车行业更是弊大于利,又是怎么回事呢?

打击新能源汽车产业

油价逐渐走低,会让人们在购买新车时不再过于关注燃油经济性,一旦这种情况发生,SUV等经济性并不占优的车型销量会得到提升。根据密歇根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UMTRI)的数据,2018年,原油价格下跌时,美国新车的平均燃油经济性下降了0.2英里/加仑,达到25英里/加仑。

从具体产品销量上看,新车销量下降了5%,但轻型卡车和SUV的销量分别上升了5.8%和2.2%。总的来说,自从UMTRI在2007年开始研究平均燃油经济性以来,这个数字已经上涨了4.9英里/加仑。

在油价走低的趋势中,我们不应该只关注人们不在意经济性,同时更应该在意SUV销量上升是新车销量下滑5%的前提下,也就意味着油价走低,全球经济引擎对石油的依赖减弱,经济减速,消费欲望被打压,赚钱更加困难。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油价上涨,新能源汽车优势增加,油价降低,新能源汽车优势不再,也就导致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下降。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之间的定位,在支出成本面前,片刻土崩瓦解。

以目前92#汽油5.5元/L为例,加注一箱40L的马自达3昂克赛拉,可以行使500公里,总成本200元,而一款行驶50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80度电版本,快充电价普遍在1.3元左右,则每次充电为100元。两者支出差距正在缩减,同时由于传统燃油车售价带来的优势,新能源车辆优势减弱。

5.5元,实际是两桶油成品油最低价。国家对于成品油售价的管控是在国际油价30美元~130美元区间浮动时,油价跟随国际油价调整而调整,一旦低于30美元,则成品油价不调整。对此,面对低廉的国际油价以及两桶油成品油的供给,许多民营加油站会倾向选择购买海外走私原油,从而提供更加低廉的汽油,更降低了消费者支出成本。

实际上,石油暴跌直接扭转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逻辑,虽然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主要希望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增加煤炭的利用(因为中国是个富煤少油的国家),但在低廉的石油面前,国内的煤化工企业基本上陷入全面亏损,整个行业的发展也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能源结构改革始终不能建立起强逻辑。

如果对消费者来说,油价走低只是不会选择新能源汽车,但对国家来说,意味着国家在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的无所适从。

中国政府曾希望在2020年施行对传统燃油车二氧化碳排放要求,尽量提高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的销售比例。在此之前,政府不断对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以帮助新能源汽车取得价格上的优势。

正当政府逐渐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时,国际原油暴跌,新能源汽车直接丧失了原本价格和使用成本上的优势,也就是说低油价正在考验政府是否继续针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维持新能源计划的顺利推进,否则将前功尽弃。

事实上,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疫情对中国消费欲望打击严重,人们消费理念趋于保守,政府对汽车大宗消费是持鼓励态度的,无论汽油车和新能源车都不会加以限制,也就是说低油价使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计划受到了阻碍。

对政府来说,继续补贴新能源汽车就是增加财政压力,而另一方面石油暴跌,短时间内中国将难以真正享受到国际低油价的红利。2014年,中国开始启动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分别在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4个地方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以保证国际能源署(IEA)建议的一国石油战略储备不低于90天消耗量。

作为主要依赖石油进口的中国,其自2005年以来,石油进口量不断攀高,并且在2019年创下新高,而相比之下美国由于大力发展页岩气,降低了对石油依赖,于是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中国高价战略储备的石油,在面对低油价时该如何处理?

也就是说如今我们正在享受的成品油低价,正是建立在以往高油价时买入的大量石油,随着油价大幅下跌,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这些高价买入的石油面临着巨大的存货跌价损失,这种资产减值带来的杀伤力可能会远超预期。

根据澎湃新闻《中国84艘巨轮赴海湾抄底原油?抢购可以有,但这是条假新闻》的报道,虽然中国有抢购低价油的动力,但商业库存处于高位,增量空间有限,而目前采用的方法是要求VLCC(一种大型油轮)减缓航行速度,成为中国储油的「浮仓」。

油价虽低,却没有更多地方可以存储,中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享受低油价的福利。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油价走低,意味着经济引擎动能不足,各国都会减少石油进口量,所以低油价往往预示着经济低迷,消费者除了享受到低油价之外,也要经受赚钱更辛苦的煎熬。

打击替代能源产业

过低的石油价格是不健康的,过低的石油价格会鼓励石油过度消费,同时会打击国内采油企业。沙特油品质量较高,采购成本较低,如果不加价格管制无限制涌入中国,中国本土石油企业会面临竞争压力,甚至倒闭。中石化旗下,胜利油田就曾经关闭4个油田,以减少低油价带来的损失。

这是全球石油巨头常用的招数。

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一定程度上就只针对美国页岩油革命。页岩油的实质性进步打击了传统产油国利益,为此,沙特为代表的OPEC破釜沉舟,在油价暴跌之际坚持不减产,成为油价暴跌的第二轮推手,使国际油价在2015年初迅速跌破60美元这一美国页岩油的成本线。美国的页岩油产区开始陷入亏损,随着油价持续下降,很多页岩油公司将被淘汰出局。当国际油价跌破30美元,美国开工的页岩油钻井平台数量急剧减少,资料显示,美国开工原油钻井平台数比一年前下降了64%。

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原油价格如果长期低位运行,对于中国经济的一大冲击在于,国内的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开发将遭受重挫,能源结构转型将会更加遥遥无期。

按照中国的能源消费计划,2020年非化石能源(水电、风电、核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等)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到2030年达到20%左右。2018年,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比达到了14.3%,当这一切循序渐进推动时,石油暴跌显然构成了极大挑战。

油价长期低迷,很多替代能源产业可能就会因为持续亏损而慢慢退出。中国目前正在全力推动的锂电池、氢能源战略,甚至日本的清洁能源混合动力车型,大量企业可能面临亏损,最终破产倒闭。

如果中国替代能源企业倒闭,国际油价又重回高位,中国的能源消费将再次陷入被动。作为世界上对进口原油依赖度达到70%以上的国家,中国经济即便增速下降,对石油的依赖也十分惊人,而此次石油暴跌恰恰是中国丧失了对替代能源的布局,未来中国能源改革之路将会更加困难。

研发新技术的企业赚不到钱,即便这项技术很有前途,但仅仅一项「当前成本较高」,便有可能被迫中止,无力维系。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包括美国90年代,正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时,丰田、本田、通用在美国、澳洲开展了大量的太阳能汽车、纯电动汽车甚至氢燃料汽车的项目,丰田在1996年推出普锐斯,通用在2008年推出沃蓝达,之所以不能大范围普及,恰恰是因为石油企业一旦将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这些新能源技术不得不被搁浅。

如果石油价格始终维持高位,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包括新能源汽车都会取得极为快速的发展,但石油企业清楚的知道,一旦替代能源发展成熟,石油将失去利用价值,其定价权便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能否扛过这一轮低油价冲击?

在目前30美元的油价背景之下,仅仅依靠新能源产业自身已经很难抵御寒冬,政府必须加大对新能源的扶持力度,这事关新能源产业的生死,同时更事关未来中国能源改革的布局,如果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这一轮低油价冲击下全军覆没,也就意味着未来几十年中国的能源消费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

目前中国许多新能源产业已经得到了长足进步,而且已经被政府定为国家战略,在这场低油价冲击之下,这个战略就有了更深层的意义。美国页岩油产业就是不断提升技术,增加防御能力得以生存,所以2005年之后,美国对海外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对于此次油价暴跌,美国人乐开了花,特朗普甚至发推说「油价降低对消费者有利」。

政策和汽车企业的双重考验

2020年是汽车大考的元年,中国在2020年之后,对汽车排放的要求不断严格,并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排放要求最苛刻的国家,而欧洲也对汽车企业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排放限制,这就要求汽车企业提高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型。

不过,2020年,这项政策真能推行吗?

据《福布斯》报道,?2020年西欧轿车和SUV的销量或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下降19%,而总部位于英国的捷豹路虎、梅赛德斯的母公司戴姆勒和法国大众汽车制造商雷诺因财务状况最为脆弱,面临的风险最大。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表示,由于新型肺炎疫情爆发,公司将下调今年汽车销量预期目标,由原来增长8%降至增长3%左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18日表示,疫情将对汽车行业一季度的运行影响巨大。如果疫情在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预计一季度产销量下滑45%左右,上半年产销量下滑25%左右。

经济减速、消费欲望降低,汽车的生存压力空前。石油崩盘之后,美股率先表态,短短10天之内4次熔断,美联储降息,开始放水,保证流动性,但全球股票市场对未来依然是悲观的,尤其是汽车行业。

特斯拉距离顶部900美元股价,至今已经跌去一半,国内汽车龙头上汽集团重新回归2016年时的水平,吉利集团则从2017年的28元跌去三分之二,如今只有10元。全球市场对汽车行业的未来都一直悲观。

一方面是汽车行业营收出现问题,不断下调营业额和利润,另一方面,消费者正在捂紧自己的钱袋子。由于石油是最主要的原料之一,石油的低价会带动许多产品成本降低,人们预期未来商品价格比现在会更便宜,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会选择延期生产或者消费,本就需要刺激消费的经济会更加低迷,中国经济开始有了「输入性通缩」。

于是,政府又要面临两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是环保法规的考核期一到,对不满足要求的汽车企业进行处罚;另一方面,政府鼓励汽车消费,使消费回归正常,保证汽车企业正常维持。

那么,环保法规会在2020年对汽车企业开出罚单吗?

这个罚单会不会成为压垮汽车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中国还是欧洲。

在此之下,政府极有可能推迟环保法规的实施,重新制定相对宽松的汽车排放政策,待经济好转时,继续对汽车企业提出排放要求。我们乐观地估计,2020年的排放要求可能会推迟到2025年,这将大大缓解汽车企业在引擎研发、投入的压力,是汽车企业拥有一段喘息的时机。

表面上,石油暴跌对消费者是一件利好,实际上当下的利好和低成本,有可能是在透支我们的未来。它让我们在加油时少花20块,却可能让我们多花500块购买空气净化器,50块买衣服、10块买食物,以及未来把少花的这20块还回给更高的油价….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