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卢布也曾比美元值钱

2.苏联解体的时候是怎么处理货币的

3.曾经的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苏联,是如何被瓦解

4.苏联巅峰时有多强大呢?

5.0几年的时候把石油价格打下来的是谁

卢布也曾比美元值钱

1956年苏联石油价格_1973年前苏联石油产量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

按照最近的汇率计算,100元人民币可兑换1195元俄罗斯卢布,100美元能够兑换7738元俄罗斯卢布,我们可以看出,受乌克兰战争及西方国家制裁因素, 俄罗斯卢布贬值的十分严重 。可是, 相比当年的苏联时期,100卢布可是能够兑换100多美元,购买力在美元之上,可谓是今非昔比 。 提示:速读可只读加粗部分

制裁下的俄罗斯贸易市场 来源.Pexels

卢布与美元的纠葛

说到卢布,还是不得不提下美元的发展。二战末期,美国的美元开始取代英镑,成为世界通用的货币,到1944年,为了解决因为战争导致的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准备战后重建,西方各国召开了布雷顿会议,并且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元的购买力与黄金对等,美元在世界货币中处于超然的地位

在这里,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华盛顿山宾馆,美元开始走向台中央 来源.Pexels

二战结束后,苏联损失巨大,尤其是势力范围内的东欧地区,出于战后重建的现实需要及国力不及美国的原因,在双方冷战开始以后的四五十年代,苏联一直尽量避免与美国的直接冲突,并且对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持欢迎态度,计划准备从美国贷款,从而迅速恢复自身的经济。

但随着局势的进一步发展,美国霸权行径及西方英国等国家的敌对行为愈演愈烈,美苏关系已经朝着对抗的道路越走越远,苏联向美求助经济援助的计划也不了了之。 在美苏两极霸权的地缘政治格局下,世界货币市场逐渐形成了美元体系和卢布体系相互竞争的局面 。在美国的带领下,西方国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并试图吸引 社会 主义阵营中的国家加入,并且西方各国通过巴黎统筹委员会等协定、协议,对苏联东欧实行了严厉的封锁和禁运。

针对美国及西方霸权行为和美元的强势地位,为了保护国家的货币主权,苏联选择拒绝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并将卢布与美元的汇率设定为1:1。同时,它建立了 社会 主义阵营的金融体系——“多边清算协定”,即以转账卢布(transferableRuble)为中心的货币区。自此,卢布与美元同样值钱的时代来临。

来源.Pexels

冷战前期的卢布

虽然说卢布与美元汇率为1:1,但显然苏联的经济实力远远弱于美国,卢布的货币权力也同样弱于美元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日本和韩国等国的战后援助、“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石油与美元挂钩”等金融秩序安排,将美元渗透到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系统中,形成了对货币流通区域国家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具备一定的货币权力。而 社会 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卢布,发挥的作用更多是一种计价功能,是 社会 主义阵营国家的结算与清算工具,并没有像美元一样形成对货币流通区域的强有力控制,货币权力较弱

赫鲁晓夫时代的改革失败则进一步弱化了苏联卢布的货币权力 。苏共二十大后,以东欧国家为代表的 社会 主义阵营国家开始 探索 新的改革道路,甚至出现了“去苏联化”趋势。

在苏联内部,赫鲁晓夫上台后,在否定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推动改革。由于不尊重客观规律,赫鲁晓夫改革失败,苏联陷入了经济衰退,卢布本就微弱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进一步被削弱。

苏联无法像美国一样以“货币手段”制裁推行改革的东欧 社会 主义阵营国家,只能直接用军事手段粗暴干涉东欧国家的改革,随即爆发了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和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苏联用军事干涉勉强维持了 社会 主义阵营在东欧的统治秩序,如同国家间的博弈一样,卢布在与美元的博弈中处于下风。

“软的”不行来“硬的”

虚假的辉煌

在七八十年代的勃列日涅夫时代, 卢布迎来了它的辉煌时期,卢布与美元的兑换比例曾高达 1:2 。美苏争霸在这一时期进入了“苏攻美守”的阶段,卢布与美元的博弈也呈现出了强势卢布的局面。

自信,由“内” 来源.Pexels

到“外”(图为勃列日涅夫与卡特总统)来源.Pexels

由于二战后美国仗着国力强大,四面出击,先后聚焦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深陷战争的泥潭之中,美国的经济实力消耗严重,财政赤字大幅增加,无力维系美元与黄金自由兑换的制度安排。

1971年, 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与此同时, 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价格大涨,苏联在西伯利亚发现特大油田,石油产量超过美国,外汇收入大涨 ,依靠石油带来的巨额利润,苏联的国力进入鼎盛时期。

在七八十年代,苏联开始在非洲、南美洲等各地区与美国争霸。苏联处于明显的攻势,美国则处于明显的守势。由于各方面的牵制,美国明显力不从心。 在80年代初期,苏联卢布的汇率不断提高。在汇率最高阶段,100美元只能兑换60多元卢布

石油让人笑出强大,卢布开始炙手可热

卢布强势的背后实际上是美苏争霸过程中的苏联在政治博弈中暂时处于优势,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素。石油价格上涨和发现大规模油田带来的外汇收入增加不是货币权力走强的核心因素, 过度依赖石油的单一型经济结构无法实现对卢布的“托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成为外界攻击卢布的致命弱点

到了 1980年代,石油在苏联外汇收入中最高曾达到 54.4%。在这样的背景下,卢布走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一旦人为操纵石油价格下跌,卢布就会走弱。

跌入谷底

依仗油气资源及高油价,苏联于1979年入侵了阿富汗,但盛极必衰,卢布及苏联的命运迎来的情况。1980年,里根总统上台后,通过政治施压逼迫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增产,世界石油价格开始走低。苏联内部则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和农业领域改革的失败,出现了严重的食品短缺。

八十年代,苏联一半的外汇收入用来向其他国家,尤其是 社会 主义阵营以外的国家购买粮食和食品。但是, 苏联的对外贸易以美元计价,实际上,苏联已经被卷入了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秩序中 。从1985年起,世界油价开始大规模下跌,到1986年,已经从1985年的30美元每桶下跌至12美元每桶。面对美国通过石油美元发起的新一轮地缘政治博弈, 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的苏联无法承担石油价格下跌带来的巨大外汇损失,以卢布为核心的 社会 主义货币体系陷入危机之中

打仗,就意味着“烧钱”。谁也不会想到,当入侵的直升机冲上阿富汗上空,苏联已经坠入了深渊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美苏之间的博弈进入了新的阶段, 美国逐渐进入攻势,苏联进入守势 。进入1980 年代中后期,里根推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开启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在与美国的竞争中进一步消耗了苏联经济,阿富汗战争则使苏联财政赤字激增,再 加上戈尔巴乔夫所谓的经济改革陷入混乱,自由化和私有化引发恶性通货膨胀,苏联卢布出现了大幅度贬值

莫斯科街头的民众排起了长队,打算尽快将手头的卢布换成货物 来源.Pexels

苏联实行的是联邦制,由于卢布的大规模贬值,各个加盟共和国开始采取“去卢布化”的政策 。随着苏联中央对加盟共和国政治控制力的下降,苏联在货币政策领域赋予了加盟共和国更多自主权,货币权力变弱,苏联卢布对加盟共和国的影响力和统治力被削弱,而与苏联经济捆绑较弱的东欧 社会 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则直接脱离苏联。

1989年东欧剧变之后,卢布汇率大幅贬值 ,仅1990 年前6个月,卢布与美元的汇率直线跌至20:1,到了1991年7月,甚至跌破了50:1的关口。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苏联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甚至突破169:1,仅为年初的15%。

随着苏联地缘政治空间的压缩,美苏力量悬殊,苏联无力再扭转卢布的弱势地位。至此,卢布衰退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已经无力与美元在世界范围内抗衡。到了1995年,100美元能兑换450000多卢布。进入90年代末期,100美元竟然能够兑换600000卢布。

由“软黄金”沦为废纸 来源.Pexels

由此可见, 主权货币实力的弱化是国家实力衰落的一个重要表现,而货币力量的弱化也会加速国家实力的衰落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增加了市场的金融风险,同时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货币实力的弱化又进一步加剧了俄罗斯的经济衰退,俄罗斯货币与美元的稳定兑换比例并不是基于经济实力,从而消耗了大量外汇和黄金储备,国内的资产进一步萎缩,加剧了经济的衰退。

来源.Pexels

大国竞争的背后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货币实力是国家经济实力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在经济转型和金融发展长期滞后的双重约束条件下,面临加速开放的经济体,出于稳定的需要,保持适度的国家控制力,对于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洛云 地缘谷成员

参考资料:

试析苏联卢布国际化改革及借鉴意义.王忠文;地缘政治博弈与货币实力的衰变.刘典 张婷婷;论苏联卢布国际化.胡定核

苏联解体的时候是怎么处理货币的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行换币改革,将所有原苏联卢布的面额都变成原来的千分之一,即去掉尾数3个0,进行新卢布兑换。

无债一身轻,有债心不宁,债务问题一直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自彼得大帝之后,俄罗斯一方面穷兵黩武、四处扩张,一方面大兴土木、加速迈向近代化。 为此,俄罗斯不得不向资本富裕的西方发达国家大笔借钱。

苏联的债务问题:

1、截止到二月革命前,俄罗斯外债占比GDP 达到骇人的 214.6%,成为了国际上的头号债务国。 十月革命爆发后,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面对西方国家残酷的封锁,出于种种考虑,向外界宣布:拒绝偿还一切前政府的债务。 苏联的债务瞬间归零,轻装简车地走上了国家重建之路。 但与之伴随的,是西方债权国漫长的经济制裁。

2、直到二战爆发,出于反法西斯的共同需要,苏联和英美等国冰释前嫌,重新在国际债务市场上恢复了一定的信誉和形象。 欧美资本家的贷款才又一次源源不断进入俄罗斯的国库当中。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苏联大部分时间内,外债负担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外债总额从未超过50亿美元。 真正的债务转折点,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下跌时。

3、(石油) 自1985年开始,沙特不再保护石油价格,开始大规模增加石油产量,使得原来一度处于高位的石油迅速下跌。 这对十分依赖石油出口获得收入的苏联来说,无异于沉重打击。 苏联石油收入从1983年的156亿美元大幅减少到1986年的70亿美元,三年减少90亿美元。

4、(美国前总统里根与沙特国王) 收入减少了,刚性支出却居高不下。 从1979年陷入阿富汗泥潭到对越南、古巴、朝鲜等国不计成本的海量援助,无数只进不出的财政黑洞把苏联经济压得喘不过气。 开不了源又节不了流,自然而然地逼迫苏联走上大规模举债的道路。 自1986年开始,苏联的外债已经超过300亿美元,到了1989年已超500亿美元的大关口。 解体前更是飙升到了96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当年GDP的四分之一。

5、(苏联红旗从克里姆林宫落下) 当苏联轰然倒下的那一刻,这些债务却无法凭空消失,重重地压在15个新生的国家上头。 针对这960亿美元外债,15个国家还就如何还债,展开过激烈博弈。

曾经的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苏联,是如何被瓦解

说起沙特这个国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个石油富国。说的没错,沙特确实是世界闻名的石油富国。但这仅仅是几十年的历史而已,有人说过一句话“如果西亚各国没有石油,那和非洲也没什么区别。”这句话虽然偏颇,但也基本就是这样。很多人不知道,苏联曾经是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同样是出口石油,为何苏联始终玩不过沙特。

一、石油资源大规模使用于一战,当时沙特各国没有优势

其实石油这个东西,古人们很早之前就发现了,只是感觉当时没用而已。例如宋朝的沈括就曾经发现了石油,可是当时的大宋王朝一点也不需要石油。西方各国也差不多,虽然西方各国探险家也曾发现石油。但是在以煤炭为主要资源的时代,石油的地位很低。直到内燃机的出现,石油才开始成为主要资源。不过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在石油尚未大规模推广之前。沙特等国家虽然储藏着大量的石油资源,但这些国家的生活水平当真不比非洲强多少。在一战的过程中,大量新式武器出现,例如战机、坦克等等。这些武器通常都以内燃机为驱动,在这样的情况下,石油的地位开始上升。沙特等石油国的石油基本上抖储藏在地表很浅的位置,所以开采难度并不大。

在一战结束以后,苏联开始出现。起初苏联的石油重心并不在西伯利亚,而是在巴库地区,当时西伯利亚还没有发现石油。在二战的过程中,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量逐步增大,进而确定了西亚各石油国的地位。西亚各个石油国的石油毕竟都在浅层,开采难度都很小。在二战结束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来临,西方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量急速上涨。当时的苏联虽然并不缺石油,但也无力对外出口。在50、60年代,西亚各个石油国依靠石油收入,基本上都是土豪国家。变数出现在1973年,就在这一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由于同为阿拉伯国家,海湾石油国为了抗议西方各国援助以色列,决定以石油为武器反击。海湾各国一方面大幅度降低石油产量,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就在此时,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发现了超级油田。

二、苏联石油曾经非常畅通,但是价格始终不如沙特

海湾各国降低了石油的产量,但是西方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不可能急速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各国必须寻找新的石油供应国。很不幸,它们只能去买苏联的石油。苏联依靠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逐步成为了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依靠充足的石油收入,苏联开始与美国全面争霸,而且处于战略攻势。其实苏联也并不是没有问题,苏联的粮食一直歉收,苏联需要拿出一部分卖石油的钱,转手去买美国的粮食。请注意,苏联石油都在地表深层,开采成本比较高。但在高油价的驱动下,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中期,国际油价一直居高不下。在这一段时间里,苏联的国力达到了鼎盛。但是月满则亏,进入80年代中期后,国际油价开始疯狂的回落。

由于压制了石油产量,沙特等石油国的日子也不好过,沙特甚至背负了300多亿美元的债务。在80年代中期,沙特与美国达成了一系列协定。由于已经谈拢了一切,沙特等石油国开始大幅度提高石油产量。国际油价在1年之内,从每桶80多美元下降到了每桶20多美元。沙特等石油国的石油开采成本低,价格低没有关系,可是苏联石油的开采成本太高,石油价格下跌,这严重挤压了石油带来的利润。到了1987年,苏联的石油出口甚至出现了赔本的情况。苏联的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53%,军费开支却是美国的两倍以上。长期的高额军费给苏联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失去了石油收入作为支撑。

在漫长的时间里,苏联过度依赖重工、军工的严重畸形经济结构,早已为其发展种下了不良的种子。在国际油价下跌的大背景下,苏联人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机,以至于轻而易举地被一次油价大跌击倒,这背后也潜藏着长期以来的执政失误。

对原油,铜,天然气等贵金属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添加丽莎品金微信:473562950,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

苏联巅峰时有多强大呢?

苏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超过22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美国的约2.5倍,比美国和加拿大加起来还要大。苏联的人口高达2.8亿,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比美国多了三四千万。苏联的资源也非常丰富,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多种资源储量世界第一。上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涨价,作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的苏联大赚特赚,靠着丰厚的石油收入,苏联大肆扩充势力,在国际上兴风作浪,迫使美国不得不采取守势。直到现在,石油仍然是俄罗斯的重要经济支柱。对于人少资源多的苏联人而言,可以说躺着就能赚钱,而且日子还能过得非常滋润。依靠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工业,苏联的经济也非常发达,鼎盛时期的苏联经济一度接近美国的70%,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水泥、钢铁、石油等部分工业品产量甚至超过了美国。可以说,苏联敢和美国叫板是有底气的。

当然,苏联最强大的并非是其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资源,而是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虽然在经济领域逊色于美国,但在重工业和军事领域,苏联人一点不输美国。苏联拥有350万常备兵力,预备兵员超过2000万,总体实力和美国不相上下。陆军方面,苏联拥有6.5万辆坦克、7.5万辆装甲车、4.8万门火炮,陆军总体实力世界第一。巅峰时,苏联及华约武装的坦克总数超过10万辆,北约所有成员国坦克总数加起来,还不到这一数字的1/6。苏联的“装甲洪流”几乎无人可挡,一个星期就能从罗马尼亚推进到英吉利海峡,横扫欧洲大陆,苏联的钢铁洪流让整个欧洲都在颤抖。

苏联的海军和空军同样不弱。海军方面,苏联拥有1000余艘舰船,仅仅核潜艇就有100多艘,海军位居世界第二。空军方面,苏联拥有上万架飞机,整体实力接近美国。此外,在核力量方面,苏联同样不逊色于美国,核弹头数量甚至比美国还要多。苏联的核武器可以把美国及其盟友摧毁好几遍,如果说美国不害怕是假的。

此外,苏联拥有古巴、朝鲜、罗马尼亚、民主德国等众多的盟友,还有一大批印度、越南这样的亲苏国家,势力范围遍及全球。苏联不仅和这些国家进行经贸合作,而且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甚至把导弹和舰队部署到美国的家门口。古巴导弹危机时,苏联把美国吓出了一身冷汗。如果让苏联人得逞,美国人估计每天都得睡不着觉。即使美国人成功地阻止了苏联人在家门口部署导弹,苏联的核潜艇仍然频频在美国家门口晃悠。表示:苏联的导弹离我们只有五分钟的预警时间。

实际上,最让美国人头疼的并非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而是苏联人不要命的态度。苏联人始终不服美国,就是和美国对着干,动不动就要和美国同归于尽,把美国弄得都快疯了。这就像一个游手好闲的恶霸,天天抱着煤气罐坐在富人区门口敲,让你根本睡不着觉。打你也不敢打,劝也不听劝,任凭你多有钱也白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当时的苏联就是那么霸气,那么牛掰。所以在冷战时代,虽然美国人嚣张,但还是有所收敛的,不像现在那么猖狂。

0几年的时候把石油价格打下来的是谁

据统计,今年夏天以来,原油价格已经累计下跌了约40%。尽管如此,11月2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维也纳发布声明称,将石油日产出维持在3000万桶的水平不会改变。

紧接着,国际油价应声跳水,布伦特原油最低触及71.26美元/桶,跌幅7.93%,而NYMEX原油最低触及67.75美元/桶,跌幅7.82%。石油价格下跌的背后,不仅仅是经济原因,也掺杂着历史因素和现实冲突,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是谁在背后操控着石油价格?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折射了国际政治。美国是背后操控油价的始作俑者,美国的目的很简单、很直接,就是要通过油价来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

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的世界第二大产油国,能源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70%,根据相关机构研究分析,原油价格每跌10美元,俄罗斯将减少19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在油价低落的这一年里,俄罗斯外汇储备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

其实,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使用石油价格战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里根总统为首的美国政府纠集沙特等国家一举把石油价格压到10美元以下并长期保持,使得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苏联陷入全面困境,最终苏联在1991年宣布解体。

但美国或许没有想到,油价持续下跌的受害者不仅仅是俄罗斯一国。其他主要依靠出口石油、经济多样化不足的国家同样身处险境,甚至连美国自己也同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中,沙特和科威特等国家可以忍受国际油价低至60美元/桶。但是对于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伊朗等国家,只有在油价维持100美元/桶时才能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尤其是伊朗,国内财政收入一半要靠石油出口,现在的石油价格对其国内财政而言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我们再看美国,近几年来美国页岩油的改革有了显著突破,美国页岩油可以自给自足。但是,有机构分析,原油价格如果是7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的开采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了;如果是6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行业将全盘崩溃。所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不减产,对于美国的页岩油行业也将是一次悲剧性的沉重打击。

那么这场战役的背后谁能受益?我们说,受益者反而是中国、日本这些石油进口国。目前,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完全可以趁机囤积原油,扩大原油战略库存。

近期,中国首次公布在2006—2009年建立的战略原油储备数据,第一阶段已储备9100万桶原油,这大约相当于中国两周的进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