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教一下如何判断国际金价的走势

2.黄金价格十年走势图为什么升了又降

3.美国次贷危机简史?请看问题说明

请教一下如何判断国际金价的走势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思考_美国次贷危机金价

美国次贷危机的第一阶段经济危机影响刚刚消停,第二阶段即“信用违约掉期”造成的“金融海啸”登陆在即。受雷曼破产刺激,金融动荡加剧。近日美元急速下跌,黄金、澳元、石油这三项联动性正相关的金融产品急骤反弹。

因正处在金融大动荡时刻,大方向不甚明朗,各国股市最近也是上蹿下跳的,不知楼主做的是实物黄金还是黄金现货或期货交易,若实物黄金投资的话,最好还是先等等看,若黄金现货或期货交易,可用技术分析轻仓做短线投机。

以上个人愚见,希望能为您解惑,若还有什么疑问请补充

黄金价格十年走势图为什么升了又降

黄金为美元信用体系对标,与美元指数明显负相关。从本质视角来看黄金为美元信用体系的对标,后者可用美元指数表征。

历史回溯表明大多数时段金价与美元指数明显负相关,因而认为研究金价大致等同于研究美元信用体系,即美元指数,而美国经济及货币(利率)相对于其他经济体的强弱为影响美元指数的关键性因素,也即影响金价的关键性因素。

并非所有的通胀及风险对金价都有助涨作用。从中长期视角来看,黄金的抗通胀属性并未脱离“黄金本质为美元信用体系的对标”的分析框架,因为历史上每轮金价走强往往对应美元信用体系的示弱(或坍塌),此时美国经济往往相对走弱,呈现高通胀(或通胀中枢上移)。

扩展资料

而不同类型的通胀对金价影响各异:

1)温和通胀预示美国经济向好,此时金价大概率走弱或横盘;

2)恶性通胀(或经济泡沫化)预示美国经济陷入泥沼,此时金价往往走强。从短期视角来看黄金的避险属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回溯表明只有冲击到美国自身经济及信用体系的风险才能对金价产生明显影响如石油危机及次贷危机。

凤凰网-重磅深度:金价为什么会涨跌?

美国次贷危机简史?请看问题说明

A 说明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包括美国金融政策所导致的金融机构产品创新过程。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

美国次级抵押市场通常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 :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B 说明次贷危机爆发的过程,要有连续时间段内的连续。

次贷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拨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

美国第十大抵押机构——美国住房抵押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期集团也宣布,7月份有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次贷危机的发展

2007年4月,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机构——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地产业低迷时期最大的一宗抵押机构破产案。

6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旗下两只基金,传出因涉足次级抵押债券市场出现亏损的消息。

7月,标普和穆迪两家信用评级机构分别下调了612种和399种抵押债券的信用等级。

8月,为了防止美国次级抵押市场危机引发严重的金融市场动荡,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等向市场注入资金。

9月,英国第五大抵押机构诺森罗克银行,因美国次级住房抵押危机出现融资困难,该银行遭遇挤兑风潮。

10月,美林证券财报称,第三季度由于在次贷相关领域遭受约80亿美元损失。美林证券CEO斯坦·奥尼尔随后辞职。

11月,阿联酋主权基金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将投资75亿美元购入花旗集团4.9%的股份,花旗因次贷受到重创。

12月,美国财政部表示,美国已经与抵押机构就冻结部分抵押利率达成协议,超过200多万的借款人的“初始”利率有望被冻结5年。

12月,美、欧、英、加、瑞士央行宣布,将联手向短期拆借市场注资,以缓解全球贷紧缩问题。

C 说明次贷危机对主要国家的影响,包括宏观面和微观层面的金融机构的影响。要有具体的和案例,案例不必详细解释。

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众多收入不高的购房者。由于无力偿还,他们将面临住房被银行收回的困难局面。

其次,今后会有更多的次级抵押机构由于收不回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最后,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投资基金买入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它们也将受到重创。

D 说明受次贷危机影响的主要金融机构,时间和额度。

Credia:首家垮台上市消费放款公司

诺森罗克银行:遭遇挤兑风潮

Ameriquest:美又一次债公司将关闭

巴克莱:因次债损失约1.5亿美元

德国萨克森LB银行:将被出售

美欧银行:信贷市场不稳定仍在延续

美第一资本金融公司:裁员1900人

私募巨头KKR:将损失2.9亿美元

贝尔斯登:裁员240人

美最大抵押公司:证实裁员行动

黑石:股价持续走低

高盛:向对冲基金注资30亿美元

花旗:损失在550亿到1000亿美元

E 说明次贷危机爆发以来至今西方中央银行的行动。

全球央行注资救市图表

日期 国家/地区 注资金额(亿美元)

8.23 美国 70

欧洲 542

8.22 美国 20

8.21 美国 37.5

日本 70

澳大利亚 28.5

8.20 美国 35

日本 87

8.18 俄罗斯 0.2

8.17 美国 60

日本 106

8.16 加拿大 37

美国 170

日本 35

8.15 美国 70

8.14 欧洲 103

8.13 美国 20

欧洲 650

日本 50

8.10 美国 380

日本 85

澳大利亚 41.9

欧洲 836.4

8.9 美国 240

欧洲 1300

美联储:美联储通过3天期回购向银行系统注资30亿美元

布什拟帮次贷借款者免于违约 亚太股市暴涨

再贴现率调低0.5%注资超过1472.5亿美元

金融系统注入95亿美元临时储备

澳联储:向金融系统注入70亿美元

俄罗斯央行:向金融市场注资0.2亿美元

加拿大央行:注资已超过37亿美元

欧洲央行:再次向银行系统注资750亿欧元

日央行:向银行系统注资433亿美元 回收资金3000亿日元

美银行:提高次级抵押放贷标准

F 说明主要受次贷危机影响的金融机构应对危机的策略,比如摩根士丹利引入中投等。

美林公司在15日美股开盘前宣布,将向包括科威特投资局和日本瑞穗金融集团等海内外机构融资66亿美元,以缓解当前的资金紧张状况。一个月前,美林刚刚宣布从新加坡淡马锡和一家纽约投资公司融资最高62亿美元。

据悉,美林此次融资将通过发行可转换优先股的方式实现,而发行对象除了科威特投资局和瑞穗金融之外,还包括韩国投资公司以及TPG等美国机构。根据美林的声明,这些优先股将有9%的年利率,转换成普通股可享受17%的溢价率。但是,所有这些投资都是被动的,投资方不能谋求干涉美林的经营管理。

在去年第三季度,美林遭遇了公司93年历史上最大的季度亏损,达到22.4亿美元,主要受累于84亿美元的次贷相关资产冲减。

在昨天的一份声明中,美林新任CEO塞恩对这些投资方一一表示了感谢。对于科威特投资局的投资,塞恩的说法是,“希望与科威特投资局的合作能为美林在中东的发展创造更多机遇”。而对于瑞穗金融集团,塞恩表示,鉴于瑞穗在日本、中国以及泛太平洋地区的广泛业务基础,他期待美林与该行进行更多有益的合作。

美林的最新季报将在当地时间17日出台,业界普遍预计,该行去年第四季度的亏损额很可能超过前一季度的22.4亿美元,预计将达到32亿美元左右。纽约时报上周报道称,美林在四季度可能被迫冲减资产150亿美元,是先前预期的两倍。

据《路透社(Reuters)》1月16日刊登联合署名为乔纳塔·斯坦普尔和丹·威尔奇斯的文章称,花旗集团于周二公布了去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花旗2007年第四季度引次级抵押业务而亏损98.3亿美元。受此影响,花旗于当日宣布,再筹资145亿美元,并将红利削减41%,同时还裁员4200人,以此来支持其资本结构。

此次筹资包括来自新加坡和科威特特等各投资人注入的125亿美元资金在内。花旗集团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其资本减值为181亿美元,并因此决定将红利削减41%。

但分析师此前预测认为,花旗应当面临更大减值,并称花旗未来之中可能更加艰巨。在周二纽约股票交易盘后交易中,花旗股价下跌2.18美元至26.88美元,跌幅为7.5%。

去年第四季度,花旗每股稀释亏损为1.99美元,大约是分析师预期的两倍之多,这一亏损主要源自次级抵押业务以及信贷成本增加54.1亿美元等。花旗去年第四季度收入下跌70%至72.2亿美元,2007年全年净利润也下跌83%至36.2亿美元。标准普尔已经下调了花旗信贷评级。

另外,花旗已经宣布将其去年第四季度红利从此前的每股54美分削减至32美分,这样,其一年将可以节省44亿美元的成本。

此外,花旗决定裁员4200人,约占其总员工数量的1%,此举也可以节省3.37亿美元的成本。此前,花旗已于去年4月裁员1.7万人。

G 评价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和经济格局的影响。

国际金融秩序正在发生改变,这次的次贷危机也使国际金融秩序面临一次危机。

美国在次贷危机的时候和西方一些国家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这个措施现在看来没有多大的效果。

还有就是,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影响越来越势微了,我看到一个数据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的债券只有不到100亿美元了,因为这个机构也要靠收益存在,而它现在款贷不出去了,就没有收益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影响力越来越下降原因在于,一是它搞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华盛顿共识”,基本上就是美国的方案,很多国家实行了以后出现了很多问题。另外就是很多新兴市场手里有了很多的外汇,这些外汇很多通过地区性合作安排,不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了,也不求发达国家了,兄弟国家一联合都可以解决了。

七国集团现在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七国集团七会,七加一包括俄罗斯的影响也越来越势微了,必须把发展中国家拉过去开一个所谓的联席会议才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还有经合组织(OECD)这样一个富人的俱乐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这些都表明,国际金融环境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美国本身无法主导,同时把很多危险投向了国际市场,因为国际金融市场存在一个公共牧场,大家都把风险往里面转移,所以国际金融现在也越来越动荡。

(1)国际金融秩序剧变

美国因巨额赤字而加深对国际资金依赖,金融霸权的“底气”愈发不足。调整霸权方式,只是获取收益,不承担义务。

东亚等地区金融地位明显增强。东亚因贸易顺差或吸引投资积累约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美元。据IMF数据,在截至2007年的5年中,石油输出国累积顺差将达1.7万亿美元,沙特、阿联酋和科威特的平均顺差约占GDP的30%。

主权财富基金挑战私人股权基金。摩根史丹利估算,主权财富基金目前管理着约2.6万亿美元的资产,未来每年将增加4500亿美元,到2015年左右,全球的主权财富基金可能高达12万亿美元,足令对冲基金(目前管理1.7万亿美元)相形见拙。

IMF等国际机构的影响力下降。IMF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迅速降低:“华盛顿共识”使IMF迷失了方向;中印俄等新兴大国崛起使得国际经济格局与秩序加速调整,“七国集团”对全球经济的调节愈发力不从心。

(2)国际市场风险增大

全球流动性过剩。总体态势没有改变。美国次贷危机,只是信贷危机,至多不过是局部流动性不足。

金融资产泡沫日趋严重。香港、上海与孟买等亚洲股市也都持续大幅上扬。印度Sen30种股价指数从2006年初不足1万点升至2007年底2万多点,韩国股市基准指数今年也上涨了40%以上,许多亚洲国家股市亦纷纷创出历史新高。

金融产品价格大幅震荡。金融产品价格大幅震荡。对欧元跌至其1999年问世以来的新低;对英镑和澳元跌至20多年以来的最低;对加元更是跌至加拿大1950年放弃固定汇率政策以来的最低点。

金价从上世纪90年代末252美元/盎司,一路飙升,2008年1月3日突破85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14日突破900美元/盎司。

1998年以来油价已上涨了近5倍,2006年7月逼近每桶80美元的峰值。2008年1月2日突破100美元/桶天价。

对冲基金最具危险。近年来,对冲基金发展迅猛,支配资金从1990年不足500亿美元剧增到目前的1.5—1.7万亿美元。缺乏透明度,缺乏监管。导致局部金融恐慌近年来时有发生。

美国次级抵押危机。“9·11”后,美实施低利率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房地产业发展。为吸引客户,一些机构推出“零首付”乃至“零文件”的极度宽松的方式。由此,次级抵押迅速扩大,发放额度从1994年的350亿美元激增到2005年6250亿美元,占美全部房贷比例从2001年的不足5%跃升到2006年的20%。

://news.xinhuanet/world/2008-01/28/content_7511800_1.htm